公司簡介
泰格醫藥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杭州,公司是國內領先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臨床試驗服務(一期到四期藥物臨床研究、醫學註冊、BE臨床等)和臨床相關服務(實驗室服務、SMO、影響分析、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等)。泰格醫藥有六十多家子公司,在國內有一百多個服務點,在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國家設立海外服務點,有五千多人的專業隊伍。
創始人履歷金光閃閃
泰格醫藥創始人是葉小平,獲得英國牛津大學免疫學博士學位,曾經在西安楊森、施貴寶、羅氏工作長達十餘年,曾任職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醫學註冊總監六年。
行業地位:國內臨床CRO龍頭企業
泰格醫藥在2019年協助開展了中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一類創新藥審批的研發;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9年泰格醫藥在臨床相關服務收入和開展臨床項目數量方面都是第一名,在國內臨床CRO市場份額高達8.4%,是國內臨床CRO龍頭企業。
數據來源:國盛證券
2010-2019年營業收入和扣非淨利潤保持複合年化41.52%、43.81%的高速增長
數據來源:東莞證券
數據來源:東莞證券
2010年泰格醫藥營業收入為1.23億元,2019年增長至28.03億元,九年營業收入增長21.78倍,複合年化增長率為41.52%;2010年泰格醫藥扣非淨利潤為0.32億元,2019年增長至8.42億元,九年增長25.31倍,複合年化增長率高達43.81%。
公司未來發展的驅動因素(發展邏輯)
一、公司擁有良好的商業模式 處於優良賽代
泰格醫藥是國內臨床CRO龍頭,可以為客戶提供藥物與器械臨床階段的研發外包服務,作為創新藥服務商,提供藥物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相對於創新藥企業具有更好的商業模式。
創新藥服務商如何賺錢?
新藥研發是一個高風險、高成本、長周期的過程,以化學藥舉例,從早期藥物發現到最終上市銷售成功率不足萬分之一,況且需要長達10年以上的漫長過程,單個新藥研發成本已超過10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盛證券
創新藥企業賺的是新藥成功上市帶來的回報,可是需要承擔研發高投入和失敗高風險,新藥上市以後還要受到醫保、患者偏好等因素的牽制。而創新藥服務商賺的是新藥研發投入的錢,不管新藥研發是否成功,持續的研發投入都會轉換成創新藥服務商的收入,不用承擔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也不受醫保政策影響。
CRO主要目的是解決藥企研發困境,能顯著提高效率並且降低成本,數據顯示,藥企和CRO合作,可以降低40%的研發成本,並且節約10-20%的臨床試驗時間。藥企會越來越重視和CRO企業的合作。
臨床階段CRO費用佔比最高
醫藥研發服務分為CRO(合同研發服務)、CMO/CDMO(合同生產服務/合同生產研發服務),分別對應臨床前研究及臨床研究、定製化生產及研發服務等環節。CRO根據階段可以分為發現階段CRO、臨床前CRO、臨床階段CRO,臨床階段CRO是最關鍵環節,佔新藥研發費用大概百分之七十。
數據來源:東莞證券
二、政策鼓勵創新 國內CRO行業處於高速發展期
我們國家政策鼓勵創新,明顯的提高了國內新藥研發的積極性,首先,將醫藥創新寫入國家發展戰略,出臺創新藥優先審評、醫保目錄談判、藥審改革等政策,利好新藥研發;其次,開展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推進仿製藥集中採購,倒逼傳統製藥企業向新藥研發轉型。這導致國內醫藥行業正經歷從仿製藥為主向創新為方向的產業升級,近些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的新藥快速增加,創新藥正在迎來黃金髮展時代。
2020-2023年國內藥品研發支出預計將維持23%的快速增長率
中國製藥研發在2018年總支出174億美元,機構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至493億美元,2018-2023年的符合年化增長率為23.1%,相當於全球預計符合增長率4.5%的五倍以上。w
中國製藥公司的研發支出不僅限於國內,越來越多位於中國的國外製藥公司也花費大量經費用來研發,隨著近期監管和政策激勵進口藥品,國內的外資藥企數量增加,外資藥企展開研發,希望將專利要引入中國市場。
數據來源:東莞證券
數據來源:東莞證券
2020-2023年臨床階段CRO增速20%-30% 增速最高
中國藥品合同研究機構市場規模2018年為55億美元,機構預計2023年將增加至191億美元,複合年化增長率高達28.3%,臨床CRO景氣度最高,未來有望維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臨床前CRO和CMC或維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外包服務對中國研發總支出的滲透率2018年為32.3%,預計2023年將增長至46.7%,仍低於全球49.3%的滲透率,滲透率還有提升空間。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方達控股招股書,東莞證券研究所
三、股權投資已經成規模 未來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泰格醫藥在和新藥研發客戶的合作中逐漸培養並建立了豐富的創新藥項目識別和投資能力,通過直接戰略投資、和領先的投資基金合作的方法,對國內外優質創新藥及醫療器械初創企業投資,已經投資了53家創新型公司,並且成為35隻投資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目前泰格醫藥的投資收益已經形成規模,2019年底,擁有22.5億元的其他非流動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同比增加51.95%,2019年實現1.80億元的投資收益、1.85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成為公司業績中穩定可持續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2019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未來有望維持快速增長態勢,將為公司總利潤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數據來源:國盛證券
新財富頂級分析師最新觀點
8月6日張金洋(2019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醫藥生物第三名)發布研報對泰格醫藥做了分析,張金洋預計2020年、2021年、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3億、14.0億、18.0億,增速為22.6%、35.2%、29.1%,對應的市盈率為80/59/46X,張金洋認為國內政策紅利將助推公司強勁增長,堅定看好公司發展,給出「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