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塔尖的演員,應該只有角色沒有自我丨業內談

2020-12-21 新京報網

什麼是演技?這個話題在近兩年,已成為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在今年《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等綜藝中,業內人士對「好演技」、「S級演員」等爭議也愈發激烈。大家互相交鋒觀點,成功製造了一個個與表演無關的熱搜。那,究竟什麼是好的表演?好的表演是怎麼出現的?表演是否真的有章法可依?如何讓中國影視劇市場脫離審醜,回歸審美?……這些問題,卻遲遲沒有人給出準確答案。


在中國的大部分片場,導演仍起著提綱挈領的支撐作用,不僅要把握劇情走向、拍攝節奏、現場調度、視覺語言,同樣也承擔了對演員表演的引導重任。。新京報記者專訪導演高群書(代表作品《風聲》《神探亨特張》)、劉家成(代表作品《鐵齒銅牙紀曉嵐》《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張睿(代表作品《餘罪》《莫斯科行動》《謝謝你醫生》),他們講述了對表演的思考。


導演高群書的代表作品《風聲》。


——選角——


演員貼合角色,表演就成功了一半


高群書執導的電影《千鈞。一發》,改編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一起連環爆炸勒索案,講述了一個老警察四天連排十一枚炸彈,被最後一枚炸彈炸成重傷而成為英雄的故事。為了尋找男主演,劇組見了很多人。當時,警察馬國偉正在幫劇組維持現場秩序,高群書看到他說,就是他了。劇組都傻了,高群書力排眾議,「我就看他是那個人物,我說他演不好算我的。」


《千鈞。一發》


選角,是一部作品籌備期間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選角成功了,很多作品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高群書的電影裡,經常出現非職業演員,例如《神探亨特張》,男主角張立憲人稱「老六」,是《讀庫》雜誌的主編,其他演員身份還包括出版人、民謠歌手、微博紅人、編劇、主持人、設計師、唱片公司宣傳、公務員等。從1995年的《中國大案錄》,到之後大火的《命案13宗》,一系列重案調查電視劇,高群書用的也都是非職業演員。


高群書採用非職業演員特上癮,因為有兩大好處:一是配合,職業道德好,素質高;再有就是個性突出——職業訓練會抹殺個性,笑、哭都差不多。在高群書看來, 演員不能靠表演成為這個人,而是依靠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體驗。只要是人,都有喜怒哀樂。「要找對這個人,看本身他是否有人物的那種性格和狀態。」


張睿也是以選角為重的導演之一。他十分看重演員生活中的真實,以及其本身性格與角色的貼合性。 選演員時,張睿並不聊太多戲,而是靠日常聊天,觀察演員最真實的一面是否和角色貼近,是否具備個人獨特的魅力。例如為《餘罪》選角時,張睿見了張一山兩次。第一次張一山有些拘謹,在陌生的環境下表現出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為了讓他放鬆,張睿把第二次見面約在酒吧,狀態放鬆後,張一山展現出北京小孩的自來熟,主動約張睿去KTV唱歌。張睿一直觀察張一山最真實的狀態,「一山具備那種小人物低調的特質。餘罪作為臥底不能太扎眼。」


張一山在《餘罪》中的表演被認可。


張睿認為,演員是現實中真實的人,劇本再怎麼塑造,人物也更多停留於編劇的想像中。演員一旦合適,其身上最真實的魅力,會賦予這個角色更豐富的層面。「我曾經跟資方說,選演員選對了咱們是雙贏,選不對就是雙敗。演員角色不對,這個戲就成立不了。」


——執導——


沒有演員不會演戲,只有導演不會導戲


在很多導演的拍攝習慣中,通常前十天的時間非常重要。高群書會利用這段時間讓演員融合劇情。兩場重頭戲死磕下來,過了,演員的狀態也就穩定下來。在高群書看來,演員演不好,更多是因為導演和製片人沒有時間去磨演員,比如一部電視劇一天拍9頁劇本,一大群人等著,即便演員演技很差,也沒時間去管。而《風聲》場景集中,相對單位時間就多。「為什麼大家會覺得話劇演員的演技相對更好,因為排練時間長,可以反覆磨。如果時間夠,路上找一個路人,給我一個月,都能培養成演員。」


 劉家成則習慣在開機前至少一周,只拍一些小的戲份,以幫助演員尋找最合適人物的表演狀態。在電視劇《芝麻胡同》剛開機時,主演之一的劉蓓就曾跟劉家成表示,如果一個演員一上來就說自己不緊張,那肯定是假的。劉家成也認可,再優秀的演員,都需要時間去尋找準確表達,「可能人物身上有三四個表現形式,最終只有一個最合適。」


劉蓓主演《芝麻胡同》。


進入拍戲正軌後,導演激發演員表演的方式也不相同。 高群書經常用喝酒幫助演員「解放天性」。《神探亨特張》中所有演員都跟高群書喝過酒。拍《風聲》時,王志文從上海來,倆人吃涮羊肉喝點酒,就定了;周迅第一次見面喝了半瓶紅酒,問「導演我怎麼演」,高群書說,「你就這麼演,永遠在微醺狀態,讓人摸不著」。李冰冰不喝酒,但讓她拿下金馬影后至關重要的那場13分鐘的戲,她喝了酒。拍攝前,劇務去邊上小賣部買來6塊錢一瓶的白酒,李冰冰喝了七八兩;沒什麼事,就又喝了瓶啤酒。最後她喝了一斤二兩白酒,鏡頭一氣拍成,拍完回賓館在車上吐了一路。



《風聲》劇照


張睿欣賞一些世界著名導演的拍戲方式。例如麥可·貝在拍攝《變形金剛》時,所有人都不叫他導演,而是叫麥可。這種平等的相處關係,令片場氛圍很愉快。「演員會更信任你,更願意把自己交給你。」


——表演——


生活中什麼樣,就什麼樣,別設計


高群書執導的電影《風聲》,匯集了當時最當紅的大牌明星。拍攝過程中,高群書最注重的是破除每一個人之前的表演套路。比如,蘇有朋飾演的偽軍總司令侍從官白小年曾經是戲曲名伶,高群書就要求蘇有朋生活中也要用崑曲說話;包括那時蘇有朋和他媽媽說話,和劇組的人說話,都要像唱崑曲。「生活中也要帶著範兒,不是今天演戲才拿腔拿調。」在高群書看來,演技的磨練首先需要生理感官上的提升。


真實,是所有導演在採訪時提到最多的詞彙。相比「演」,能不能從形象、氣質、生活習慣、甚至細微的小動作,都真正成為那個人,遠比極力展現精湛的技巧更為重要。


《餘罪》中有一場備受熱議的戲——張一山飾演的餘罪在天台上跟隊長爭執,他不想再當臥底了。那場戲,張一山全程情緒激動,臉通紅,青筋也爆出來了。有觀眾評價他的表演有些過度,但張睿卻認為,這是沉浸在人物中,真實產生的反應。在前一天,餘罪親眼看著一個黑幫在他面前把另一個人割喉,血噴了一地。這對任何一個普通人而言都是心靈上極端的衝擊與傷害,「你親眼看見一個人死在你面前,但別人告訴你,你還要接著去臥底。如果換成是我,我肯定也有劇中餘罪那樣激動的反應,就像戰爭結束後很多人會患上創傷後遺症一樣。」


張一山《餘罪》劇照


在張睿看來,好的表演一定是演員沉浸於角色,所有的情緒、行為都是真實且不經意的,就像生活中,人放鬆時會癱坐在椅子上,但有些演員在戲中卻依然正襟危坐。「如果一個演員在生活劇裡,拿個東西,回個頭,還會有特別的姿勢,會特意露出某一邊的臉,讓你覺得很帥,那大部分都是刻意設計過的。但生活中,尷尬了就會有很自然的尷尬表情,演出尷尬給別人看,這不符合生活邏輯。」


——手法——


好的影視表演,是團隊合作


導演的技術指導,演員的演技,仍不能百分百成就一段好的表演,場景、道具、鏡頭語言等輔助同樣缺一不可。


在劉家成執導的電視劇《高粱紅了》裡有一場戲,朱亞文飾演的指導員聽聞一直跟隨他的14歲通訊員犧牲了,劇本裡需要他跑到村口,抱著通訊員的屍體大哭,「但演員哭到什麼程度能展現這種感受?」劉家成設計朱亞文聽到消息後震驚了,接著是鏡頭轉到墳頭,上面放了一把小通訊員生前吹過的小號,繫著一個紅綢子。戰士們站了一排,朱亞文站在中間,此時音樂起,閃現小通訊員生前的畫面。轉回現實後,朱亞文拿起這把小號,吹了一遍衝鋒號,同時淚水譁地流了下來。在劉家成看來,表演是演員演技和導演藝術創作的結合。導演的手法不僅能降低演員的表達難度,同時也可以把一段常規的戲,升華成高級的表演。


在演員不可控的時候,導演手法會顯得更加重要。例如,某場戲需要演員表達「極致難過」,但一些演員就是很難哭出來,這時候導演就不能再「懟臉」拍正面,但可以用舞臺劇的手法,搭配悲傷的背景音樂,通過視覺、聽覺、鏡頭相結合的方式,以拍攝其他事物來幫助觀眾進入角色。張睿以英劇《普通人》舉例,該劇起用了兩位非常年輕的演員,從高中演到大學。很多時候,鏡頭只是記錄他們的背影。「你能感覺到那種傷心。反過來想,如果我拍你的臉,你給我演極度傷心,這不是為難演員嗎?演成什麼樣,才能把極度悲傷演得自然?我們不能把演員暴露在一個非常勉強的狀態下,非讓他去演什麼。」


——什麼是好演員——


高群書:真實、生動、個性化表達


在高群書看來,現在的表演教育體系招生面對的大多是高中應屆畢業生,他們沒有人生閱歷,很多學表演的孩子家境不錯,成長很順利,對社會沒有感知。這使得不少即便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表演依舊是在模仿,「真正的表演應該是進入劇情,而不是進入一個表演套路。」


高群書說,能做到「真實、生動、個性化的表達」,就是好演員。草根出身的非職業演員也能演總裁,因為總裁既有像潘石屹那種小眼笑眯眯的,也有王健林那種嚴肅的類型。高群書見過兩個真正演什麼像什麼的演員,劉松仁和謝君豪,「他倆演起戲來像是靈魂出竅,演出來你像不認識他一樣。」


劉松仁主演《名媛望族》。


張睿:金字塔尖上的演員,沒有自我


張睿把好的表演分兩個層級。稍微好一些的演員,也許在演技上未達完美,但以個人魅力足以吸引觀眾。張睿以傑克·尼克爾森、艾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等著名好萊塢影星舉例,他們演出的角色雖然似有雷同,但演員的個人魅力卻為每個人物賦予了獨特之處,「觀眾就是喜歡他那勁兒,他演啥我都要去看。演員的表演魅力,足夠讓你覺得這個角色還不錯。」張睿認為,目前中國很多演員能達到這個層級,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而金字塔塔尖上的演員,在張睿看來,大多是沒有自我的,只有角色。就像丹尼爾·戴·劉易斯那樣,生活中儘量保持平凡,把自己的全部都交付於角色中。


劉家成:好演員一定是聰明的


劉家成比喻,普通人與演員之間,隔著一扇門,門上有一把巨大的鎖,這把鎖叫「天賦」。「天賦」即對表演擁有表達的熱愛,同時學什麼像什麼,能清楚地通過行動、語言,把想法準確表達。「有些人心裡是這麼想的,但做起來,手腳就完全不對。」


此外,劉家成認為好演員一定是聰明的。這種聰明,更多在於是否善於觀察、善於體現、理解能力強。他接觸過的優秀演員,片場反應都很快,一點就透,「聰明是表演天賦的一部分,理解能力不足,即便特別努力,成為好演員的難度也很高。」


新京報記者 劉瑋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薛京寧

相關焦點

  • 演員沒有文化素養,表演就成了「沙漠種水稻」丨業內談
    而對表演的審美章法,即由成千上萬部優秀作品,無數優秀演員的表現積累而來。那成熟的表演應該具備什么元素?年輕人想要成為演員,怎樣才能不走彎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演員馮遠徵,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劉中哲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分享專業老師對「好表演」的理解。
  • 演員的自我修養: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文/金澤香曾幾何時,圈內圈外非常重視演員的「顏值」,他曾經排在「演技」之前,有些人用「這是個看臉的社會」作為藉口來解釋顏值的重要性。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當我們看到屏幕被演員控制時,我們不禁要問「國產劇怎麼了?」幾乎沒有演技。
  • 牛犇: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原標題:牛犇: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藝術成就演員獎」。他從11歲起跟著謝添導演演戲,至今,已經塑造了數百個小人物:《牧馬人》裡的「郭騙子」、《紅色娘子軍》中的小龐、《泉水叮咚》中的大劉、《老酒館》裡的「老二兩」……這些小人物甚至連完整的名字都沒有,卻以綠葉的光亮映襯出鮮花的光芒,沒有「郭騙子」,「牧馬人」的情感將無處安放,沒有「老二兩」,「老酒館」也會黯然無光。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看來,牛犇飾演的小角色不會是作品的焦點,但永遠是作品的亮點。
  • 我只調金字塔塔尖的白酒
    在酒鬼,她品嘗了一萬三千多個樣品,感受到很多不同的口感,發現了其中十分特別的濃、甜、清、爽、醬,在反覆的實驗之後,第一次勾調出酒鬼的內參酒,而隨後的樣品酒無意中在一輛酒鬼接客人的車上打開了一下後,車上不知情的客人驚嘆了一句:這個香水真好聞,還帶有酒味,從來沒有聞過這麼好聞的香水。
  • 於正爆內幕:大部分演員月收入就幾千元,網友:我信你個大頭鬼
    你覺得演員是高收入職業嗎?《延禧攻略》的導演於正又出來發表行內勁爆內幕了,他說高薪片酬只是這個演員行業金字塔裡的「塔尖」,大部分的演員收入不高,幾萬元接一個角色,拍幾個月,然後交完稅,平均下來就幾千元一個月。好吧,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啦,演員都很窮啦,就算我相信,網友也不相信啦。
  • 章宇:只有在角色裡是安全的,儘量避免大量曝光
    這種與角色形成的反差,大概就是身為一個演員擁有的最大魔力和魅力。這個入行十三年,在圈內一直默默無名的章宇,卻在今年突然集中爆發,迎來作為演員的春天。他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大象席地而坐》獲得了觀眾和業內的高度讚譽,新片《無名之輩》同樣受到追捧。
  •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這個理論我之前確實沒有實際接觸過,第一次看到應該是在明白老師分析Manchuan為什麼會火的時候,引用了一下這個理論,然後我就對這個理論產生了興趣,本身我對心理學也是蠻感興趣的
  • 專訪丨王曉晨:只有在角色當中,我才敢面對自己的情感
    提起兒時那段經歷,她坦言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讓自己自我保護特別強,內心的孤獨感也沒有辦法消除。「坦白說,從小離開家,對於小孩心智的成長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不想特別官方說我怎樣獨立怎樣學到什麼,我必須說真話。」「我覺得從小在我最應該感受愛的時候,我沒有那麼容易去感受到愛。所以長大以後,別人對我的好,我會無限放大。
  • 出演《燕雲臺》配角被嘲過氣,盛一倫硬氣回復: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因為因出演《燕雲臺》中撻覽阿缽的盛一倫被某網友質疑過氣,盛一倫在評論區硬氣回覆:「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這位網友沒有想到會被盛一倫翻牌吧?
  • 表演箴言:真實、生動、個性化的表達,就是好演員
    事實上,市場中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優秀的演員,優秀的表演老師,正在默默努力為中國影視劇表演正名,也為演員正名。他們並不活躍於綜藝,而是活在大小屏幕上,等待著被關注。新京報記者走訪多位導演、演員、表演老師,試圖通過他們的經驗分享,描摹出好的表演真正的樣貌。  沒有演員不會演戲,只有導演不會導戲。
  • 專訪演員賈徵宇:保持「韌」性,在角色中尋找自我
    如果沒有被身世問題所困擾做出一些意外舉動,那麼他一定是所有女孩心目當中的理想型。周景學長這一角色對賈徵宇來說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貼心學長這麼簡單,角色的前後反差很大,極具戲劇性和張力。當然,人物的複雜程度也正是吸引賈徵宇的點。劇集播出後,賈徵宇的表現也讓很多人感受到在他身上發生的蛻變。
  • 張鈞甯:為了角色改變形象是演員最基本的,張鈞甯和張震也是拼了
    作為一個演員,張鈞甯一直在嘗試不用的角色,也演過愛情劇,也演過警匪片,還演過古裝劇,是一個,張鈞甯對自己演員的身份是有極大的認同感的,是一個很敬業的演員,這一點在她即將上映的電影《緝魂》上面就可以看到了。
  • 真實、生動、個性化的表達,就是好演員
    事實上,市場中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優秀的演員,優秀的表演老師,正在默默努力為中國影視劇表演正名,也為演員正名。他們並不活躍於綜藝,而是活在大小屏幕上,等待著被關注。新京報記者走訪多位導演、演員、表演老師,試圖通過他們的經驗分享,描摹出好的表演真正的樣貌。  沒有演員不會演戲,只有導演不會導戲。
  • 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具體內容
    營養學家針對人們健康飲食,不斷研究推出了健康金字塔。其實簡單來說健康金字塔,就是將人們每天所需要食物的種類以及數量,按照金字塔的形式來呈現。
  • 「金字塔原理」來幫你
    金字塔原理(向上溝通法)(師生溝通法)重點:1、金字塔原理(1)塔尖是一個中心論點、塔身是若干個論據延伸形成(2)規則:上下對應、分類清晰、排序有邏輯2、SCQA法(講故事,聽者有興趣)(備課時可用)背景(與主題相關的故事
  • 韓國娛樂圈鄙視鏈:最高階屬「忠武路演員」,連玄彬也不夠格
    如果把韓國娛樂圈比喻成一座金字塔,他們是這麼對明星的檔次排名:「忠武路」電影演員最受尊敬,位階最高,而最低階的,你可能很意外,就屬人氣團體的偶像,就連歌手、戲劇演員、主持人的位階,都比偶像要高。  丨「忠武路演員」是韓娛圈的金字塔頂端  「忠武路」是韓國電影的代表象徵,在1960年代到70年代之間,這條路聚集了首都劇場、大韓劇場等表演地,很自然地,周邊也開始聚集許多電影公司跟電影從業相關人士,漸漸地成為了韓國電影的代名詞,更被稱作是韓國的好萊塢。
  • 金字塔最初是白色的,中國夏朝時期就建成了
    我相信大家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會出來,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古埃及的金字塔充滿了神秘的光芒,古埃及的金字塔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其中的謎團至今仍未解開,我以為金字塔應該是金色的,但是它的樣子卻是金色的,但是,誰曾經的金字塔都是白色的呢?今天說說看。
  • 益智小遊戲:只移動三枚硬幣,讓硬幣金字塔倒過來,你做得到嗎?
    現在,我就給大家帶來了這麼一個益智小遊戲:只移動三枚硬幣,讓硬幣金字塔倒過來,你做得到嗎?我用十枚硬幣,擺了一個金字塔造型,金字塔的塔尖朝著上方。那麼,要怎麼只移動三枚硬幣,讓金字塔的塔尖朝向下方呢?一眼看上去,我想大家應該都很懵,會覺得只移動三枚硬幣怎麼做到?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只需要多花點時間想想就行了。
  • 玻璃屋頂、水晶塔尖,指向天空的光束?馬克龍同意巴黎聖母院塔尖...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央視新聞援引法國媒體援引愛麗舍共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9日同意了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將儘量按照原樣重建巴黎聖母院塔尖。另據中新網,來自全世界的建築師已經提交一些塔尖的設計草案。英國建築師福斯特設想了一個玻璃屋頂和一個水晶塔尖。斯洛伐克的一個建築設計工作室用指向天空的光束代替塔尖。建築設計界普遍認為能夠設計巴黎聖母院的塔尖是「非凡的機會」。
  • 美動畫《辛普森一家》:不再由白人演員為非白人角色配音
    此前,他已扮演阿普的角色長達30年。 但是阿普並不是劇中唯一一個由白人演員配音的有色族裔角色。比如阿扎裡亞也一直在為黑人角色卡爾頓·卡爾森 (Carlton Carlson) 配音,而另一個黑人角色朱利葉斯·希伯特博士 (Juliu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