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寶藏樂隊把方言/民俗寫進歌裡,潮汕六甲番樂隊

2020-12-16 大潮社TV

「風吹藤動,藤動。無電啦無電啦。大人慾點燈撐船過暹羅,大人邊拍蚊邊點燈。」

來自潮汕的六甲番樂隊,輕語淺唱著兒時家鄉一個停電的夜晚。這類關於家鄉回憶、老一輩口口相傳的故事,自9年前開始被六甲番樂隊記錄進歌詞裡。

六甲番樂隊。

六甲番用外人無從聽懂的潮州古語,把家鄉的祭祀民俗等記錄到歌詞之中,他們撥響琴弦,輕唱那個流淌著韓江的溫潤故鄉。

在主唱李四順看來,樂隊並不需要「大火」,樂隊創作的目的在於記錄發生在潮州城的那些人和事,能像一杯功夫茶一樣喚起潮汕人腦海深處的童年回憶;另一方面,他們希望用「共通」的旋律作為載體,對外傳播潮汕文化。

藝名源於潮汕老話「平安四順」,年少休學聽搖滾度日

李四順的原名為李哲,他在廣州一家醫院從事著一份朝九晚五的會計工作。近9年來,他一直利用業餘時間「經營」一支致力於創作潮語民謠的樂隊——六甲番。

為何取藝名為「四順」?這源於老家長輩們在古廟裡祈福時,嘴裡常念的一句話,「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四順」。

生於1984年的李四順來自潮州浮洋鎮,在那片音樂的「荒原」,一段刻骨銘心的少年往事和家裡一把舊木吉他給了李四順民謠啟蒙。

李四順向南都記者回憶,上世紀90年代,還在上小學的他因為一次意外被大面積燒傷,他在不間斷的治療和復健中度過了兩年半。

「休學,除了去醫院複診幾乎不出家門。」李四順回憶,持續不斷的疼痛和皮膚變化帶來的自卑,讓他一度陷入迷茫和憂鬱。他在家的消遣方式有限,要麼聽姐姐的搖滾樂磁帶,要麼聽家裡老人「講古」,嘗試聽懂老一輩人在動蕩歷史中的那些生活碎片。

演唱中的主唱李四順(右)和巴揚手風琴手李瀟男(左)。

姐姐的一把舊木吉他和陳舊的磁帶,最能讓李四順的注意力從苦悶中轉移。黑豹、唐朝等上世紀90年代紅極一時的搖滾樂隊,讓李四順對搖滾、民謠產生了興趣,他嘗試掃動舊吉他上的琴弦,尋找磁帶裡那些音樂的節奏和韻律。而後上了初中,他甚至用奶奶給的零用錢偷偷去找音樂老師上吉他課。「當時才剛學會掃和弦不久,我就開始創作一些小曲目,一筆一划記在筆記本裡。」李四順回憶。

「小時候的我是自卑的,只有在彈吉他唱歌時才能找到一點自我。」李四順對吉他的迷戀自此開始,到廣州上大學後,他開始在學校裡玩樂隊,省吃儉用就為了攢錢多看幾場Livehouse(音樂現場)。

2009年,他和自己的髮小蔡澤雁找來另一位同樣來自潮汕的貝斯手,組成樂隊,取名「六甲番」。李四順向南都記者解釋,他小時候常聽奶奶講,絕大數潮汕人腳丫小趾頭都有指甲分瓣,這是潮汕人一個顯著的遺傳特徵,由此,潮汕人曾被稱為「六甲番」,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標記樂隊「潮汕」的這一屬性。

六甲番樂隊成立至今9年多,成員更替過數次,慶幸的是,每一個加入樂隊的成員都是潮汕人,理解並喜愛潮汕文化,且能在李四順所寫的歌詞裡找到關於家的回憶。

六甲番不是一支「全職」樂隊。

除了做會計的李四順,其他樂隊也有自己的主業,有人從事演出策劃,有人還是在校大學生。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利用周末時間相會排練房,木吉他、巴揚手風琴、手鼓等五件樂器同時被彈奏出同一個和弦,在多次磨合中碰撞出極具閩南風味的旋律。

「旋律是共同語言」,歌裡融入潮劇文化

李四順是樂隊曲目創作的主力。在潮州浮洋鎮的20年成長經歷和從小到大聽奶奶講的故事,成了他的素材庫。

奶奶講故事的場景也曾被李四順寫進歌裡。

歌曲《芻狗之歌》寫的就是幼時某個停電的夜晚,他們搬著凳子來到村口,和鄰居們點著燈嘮家常的場景。這段兒時回憶也讓長大後的李四順有所感悟,離開家鄉的人們在大城市裡隨波湧動,各式信息科技設備快速推動著人們向前走去,再也沒有那些停電的夜晚來讓人們停止腳步,復盤曾走過的路。

李四順還曾大膽地將潮劇《柴房會》的經典片段唱進歌曲《朝代尾》中,那是一段關於奶奶娘家的回憶。

歌詞取材於奶奶娘家做香菸生意的故事,那時日本人佔領潮州,為了避開日軍關卡,她們只能悄悄將香菸藏在身上,做完買賣再在深夜翻過山嶺回家,而山腳就有日本人設立的防線。

歌詞「弟矮來到阿嫲的懷裡/個你啵啵許陣悽慘個日本年/為著生活做生意走防線」描述的便是這一場景。(歌詞翻譯:小弟來到奶奶懷裡/給你講講那個悽涼的抗日年代/為了生活做生意走防線。)

李四順堅持用潮汕字典中的「正字」來寫歌詞,如用「奴仔」代替「孩子」。

「在那個特殊的戰爭年代,每個潮汕小人物的故事,當地的每一句俗語,都是那片土地歷史的一部分。」李四順樂於將老一輩人的回憶,潮汕人口口相傳的俚語記錄歌詞中,潮劇、韓江、古廟、敬神民俗等極具潮汕風味的元素都被納入六甲番的歌詞中。

李四順還堅持用潮汕字典中的「正字」來寫歌詞,如用「凝」代替普通話中的「冷」、用「食」代替「吃」、用「烏」代替「黑」,目的是儘量保留歌詞所要傳遞的潮汕韻味。「它是一種很有地方特色的方言,翻譯成普通話後,很多意境就傳遞不出來了。」

李四順並不擔心聽眾無法讀懂歌詞的意思,他認為旋律是「共通的語言」,當人們被小曲打動,自然會去探究歌裡的故事,甚至了解整支樂隊的背景。打個比方,很多人不懂外語,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在欣賞歐美、日韓歌曲時體會其中所要表達的情緒。

六甲番樂隊在編曲中加入潮劇的元素,他們在間奏中用鋼琴音色插入潮劇的經典旋律,配上戲曲樂器木魚發出的、短促而明亮的似馬蹄聲。

六甲番樂隊還嘗試在編曲中加入潮劇元素,尤其是在現場演出時,他們在間奏中用鋼琴音色插入潮劇的經典旋律,配上戲曲樂器木魚發出的、短促而明亮的似馬蹄聲,讓潮籍聽眾耳目一新。

曾對空蕩的觀眾席演唱,但熱情從未被澆滅

「以方言歌曲創作為主調的樂隊受眾面必然是偏窄的。」

樂隊成立近十年,李四順明白,實際上知道六甲番樂隊的人並不多,喜歡的人更是少數。樂隊成立的最初幾年,他們開始在潮汕地區以外辦專場演出,臺下坐著的數十號人只有極少是潮汕人,還有一大部分觀眾是來看熱鬧的。

「沒人聽我們唱歌怎麼辦?那我們可以唱給『老爺』聽。」(「老爺」,潮汕話意為天上的神明)談及那些尷尬的演出,李四順如此自嘲。

他回憶,樂隊曾受邀出席一次音樂節演出,他們上場時正好趕上飯點,臺下觀眾散了七八成。李四順還是帶著樂隊其他夥伴以最佳狀態完成40分鐘的演出。「當時有些失落,我們就想像自己在老家村裡古廟前的戲棚上唱戲,夜深後臺下沒有觀眾,臺上的人也要把戲唱好,因為這是唱給神明聽的。」

即使常被潑冷水,六甲番樂隊創作潮汕民謠的熱情從未被澆滅。李四順告訴南都記者,其實樂隊並不想出名,更不惜奢望成為一支「大眾樂隊」。相比鮮花與掌聲,樂隊更追求在演奏吟唱時能「回家」——在四五百公裡外的小排練室裡,只要閉著眼睛哼起小曲,就可瞬間「穿越」回村子裡停電的夜晚,或是風箏飛滿天的秋日午後,或是來回潮汕的高鐵上,車廂裡彌散著的橄欖氣息。

曾經有專業的音樂人這樣評論六甲番的作曲和作詞:「如果有一天,圈內有人在研究方言樂隊時,六甲番會像寶藏一樣被挖掘出來。」果不其然,今年8月,六甲番的《急水塔》被選入國內一知名音樂平臺推出的方言民謠合輯,是該專輯裡的唯一一支潮語歌曲。

9月12日,以《青橄欖之味》為主題的演出在廣州越秀一小劇場開演。臺下數十位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像在聽讀書會一樣,手捧著歌詞本,在偏僻的正字裡試著理解六甲番唱的每一句潮語歌詞。

9月12日,以《青橄欖之味》為主題的演出在廣州一小劇場開演。受訪者供圖

演出完畢,有一觀眾提問:「為什麼堅持用潮語歌唱?」

李四順答道,每一個離家的人都會慢慢改變,但鄉音不會消失。而他們正是用鄉音把潮州古味鎖在歌裡。這些歌記錄著發生在潮州城的那些人和事,「是記錄,而不僅僅是歌頌。」李四順強調。

相關焦點

  • 潮汕樂隊走出家鄉!兒時回憶、潮劇文化被融入歌裡
    來自潮汕的六甲番樂隊,輕語淺唱著兒時家鄉一個停電的夜晚。這類關於家鄉回憶、老一輩口口相傳的故事,自9年前開始被六甲番樂隊記錄進歌詞裡。作為樂隊曲目創作的主力,李四順在潮州浮洋鎮的20年成長經歷和從小到大聽奶奶講的故事,成了他的素材庫。奶奶講故事的場景也曾被李四順寫進歌裡。
  • 潮汕樂隊六甲番主唱:藝名源於潮汕老話,年少休學聽搖滾度日
    用外人無從聽懂的潮州古語,把家鄉的祭祀民俗等記錄到歌詞之中,來自潮汕的六甲番樂隊撥響琴弦,輕唱著那個流淌著韓江的溫潤故鄉。六甲番樂隊。李四順是六甲番樂隊主唱。近9年來,他一直利用業餘時間「經營」六甲番——一支致力於創作潮語民謠的樂隊。為何取藝名為「四順」?這源於老家長輩們在古廟裡祈福時,嘴裡常念的一句話,「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四順」。生於1984年的李四順來自潮州浮洋鎮,在那片音樂的「荒原」,一段刻骨銘心的少年往事和家裡一把舊木吉他給了李四順民謠啟蒙。
  • 這支廣東二次元少女樂隊將衝擊草莓星球
    一直以來,少女們為了音樂夢想而組成樂隊,往舞臺進發的熱血與浪漫,只能在動畫中看見。但今年夏天有一支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全女生組合的二次元樂隊備受矚目,她們是來自廣東的二次元女子樂隊——扭蛋姬!在不久前的2020重燃·千燈湖音樂節看到她們的演出,在跳動的音樂和閃耀的舞檯燈光裡,大家都感受到了她們身上的滿滿活力!她們是因為愛好動漫元素而集結的女生們,懷著音樂夢想和對舞臺的熱愛,組成了獨特的二次元風格樂隊。
  • 不二林:AJR,我的寶藏樂隊
    AJR是一支來自美國紐約的電子樂隊,他們的曲風大多是輕鬆自在得,讓人感到無比的暢快。這支樂隊是由Met家的三兄弟,Adam Brett、Jack Evan、Ryan Joshua組成的。他們是自由組合在一起的,在切爾西的公寓裡創作屬於自己的曲風獨特的歌曲。
  • 衣溼樂隊主唱遊淼:希望拓寬四川方言音樂的版圖
    到2010年底,我們已經創作和編曲了十多首歌,並且在2011年選了其中六首歌,製作了第一張EP《衣溼是個好樂隊》。人總是貪心不足的,在第一張EP製作的同時,我們開始著手把衣溼從兩個人的民謠組合,變成一支完整編制的樂隊。」面對危機 不忘初心斜槓青年用一切「餘力」玩樂隊遊淼雖然熱愛音樂,但是他選擇了先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再用餘力玩音樂。
  • 這些寶藏樂隊,是時候掏出來和你們分享了!
    本次,推薦主要是新的樂隊,或者說千禧年後的樂隊哦。皇后皮箱Darling皇后皮箱 - 樂隊的夏天 第5期這個寶藏樂隊是我在《樂隊的夏天》看到的。引用超級樂迷趙亞東的話:超級好。樂隊成立於2008年,來自寶島臺灣,由卡菈(主唱鍵盤)、阿怪(吉他手)、黑輪(貝斯手)所組成。
  • 海豐走出火爆的「五條人」樂隊
    千裡之外的演播室大屏幕上,映著一個同樣的紅色塑膠袋,一支主唱來自海豐的樂隊就此開始攪動這個夏天。他們是「五條人」,西裝革履之下踩著人字拖,帶著濃厚鄉音的普通話,節目錄製現場臨時換的歌裡有聽不太懂的海豐方言,就算被淘汰了也表達出無所謂的率性,令觀眾耳目一新。鏡頭拉回這座縣城,當地樂迷似乎對五條人穿著人字拖就登上舞臺並不意外,「海豐人就是這樣」。
  • 五條人:從城中村走出來的樂隊 五條人樂隊有多火他們有什麼經歷
    五條人:從城中村走出來的樂隊這個叫「五條人」的樂隊實際上每次都湊不夠五個人,只有阿茂和仁科是鐵打的兵。阿茂和仁科是海豐人,海豐屬於汕尾市,這一帶人地域觀念很強,早期共享單車在汕尾是進不去的。當地人都坐三輪車,很方便,他們自有一套生態體系。
  • ZUTOMAYO丨也許沒必要知道這支神秘樂隊的真面目
    ZUTOMAYO全稱「Zutto Mayonaka de Iinoni」,日語原名「ずっと真夜中でいいのに」,中文翻譯是「永遠是深夜有多好」,是一隻神秘的日本樂隊,神秘到成軍兩年,樂隊全部成員還從未全部露面,只公開了一名樂隊成員活躍在臺前
  • 端午佳節,老街口樂隊用搖滾演繹博愛方言,助力博愛縣全域旅遊發展
    端午佳節,老街口樂隊用搖滾演繹博愛方言,助力博愛縣全域旅遊發展 2020-06-29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藏樂隊五條人,看完《樂隊的夏天2》愛慘他們了!翻唱「Last Dance...
    又是一年夏天,又是一年《樂隊的夏天》,要說到這個夏天最惹眼的樂隊,莫過於道上靚仔——五條人 寶藏樂隊 五條人 五條人,日常裝備紅色塑料人字拖、操著一口塑料普通話、就連樂隊的LOGO都是一個紅色塑膠袋
  • 那支唱著西安話讓你淚目的黑撒樂隊!
    節目中黑撒樂隊以一曲《陝西美食》亮相,正如歌名所說,歌中唱的都是岐山擀麵皮、臘汁肉夾饃、牛羊肉泡饃、油潑麵、蒜沾面、biangbiang面……一幅西安美食地圖在音樂中緩緩呈現,有觀眾說這既像《舌尖上的中國-西安篇》的片尾曲,又像是西安旅遊宣傳片的背景音樂,這個名叫黑撒的樂隊越發引來眾人的關注。
  • 這支樂隊在中國名氣不大,國外得過的獎不輸於任何你知道的樂隊
    David Bowie說自己在他們的歌裡聽到了未來,「未來」大概是給一個搞音樂的人最高的評價了吧!「主流搖滾樂未來」——外媒這樣評價他們,他們的的確確名副其實。這樂隊到底什麼來頭?能讓全世界的搖滾樂迷如此痴迷?!知乎上的人說過:「第一次聽說這個樂隊時,是別人給我推薦Demons的時候,聽到馬上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渾厚的大粗嗓,有一種黑人Jazz的Feeling,於是漸漸的迷上了Demons這首歌,這首歌充滿了力量。夢龍唱著「內心的魔鬼」,人們揮舞著手裡的利刃,卻殺不死那個心中的魔鬼。
  • 《樂隊的夏天》:憑什麼第一個火出圈的是他
    這樣看來,五條人才是當晚最搖滾的樂隊。看到這,相信大家都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強烈的好奇:五條人,究竟是何方神聖?魚叔今天想借一部紀錄片,《海豐來的五條人》,來聊一聊這支充滿沿海鹹濕味和底層塑料味的廣東樂隊。
  • 這支臺灣樂隊吟唱浪漫電音,微醺放鬆的氛圍讓人上癮!
    從草東開始,近年有一股臺灣樂隊的旋風颳到了大陸,無論是草東、落日飛車,還是deca joins、茄子蛋、甜約翰等等,不少臺灣樂隊都得到了觀眾的喜愛,樂隊也在草莓、星巢、簡單生活等各大音樂節上頻頻登臺
  • 五條人歌裡的寶藏小城:坐擁廣東最美海灘,海鮮個大還平價
    先是在《樂隊的夏天2》上因為夾角拖鞋和臨時換歌上了熱搜,緊接著又做客李佳琦的直播間,承包了網友們的笑點。一個深諳皮衣油頭、墨鏡人字拖Fashion的廣東汕尾海陸豐民謠盲流子。不跟導演組打招呼臨時換歌,唱了一首全程無字幕的海豐話方言歌曲《道山靚仔》,現場效果慘不忍睹。
  • 「超樂」出身,最硬核的藝術搖滾寶藏樂隊:Purple Rain
    館主的"超級樂隊安利系列:寶藏樂隊篇」開坑了!(但願我能在超樂2開播前寫完這個系列)我一般入坑的過程都是這樣的:始於作品,忠於性格,陷於顏值。先被作品吸引圈粉,然後性格剛好也是我喜歡的類型的話就能被圈得死死的,最後如果顏值也在線的話,我和我的錢包鐵定逃不過了。
  • 就連周杰倫聽他的歌長大,華語樂壇殿堂級樂隊,如今銷聲匿跡
    他有一個活潑而有趣的名字——草蜢樂隊——七十年代出生的你是否還記得?估計90後、00後們聽到這個樂隊名字只能是大搖其頭了。草蜢樂隊曾經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真實而輝煌的存在。這支樂隊誕生於香港,三名成員分別叫蔡一智、蔡一傑和蘇志威,因為三個人的姓氏中都有一個草字頭,所以後來就以「草」來命名樂隊名字。而中國人是講究吉利和和諧的,既然有草了,那麼什麼最喜歡草、最能孕育生機呢?當然是蚱蜢了。
  • 西安是座搖滾城:黑撒樂隊!
    2015年綜藝節目中國之星譚維維與老腔藝人合作演出的《給你一點顏色》震撼了現場的嘉賓與觀眾,中國搖滾之父崔健在綜藝節目裡說:「這是教科書級別的搖滾樂」,八百裡秦川一聲吼,吼出了中國最傳統的搖滾,而西安一直以來都是公認的搖滾重鎮。
  • 《樂隊的夏天》火出圈,城牆根下也有寶藏音樂!
    《樂隊的夏天》火出圈,城牆根下也有寶藏音樂!》第二季的播出這個夏天又開始被這些熱血的樂隊躁動起來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寶藏樂隊和寶藏音樂人其中就有一支來自古城西安的後朋克樂隊FAZI——法茲樂隊在節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