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人無從聽懂的潮州古語,把家鄉的祭祀民俗等記錄到歌詞之中,來自潮汕的六甲番樂隊撥響琴弦,輕唱著那個流淌著韓江的溫潤故鄉。
六甲番樂隊。
李四順是六甲番樂隊主唱。他原名為李哲,在廣州一家醫院從事著一份朝九晚五的會計工作。近9年來,他一直利用業餘時間「經營」六甲番——一支致力於創作潮語民謠的樂隊。
為何取藝名為「四順」?這源於老家長輩們在古廟裡祈福時,嘴裡常念的一句話,「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四順」。
生於1984年的李四順來自潮州浮洋鎮,在那片音樂的「荒原」,一段刻骨銘心的少年往事和家裡一把舊木吉他給了李四順民謠啟蒙。
李四順向南都記者回憶,上世紀90年代,還在上小學的他因為一次意外被大面積燒傷,他在不間斷的治療和復健中度過了兩年半。
「休學,除了去醫院複診幾乎不出家門。」李四順回憶,持續不斷的疼痛和皮膚變化帶來的自卑,讓他一度陷入迷茫和憂鬱。他在家的消遣方式有限,要麼聽姐姐的搖滾樂磁帶,要麼聽家裡老人「講古」,嘗試聽懂老一輩人在動蕩歷史中的那些生活碎片。
姐姐的一把舊木吉他和陳舊的磁帶,最能讓李四順的注意力從苦悶中轉移。黑豹、唐朝等上世紀90年代紅極一時的搖滾樂隊,讓李四順對搖滾、民謠產生了興趣,他嘗試掃動舊吉他上的琴弦,尋找磁帶裡那些音樂的節奏和韻律。而後上了初中,他甚至用奶奶給的零用錢偷偷去找音樂老師上吉他課。「當時才剛學會掃和弦不久,我就開始創作一些小曲目,一筆一划記在筆記本裡。」李四順回憶。
演唱中的主唱李四順(右)和巴揚手風琴手李瀟男(左)。
「小時候的我是自卑的,只有在彈吉他唱歌時才能找到一點自我。」李四順對吉他的迷戀自此開始,到廣州上大學後,他開始在學校裡玩樂隊,省吃儉用就為了攢錢多看幾場Livehouse(音樂現場)。
2009年,他和自己的髮小蔡澤雁找來另一位同樣來自潮汕的貝斯手,組成樂隊,取名「六甲番」。李四順向南都記者解釋,他小時候常聽奶奶講,絕大數潮汕人腳丫小趾頭都有指甲分瓣,這是潮汕人一個顯著的遺傳特徵,由此,潮汕人曾被稱為「六甲番」,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標記樂隊「潮汕」的這一屬性。
六甲番不是一支「全職」樂隊。除了做會計的李四順,其他樂隊也有自己的主業,有人從事演出策劃,有人還是在校大學生。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利用周末時間相會排練房,木吉他、巴揚手風琴、手鼓等五件樂器同時被彈奏出同一個和弦,在多次磨合中碰撞出極具閩南風味的旋律。
如今,六甲番樂隊已成立9年多,成員更替過數次,慶幸的是,每一個加入樂隊的成員都是潮汕人,理解並喜愛潮汕文化,且能在李四順所寫的歌詞裡找到關於家的回憶。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黃小殷 實習生 郭美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