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多時間裡,中國天眼都有哪些發現?為什麼成果這麼少?

2021-01-10 探索浩瀚星空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欲望就開始了。而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們對於宇宙有了更多的認知,但是未知的東西卻越來越多。

浩瀚的宇宙大到我們無法想像,想要依靠探測器去前往探索宇宙的各個角落,很明顯也是不現實的事情。在人類現在的認知裡,光速是物體速度的極限,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它的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

就算是我們實現了光速飛行,我們能夠探索的宇宙範圍也是極其有限的,就算是直徑只用10萬光年的銀河系,光速飛船也無法走出去,更不說要浩瀚的宇宙了。

所以,人類想要探索宇宙,主要依靠的還是各種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的觀測距離是非常遙遠的,人類目前的數百億可觀測範圍,都是天文望遠鏡的功勞。而天文望遠鏡目前也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依靠恆星的光反射來尋星的望遠鏡,比如著名的哈勃望遠鏡。此類望遠鏡想要觀測到目標天體,必須要有光的反射進入才行,沒有光反射的天體,此類望遠鏡根本觀測不到。

只要宇宙天體有非常強烈的光輻射,即使相隔數億光年,都有可能被強大的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如果光反射非常弱,即使它就在太陽系,我們也觀測不到,比如科學家猜測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的第九行星,由於那裡的太陽光反射非常弱,我們也很難觀測以第九行星的存在。

另一類天文望遠鏡就是射電望遠鏡,此類望遠鏡非常強大,而且觀測範圍和距離遠超光學類望遠鏡。射電望遠鏡是電磁波探測器,它能夠探測宇宙中存在的各種無線電磁波。雖然眾宏觀的角度來看,宇宙是一個空曠平坦,非常安靜的空間。

可事實上,宇宙非常不平靜,無數天體發出的各種無線電波充斥在宇宙中。通過探測宇宙無線電波,射望遠鏡就可以觀測發現宇宙中的不少特殊天體,比如脈衝星,中子星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就是中國天眼,它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至今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

中國天眼英文簡稱FAST,它由4450個獨立面板組成,口徑達500米,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信號接收裝置,可掃描天空並監聽宇宙的低語與叫喊聲。雖然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但是自它啟用以來的三年多時間了,很多人發現:中國天眼似乎成果非常少,這是怎麼回事?

過去,科學界一旦有了重大的觀測發現,往往都是國外的那些光學望遠鏡發現的,比如哈勃天文望遠鏡的宇宙觀測發現是非常多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關哈勃在宇宙中發現了類地行星,超級地球的報導。

而中國天眼自2016年啟用以來,除了發現了多達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外,似乎沒有其它的重大發現,而人們非常期待的外星文明信號似乎天眼也沒有什麼發現,因此,不少人認為中國天眼只是徒有虛名,並不強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中國天眼跟哈勃等光學類天文望遠鏡是完全不同的兩類觀測設備,哈勃天文望遠鏡的觀測非常直接,只要宇宙深處有強烈的光反射,哈勃就有可能直接觀測到,不需要很多的具體分析。這就好比,我們用眼睛直接觀測一個物體,只要它反光,我們就能直接看到,不需要太多的其它分析判斷。

所以,哈勃類光學望遠鏡能夠快速觀測到很多的宇宙天體,因為宇宙中到處都是發光的天體源,選定一個方向觀測,很容易有不少的發現。而射電望遠鏡則不同,它不能直接看到天體,只能聽到,這一點好比我們用耳朵去聽某一個物體發出的聲音,我們聽到了聲音,可是想到真正知道這是一個什麼物體,還需要對這些聲音進行更多的分析研究。

中國天眼能夠搜尋到宇宙中大量的無線電波信號,可是根據這些信號,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發出無線電信號的天體,還需要後期對這些信號進行更多的分析研究,才能夠確定目標天體的位置,屬性等。

目前的天眼正在開展一次巡天計劃,將在持續不斷的巡天觀測中發現更多的脈衝星,繪製出超越以往的銀河系中性氫分布圖,並且會在巡天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天文現象。

這些現象有可能會給天文觀測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不僅可以驗證已有的理論,而且如果運氣好發現了一顆轉得特別特別快的脈衝星,這可能就證實了夸克星的存在了。

中國天眼搜尋宇宙中的大量信號比較簡單,只要信號足夠靈敏,觀測範圍足夠遠,就會有數不盡的信號被我們發現。可是我們想要通過這些信號,發現一些什麼,還需要後期大量長期的整理分析工作。這個工作有可能需要幾年,十億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想要知道天眼的重大發現成果,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中國天眼還肩負著一個重大的任務,那就是搜尋外星文明信號。這些神秘信號跟宇宙天體的信號混雜在一起,想要從中找尋分辯出這些可能的外星文明信號,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行。

來自太空深處的信號,是十分微弱的,通常都是靠時間的積累來放大接收到的信號。可以把天文觀測理解成點狀圖,一個像素就是一個點,要得到清晰的圖案,必須有足夠的像素點。微弱的太空信號,天眼只能一個點一個點的慢慢接受,積累了足夠的像素點,才能合成需要的圖像。

不管如何,中國天眼的強大是不用懷疑的,霍金曾經也對中國天眼對宇宙信號的探測表示擔憂,可見,霍金也認為,中國天眼探測發現外星文明信號是大概率事件。很多的科學家也認為,中國天眼有可能會成為未來人類首次發現外星文明信號的射電望遠鏡。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天眼會有持續不斷的重大發現公布,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它到底有多麼強大了,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500米口徑中國天眼有大發現,距發現外星人還有多遠?
    而要發現宇宙中從未見過的事物,還得藉助先進的天文設備。據人民日報近日消息稱,中國天眼發現了宇宙中的快速射電暴,這是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現象,其持續時間很是短暫,通常只有幾毫秒。但它們往往很難被捕捉到。在天文界中,人們一直在追問,到底是誰發出了快速射電暴,這種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如今,人類距離真相越來越近了。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  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霍金為什麼要阻止?真的有外星人存在?
    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霍金為什麼要阻止?真的有外星人存在?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在這些年的時間中,我國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有了質的提升,尤其是在太空領域的探索,坐落於我國貴州省的中國天眼,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出現使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領先歐洲國家十幾年。
  • 美國天眼「瞎了」,繼嫦娥五號後,他們又盯上了中國天眼
    然而美國卻高興不起來,美國曾經的驕傲天眼瞎了。 目前全球僅有的兩個天眼望遠鏡,美國有一個,我國有一個。 然而美國的天眼最近卻瞎眼了,全世界只剩下中國一隻眼。
  • 美國「天眼」退役前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藉助「中國天眼」,我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探測到1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顯示了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
  • 不怕,還有中國天眼!
    不怕,還有中國天眼!今年8月11日,望遠鏡的一條支撐電纜突然斷裂,砸向望遠鏡反射鏡面,導致鏡面出現多處空洞,並在鏡面上形成了一條長達30米的裂縫。受事故影響,目前,望遠鏡已經關閉。本月中旬,據美聯社報導,一根承重主鋼纜再次斷裂,剩下的主鋼纜中有兩根部分鋼絲斷裂。新的鋼纜預計要到12月才能送達,但是,剩餘的鋼纜已經很難支持主體結構。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轉向中國天眼
    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二十二年:美國「天眼」墜落,中國天眼獨存,從落後到領先的逆襲
    驚嘆於蘇聯的太空技術,五角大樓成立了國防高級研究局,本意只是想發展彈道飛彈,但在選擇雷達地址時,意外地發現了一處完美的天坑。簡單的改造後,就可以用來固定拋物面反射鏡,新雷達從1960年開始,三年完成建設,這就是阿雷西勃。
  • 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為何其它國家,多次要求關閉使用?
    為何眾人要求關閉天眼?它位於我國貴州,它的出現經過了無數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大約耗時了20多年順利完成,剛剛使用三年後,發現了在宇宙內百顆脈衝星,它讓人們重新了解了宇宙,對宇宙的探索有很大的作用,然而正是這樣偉大的存在,竟然遭受很多科學家的反對,它證明了中國現有的科技實力,很多科學家對此感到擔憂,究竟是什麼原因?
  • 「中國天眼」意味著什麼
    南仁東的博士生張海燕告訴我, 「這四大發現中的每一項裡都有故事,南老師講得津津有味。」 可以肯定,沒有射電望遠鏡,是不可能有這些發現的。基於四大天文發現,已經產生了五項諾貝爾獎。為什麼這些遙遠的「發現」,這麼重要?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一名澳大利亞的物理學家感嘆,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科研中心,與北美和西歐處於同一水平。並且,中國的科研水平也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先進。2021年,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11月4日,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FAST的運行情況及最新科學成果。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2顆,11顆,43顆,93顆,102顆……從2017年10月「中國天眼」首次發現2顆脈衝星,到11日召開的國家驗收會上公布已發現102顆脈衝星,它兩年多來發現的脈衝星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
  • 中國天眼到底多先進?能發現137億光年外的信號,霍金曾極力反對
    浩瀚的宇宙充滿了無盡的未知與神秘,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人類就在探索宇宙,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中國出現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地球上遙望宇宙,此望遠鏡被譽為是「中國天眼」,它究竟有多先進?能發現137億光年外的信號,霍金曾極力反對。
  • 中國天眼有什麼發現?如果遇到暴雨,天眼會變成「水鍋」嗎?
    世界上第一臺射電望遠鏡在1937年建成使用,至今射電望遠鏡的發展時間已經有80多年,現在的射電望遠鏡口徑越來越大,靈敏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先進了。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們國家的「天眼」,其口徑達到500米,綜合性能是美國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10倍。自1994年提出構想,在2016年9月25日建成使用,耗時22年。
  • 「中國天眼」攜手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又有新發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利用我國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觀測數據,並結合其他波段公開數據,研究揭示出巨分子雲中第一個星團的可能起源。
  • 中國天眼真的會給人類帶來麻煩嗎?為何這麼多人要求關閉天眼?
    現如今,許多國家都通過各種手段來阻礙中國的發展,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中國的發展速度超乎他們的想像,讓不少國家產生嫉妒之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愛國人士和人民群眾以及科學家們,正是有了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如今的中國,讓中國煥然一新,讓我們更加自信,更加自傲。
  • 天天科普 | 中國天眼能找到外星人嗎?它到底能「看」到什麼?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中國天眼究竟是幹什麼的?為何要尋找脈衝星?
  • 「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這樣回應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方經綸)日前,我國對外宣布,自今年的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並將於今年8月1日開始,對通過申請的外國科學家,分配使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