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玥
編輯 | 繆凌雲
來源 | 首席科創官
鐘聲一響、黃金萬兩?周六福這位頂著「周氏桂冠」出生的「小弟」好像卻沒那麼幸運……
布雷頓森林體系早已崩塌,可人們對黃金的信仰卻依舊堅定。一來其作為避險資產的特性日益明顯;二來,其作為消費品的屬性也越來越強。
我國之所以成為黃金第一消費國,「中國大媽」們功不可沒,她們在推高金價的同時,也讓周大福(01929.HK)、周大生(002867.SZ)、周生生(00116.HK)等「周氏兄弟」掙得盆滿缽滿。
而隨著「大哥們」相繼上市,作為周家「小弟」周六福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不過,這家有著超過3000家門店的「金主」本主,卻由於接踵而至的踩雷、加盟過度、品牌真假難辨等問題,讓其IPO之路布滿疑雲。
踩雷「正中珠江」,IPO一波三折
日前,因此前踩雷「正中珠江」而不幸「中止」IPO的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周六福」)更新了招股說明書,宣布繼續IPO。
「正中珠江」這個名字,放在眼下的A股,恐是人人避之不及。
不過首席科創官卻發現,在最近更新的招股書中,周六福並沒有與正中珠江進行「切割」,而是「續聘」了後者作為2019年上半年年報的審計單位。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底,成立逾15年的周六福就首次發起了對A股IPO的衝擊,擬深交所上市。
但就在周六福披露招股書後不久,其審計單位正中珠江卻因涉嫌在「康美藥業300億不翼而飛」案中存在審計偏差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此後,市場一片譁然,正中珠江服務過的公司也人人自危。截至5月24日,包括中順潔柔、中山公用在內的多家A股公司宣布不再續聘正中珠江為公司2019年的審計機構,此外,還有23家擬IPO公司被「中止」IPO審查,周六福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隨著正中珠江「蝴蝶效應」的不斷蔓延,外界普遍認為,對於周六福來說,當務之急是需要重新物色審計單位。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僅時隔半年,「捲土重來」的周六福並未對其審計單位進行更換。
發行人2019年上半年審計單位為正中珠江;
圖源:招股書
周六福「踩雷」正中珠江並非不可理解。資料顯示,周六福於2004年創立於深圳水貝珠寶首飾集中區。而作為一家紮根廣東的會計師事務所,正中珠江在當地的影響力之大毋庸置疑——在其審計的92家A股上市公司中,廣東省內企業高達84家。不難看出,在那裡,IPO找正中珠江以往十分常見。
對於周六福續聘的選擇,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王浩華律師告訴首席科創官,「即使立案調查有處理結果,但只要該單位不被限制執業,企業主都可以繼續聘用」。
至於周六福此番IPO的進程會不會再次受其影響,王浩華律師認為,「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被調查並不會構成公司IPO的法律障礙。不過,監管層對於涉嫌違規的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意見,可能會有額外的關注」 。
事實上,除了時運不濟,周六福這家由「李家兄弟」創建的「周氏」品牌,近些年憑藉著其近乎野蠻的加盟模式迅速擴張,但與此同來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正如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所分析的,「周六福資金周轉不足,營銷和運營需要較多資金支持,因此急迫選擇現在上市。而目前證監會對上市的審查更加嚴謹,過多硬傷會讓上市充滿疑雲」。
隱憂漸顯
在珠寶行業,因為「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等「周家大哥」珠玉在前,後來的品牌似乎只要在名頭前面冠以「周」字,就能不費吹灰之力而「名聲大振」。
周六福雖然出道較晚,不過朗朗上口的品牌名似乎總能讓人有種熟悉之感,但與「品牌捷徑」隨之而來的商標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這位「小弟」。
由於香港法律規定,有一字之差就可以完成註冊,所以在香港經常會出現「李逵、李鬼」傻傻分不清的局面。其中,僅在香港註冊名中帶「周六福」三字的公司就多達數家。
2015年5月,香港周六福黃金鑽石首飾集團、福建周六福黃金鑽石首飾等一眾冠以「周六福」之名的公司,將此「周六福」——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送上了法庭。
在訴訟中,他們要求確認其對「周六福」這一商品名稱具有在先使用權,並要求周六福珠寶取消對此三個中文字的商標註冊。一時間,這些「周六福」們爭得不可開交,直到目前,此案還未有定論。
首席科創官查詢天眼查發現,近些年周六福涉及到的品牌侵權案件還不止這一個。算上香奈兒、卡地亞訴周六福侵害商標權糾紛案、關曉彤訴周六福肖像權糾紛案等,目前的周六福真可謂是「一腦門子官司」。
但蓋棺尚能定論、水落終能出石。相較於終會了結的案子,周六福超過99%的加盟店佔比,則是一把雙刃劍。
招股書顯示,在2016-2019年上半年期間,周六福的加盟店數量分別為1763家、2252家、2781家及3050家,淨增加店數分別為182家、489家、529家和269家。
周六福加盟店數量變化;圖源:招股書
而在這超過3000家的門店中,自營的數量僅為20家。
加盟模式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給周六福帶去迅速擴張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也使其獲得了更高的市場份額。報告期內,周六福依靠加盟模式獲取的收入分別為4.74億元、8.07億元、13.23億元和7.5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了90.69%、86.45%、82.18%和80.50%。
但是另一方面,加盟模式在管理和品牌維護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而過度倚重加盟模式的金六福也嘗到了瘋狂擴張的惡果。
其中頗為嚴重的一項就是大量的加盟店給金六福的品控及管理上埋下了隱患。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周六福兩次因違法違規行為被深圳有關部門行政處罰。
2017年2月,深圳東門周六福門店因顧客投訴被工商管理部門查封。此後,周六福發布公開信稱,門店被查封主要是該加盟門店上櫃的個別產品和其他品牌產品存在雷同,與產品質量無關。
「加盟模式使公司能夠快速佔領市場,符合公司所處的品牌發展階段及公司所制定『渠道優先』的戰略要求」,在招股書中,周六福也坦誠分析了過度依賴加盟模式的原因、利弊及風險。
不過,至於未來是否會對該經營模式進行調整、此後將怎樣應對加盟商撤店等違約風險?首席科創官並沒有從周六福處得到回覆。
過度依賴加盟店的狀況存在諸多隱憂,而要在黃金珠寶市場貼身肉搏,周六福面臨的競爭也將愈加激烈。
IPO坎坷,「混戰」卻將至
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統計,在2017年以前,我國珠寶首飾零售規模現已超過5000億元,是規模增長最為迅速的可選消費品類之一,而黃金在其中的佔比曾一度超過50%。
然而經過了前些年的快速發展後,珠寶首飾行業也逐漸陷入了產能過剩、品牌同質化嚴重的窘迫期。
圖源:周六福官網
雖然老牌同業對手近年來出現了營業和增速放緩現象,但作為「周家大哥」的周大生2018年15.4%的營收和20.6%的利潤漲幅,都還足矣助其進一步穩固行業「一哥」的地位。
根據周大生2018年財報顯示,其高達302家的自營店數量超過周六福50倍還多,這也能進一步肯定其營收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縱觀整個珠寶市場,除了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等「周氏子弟」外,上海老鳳祥、名牌珠寶等老牌珠寶也來勢洶洶,甚至就連遠在哈爾濱的秋林集團都要來分一杯羹,一場紅海大戰眼看在所難免。
而面對黃金珠寶行業動輒高達40-70倍的市盈率,這位靠加盟快速擴張的「周家小弟」會有足夠的成長性託起未來的股價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