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寶華
身體是一個小宇宙,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無數條「河流」——血流,它們循著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運行往復,在內滋養五臟六腑,在外溫潤四肢肌膚。假如其中一條河流出現了堵塞,我們全身都將受到影響。比如,臉上長斑點,身體的某些部位莫名刺痛,月經期肚子疼,身體出現莫名其妙的青紫色瘀斑……這就是中醫常講的血瘀。
血瘀體質如何辨別?
血瘀體質常表現為:面色晦黯,皮膚粗糙呈褐色,色素沉著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質青紫或有瘀點。在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上:血瘀體質的人不宜受風、受寒。易患疾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下肢靜脈曲張、肝硬化、神經衰弱、痛經、黃褐斑、老年斑等。
血瘀體質調理方法
那麼血瘀體質的人如何調理呢?中醫認為,血瘀體質的調理原則是活血祛瘀、疏利通絡。一般可通過膳食、起居、運動和刺激穴位等方式進行調養。
在膳食上,血瘀體質的人宜多吃補氣補血、養血活血行氣的食物,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例如桑葚、螃蟹、海蜇、墨魚、醋、紅糖、黃酒、葡萄酒等。在蔬菜方面,多吃油菜、茄子、薺菜、海帶等具有活血作用的蔬菜。還可以用生山楂、紅花泡水當茶飲。果品方面,適當多吃金橘、桃仁、番木瓜等。
環境起居方面,應注意足部保暖,儘量避免寒氣入體,導致血氣不暢。經常用冷水洗臉(10℃為宜),提高抗寒能力。刷牙則宜用35℃左右的溫水刷牙。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血瘀質者要避免寒冷刺激。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動靜結合,不可貪圖安逸,加重氣血瘀滯。
血瘀體質的人非常適合練練氣功、太極、散步、慢跑這些舒緩的運動。因為血瘀體質的人心血管機能較弱,不宜做大強度、大負荷的體育鍛鍊。如果運動時出現胸悶、呼吸困難、脈搏顯著加快等不適症狀,建議立即停止。
在穴位方面,可自行按摩氣海、膈腧、血海等穴位。氣海穴在下腹中,肚臍中下1.5寸。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骨底內側端上2寸。膈腧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案例分析
胡女士近一年裡經常發現她的大腿出現一大塊青紫色,過幾天又會慢慢消退,所以一直沒有當回事。有一天在同學聚會上,一位細心的女同學問她何故,她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還說自己很容易這樣,身體的某些地方經常出現青紫色。在大家的關注下,她想來想去說:「可能是不小心碰的吧?」同學們不相信會這樣,建議她「去醫院查查」。經檢查,血小板、出凝血時間等都很正常,醫生建議她再看看中醫。
在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醫生了解到胡女士有家族性心臟病史,年輕時她自己經常出現痛經,每次月經來時肚子冷痛,月經發黑,還有很多血塊。現在年紀大一些,痛經好了,臉上又開始長斑了,讓她慨嘆「當女人好辛苦」。醫生還發現,胡女士耳垂上有「冠脈溝」,提示她可能有心臟供血不足。口唇比較暗,舌頭上有瘀斑,舌底下的靜脈紫暗。根據中醫理論,分析她的體質是血瘀質。原來胡女士從小就比較貪涼,手腳總是涼的。長大了喜歡吃水果、冷飲,又不愛鍛鍊,導致體寒,血液在寒冷的環境裡血流減慢,天長日久,就形成了血瘀體質。
調理方法:針對胡女士的情況,醫生建議其飲食上以偏溫為主,避免生冷瓜果。睡前可以喝適量紅葡萄酒促進血液循環。平時可以進行慢跑、散步等運動,振奮陽氣,讓血流加速。每天溫水加紅花泡腳。配合中醫藥治療,如中藥燻蒸,進行背部刮痧、拔罐,艾灸等,疏經通絡。喝活血化瘀的養生茶飲。
調理結果:治未病科醫生為胡女士開了足浴中藥,配合中藥燻蒸、刮痧、拔罐。醫生還為她做了一個很特殊的治療:拿一根採血針在舌頭底下的靜脈處扎一下,馬上就有黑色的血流出來——醫生稱之為刺絡療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胡女士身體沒有再出現瘀斑了。她自己照鏡子,嘿,皮膚上的斑減少了,膚色好看了。舌底下讓她耿耿於懷的曲張的靜脈也下去了。
此稿件出處為襄陽日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對我們的文章感興趣,可以在朋友圈轉發,也可以在公眾訂閱號裡搜索「襄陽日報」加關注,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圖片。我們還開通了「新街七號」微社區,襄陽吃喝玩樂話題討論區等,期待您的發言,讓更多的生活方式展示給襄陽市民,增加幸福感。你也可以加入我們的襄陽日報新媒體群
141095250。我們立足新聞,關注民生,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