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皇帝也不容易,看歷代帝王除了文治武功,書法皆可圈可點,今天小編帶您看一看,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升仙太子碑》中「飛白體」。
我們先來看看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就是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下圖
飛白體是什麼?
飛白體是什麼?飛白體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這種書法出自漢朝大書法家蔡邕,因筆畫中橫豎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做成,故稱飛白體。
武則天的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中,巧妙隱藏了十個鳥形筆劃,作為唐代飛白體遺存未幾中的佼佼者而備受書法界推崇。明趙涵《石墨鐫華》說:「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個大字,飛白書,作鳥形,亦佳。飛白書久不傳於世,此其僅存者耳」。
蔡文姬大家都不陌生吧,他的父親蔡邕,名氣也很大,他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飛白體」就是他創造的。
相傳,當時的皇帝命蔡邕寫一篇《聖皇篇》,文章寫成後呢,按規定,要由蔡邕親自送到當時的皇宮圖書館(鴻都門)。可當天鴻都門正好閉門修葺,只見工匠用笤帚蘸著石灰水刷牆,但是刷完的牆一道黑一道白,蔡邕駐足良久,看了許久後,回到家,他趕緊找來竹子,照著笤帚的樣子,劈成細條,然後綁在一起,做成了一款扁形的竹筆。蘸上濃墨,經過幾次練習,終於創造出了筆畫中絲絲露白的「飛白體」。
歷代也有過對「飛白體」的研習,比如王羲之父子,歐陽詢,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武則天,宋太祖,太宗,仁宗等。
但不幸的是,「飛白體」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幾盡衰亡。不過呢,所有事物也不是絕對的,幾盡衰亡的「飛白體」現在呢演變為三種藝術形式。1.書法,在書法中有一種特殊的筆法,「飛白筆法」,絲絲露白,在篆隸楷行草中皆有,尤其是她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在行草書中更突出。2.繪畫技法,在晉代,「飛白體」就已入畫,形成了一種特殊技法,後來,在宋蘇軾的《枯木竹石圖》中就可尋跡,元,明,清皆有。3.民間藝術,在一些地方的廟會等地,就有「鳥蟲書」「花鳥字」等形式。
《升仙太子碑》碑額再現「飛白體」。
我是萌嘟嘟的字,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