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跑者以超出自己平時能力的配速進行衝刺跑後,跑者的運動狀態會由有氧狀態進入到無氧狀態,無氧供能的比例增大,身體內就產生了代謝副產品——乳酸,隨著乳酸的累積,身體可能逐漸出現疲勞。
在無氧呼吸的狀態下,如果保持高強度的運動,就會產生乳酸的持續累積,導致肌肉細胞呈酸性,從而抑制身體通過分解葡萄糖產生能量的代謝活動。
不僅如此,血液中的一些乳酸會回到肝臟,在肝臟裡,通過一種叫做糖原異生的過程,轉化為葡萄糖,而葡萄糖在維持人體血糖水平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輸送到肝臟的乳酸轉化為丙酮酸,然後再轉化為葡萄糖。這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稱為乳酸循環(Cori Cycle)。其中一些葡萄糖可以作為糖原儲存,用於繼續為身體提供能量或調節血糖水平。
雖然沒有什麼科學證據表明乳酸會導致肌肉酸痛,因為肌肉酸痛往往在劇烈運動一兩天後才會出現。然而, 在高強度運動中,它確實會導致肌肉產生疼痛的「灼燒」感,影響身體的協調性,這樣跑者不得不減速,有時甚至會有「腿像灌了鉛」的感覺。
眾所周知,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專業運動員比業餘愛好者更加耐受乳酸,當訓練或比賽結束後,他們的身體系統還能更快地分解血液和肌肉中的乳酸,從疲勞中恢復。運動員們有強大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可以迅速向肌肉泵送大量的血液,用以輸送氧氣,以及分解體內的乳酸和排除二氧化碳。
那麼對於業餘愛好者們來說,他們就可以通過抗乳酸跑來提高身體對乳酸的耐受,而且還可以從抗乳酸跑中獲得其他好處。
1. 提升身體耐受乳酸和排出乳酸的能力
通過抗乳酸跑訓練,跑者能夠提升乳酸閾所對應的運動強度。例如原來6:00配速就是乳酸閾強度,而經過訓練,6:00配速已經變成有氧運動,5:30配速才是乳酸閾強度,這就表明耐力得到了提高。
2. 提升有氧耐力的空間
通過抗乳酸跑訓練,跑者的有氧區間增大,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輕鬆的狀態完成跑步,而有氧區間小的運動員稍微加大強度,就會出現乳酸堆積。
3. 讓身體在臨界速度下維持更長時間
跑者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抗乳酸跑,臨界速度就會隨之提升,有氧區間也會隨之擴大,配速也會相應提升。
上表是抗乳酸跑推薦的配速,跑者根據此表推薦的配速進行抗乳酸跑時,還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 每周2~3次,一次抗乳酸跑的跑量不超過周跑量的10%。
● 以最大心率的89%~92%進行訓練,如果按照預定的配速訓練感覺十分疲勞,心率過高,可適當降低強度,以心率為準來設定強度。
● 一般需要累計奔跑20分鐘。
● 訓練和休息時間比為5∶1。例如今天抗乳酸跑的訓練時間為20分鐘,可以採用訓練10分鐘,休息2分鐘,再跑10分鐘的方法;也可以採用跑4個5分鐘,每組組間休息1 分鐘的方式進行。
註:抗乳酸跑很累並且速度很難拿捏,因此跑者在訓練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證無傷跑步。
以上內容來自《無傷跑法》、《跑步科學》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