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的槽點真是數不盡,只能給6分,其中5分給技術

2021-01-14 騰訊網

本文作者: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感謝邑人影院分享會,讓我們大家有緣線上隔空在一起討論《八佰》。

這部戲的爭議很大,各種亂七八糟,各種刁鑽角度都有,粉紅認為根本不該歌頌國軍抗戰,有人覺得導演管虎的屁股有問題,去年準備上映時更是騷操作頻發,宣發跑去臺灣找孫元良的後人讓人抓了小辮子,上海電影節高調宣布「因為技術原因」撤檔。說碰瓷的有之,說踩紅線被禁的有之,說片方受壓力認慫的也有之,一片亂七八糟的熱鬧。

當時我跑去問了一個圈內人,啥叫「技術原因」?那位美女很認真的和我解釋,膠片時代七八本膠片損害了一本(丟失,受潮,過火都可能),或者現代硬碟丟了,密鑰對不上了。這是一種技術原因。這種原因一般給一天時間就能解決的。第二種技術原因,就是影片沒剪好,出現問題了。比如《珍珠港》裡的攝影師死了兩次,比如《寶貝計劃》裡空調跳樓那場戲被鏡像了。或者哪一場戲拍到劇組人員了。如果很嚴重就要召回影片重剪或者重新製作。那樣比較符合《八佰》這種直接取消上映,回爐改造的情況。

當時我們覺得這也太扯了。直到400多天後《八佰》終於公映,看完成片感覺就像咽了蒼蠅。

仔細回想圈內美女的話,五味雜陳啊。

因為《八佰》的成片怎麼看都是有「技術原因」的殘疾。

這部影片我給6分,剛及格。其中5分給技術層面,我不知道影片的製作單位是不是國內團隊(畢竟《集結號》是找韓國人做的)。如果是,那將是中國電影工業的一個裡程碑。就目前這個效果,值滿分。

如果有問題,那肯定就是導演管虎的。

在技術層面我只有一個地方感到不適,就是護旗段落的鏡頭。

在以往的戰爭片中,在坑道或者陣地上,在有重炮的轟擊下,戰爭片導演很喜歡營造一個塵土飛揚的效果,讓飛沙將畫面填滿,以表達一些臺詞以外的內容,比如意境,或者象徵某些東西。

管虎在《八佰》中也是這麼幹的。但這似乎不太符合物理常識。這是一幢25米高的大倉庫屋頂啊。不是沙土陣地,現場也沒有重炮,現場這些飛沙是哪來的?

我能理解導演希望畫面填滿,避免空曠天空的鏡頭破壞畫面美感。但辦法由很多,可以做天上的雲,可以做硝煙,可以做血滴。甚至你什麼都不做,學習史匹柏的御用攝影師,用大光圈鏡頭過曝讓畫面產生噪點。「卡式噪點」也算是他的獨特風格。

但管虎都沒有用,用的是飛沙。那組鏡頭讓我尷尬到誤以為士兵們不在屋頂,而是在某個沙土陣地上。這是後期製作的鍋嗎?不是,這是導演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不管是物理層面的,還是軍事層面的。比如在歷史上,四行倉庫只血戰了四晝夜,但第一天倉促踏進師部的謝晉元接到的命令是長期堅守,所以這四天裡士兵們沒日沒夜的在四行倉庫修工事,為長期固守做準備。導演可能讀到了這段歷史,所以也安排了壯丁修工事的戲碼。但是第一,《八佰》的工事修的相當不怎麼樣。第二,影片從頭到尾就沒有使用工事的鏡頭。哪怕結局留下的敢死隊也沒有依託工事固守,這就給很多軍迷造成了很強烈的不適感,修了不用這算什麼事啊。

這樣的不適感有很多很多。給這部戰爭片的軍事專業度造成了兩級評價,很多人為本片的一些用心細節點讚,比如遞給東北老鐵姜武的那把老套筒(套筒還給了特寫)。但工事光修不用,水路居然沒有安排哨兵,不止水路,日軍梯子都駕到倉庫外了,倉庫內居然渾然不知,還需要逃兵歐豪喊一嗓子預警。開頭打進來的毒氣彈特意用臺詞強調是能夠損害皮膚的芥子氣。卻讓士兵捂住口鼻就完事了。拜託,那是芥子氣,和《勇闖奪命島》裡的vx毒氣一樣,是會損害皮膚的啊。這些顯而易見的各種錯誤也讓軍迷們不忍直視。

還有,點燈及電話線的問題。歷史上,真的是孤軍已進入倉庫,就切斷了一切聯繫,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任何援兵,就是孤守。甚至,他們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的燈全部打碎。畢竟,簡單的物理學常識都知道,室內燈,可以讓外面更清楚地看到裡面,方便了自己的同時也方便了敵人。甚至市內燈光還會阻撓市內人對外的視野。不僅如此,孤軍甚至就沒有生過火,全靠冷食在支撐。但影片裡,燈光卻開開合合,甚至被利用突然的燈光來讓侵入的敵軍瞬間懵逼。其實,這在軍事上壓根就不會發生。

再說電話線的問題,影片中為了接通孤軍與外界的聯繫,專門設置了黑社會青年從容赴死,捨命傳送電話線,最後由李九霄飾演的賭場小開將線圈拋到了孤軍手中。但是,電話線既然接通了,何以不用,偏偏要將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送進去。特派員這麼容易進去,那送旗的楊惠敏怎麼就那麼難?難得,是為了照顧華誼的演員,非得給黃曉明鏡頭才拍了這段麼?接電話線,到底是為了個啥?非得靠黃曉明送來一堆黑國民政府的話,才算政治正確麼?

對於這些細節,其實只要裝個傻也不是不能忍。

但是在影片的基幹上出問題,那就真的是妥妥的「技術事故」了。

全片的人物設計是失敗的。完完全全的失敗!很多影評都提到了這一點,且大家一致認為王千源飾演的羊拐是全片唯一沒有拉跨的人物。

這點我不同意,我認為王千源老師只是用精湛的演技賺了點眼球,他的角色「羊拐」,在劇本層面就是拉跨的。張譯的「老算盤」寫的都比他複雜,比他優秀,比他故事性強。

全片唯一沒有拉跨,故事做到有始有終,還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其實是在河對岸的大學教授,侯勇老師演的很棒,從一開始拿著望遠鏡看熱鬧,到慢慢把心沉下去,先募捐參與鬥爭,最後雄起,拔出獵槍射擊。故事線完整,條理清晰,有始有終,人物性格有成長,這可以說是全片唯一一個寫的足夠豐滿的人物。

其他的角色,或多或少都缺了不少東西。戲份最多歐豪就不提了,就說大家覺得最好的王千源「羊拐」。大家在上帝視角看到他的心了嗎?他有什麼故事?他想幹什麼?願望是什麼?羊拐在片中就像一個工具人,最後把信寄回老家給老娘的願望,也沒有被影片渲染過,沒有走進觀眾的內心,我是二刷努力才找到這麼個細節的。羊拐的角色塑造力度其實和全片只出場了兩個場景的盜墓差不多,雖然戲份相差巨大,但最後得到的情感共鳴真的區別不大。羊拐交代自己故事的就兩句,一句是和老鐵談女人,另一句是把照片帶給老娘。盜墓就一句,學了鬼谷子的陣法,是為了盜墓,結果倒是修上墳了。

在我個人觀感上,兩者力度差不多。白瞎了羊拐多出的那麼多戲份。

如果說上面這些例子是因為編劇水平不夠沒把角色寫好,那下面的問題就是路線問題了。和水平沒關係,是故意的。

鎮守四行倉庫的是88師524團。犧牲的英雄們也是這個中央軍德械師的,但在這部片子裡,他們居然不是主角。主角是壯丁歐豪,小湖北。是逃兵姜武,是保安團張譯。我理解可能管虎不喜歡英雄,希望虛構幾個不想打仗的人衝淡一下氣氛。但現實是,這幾個虛構人物塑造的很糟糕。而真實的英雄,卻根本就懶得塑造了。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最大號的英雄是抱著手榴彈跳樓的陳樹生。跳樓前就幾個鏡頭掃過臉,告訴大家鄭愷在演。鄭愷的臉倒是露了,陳樹生的故事呢?完全沒有,甚至跳完樓殉國了,後面王千源念叨好幾次,都還只是「跳樓那娃」。這是要觀眾回頭去百度英雄的名字叫陳樹生嗎?反倒是沒有跳樓的李晨,給的戲份不少,還特意給他臺詞,要求將身上的手榴彈綁的結實呢。這個戲份給陳樹生不香嗎?顧此失彼,到底是為了啥?

面對這幫真正的國軍,管虎看來也沒什麼禁忌,黑起來尺度大的驚人,督戰隊槍斃逃兵可能是戰場事實,可是把補充兵當犯人一樣關,當牲口一樣使?通過漢奸攝影師的目光扭捏的給了半秒日軍拿平民扎刺刀練膽的鏡頭。說實話,這類鏡頭在抗日神劇裡出現的太多,已經是日軍殘暴不仁的重要代表了。所以你轉頭就是國軍虐殺俘虜給新兵練膽?這不是我軍就能這麼幹是嗎?這tm和日軍有什麼區別?不怕小孩子混淆嗎?這都那個世紀了,主角還槍殺俘虜?腦子裡想的是什麼?

所以,我不同意什麼「管虎在現在意識形態下拍國軍,忌諱太多」的說法,成片顯示他黑得很爽,根本就沒把這隻中央軍放在眼裡。陳樹生沒有故事,有故事的正規軍李晨,連名字都沒有,字幕叫「山東兵」。整部戲也不是以他們的視角展開的。是歐豪這個壯丁的視角展開的。但歐豪戲演到一半居然死了。整個故事構建在這一刻垮了。然後民族英雄謝團長才終於出現。

但故事的走向已經亂七八糟了。這麼個簡單的故事,中間居然還需要一段莫名其妙的倒敘?這個倒敘是想要掩護什麼爆點?倒敘難道不是為了讓爆點晚一點登場而服務的嗎?

另外一個名人,送旗女童軍楊惠敏,戲份多了一點點,但大多都是做為工具人服務於局勢,自己角色內心建設也是絲毫沒有。(這一點據說是剪輯的鍋,後面聊)。謝晉元團附更是徹徹底底的工具人,開頭除了喊口號,就在屋頂上遠遠露了一面,下一次出場已經在影片中後期了。照樣內心沒有波瀾,看到最後我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想撤還是想守。全片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工具人,流於表面,似乎都沒有內心世界可以挖掘的。(包括張譯,他想跑的心思也在表面,根本不需要去挖掘。)

有人說這是剪輯的鍋吧。不見得,上映版只比上海電影節首映版少了13分鐘內容。就13分鐘能補齊這麼多人的內心世界嗎?

根據網上看過初回版的人反饋,初回版就有這些問題。只有楊惠敏的戲份可能變化比較大。

接下來說說初回版被剪掉的段落。內容來自看過初回版的人回憶整理。

首先是大家能夠感受到的,片尾留守敢死隊繞過工事出擊,沒交代結局。這裡證實其實是還有戲份的。然後是送旗護旗那一段,剪輯有些亂,能夠看到明顯有刪減,據回憶這裡刪除了楊惠敏的一些戲份,以及那面國旗的意義,強調了它的重要性之類的戲份。不清楚有沒有楊惠敏的內心戲。我猜是沒有,因為前面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整部戲角色內心建設就是一團漿糊。

然後是開頭,歐豪這個角色的構建,上映版只有一場遭遇戰,很快到了四行倉庫。而初回版據說用了蠻長的一段戲份表現。要豐滿許多。

河對岸公共租界裡還刪掉了一整個人物,阮經天演的左翼進步日本青年。這個角色還挺複雜,後面因為用日語痛罵日軍,被愛國青年打死了。這個角色作用也很明顯,第一是表現出中方愛國青年的民族情緒已經爆發了。另一個是烘託了日軍暴行的邪惡性,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雖說是個自嗨型的人物。但仔細想一下,塑造這個人物應該很花時間。

畢竟,只有13分鐘啊。一整個人物+送旗女童軍+前面歐豪的塑造。這13分鐘的片長捉襟見肘啊。

這說明全劇人物設計的拉跨是不能丟給剪輯的,原片就是如此,其實想想也是,沒有哪個導演會為了剪輯,把所有人的內心故事都剪沒。

這就是影片最大的問題。拋去滿分5分優秀的特效。做為電影,敘事,人物都是拉跨的。兩個加起來也就值1分。這部6分片太偏科了。很難說這是什麼佳片。

畢竟,做為導演,首先,應該講好故事吧!

同樣描寫淞滬會戰的《捍衛者》,也大概就是個6分片。但人家不擰巴啊。戰爭場面的工業水平也就3分水平。但人家的敘事和人物也是3分水平,不夠豐滿,不夠頂尖,不夠真誠,煽情水平中等,但人家只是手法表現不好,發揮不好,該有的人家都有啊。人家故事是完整的,人物的感情曲線是完整的,觀眾的情感共鳴也是完整的,雖然感觸不夠深,但也比《八佰》把人整的莫名其妙要強吧。綜合實力的6分和偏科的6分差距是明顯的。

最後談一下本片在軍迷中爭議最大的槽點,就是陳樹生的那場跳樓戲,也是全片最大的淚點。軍迷們表示不能忍,機槍連啊。四行倉庫裡有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機槍連可是「特種部隊」,不是隨便抓個新兵蛋子就能遞補的。比步兵金貴。歷史上就跳了一個陳樹生,管虎這裡跳了七八個。現實中,陳樹生同歸於盡的是一輛普通槍打不穿的坦克,不跳下去接近炸還真的很難搞定它,影片中改成了日軍的盾牌陣。按說藝術是可以適當虛構誇張的,但軍迷們想不明白為啥讓機槍連去犧牲?這不跟平地上炮兵拿著菜刀衝鋒一樣麼?你抓個步兵能懂數學,能算彈道,能替補炮兵麼?

其實這點我挺理解導演的。這場戲拍的是真煽情,網上大部分罵煽情過度的口水大部分都有這場戲,一個陳樹生已經很壯烈了,複製了這麼多個,不是衝淡了英雄的事跡麼?

還有1975版《八百壯士》,首先誇張了護旗。歷史上是有護旗的,但沒有那麼慘烈。就來了幾架飛機,飛行員也不是神,兩根竹竿做的旗杆太細,從飛機上瞄準是很困難的。當事人回憶日軍飛機掃射過,但沒能把旗子打落。臺版對這場戲做了一些藝術誇張。但這種誇張是有道理的。臺版的劇情一開始謝晉元主動選擇了四行倉庫做為據點,也一直都知道自己打的是一場表演戰。所以才會提出要國旗,然後護旗,增加上海市民的愛國熱情。這在邏輯脈絡上是有延續性的,感情上是層次遞進的,處理起來效果不錯。

《八佰》可沒有1975版做的那麼多鋪墊。所以感情拉跨,不懂歷史的觀眾看到這裡怕是會莫名其妙。

正是因為基於這點理由,機槍連排隊跳樓的戲,因為有陳樹生鋪墊,看起來感情的連貫性要明顯好於護旗。催淚煽情效果非常好。所以我能夠理解導演。這場軍迷不滿意的戲,其實是這部電影裡我為數不多認可的好段落。

但我同意軍迷的一點,為啥要畫蛇添足的喊機槍連,喊一句兄弟們,然後假裝跳樓的是步兵,軍迷們不就閉嘴了嘛。

最後,給本片的評價,6分嚴重偏科,適合外行看熱鬧,畢竟6分裡有5分是特效啊。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豆瓣開出8.3分,點映票房破千萬,但《八佰》已暴露出三大問題
    《八佰》這部電影真可謂是充滿波折。2019年上海電影節首映前夕,因「技術原因」取消上映。之後,因導演管虎的一條爭議微博被扒出,隨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果然,片方華誼是頂不住輿論壓力,直接把影片撤出2019年暑期檔。
  • 43萬人表達想看,點映8.1分的《八佰》,將會成就張譯
    撤檔近一年時間之後,《八佰》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姿態回歸。在其他商業大片選擇觀望的時候,《八佰》宣布定檔需要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也刺激了觀眾觀影的興趣。在14日點映一天就拿下1435萬票房,並在豆瓣開出8.3分就足夠讓更多路人觀眾去審視這部電影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 《八佰》B站評分只有5.6,史上最爛電影,果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很多人對前段時間院線熱映的電影《八佰》依然記憶猶新。這部電影上映兩個多月以來,累計票房已經突破30億元,成為了《戰狼2》之後少有的院線黑馬。這部抗日題材的電影,除了票房收入引人關注之外,其電影所講述的內容和故事更是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的爭論。
  • 5年老店『佰分休閒奶啡』3.9元/杯霸氣來襲!
    並帶上一句話「佰分有大動作,快戳進來看」 可享受全場8.5相信小夥伴們對這款絕對不陌生,佰分的招牌——招牌Q奶,在小編還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愛上了它,每逢到店必點!當再次來到佰分,點上那杯熟悉的招牌Q奶,喝上一口,仿佛回到了過去,重燃青春那股熱血~
  • 豆瓣開分7.0,這部戰爭片和《八佰》一起點燃電影市場
    原定去年上映的《八佰》即將在8月21日和觀眾見面,在影院關門歇業100多天之後,我們終於能在大銀幕上見到一部正兒八經的戰爭大片。不過這段時間觀眾通過網絡平臺也看到了不少好作品,其中典型代表是項氏兄弟執導的《奇門遁甲》,讓這個當年袁和平創造的老IP煥發新生機。
  • 導演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羊城晚報記者 胡廣欣 實習生 李昀澤電影《八佰》在8月14日首次開啟大規模點映。在對排片時間和排片影院做出限制的情況下,《八佰》仍然收穫了超過1420萬元的點映票房,成績喜人。點映過後,《八佰》豆瓣評分達到8.3分,獲得良好口碑。《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這樣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導演管虎拍出了戰爭的宏大與殘酷,也拍出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與血性。
  • 2020首部催淚大片《八佰》,豆瓣評分竟只有7.7分,問題出在哪?
    不知道最近熱播的《八佰》,大家去看了沒有。拋開其他的不談,這部電影的確很感人,特別是當勇士們身綁手榴彈從樓上報名依次跳下來的時候,更是讓人傷感不已,不得不敬佩他們的英勇壯舉。
  • 《八佰》終於在韓國上映,但票房卻被一部8.7分韓片碾壓!
    今年的國產票房爆款《八佰》終於在韓國上映,《八佰》是2020年的國產電影票房冠軍,總票房收入高達30.9億元,火成了一部現象級的戰爭題材電影作品,連《我和我的家鄉》的票房都沒能超過這部電影。和《Jose與虎與魚們》一樣,《八佰》也是在12月10日上映,但票房卻並不火爆,而是相當慘澹,日票房佔比才1.27%,被《Jose與虎與魚們》碾壓。作為國產票房爆款,在韓國上映,卻票房低得可憐,實在太可惜。
  • 電影《八佰》舉辦五城雲首映禮
    國際在線消息:8月14日,電影《八佰》特別舉辦了全球雲首映禮,實現北京、丹東、武漢、深圳、上海5城16影廳同步連線。影片主創兵分兩路於北京、丹東「雲相聚」,實現兩城實時互動。電影《八佰》全球雲首映禮北京主會場主創合影 主辦方供圖電影《八佰》全球雲首映禮丹東主會場主創合影 主辦方供圖首映禮上,《八佰》眾演員紛紛以自報角色和籍貫的方式開場,實現「八百壯士」隔屏「雲相聚」。當日觀影結束後,全場觀眾響起了自發而持久的掌聲,也令影片主創感慨萬分。身在丹東的張譯表示:「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我們能夠生長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
  • 歐文18分 杜蘭特15分 八村塁18分 籃網擊敗奇才
    開場後歐文和杜蘭特兩人就輪番單打為籃網拿分,在他們的發揮下籃網迅速取得兩位數領先,第二節回來籃網外線也保持不錯手感一度將分差拉大到22分,歐文和杜蘭特兩人也繼續砍分,不過奇才多點開花在第二節單節和籃網打成平手,上半場籃網68-50領先奇才。
  • 《八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虎嗅網
    管虎覺得,似乎冥冥當中,那塊地方就是老天爺安排給他的,《八佰》的造景終於有著落了。「華誼兄弟的老總願意賠你賭這一次。戰爭片在市場上不太討好,《血戰鋼鋸嶺》之後稍好點,但有個天花板,就是賣不到十幾二十億,而這個戲必然花費巨大。中磊他們幾個人約定,說得做,賠就賠。演員們也開始信任我。萬分的資源全匯集過來,似乎告訴你可以做這件事了。」
  • 《八佰》與《敦刻爾克》的千裡奇緣
    據報導,<八佰>將於9月11號將在英國上映,電影由發行了<誤殺>的CineAsia發行。中國電影在國外上映的情況並不多,每年也就幾部,大多都是愛情片,像八佰這樣的中國歷史戰爭片上映的並不多。
  • 點映《八佰》先交保底費 出品方與小影院已無信任
    (原標題:點映《八佰》先交保底費 出品方與小影院的信任已近蕩然無存)
  • 票房為何也不如《八佰》?
    票房也遠遠不如同期電影《八佰》呢?截止9月7日晚,《信條》的豆瓣評分為7.9,有接近2萬人參與了評分。而《八佰》的豆瓣評分為8.3分,有超過34萬人進行了評分。而且《八佰》開始上映時好評如潮。反觀《信條》卻不怎麼景氣。在票房方面,《信條》上映一周才剛剛票房破2億。反觀《八佰》呢。
  • 《有翡》五大槽點拖垮口碑,五毛特效辣眼睛,豆瓣差評超36%
    但和熱度相比,《有翡》的質量差強人意,豆瓣開分6.2,有超過47000位網友打分,從評分比例來看,《有翡》並不是粉絲和黑粉之間的battle,評分沒有兩極分化,而是比較平均,打五星的佔比24.3%,基本都是王一博和趙麗穎的粉絲;而打兩星和一星的觀眾佔比高達36%,說明觀眾對電視劇的品質並不滿意,靠主演粉絲刷好評勉強撐住6.2分。
  • 《八佰》登頂2020全球票房冠軍
    第1位《八佰》周末票房:1.2 億累計票房:28.8億2020年9月20日,《八佰》公映第31天。票房突破28.8億,正式超越《絕地戰警3》,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看到各種票房喜報,在朋友圈刷屏。
  • 8月電影票房超30億,其中八佰票房突破20億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8月份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成績超過了30億人民幣,其中《八佰》電影上映11天票房就已經達到了20億元,成為票房貢獻最多的一部電影。除了《八佰》票房貢獻了20億元之外,貢獻票房較多的電影還有《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票房為4. 3 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版票房為1. 8 億;《星際穿越》重映版票房為1. 2 億。
  • 電影《八佰》刷屏,票房破10億!「燃爆了」用英語怎麼說?
    截至今天17:46分,影片上映不足5天,票房已突破10億元,成為2020年首部票房10億電影。要知道,在影院上座率最高只有50%的情況下,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成績,屬實不易。既有票房,豈差口碑!票房一路飄紅的同時,《八佰》也收穫了口碑上的好評。
  • 八佰,進一步摧毀了人們對於國民黨的印象
    張治中當頭被澆一盆冷水,只能回電,「我軍業已展開,攻擊準備也已完畢」。但光頭依舊回電,「不得進攻!」這一盆冷水,澆滅了士兵在前線一鼓作氣的氣勢原來老蔣依舊幻想著英美出來調停,如果調停失敗,國軍再打。此外孫元良剋扣軍餉,中飽私囊,將財政部發給上海構築防禦工事的錢佔為己有,而且當上海慰問團的學生來慰問88師時,其中一個女學生被孫元良看中,企圖強姦。
  • 八佰票房破7億,貓眼評分9.2,預測票房19.8億
    根據貓眼票房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8月23日15時41分37秒,電影《八佰》票房正式破7億。16個小時前,八佰剛剛跨過6億大關。因為疫情的緣故,雖然電影行業復工超一月,仍有觀眾不肯走進電影院,即使如此,《八佰》的上座率高達17%,不愧是被稱為拯救內地影視的國產大片。截止發稿,共有超1820萬人次買票觀賞了八佰,其中超30萬人打出了9.2的高分,有85%的觀眾給了9或者10分,好於96%的戰爭片,好於95%的劇情片。大多數觀眾評價電影劇情感人,演技出色,節奏緊湊,還原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