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文化的精神特質

2020-12-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大學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是大學賴以生存、發展、履行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的重要基礎,是大學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體現,是大學軟實力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各高校因辦學傳統、定位發展、學科布局的不同,大學文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形態,新時期的大學文化應具有守正創新、彰顯特色、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普遍共性。

    守正創新:進步不竭的內動力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大學作為人類學習科學知識,探索科學未知領域,尋找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和使命的重要社會組織,具有知識生產、真理追求以及科學成果轉化的重要任務,創新始終貫穿其中。

守正創新,意味著大學要尊重知識生產的原始創造力,尊重科學研究不斷打破人類知識局限,實現自我突破的自然規律,促進學術發展,為教學科研激發新生動力。

守正創新也意味著大學要有敢於打破困局的創新理念、敢闖會創的創新氛圍和大膽改革的創新機制。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新趨勢、新機遇不斷出現,新業態、新問題層出不窮,高校掌握主動的法寶在於創新。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決破除條條框框的思維定式,敢於跳出固有的「發展舒適圈」,創新高校組織形式、服務方式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進行自我革命、自我創新,才能在時代的發展中乘風破浪。

    彰顯特色:提升競爭力的路徑

「事物之獨勝處曰特色,言其特別出色也。」對於大學而言,特色是生命力、競爭力,大學要克服同質化傾向,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才能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每所大學自誕生之日起,就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定位,這是大學文化特色形成的源頭,在發展進程中,由於學科特點與社會職責的不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氣質。大學要充分研究各自所處的客觀環境和社會需求,結合自身定位、文化積澱與學科特點,彰顯文化特色。

注重培養學科特色。學科是大學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承擔著將大學先進科研成果內化為生產力的重要使命,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知識理論體系、研究方法、思維方式、價值觀點、組織形式,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方式以及學術研究特色,是大學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福州大學在建校之初就確定了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專業技術人才的定位,學校堅持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的學科特點,圍繞地方特色和產業布局做學科,堅持小而精、深而實的學術研究,通過開放辦學,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不斷探索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特色模式。

    開放包容:謀發展的向心力

作為一個社會單位,大學與政府、企業及社會其他組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大學文化的發展是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社會的進步也能為大學文化的發展提供反哺作用,這種多元共存的生存狀態,造就了大學文化兼收並蓄的情懷、顧全大局的境界和開放包容的胸襟。

在外部環境上,要與政府、企業、學校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形成良性互動,通過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實現科學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的合作與共享,為辦學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資源。

在大學內部,要營造自由、開放、包容的氛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允許不同的學術觀點互相激蕩從而碰撞出更好的思想火花,推動學校思想、文化、學術、科研蒸蒸日上。

在學科發展上,要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既著眼於前瞻性基礎研究,又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構建不同學科溝通橋梁,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加強學者之間的互通有無,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

在機制體制管理上,開放包容意味著在互利共贏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優化資源配置,探索建立面向重大成果產出的教學科研資源調配機制,充分發揮各類資源的集聚效應和協同效應,統籌學校各類科研單位和學術組織之間的關係,構建上下聯動、內外合作的體系,以此實現資源最大化、效率最大化、辦學治校的效果最大化。

    追求卓越:「雙一流」建設的保障

追求卓越、爭創一流,是大學科學研究的根本要求,也是當下「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保障。追求卓越是所有高等教育學府的優秀文化品質之一,但卓越並非大學與生俱來的特權,需要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管理能力等方面精益求精,不斷提升,才能實現。

追求卓越的校園文化,要立足人才培養。回歸教學,圍繞學生為中心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培育一流的學科,打造一流的教學水平,確保每一名學生得到良好的教學體驗。

追求卓越的校園文化,既要立足國際學科前沿,注重基礎科學研究,同時要著眼國家戰略發展需要,服務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使理想情懷、社會責任和科學精神融會貫通。

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新時代,大學文化的四種文化特質辯證統一,既有差異又互相關聯,創新和開放是手段,特色是路徑,目標是卓越。豐富和發揚四種文化,不僅是為了應對新時代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是為了把握歷史機遇,圖之長遠發展的歷史責任。

(作者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7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傳承「張載四為」精神做新時代文化自信的中國人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特點與培育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體現了鮮明時代特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包含愛國、社會責任等價值取向,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在西方語境中,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這個概念,既有精神屬性,有思想意識方面的含義;也有功能屬性,包括企業家履行職能所需能力。
  • 《最好的時代》:工業文化的新視界
    《最好的時代》出現的罕見受眾反應,馬上引起了業界的多種反應,比較集中的話題是,為什麼在繁多的都市與娛樂、年代與經典、戰爭與古裝等影視題材環境中,受眾開始關注與物質進步、產業進步、科學進步息息相關的重工業題材。
  • 「四史」蘊藏的五大精神特質
    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中,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學思踐悟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水平,從而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 [北京教育(德育)]靳諾: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擦亮新時代青春底色
    你們不僅傳承了勤勞勇敢、淳樸善良、踏實奮進的中國精神,更展現出愛國自信、達觀從容、擔當奉獻的時代烙印。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朝氣蓬勃的青年,永遠是社會發展進程中最具活力、最少保守、最勇於擔當的群體。不斷成長的新時代青年,就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最為寶貴、最可珍視的財富。
  • 從精神特質談英石鑑賞
    每種石種也一樣,都有它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特質,只不過我們沒有去發掘或去獨立思考它而已,這就導致了我們在把玩石頭的時候更多地在乎它外在的形,甚至把「形」 形式化、格式化了,因而背離了它的本質上的東西,也就是說背離了它的精神特質。就拿中草藥來說,你如果只看到它的形而沒有明白它內在的藥性,那你可能會犯致命的錯誤。
  • 第二屆「新時代文化創新論壇」順利召開
    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期間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以及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推動新時代文化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呼應文化高質量發展需求,建構中國文化產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第二屆「新時代文化創新論壇」於11月28
  • 創新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寶貴財富,面對新時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努力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真正讓紅色文化滋潤人們心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淬鍊新時代「實業報國」的企業家精神
    &nbsp&nbsp&nbsp&nbsp淬鍊新時代「實業報國」的企業家精神&nbsp&nbsp&nbsp&nbsp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談到弘揚企業家精神時,他強調,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
  • 傳揚優秀潮文化 煥發時代新活力
    事實上在湘橋,大愛如潮湧,以公益慈善、孝親敬祖為典型的潮文化特質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點點滴滴中展現。湘橋區在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習中傳播,在傳播中傳承,繼而擴大文明實踐影響力。
  • 雙星汪海:新時代企業家應具備八種精神
    原標題:雙星汪海:新時代企業家應具備八種精神 ——改革開放40周年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研討會在京召開   當前,我國已深度融入全球化,經濟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要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更離不開具有創新和擔當的企業家。
  • 弘揚五四精神,做新時代圓夢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一代青年的教育工作,青年責任建設持續向好向上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寄語新時代青年時強調,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
  • 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
    自1956年交通大學主體部分西遷以來,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懷揣著「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用激情、熱血和青春芳華,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戰略布局調整的成功範例。圖為經歷交大西遷的部分師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園內。
  • 踐行兩大精神 攜手開創未來--黑龍江佳木斯大學「建功立業新時代...
    11月13日至15日,黑龍江佳木斯大學「建功立業新時代、奉獻龍江新發展」第二期優秀人才研修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大慶師範學院)舉行,來自學校各教學單位和附屬醫院的33名優秀人才參加了本次研修。研修內容包括專題講座、現場教學、重溫入黨誓詞、學員研討交流等多個方面。
  • 新時代女性精神在戰「疫」中熠熠生輝
    感天動地的馳援,爭分奪秒的救治,忠於職守的拼搏,愛心湧動的奉獻,凝聚起中國女性的愛國、敬業、志願精神和新時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經歷這場意志大考、信念大考、能力大考淬鍊升華的新時代女性精神,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女性要對社會有責任、對家庭有貢獻的最好詮釋,其鮮明的時代特質和豐富的時代內涵在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上寫下獨特篇章。具體來說,在這場抗疫戰中凸顯的女性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千年文脈 論道潮州(三)|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這種文化特質不單純是活態的存在,還形成了大量的典籍,並且有系統、有傳承、有受眾,已經完全融入到潮語區的族群的生產生活中。潮州文化的特質非三言兩語所能承載,但大致可以用「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這十個字來簡短概括。其中,崇文解決了精神追求,重商解決了物質基礎,堅韌是一種意志品質,精緻是一種生活態度,開拓是一種地理人文。
  • 「跟著總書記看潮州」——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這種文化特質不單純是活態的存在,還形成了大量的典籍,並且有系統、有傳承、有受眾,已經完全融入到潮語區的族群的生產生活中。潮州文化的特質非三言兩語所能承載,但大致可以用「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這十個字來簡短概括。其中,崇文解決了精神追求,重商解決了物質基礎,堅韌是一種意志品質,精緻是一種生活態度,開拓是一種地理人文。
  • 讓紅船精神永放時代光芒
    這艘遊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因此也被稱為紅船精神。紅船精神是黨的初心的最早表達,也是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後僅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指出「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徵,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
  • 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吹響科技強國號角,勇立創新時代潮頭」科技文化...
    12月18日上午,「吹響科技強國號角,勇立創新時代潮頭」中國人民大學科技文化專題系列講座舉行。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馮長根為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以「今天,我們怎樣做科研」作主題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在活動前會見馮長根,副校長顧濤出席會見並主持講座。
  • 齊魯文化傳承發展與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
    毫無疑問,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已成為當前山東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 二、新時期山東精神的基本內涵與特徵 新時期山東精神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它既傳承了兩千多年來齊魯文化的優秀傳統,又體現了時代的特色和要求,充分反映了山東人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道德追求和胸懷氣魄。 其一,新時期山東精神植根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