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建造啟動 有望引領...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12月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造啟動。專家表示, 「國信1號」的建造,是一個引領性、突破性和創新性項目,標記著我國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的到來,將為我國實施「深藍漁業」戰略提供重大裝備支撐與產業示範。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現場 (青島國信集團供圖)

據了解,「國信1號」總長249.9m,型寬45m,型深21.5m,設計吃水12m,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設計航速10節,可移動躲避颱風赤潮等惡劣氣候,在全球海域開展養殖作業。全船15個養殖艙能提供80000方養殖水體,其中前13個養殖艙單艙5600m3養殖水體,與半個標準遊泳池水體量相當,後2個養殖艙單艙3600m3養殖水體,通過養殖水體交換系統,實現養殖艙內水體與外界自然海水進行不間斷強制交換,藉助深層取水裝置獲取適宜溫度鹽度的海水進行養殖,保持養殖魚類一直處於最佳生長狀態,進而縮短養殖周期、提升養殖品質。

此外,隨季節和水溫變化,首艘養殖工船「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國家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我國漁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全球首艘 10 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標誌著我國漁業裝備水平向現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轉型發展,對我國漁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提高水產品的質量,保障水產品的供應,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海水養殖先後經歷了五次浪潮,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傑看來,這幾次浪潮是基於生物技術和傳統養殖技術之上開展,而新的浪潮是在大型裝備自動化、信息化和人工智慧的背景下展開,建立一個大的工業體系,標誌著我國水產養殖從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進入了現代工業體系下的生產新階段。

「未來這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的成功運營有望成為第六次水產養殖浪潮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劉英傑說。

記者從建造啟動儀式上了解到,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2019年以來,青島國信集團發起並聯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台州大陳島養殖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開展項目科技攻關和產業示範應用,合作研發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遊弋式大型養殖工船項目。在資本和產業的加持下,這一項目實現了由實驗室科技成果向產業示範應用的突破和落地。經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和攻關,養殖工船集成了養殖水體交換系統、魚苗入艙系統、飼料投餵系統、成魚起捕系統、加工系統、魚獲冷藏裝置、養殖實驗室和養殖集控系統,開闢了海上「移動牧場」的工業化養殖新模式。

「國信1號」養殖工船在漁業工業化養殖領域創造了養殖漁船單船噸位和養殖規模最大、單艙水體量最高、具備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的首個10萬噸級全封閉可遊弋式大型養殖平臺等多項國內外記錄,填補了行業空白。

青島國信集團副總經理董韶光告訴記者,這艘船投入使用後,年產量高品質魚類預計在3200至4000噸,年產值達2.2億元左右。

據悉,後續青島國信集團將聯合各合作方逐步投資建設50艘養殖工船,形成總噸位突破500萬噸、年產名貴海水魚類20餘萬噸,產值突破11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條,全力將項目打造成為世界級深遠海養殖的示範工程。

董韶光表示,青島國信集團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和平臺的優勢,圍繞著海洋全產業鏈條,將種苗的繁育到飼料和疫苗的研製、養殖、加工、銷售、貿易等各環節串聯起來,聚集上下遊企業,從而打造一條海洋漁業的生態圈。

為對養殖工船高效養殖作業工作原理、裝備工況適應性以及工業化高效養殖模式開展試驗研究,國信中船公司同步啟動實施了「國信101」號中試船項目。中試船總噸位約3000噸,排水量約6800噸,已於11月6日在浙江台州交付,目前正在南海海域正式開展大黃魚養殖試驗,春節前將完成第一批大黃魚出貨,形成首批試驗成果。(中國日報青島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在青建造 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建造啟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舉行。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籤約儀式之後,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未來就在青島建造的10萬噸級養殖工船
    6月3日,青島國信集團和中船集團北船重工正式籤約,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工船預計於2022年3月交付,投用後預計年產精品魚類4000噸,年均營業收入約2.2億元。養殖工船是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發力深遠海養殖、推動我國海洋漁業智能化現代化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載體。青島國信集團聯合中船集團、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率先研究推動實施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可遊弋大型養殖工船項目。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啟建
    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屆時「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 不怕冷 中國建造全球首艘4.45萬噸級極地凝析油輪
    不怕冷 中國建造全球首艘4.45萬噸級極地凝析油輪來源:參考消息網發布時間:2018-12-07 08:03:18字體:大 中 小  出海記|不怕冷!中國建造全球首艘4.45萬噸級極地凝析油輪  俄媒稱,中國造船公司——廣船國際有限公司日前完成建造全球首艘4.45萬噸級極地凝析油輪,該船可全年在無破冰船引航的條件下在北極地區航行和供應凝析油,將主要服務於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亞馬爾LNG(液化天然氣)項目。
  • 我國自行研製的首艘萬噸級海巡船將於年中在粵正式列編
    記者從1月1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自行研製的首艘萬噸級海巡船將於今年年中在廣東正式列編,迎接建黨100周年。列編後,它將是國內噸位最大、裝備最優良的海巡船,由廣東海事局管理。
  • 中國首艘萬噸級海巡船今年服役,具備全球巡航救援功能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中國首艘萬噸級海巡船今年服役,具備全球巡航救援功能2020年9月29日,「海巡09」正式出塢。[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2日在廣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我國自行研製的首艘萬噸級海巡船將於今年年中在廣東正式列編。它將是國內噸位最大、裝備最優良的海巡船,由廣東海事局管理。俄羅斯衛星網12日稱,這艘大型海巡船正式命名為「海巡09」,它也是中國首艘萬噸級公務執法船,主要履行海上巡航執法、應急協調指揮、防治船舶汙染的職責。
  • 自主建造!湖南首艘萬噸級貨輪在洞庭湖下水
    近日,湖南省自主建造、首艘萬噸級、新能源貨櫃船「湘水運26」貨輪在洞庭湖畔成功下水。該貨輪將於9月份執航城陵磯—洋山港航線,是我省長江貨輪綠色換代的標誌性船舶。「湘水運26」輪是由湖南遠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投資建造的國內第一艘洋山特定航線江海直達、雙燃料萬噸級貨櫃船,是湖南省自主建造的、目前艙位最大的貨櫃船舶,也是湖南省第一艘新造萬噸級江海直達貨輪。
  • 加持金融資本的海洋科技,這是青島藍谷的底氣!
    放眼全國乃至全球,都很難找到一個區域像青島藍谷這樣,實現了海洋領域頂級研發機構、大科學裝置、人才等創新資源高度集聚。如今,佔據了海洋科研高地後,青島藍谷步入全新發展階段,正在由創新資源集聚期,大踏步向產業發展期邁進,讓集聚的海洋創新資源轉化為更多落地生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助力青島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也正是藍谷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 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油輪!中國30萬噸巨無霸出航,堪比5艘遼寧艦
    超大型油輪研發建造技術,一直以來都處於船舶工業中的金字塔塔尖,這一技術也是歐美發達國家及日韓兩大海上運輸強國的「大國重器」。建國以來,我國經歷了從技術引進、合作到自主研發的過程。在2004年,我國交付給伊朗的5艘超大油輪,就是中國和韓國共同合作研發建造的。智能化超大型超級油輪是目前世界船舶工業領域的前沿熱點。
  • 首艘12萬噸級航母將亮相,各項性能碾壓福特號,造艦大國如虎添翼
    但各國必須承認的一點是,美國的航母艦隊在全球掀起了航母熱潮,而美軍航母的發展方向則成為了風向標。從目前美軍的航母來看,他們的軍事步伐根本無人能及。全球首艘12萬噸級航母即將出現現階段美國並沒有滿足於自己的11艘航母,還在不斷建造新的航母,不斷給海軍補充新的戰鬥力,美國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排水量超過12萬噸的航母即將面世,這艘航母無論從各個角度來說都足以碾壓現在世界上所有的航母,連目前美海軍最新的福特號航母也不是其對手
  • 全球首艘無人貨櫃船「擱淺」!歐洲船企終於發現遊戲「比想像的...
    原計劃今年交付的全球首艘無人貨櫃船已經「擱淺」,歐洲船企聯手合作欲再次成為航運業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但無人船的遊戲似乎「比想像的還要複雜」。 比想像的還要複雜?「YaraBirkeland」號項目擱置 最近,全球首艘無人貨櫃船「Yara Birkeland」號被曝將繼續推遲交付,項目擱置的真正原因是無人船實施自主航行和作業比預想的還要複雜。Yara總裁兼執行長Svein Tore Holsether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低估了這艘船的複雜性,「看來無人船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
  • 國內首艘萬噸級特定航線江海直達雙燃料貨櫃船首航洋山港
    實習記者 趙蘭溪 通訊員 孟飛 趙丕顯2020年12月17日,國內首艘萬噸級特定航線江海直達雙燃料貨櫃船「湘水運26」輪在洋山港海事局交管中心的遠程監控下,安全靠泊洋山港盛東貨櫃碼頭1泊位。該輪本航次裝載502標箱貨物,12月10日從湖南城陵磯新港起航,順江而下,期間掛靠武漢陽邏等港口,於12月17日抵達洋山港。
  • 航運小知識 | 海上「多面手」——半潛船
    半潛船專門用來運輸大型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大型艦船、潛艇、龍門吊、預製橋梁構件等超長超重,但又無法分割吊運的超大型設備。一旦有相關需要,半潛船也可以從「海上平板車」直接變身海上醫療站,充當海上船塢對受損傷艦艇和裝備實施快速維修。 世界上首艘半潛船建造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最早的半潛船是開發用於海上鑽油平臺的用途上。半潛船按結構形式可分為封閉船尾型和開放船尾型。
  • 歐洲打造全球首艘無人貨櫃船「擱淺」!
    2020年原本將成為全球航運業無人船時代的元年,但一切都因為疫情而改變了。原計劃今年交付的全球首艘無人貨櫃船已經「擱淺」,歐洲船企聯手合作欲再次成為航運業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但無人船的遊戲似乎「比想像的還要複雜」。比想像的還要複雜?
  • 濰柴助力打造萬噸級南極磷蝦船
    日前,寧波歐亞遠洋漁業有限公司與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中國首艘自主設計研發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甬利」。該船發電動力採用濰柴產品,標誌著濰柴產品成功進入世界高端漁業裝備行列。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面對這道命題,勇立潮頭的開發區奮筆疾書,圍繞壯大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堅持以高水平規劃引領,把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作為自貿區重點打造的特色品牌,先後謀劃啟動八角灣中央創新區、海洋經濟創新區「兩大創新區」建設,推動海洋創新人才、科創平臺、科研院校加速聚集。「百箱計劃」的啟動,是開發區發力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又一次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