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油茶,是漢、壯、瑤、侗等族的傳統食物,常用來待客,也叫打油茶。其實就是將茶葉、生薑、蒜米用油炒,再用木錘將材料打出汁然後加水煮,沸開後放入精鹽調味,濾出茶葉渣,再配以調料和副食食用,如蔥花、香菜末,米花、脆果等。
喝油茶,是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古老的飲食習慣,迄今已有幾千年。特別是在我們瑤族當中,煮酒家鄉的瑤民比較喜歡打大鍋油茶。打油茶所用的炊具很簡單,一口鐵鍋,一把竹篾編成的茶濾,一隻山楂樹做的木捶,一隻湯勺即可。茶葉,用清明穀雨前後採摘的清明茶,不同於泡茶的茶葉,這個是粗加工的,帶著點茶葉梗最好。
基本做法是,將茶葉放溫水中,浸泡5到10分鐘洗茶。鐵鍋裡放油,熱鍋後,放少量大米炒焦,米變成黃黑色後,將浸泡的茶葉濾出放入鍋中,一起反覆翻炒,捶抹數分鐘,直至炒出茶汁,放下本地產的老薑片,再放第一道水熬煮開即可飲用。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昌盛南方美食逐漸平凡的出現在大家的眼中,身為廣西人的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這種廣西非文化物質遺產美食————油茶。
我今天說的油茶指的是廣西油茶,因為我是廣西人,自然喝的就是廣西油茶。作為廣西漢、瑤、侗族人的一種特色餐飲,由來可不一般,傳說它起源於唐代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依然流傳至今。
油茶油茶,字義上理解是在茶葉裡加油,那麼你以為僅僅是用油泡或油煮茶葉嗎?不。這是一門挺複雜的手工活。廣西很多地方都有油茶,我們不說「煮油茶」,各地都統稱「打油茶」,而打油茶老大當數廣西恭城。
恭城位於廣西東北部,是桂林唯一的瑤族自治縣,距桂林市一百多公裡。恭城地方小吃十分豐富,尤以恭城油茶著名,它作為恭城瑤胞的一種傳統餐食,有史料記載始於唐代,因此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於它獨特的製作方式、誘人的濃釅清香、舒心怡神的飲後感,早已名播廣西譽滿八桂。同時與油茶佐餐的還有品目繁多的瑤鄉風味小吃,如米花、脆果(類似油炸的小麵疙瘩)排散、柚葉粑、蘿蔔粑、船上粑、芋頭糕等幾十餘種特色糕點,形成獨特的瑤鄉小吃飲食魅力,廣為人道。
你會問,喝油茶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你如此推崇。可以這樣說吧,油茶不僅有祛寒溼、提神、飽腹、強身健體,令人長壽之功能,自從上世紀90年代,「恭城油茶」傳至桂林及廣西各地,如今喝油茶已成為人們飲食休閒的一件趣事。我們南方地區溼度大,「打油茶」便成為廣西很多人的飲食習慣,亦是我們用來待客的一種方式。在推崇健康飲食的今天,以有防癌抗癌功效的綠茶為主打出的油茶無疑是個極好選擇。特別是在你勞累的時候,如果能喝上那麼一兩碗油茶,過不了多久,滿身的疲憊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了,同時迎來的便是一份難得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