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關將近,我市農副產品批發中心市場購銷兩旺 每天幾千噸蔬果從這裡流向餐桌
年底是市場最活躍的時間。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蔬菜等的銷售情況,往往能最直觀地反映出近期一個地區的市場需求。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廣東省內規模排名第三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就在汕頭。近日,記者走訪位於泰山北路的市農副產品批發中心市場。這個佔地面積約100畝的市場是我市乃至粵東地區交易量最大、輻射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也是廣東省內第三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前兩名分別是廣州、深圳)。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這個市場還連續18年榮獲「全國農產品綜合批發五十強」。
除了西藏全國各地都有貨運來
寬闊的市場中,到處停著掛全國各地車牌的大型貨車,不時有載貨車輛進場、倒車、卸貨;一排排的檔口裡,幾乎每個商戶都堆滿了貨物,工人們正忙著搬運、分揀……來到這裡,現場的氣氛讓人真正感到什麼叫熱氣騰騰。「現在是白天,還不是交易的高峰期。到了夜間8時以後,才是最熱鬧的時候!」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最近的交易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蔬菜銷售淡季時每天成交大約1800噸蔬菜、600至700噸水果,但隨著年關的漸近成交量逐漸放大,到了農曆時節或大節日,這個交易量就會翻幾番!」市場總監張澤敏告訴記者,這個中心市場的貨源來自全國各省,輻射範圍遍及粵東甚至閩西南和贛南,是整個粵東地區交易量最大、輻射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每天如此龐大的交易量中,只有大概四分之一的貨品是供應汕頭本地市場,其餘的均銷往周邊地區。
經過不斷的發展,目前該市場經營的農副產品包括蔬菜、水果、茶葉等三大類,共1000多個品種。「我們按大類算,供應品種有100多個,其中又分為很多小的種類,比如光是菌類就有幾十種。」該市場副總經理陳維雄介紹說,每年的5月至9月是蔬菜交易量最大的時間段。
「你看市場裡掛什麼地方車牌的都有,除了西藏,全國各省市都長期有大貨車來汕。」張澤敏總監說,湖北的白菜、蘿蔔,山東的土豆、番茄、青瓜、紅蘿蔔,雲南的葉菜,福建的椒類,海南的瓜豆,廣東雷州半島徐聞的瓜果……連青海也有大型貨櫃貨車長途運來紅蘿蔔。身處市場中,令人真切地感受到現代物流的發達。
「自產自銷區」方便本地菜農
記者看到,目前市場除停車、保安、保潔等基本服務外,還配套了電子結算、信息技術集成系統、農藥殘留檢測、倉儲冷庫、裝卸運輸等服務設施,具備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傳遞、交易結算、產業帶動等功能,成為我市乃至粵東名副其實的大型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與此同時,一些配套行業也逐漸匯集在市場周圍,如物料包裝、旅館住宿、餐廳飲食、汽修等等,就連來往於市區與潮汕高鐵站之間的高鐵專線車,也專門在這裡設有一個站點,以方便南來北往的客商到市場採購。
因為面積很大,該市場劃分為好幾個不同功能的區域。管理方告訴記者,為方便本地菜農就近銷售自己的產品,市場還專門闢出約3000多平方米的區域作為「自產自銷區」。每天下午6時至第二天清晨6時左右,來自附近下蓬、歐汀、新溪、蔡社、大衙甚至澄海塗城、蓮上、蓮下、灣頭等地的菜農,都會不辭辛苦將自己種植的各種蔬菜瓜果運來這裡進行交易,每天平均大約有10多萬斤的交易量。
最近該市場正在舉行第四屆柑桔節。江西贛南的臍橙、廣西玉林的橘子、福建漳州的蘆柑……盛放著各種柑、桔、橙的大量竹筐,擺滿了水果攤檔的檔口,燈光下散發出誘人的暖色調。在這裡經營水果的林合群介紹說,最近水果銷量比往年略有增加,但眼下潮汕人過年喜愛的本地柑尚未成熟大量上市,目前來自福建漳州的蘆柑每斤批發價約2元多,產自饒平的蕉柑每斤批發價約3元多。
交易全程可追溯保證「舌尖上安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但前提是要能夠保證「舌尖上的安全」。記者了解到,中心市場從創建之初就把食品安全問題擺在首位。除了積極配合職能部門落實食品衛生監督外,還自行建設配套農藥殘留檢測室,加大對入場蔬菜、瓜果、茶葉的檢驗檢測,嚴格把好食品安全質量關。
「現在市場的食品安全檢測有3種方式。」張澤敏總監告訴記者,第一種方式是龍湖區市場監管局委託第三方進行的每日抽檢;第二種是市場自設的農藥殘留檢測室每天都要抽取100多個銷售主要品種進行檢驗,半小時左右即可出結果並存檔;第三種,市場中10個經營大戶每天還會自檢300多個蔬菜樣品。這樣的全覆蓋大大提高食品的安全監管力度。
(文章來源:汕頭日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