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俗語云,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癢」。慢性蕁麻疹的「癢」可發生在任何季節,除了瘙癢難耐,還可能有灼熱感,皮膚上出現大大小小、形態不一的風團塊。
它們神龍見首不見尾,發作時間不定,顏色鮮紅或蒼白,又或者保持原有的皮膚色澤。風團持續時間不等,可能幾分鐘,也可能數小時甚至數天,之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痕跡。老年人因抵抗力下降,或者長期服藥,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導致蕁麻疹頻發。
有些蕁麻疹還會合併溼疹或皮炎、慢性單純性苔蘚、真菌感染等其他皮膚問題。這些時發而又難耐的「癢」,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在中醫古籍裡,因為蕁麻疹風團塊遊走不定、色澤不一的特點,它被形象地稱為「赤白遊風」,又被稱為「癮疹」等。體質因素與本病的發生關係密切,總體上是因先天稟賦不耐,人體對某些物質過於敏感而引起的。可因食物、藥物、生物製品、病灶感染、腸寄生蟲等因素誘發,亦可因情志不暢、外感寒熱風邪等發作。
蕁麻疹的治療要結合臨床症狀及舌、脈表現,進行綜合分析。比如,若皮膚瘙癢,風團色鮮紅,遇熱而發或加重,得冷緩解,則多見於風熱型蕁麻疹。
倘若風團色淡紅,瘙癢劇烈,發作時又伴有腹痛、便秘或洩瀉、噁心、嘔吐,舌質紅、苔黃膩等,則多為胃腸溼熱型蕁麻疹。
老年人作為特殊人群,在蕁麻疹的治療上,可選用相對安全有效的非藥物療法。
針刺療法
因發病原因不同,針刺選穴亦不同。比如,風邪引起的蕁麻疹,可選取大椎穴、血海穴、足三裡穴進行針刺。因風熱之邪所致,則可選擇大椎穴、風池穴、百會穴、委中穴。另外,還可耳尖、大椎穴針刺放血。
穴位貼敷
將適量加味玉屏風散研末,臍部消毒後,直接填敷於臍窩部。此法適用於慢性蕁麻疹。
穴位注射
選用黃芪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在曲池穴、血海穴或足三裡穴進行藥物注射,每次1毫升,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此法適用於氣血不足、氣虛血瘀等證。
食物療法
臨床上通常以祛風、養血活血、補肺、補腎為主。可用作蕁麻疹的藥食兩用的藥材有:蟬蛻、菊花、烏梅、山楂、木瓜、黨參、黃芪、當歸、茯苓、山藥、蓮子等。
蕁麻疹日常養護也很重要,平常要避免接觸過敏物質,注重飲食調理,加強身體抗病能力。
生活調護
避免接觸可誘發蕁麻疹的各種化學刺激物、吸入物;氣候變化時注意增減衣物;注意衛生,避免昆蟲叮咬。
飲食調養
應忌食辛辣食物、酒類。若因食物過敏引起的蕁麻疹,可通過記飲食日記的方式,查找可能的致敏食物。對某些含蛋白質較豐富的食物,如魚、蝦、蟹、牛奶、蘑菇、竹筍等應當慎食。若以往出現過此類食物過敏,則應禁用。
精神調理
精神刺激與過度勞累也可誘發蕁麻疹,導致其反覆發作。因此,平素還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注意勞逸結合。
【免責聲明】以上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發現圖文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信息我們將及時處理。本站內除標註原創,否則文內圖文均來源於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