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感覺,某段時間一直吃得很少,飯量就會變小,吃一點就會飽了;某段時間若一直吃的很多,飯量就會變大,吃很多才會飽。
針對這種現象,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胃像芭蕉扇一樣,能夠隨意變大變小,餓一餓就變小了,撐一撐就變大了。正因為此,很多減肥的人,在減肥之前,會先餓自己幾天,把胃餓小。他們認為把胃餓小,吃的少了,自然就瘦了。其實這種想法,並不科學。你要想成功減肥,你要餓的不是胃,而是應該先給大腦「減肥」!
為什麼說它不科學呢?首先,我們的胃並不是芭蕉扇,不能任意變大變小。胃的大小是一定的,只不過它有很好的收縮性。它更像一個氣球,你吃東西相當於往裡面吹氣,它會伸張變大。消化的過程相當於放氣的過程,消化完了,會恢復到原始的狀態。
無論吃再多,或者吃再少,胃都不會變大或變小,等到食物消化完了之後,還是會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但胃上面有好多層肌肉,這使得胃擁有了很好的伸縮能力。雖然大小不會改變,但它的伸縮性會發生改變。正常的胃,大小約為50—100毫升,當吃飽之後,能夠擴張到1200—1500毫升。若你某段時間,不停的大吃特吃、暴飲暴食,原本它最大只能擴張到1500毫升,經過鍛鍊,胃壁肌肉會變得格外「發達」,能夠擴張到2500毫升,或更多。當你少吃一段時間,胃伸縮能力下降,只能擴張1000毫升,你吃的就少了。
不同的人,飯量不同,並不是因為胃大小的差異,而是胃伸縮性不同。伸縮能力越「強大」,越能吃,越容易胖。
胃雖然「能屈能伸」,但這不意味著你可以狂吃。若你總是暴飲暴食。胃的伸縮能力會被你搞壞,擴張到一定程度,收縮不回來了。就像彈簧拉伸到一定程度會變形一樣。這樣你要不停地吃,才能吃飽,甚至不停地吃也吃不飽。再餓自己,胃的收縮能力也不會變小。這種情況,想要恢復到正常的飯量,只能切胃。
當然,也不意味著你可以狂餓自己。若你總是瘋狂節食,胃收縮能力會短時間變小,飯量會變小,你可以變瘦。但是,物極必反。當餓到一定程度,身體缺乏營養,大腦會抗議,你會瘋狂的渴求食物,會暴飲暴食,減肥就會失敗。
其實,想要「自然而然」的瘦下來,你沒有必要餓胃,而是應該「騙大腦」。
騙大腦,就是指欺騙大腦,讓大腦認為你是個「瘦子」,飯量小,吃的很少就會飽。
飯量的大小,不光和胃有關,還和大腦有關,甚至說和大腦的關係更大。
大腦控制一切,包括飯量。假如你某段時間,一直吃很多,大腦就會認為你真能吃,記住你的飯量。即便胃吃飽了,但大腦不認為你飽,你還會繼續吃,吃到大腦滿意為止。若大腦認為你不能吃,飯量小。即便胃沒吃飽,但你還是會感覺飽,不想再吃了。
如何騙大腦,讓大腦認為自己有個「小鳥胃」呢?很簡單,就兩點,一是吃慢點,二是多嚼幾口。
吃飯時吃慢一點,這樣你雖然吃了很長時間,但吃的量很少。雖然吃飯的總時長一樣,但攝入的熱量卻比原來少很多。吃到一定的時間,大腦會想,你都吃那麼長時間了,肯定飽了,就會發出不要再吃的指令,你就會產生飽意,不想再吃了。這樣你就成功地騙過了大腦。
還有就是多嚼幾口。多嚼幾口其實是為了讓自己吃慢一點,更好地騙過大腦。每口飯嚼二十口左右,既能讓自己吃慢一些,欺騙大腦,還能促進消化,防止長小肚子,一舉多得。
減肥,你要餓的不是自己的胃,而是欺騙大腦。別一味地餓自己,容易餓出胃病。「欺騙」大腦,實際並不是真的欺騙,而是養成瘦人思維,是一種更科學的減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