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筆法15種,講得很好!

2021-02-28 書畫微報

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發展演變出來的字體,因此在筆法上與楷書大體相同,只是起收、提按、轉折、疾馳等方面更豐富,更有變化。

(一)起筆:

1、順鋒起筆:起筆時,筆尖順著筆畫的方向入紙,起筆露鋒,顯得輕靈生動。

2、逆風起筆:筆鋒入紙的方向與筆畫方向相反,為了加強筆力。


(二)收筆:

1、回鋒收筆:一筆寫到終了時,把筆鋒收回,「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好處是:前後呼應,含蓄沉實。

2、空收:筆鋒露在這一筆畫的末端,不回鋒,在空中收筆。這種收筆在行書中運用較多。

(三)提筆:

指一筆中的提筆。起筆後,把筆稍稍提起,筆鋒並未離開紙面,出現較細的點畫。


(四)頓筆:

頓筆與提筆相反,把筆用力按下,使筆毫展開,出現粗重有力的點,就叫頓筆。頓筆與提筆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繫的,一筆之中有提有按,有細有粗,顯得變化生動。

(五)按筆:

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筆的動作。比較:「提筆」輕;「按筆」稍重;「頓筆」重。


(六)挫筆:

筆在運行中,突然停止改變方向的動作。一般至轉角處,先頓筆之後,然後把筆略提,使筆鋒轉動、微離頓處,從而變換方向。頓筆和挫筆是互相連接的兩個動作。挫筆要有分寸,過分則脫節,不及則牽拘。

(七)過筆:

筆在運行中,提筆直道運行,不曲不折,其勢如箭離弦,急速有力,流暢自然。

(八)轉筆:

用筆寫出圓轉沒有稜角的筆畫。

 


(九)折筆:

折筆與轉筆相對而言,多用於方筆。向右運行的橫畫,起筆時先向左上方而落,隨即折而下頓,再向右運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頓筆,接著折筆往左回收。豎畫及斜畫以此類推。折筆還多用於轉折之處。

(十)圓筆:

用筆寫出圓勁而沒有稜角的點畫。這種筆畫鋒芒少露,骨力內含。它是用裹鋒、轉筆的方法寫出來的,給人以含蓄秀勁之感。


(十一)方筆:

用筆寫出方整有稜角的點畫。用逆鋒、頓筆的方法,骨力外拓,給人以方整險勁之感。

(十二)搶筆:

筆鋒在落紙之前盤空作折勢的動作。搶筆虛、折筆實。筆溼用搶筆,筆幹用折筆。

 


(十三)駐筆:

駐筆指在行筆中暫時停住的動作。即筆鋒到紙,不提不頓,不轉不過,停以取勢,如駐馬回顧,欲進還留。

(十四)翻筆:

運筆時,在急速行筆中翻轉的動作。當一筆寫數字之後,豪端墨已盡而翻筆復為之,更富有濃淡枯溼的變化。


(十五)渴筆:

指含墨少的筆畫,字間有露白的枯筆。渴筆來源於飛白字體,行草書多用此法。行筆時雖墨已盡而筆不拘,顯得筆勢奔放而凝重,流暢而蒼勁。

「行書」的基本筆法是基礎中的基礎,認真體會,融會貫通在今後的學習中。

相關焦點

  • 行書書法:行書的15種筆法
    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發展演變出來的字體,因此在筆法上與楷書大體相同,只是起收、提按、
  • 行書筆法15種
    來源:綜合網絡  編輯:自學君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發展演變出來的字體,因此在筆法上與楷書大體相同
  • 用筆頓挫抑揚,以隸書筆法入行——聊一聊伊秉綬的楷書與行書
    小楷傳世的不多,有《小楷冊頁》傳世,有晉唐小楷的遺韻,還有些作品,仿王羲之的《樂毅論》的體式、筆法,空靈秀雅,筆鋒清健。大楷學顏真卿而有所變化,伊秉綬臨顏楷書,融合了篆、隸用筆,方圓兼施、具有醇厚寬博的意蘊,隸筆入楷,顯得厚實中有動感,正大中見奇逸,亦「自抒新意」。沙孟海說伊秉綬「寫字貴在能變……論到唐以後的書法,只有顏真卿變化最多,最神奇歷來學顏字的,也只有伊秉綬最解其意。」
  • 田英章的鋼筆行書,寫得比毛筆還要好看,雋秀清麗自然流暢,好字
    鋼筆行書的行筆規律及鋼筆行書的結體簡述:鋼筆行書的行筆是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易表現行書的筆力和韻律。如果把握不好,行筆一畫而過,常出現空怯浮薄的弱筆。中間過程行筆要做到提按,轉折自如.筆畫充實。要想達到這一點,需下苦功夫多練習,有很好的駕馭筆的能力,對行筆過程中力度方向的變化成竹在胸,做到意在筆先。鋼筆行書的線條流暢活潑 ,富有節奏感和跳躍性,加之鋼筆字小,筆尖活動範圍小,如果手感不靈敏,就寫不出優美的線條來。同時,它具有草書的簡易使轉.但比不上草書狂放潦草,比草書易認。
  • 丁祥紅行書創作的新風向,筆法自然流暢,結體行雲流水,真書法也
    行書結構的疏密及行書的行筆節奏簡述:行書結構中點畫與點畫之間的布白方法。《綠蔭亭集》中說:「字有疏密,密處緊腠理,疏處展丰神,語默動靜、寒暑、生殺之機寓焉,非通乎人情,得乎天理,未可與於斯。」因而,疏密得宜則結字熨貼,在結體中通過用筆的長短、大小、肥瘦等開合伸縮的方法表現出來。凡獨體字結體難於密,合體字結體難於疏,而重疊字忌過長,橫疊字忌過闊,掌握好開合伸縮,那麼結體就會疏密得宜,修短合度。行書的結字,應寓平於險,或寓險於平,亦即「勢似奇而反正」。
  • 行書入門要領
    行書的基本特點: 1、書體流暢。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楷書的書寫,草書的慢寫。 2、筆法簡潔。行書的筆法相對於楷書來說,其特點表現在運筆過程中的簡潔性、快捷性,但並不是說寫行書就是隨意性。行書的書寫是建立在楷書基本功的基礎上而來的。也有人認為,不寫楷書直接學習行書,筆者認為沒有嚴格要求。 3、章法自如。這裡說的章法既有整篇也有單字的章法。
  • 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寫好行書?
    有網友問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寫好行書?雖然我們經常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但是並不意味著楷書寫的越好,行書也能夠學的越好。我們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主要是因為通過楷書可以訓練書法的基本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在5種書體裡面是比較完備的,又因為楷書的結構比較標準,可以同通過楷書訓練學習者對於書法結構的敏感性,訓練結構的把握能力。但是,楷書和行書畢竟屬於兩種書體,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學好了楷書並不意味著行書也能寫的很好。想要寫好行書,還需要進行專門的行書訓練。
  • 著名書法家王傳壽,精選13幅行書鑑賞,筆法秀逸結體精美,好書法
    現在我們聊一聊如何把字寫得更好看。要想寫好字,寫字又快又漂亮,等你你把楷書學好了,就可以開始練習行書了。筆法就是用筆和行筆的方法,一般講起筆要逆峰入筆,中鋒行筆,筆畫結束時再回峰收筆,撇是出峰不收筆,捺是折挫出峰不收筆。轉折時可以用側鋒,這樣可以形成方筆畫,使字更雄強。
  • 作家梁實秋行書12幅欣賞:筆法晉唐、意趣澹古!堪比書法名家
    我們都知道,書法講究筆法、結構、章法三個要素。筆法和結構容易理解,章法以現代的術語來說,是構圖或布局,也就是南朝時期著名的畫家、繪畫理論家謝赫所說的「經營位置」。好的書法有如好的繪畫,必須有嚴格的恰到好處的構圖。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王羲之行書字帖第一,行書的筆法。行書(特別是行楷)的基本筆法形態與楷書相近,我們把它稱作行書筆法的「基礎形態」。在同一種風格內部,楷書筆法的輪廓、粗細、弧度等形式要素的變化範圍相對較小,同一類型的筆法常常要保持相對穩定的形態,這是構成楷書形式體系的穩定性和嚴密性(「精而密」)的重要條件之一。而行書則要求依據上下筆畫之間的書寫關係,隨時調整筆法的輪廓、粗細和弧度,雖然同樣也存在筆法的類型化特徵,但遠不如楷書那麼簡潔明晰。
  • 罕見美女書法家周慧珺,行書絕妙古詩作品欣賞,筆法精妙姿態秀美
    其中筆法是書法表現方式中特有的屬性,所以筆法是書法的核心。另外,從書法表現方式的對象來說,就是與書寫性結合的審美意蘊和情感。沒有這兩個方面,書法就失去了靈魂。網友用戶8396092289448評價道:我的個人觀點是:周慧珺是當代最優秀的書法家(僅指行書或行草書),沒有之一。2. 周的書法(最擅長行書、行草書)耐看!
  • 有硬筆行書基礎能學好毛筆行書嗎
    有不少書法界的朋友問我,學習書法一定得從楷書練起嗎?我工作了幾十年,都是以行書的方式記錄筆記或寫東西,沒有系統認真地學習過楷書,如果想學毛筆行書,跳過楷書直接學行書,可以嗎?……,提這類問題的人不少,意思大同小異。實際上就是說,我不想學楷書,就想直接練行書,行不?
  • 中書協理事薛夫彬,52幅行書字帖欣賞,網友:深得二王行書筆法
    前幾天一個粉絲留言給我說:「能不能推薦一些好入門的書法字帖,最好是行書」。其實在書法練習上我不大主張練習字帖,因為我們在研究發現,古代大多數的書法家都沒有臨帖的過程,才有了自成一體的經典之作。雖然這樣的例子是少數,但是確實也代表了古代書法發展的一個縮影。
  • 著名書法家胡鐵軍行書千字文欣賞,筆法秀逸古樸,結體自然純正
    行書的執筆力度及筆法中鋒的運用簡述;行書執筆要用力。要虛中有力,寬處亦見力。顏魯公筆力雄厚,力透紙背,王大令下筆千鈞。力要活用,不要死的;死力不能成字。寫字要用勁,但不是死勁,是活的。力量要用在筆尖上,執筆要鬆緊活用,重按輕提。
  • 行書入門的22種基本筆法,圖文並茂,太實用了!
    行書入門的22種基本筆畫寫法,圖文並茂,難得一見的入手秘籍。
  • 初學書法,楷書寫到什麼水平才可以練習行書?
    我只不過是在你快迷路的時候給你講一下你往哪裡走會出現什麼結果,給你幾個選擇,你自己去選擇而已。你說你楷書已經寫的上手了,那麼恭喜你,我覺得再過一段時間,你可以準備著手學習行書了。當然,這個轉變不宜過於快速,還是要慢慢的靜下心來,先把楷書的底子打好了再說,我覺得,你要練習行書的基礎,就必須把楷書的基礎打牢,沒有這個基礎,蓋任何高樓大廈都不可能成功。
  • 要想寫好王羲之行書字體,這些技法不能不懂
    王羲之行書集字第二、筆法變化豐富而靈動這一技法,是王羲之書法功底深厚的表現。筆畫雖如蛟龍騰躍,卻不離其淵!把筆畫的變化舒展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下圖。這是歷史上很多書法家終其一生無法達到的藝術高度。所以,筆法變化靈動,是他行書藝術的一大特點。
  • 學習書法可以直接從行書開始嗎?
    中國書法從古至今一般可將其劃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從中國書法學習的角度看,我國歷代書法家大都主張書法入門是從篆書、隸書、楷書三種字體中選擇一種進行學習,把篆、隸、楷三種字體稱為正體,實際上就是端正字體,我們從正體字開始入門學習,可以達到『初入規範,建立基礎』的目的!
  • 邱振中:從黃庭堅開始,人們用行書的筆法來書寫草書
    第二個階段,從宋代開始,具體地說,從黃庭堅開始,人們用行書的筆法來書寫草書。這源自人們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他的草書打破了若干世紀以來的桎梏,創造出一種新的筆法:依賴長鋒毛筆在運行中纏裹於解散的交替,加上水墨的相互滲透,筆觸呈現出於前任不同的一種複雜變化。這種筆法於他從黃賓虹那裡接受的繪畫中的筆法聯繫緊密。這種筆法無意中避開了留駐、頓挫而接近於前期草書。林散之為人們重新思考草書開啟了一條通路。 在草書的歷史演變中,有一個問題必須一說。
  • 行書學習的基礎問題
    行書和楷書幾乎同時產生,或者更早於行書。筆者認為學習楷書或者隸書(楷書為主)是學習行書的前提,楷書和隸書比較穩,更容易練習功力,筆力穩健之後再學習行書。有人可能會提出反駁:「行書可能比楷書產生的還早,那麼為何楷書是行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