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部分的溝通都算不上溝通,因為我們並沒有在曾經的教育中刻意習得這種能力,所以很多時候,只會用吵架代替溝通。
因為吵架的難度係數更低,它是一種即時行為:情緒上頭,隨時隨地都能吵,想吵就吵,不需要技術含量;但溝通不一樣,它是一種延時行為,相比起來,難度係數更高。
雖然吵架比溝通更容易,但是吵架是先甜後苦,而溝通是先苦後甜。就像減肥,先吃減肥的苦,才能瘦下來;而刷手機正好相反,越刷越帶勁,但是白白浪費了時間。
為什麼你只會吵架而不會溝通,明白下面幾點,就會有答案:
吵架是發洩情緒,溝通是控制情緒
大部分人吵架的目的只有一個——宣洩情緒:你讓我不爽了,所以我要發洩出來。一遇到問題就吵架,其實也是控制不住情緒的表現。
溝通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好情緒,因為只有在情緒穩定的時候,語氣才會平和,才能理智認真的開展對話。
如果說吵架是外化的表現,那溝通就是內化的表現。吵架是感性壓不理性,溝通一定是理性主導。
所以,那些影視劇裡的談判高手,沒有一個是一上來管你聽不聽就霹靂啪啦發洩一通情緒,相反即使他們被對手挑釁了,依然能冷靜沉著、擲地有聲地表達自己想法。
當然,談判對溝通來說,專業性更強,對人的綜合素質考驗更大,但是它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想溝通而不是吵架,就是不要讓情緒主導,不要讓情緒帶你越走越偏。
吵架是圍繞觀點,溝通是圍繞目標
一個有趣的現象,吵架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在自圓其說,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饒不過誰。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吵架的時候,你是為了說服,所以拼命表達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
所以,如果你判斷不了你到底在吵架還是溝通,那就看看事後你們的問題有沒有被解決,如果被解決了,就算吵架了,也吵的值得。但是,很多時候,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消耗了感情,往往傷神又傷身。
真正會溝通的人,他們一定在溝通的過程中謹記目標,知道這次溝通的目的是解決什麼問題。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被「帶偏」,這就像上面一條說的一樣,因為吵架控制不了情緒,就沒法保持思考,在這種時候,很容易被帶偏。
TVB的劇《談判專家》裡,那些主角在面對要輕生或者傷害別人生命的人,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救人,所以他們所說的話、所做的溝通都是圍繞這個目標而來,不然在那種危機的情況下,談判對象情緒激動,說什麼的都有,如果他們不圍繞目標,早就一片慌亂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再說什麼,更別提救人了。
吵架是競爭,溝通是協作
為什麼很多架越吵越兇,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產生一種勝負欲,這種勝負欲隨著爭吵越來越越激烈,勝負欲也會越來越強,也許一開始你還是本著溝通的目的,但是在兩個人都得理不饒人的情況下,就變成了一種競爭:看誰能吵過誰。
從一定程度上說,吵架和溝通都是為了贏,但是吵架只是為了逞口舌之快的贏,而溝通的贏是成功解決了問題。
吵架和溝通雖然都是兩個人互相互動帶來的結果,但是本質並不同。吵架是把對方自動放在了競爭者的問題上,是「我和你」,而溝通是一種協作,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要一起往前走,所以是「我們」。
影視劇裡,為了幫助要輕生的人放棄這個年頭,他們一定會說「我是來幫你的。」「幫」就是一個把「我和你」變成「我們」的過程。如果他們一定要和那些有輕生念頭的人證明,那些人的行為是不對的,只有他們說的是對的,那結果可想而知。
吵架只要表達,溝通還要學會傾聽
之前就說過,傾聽比溝通要難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只會吵架,不會溝通的原因之一,因為難度係數更高,不容易掌握。
吵架的時候,真的有人在傾聽嗎?(注意是傾聽,不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覺得連聽都沒做到,更談不上傾聽。結合上面說的幾個因素,吵架就是發洩情緒、瘋狂輸出自己的觀點,為了證明「我才是對的」據理力爭的過程。
溝通為什麼比吵架難?難就難在溝通不僅要表達,還要傾聽,還要將傾聽到的內容內化後,做出及時的反應。
大部分人都知道想談好戀愛,溝通很重要,但是溝通不僅要「溝」,還要「通」,這個「通」不僅僅是表達,還要有傾聽,才會你來我往,像涓涓細流一樣,越來越順暢。
還是拿影視劇舉例吧,那些厲害的談判專家,沒有一個是不懂得傾聽的人,就比如面對要了結自己生命的人,他們會說「你想說什麼就說,我都會聽」,這就是一個傾聽、內化、反饋的溝通過程。
&
結合上面幾點,溝通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考驗和體驗,而吵架更像是人生來就會吃飯、睡覺的本能,所以好好溝通才顯得難得可貴,而且溝通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雙方都具備這個能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但是,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學習和嘗試,因為任何時候,吵架對感情都是一種消耗,尤其是那種只由著自己性子的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