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訂閱號 「挺直你的柳腰」 關注生活中的有點意思~)
本科的時候在廣州呆了四年,倒沒有培養出廣東小夥伴們的飲茶習性。並非不愛,像我這種牙好胃口更好的吃貨,對任何派系的美食向來都是來者不拒。當時與早茶沒什麼頻繁的往來,主要是自己被困於享有大學城美譽的一座小島上,要一早上刷著羊城通搭地鐵轉線跑去市中心吃一趟早茶,實在是有違我的懶人原則,因此往往作罷。
到如今,不曾想漂洋過海到了異國他鄉,吃早茶竟然變成了三不五時的日常。畢竟每周末都要去中國城買菜,順道去解決一頓悠閒自得的早午飯,著實是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說到喜愛,抓住我的不僅僅是那些五花八門的美味點心,還有那種氛圍,那些老老少少,以及我連蒙帶猜聽得半懂得粵語,他們如同搭建手工模型一般拼湊齊全了喝早茶這件事,在抓住我的食慾的同時更抓住我回憶大學時光的心情。
在洛杉磯吃早茶我一般只習慣去兩家酒樓,一家叫做海港,一家叫做半島。海港比較像我以前在廣州和香港吃過的早茶,主要以直接點單為主。一落座,叫了茶,侍應遞來折了幾折的點心卡,小點、中點、大點、特點,價位不同,自己看著勾選,很快就能有條不紊地一一上桌,或是一籠一籠的,或是白瓷碟兒裝著的,或是粥粉面。英語統稱它們叫「Dim Sum」,和粵語裡「點心」的發音差不多。與半島相比,海港的點心要精緻些,賣相更好看些,我最愛的是他家的鴨蛋黃流沙包、豆豉蒸排骨、滷牛百葉、還有荷葉糯米雞,另外某人最愛的鳳爪,也是每次必點。不過如果要吃個整體氛圍,我還是更偏愛半島。
廣東人的傳統似乎是周日的大早上去吃早茶。為了避開可怕的等位,我一般都是周六去,如果不幸撞上周日,基本上只能望隊興嘆,拖家帶口的人海肯定滿滿當當站了門口整條走廊,眼巴巴地等著叫號。突然想到我小時候,去醫院排隊也是這種熱鬧場面。在半島吃早茶,讓我想起大學的時候,去閨蜜家玩,她家在佛山的順德,周末帶我們幾個一起去吃早茶,整個大廳一桌桌坐滿了大家小家,酒樓的阿姨們推著各種載滿了點心的鐵皮小車子穿梭其中,你招招手,她們自然就會停過來讓你自選。半島也是這種模式,各類包子往往在一車,排骨、燒賣、糯米雞往往在一車,甜點在一車、粥類又一車,還有專門煎蘿蔔糕芋頭糕的車子,路過時可以聽見蘿蔔糕被燙得吱吱作響,冒出一陣鹹香與油香。
來吃早茶的,什麼人都能瞧見。老人家們很多,一般吃好了還要再打包一些帶走,不少人和餐廳經理們早就是面熟,一打照面就熟練地用粵語一陣寒暄,不用特別說明,慣常愛喝的茶水已經上了桌。爺爺們經常邊吃邊看報紙,那種當地的華人報紙,繁體字,口吻誇張,標題大得趕上一盤點心。少年們自然是一手吃飯,一手玩爪機,社交網和小遊戲兩不誤。寶寶們則是鬧著吃著,媽媽實在沒轍的時候,只好把手機往寶寶眼前一擱,他/她才安生地看起動畫片來。不少外國人也愛來吃早茶,抱著混血寶寶,中文說得也還不賴。往往是只要我有心去聽,身邊至少三種語言以上。又亂又雜,卻是有點意思。
寫著寫著,突然意識到今天正好是周五,明早又是一段好時光,洛杉磯的周六陽光無限供應,心情慵懶,宜吃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