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拿科技蓄勢而發 細看百年零售發展浪潮中便利店

2020-12-21 砍柴網

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無論街角、寫字樓、社區周邊等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便利店幾乎隨處可見。在上海、深圳這些一線城市中,更是形成了一條街同時擁有2-4家便利店的高密度布局。整潔而明亮、提供24小時服務,在此似乎可以解決生活中的所有需求,可以說是城市中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年是便利店誕生第93個年頭,由於疫情的爆發,無接觸購物躥紅,無人便利店、無人零售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也再一次迎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便利店,為什麼被稱為「便利店」?便利店這個名字,又是從哪裡來的?可能沒人思考過這個問題,也可能很多人想過這問題,那麼就讓我們梳理下這個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看那些起落浮沉。

跨越一個世紀,便利店的前世今生

便利店顧名思義,是以滿足消費者即時性消費、急需性消費等便利性訴求為主要目的,具有便捷性、多樣化、創新化特徵,同時提供多項增值服務,比如日常費用繳納、快遞代收等等服務,這也是其區別於其它零售業態的核心競爭力。

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美國,完成工業革命後,生產力增強,人們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福特生產線取得巨大進步,汽車成為生活日用品;第一批家用電冰箱投產,真正實現民用;電視機也開始普及。人們似乎自此開始過起了現代生活方式。也是從那時起,便利店從多種多樣的零售也業態中獨立出來,形成了具有自己風格的一個派別。

雖然我們現在提到便利店第一個國家想到的可能是日本,但實際上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是1927年5月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Edgefield 街道邊誕生。由於人們經常在食品店關門後仍需要購買一些牛奶、雞蛋、日用等等雜物,於是南加州冰島公司決定開這樣一家店,一天16小時營業、一周7天,便利店由此初現雛形。直至1946年,第一家便利店真正出現,它便是我們眾所周知的7-11。 而1974年,日本的第1家7-11便利店在東京正式營業。時間讓世界快速發展,上世紀90年代,便利店正式進入了中國市場。

(圖片源自網絡 日本7-11)

28年間,便利店在中國的蛻變和發展

自1992年,第一家7-11在深圳開業,傳統便利店引入中國已有28年。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便利店通常位於居民住宅區、學校、繁華商圈、交通樞紐以及加油站等等地點,而經營品以即時消費、小容量、應急性為主,每天運營時間超過16小時甚至是24小時。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逐漸分化出了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外資便利店為代表的高端便利店,另一種則是本土大眾便利店。

(圖片源自網絡 本土便利店)

在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便利店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中國便利店實現銷售額2264億元,行業增速達到19%,門店數量達到12.2萬家。2019年,便利店數量約為13.5萬家,較上一年增長10.3%,銷售額約為281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24.2%。預計2020年中國便利店行業市場銷售額將突破3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經濟實際增速達到了6.1%,完成GDP為990865億元人民幣。以14億人口計算,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7萬元人民幣,按美元算則超過了1萬美元。參考美國、日本的商業發展經驗,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是便利店的發展期;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便進入便利店的快速成長期;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則進入激烈競爭期。

由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到,隨著城市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升級使得便利店市場空間存在著較大的機遇和挑戰。一線城市中,上海、深圳的便利店市場發展已趨於飽和,開店的成本在不斷增加,同時面臨著來自同業和異業對手的競爭。而二三線城市,由於市場的持續性需求以及政策支持,在QuestMobile2019年發布的《下沉市場報告》中顯示,我國下沉市場用戶規模超過6億,這個市場的潛力在多個領域都尚未得到完全的挖掘,便利店行業作為其中的細分領域,未來還將迎來市場用戶價值的進一步提升,年輕的中國便利店行業開始逐步進入發展競爭和蛻變的快車道。

人工智慧時代,無人便利店重歸賽道

對年輕的中國便利店行業來說,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夜經濟、共享經濟、新零售等概念的興起,以及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的創新應用,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便利店的發展將在中國迎來一輪大爆發,傳統超市、便利店也將面臨著巨大變革。

2016年,亞馬遜在美國開設了Amazon Go無人便利店。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此引發了國內的資本熱,無人便利店創業熱。回觀國內,2017年7月,阿里推出了無人零售「淘咖啡」快閃店,開啟國內無人零售消費場景的構建。同年,對標Amazon Go的雲拿科技成立,開始穩步布局國內及國際市場。

細數國內無人零售行業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市場風雨變換。2017年迎來了無人零售的火熱高光時刻,資本湧入、市場追捧;2018年無人零售市場競爭激烈,為爭奪市場份額廝殺激烈;而2019年則稍顯寂寥,資本及市場趨於冷靜,聰明的無人零售玩家們復盤歷史後選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強做精自己的技術及品牌;到了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把無人零售推上風口,無人便利店也憑藉無接觸服務再次躥紅。

無人便利店,為解決傳統零售痛點而生

為何無人便利店可以再次走進大眾視野,為何市場會對無人便利店有需求,為何傳統便利店紛紛轉型發展。看似偶然,看似毫無關聯,但實屬歷史必然。

在傳統線下消費場景中,消費者排隊等待收銀員挨個掃描眾多商品會容易造成「擁堵」,消費體驗較差;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社會不斷加速導致了用工成本也在不斷攀升;同時,傳統便利店日常管理中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化運營網絡、數據分析等機制,在信息共享、物流配送和商品採購等方面還是使用人工操作過多。這些對於傳統便利店的發展都有著較大的局限性,出現了競爭力下降、顧客滿意度下降、銷售下降等問題。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傳統的經營方式必須要有所轉變,否則將難以生存。現在我們看到了傳統便利店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商業發展模式的進化,獲取更多客戶,也開始紛紛轉型。

在無人便利店的發展前期大部分多使用條形碼識別、RFID(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這種技術需要消費者用手機或結算臺等設備「自助」掃描商品條形碼,看似「無人」,實則是將收銀員的工作轉嫁到顧客身上,創新度低,降低了用戶體驗感,同時由標籤易撕毀而帶來的高損率,也對經營成本的控制能力形成挑戰。而時至今日,隨著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技術的逐步成熟和落地應用,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AI技術為核心的「即拿即走」新型數位化無人便利店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便利店和早期便利店中的成本、效率、顧客體驗、坪效轉換等關鍵痛點,並能夠通過挖掘線下門店人、貨、場的數據價值,實現便利店經營決策的優化升級。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人們的生活瞬間改變,在這期間,無接觸服務成為了人們生活首選。武漢火神山醫院裡火速上線沒有服務員的「無人超市」;上海虹橋麗寶廣場的雲拿無人便利店於2月10日恢復營業,幫助周邊CBD員工解決用餐難的問題,門店營業額在疫情後達到新高,相較一個月前訂單數提升32.21% 銷售額提升27.70%;各大傳統零售商也紛紛上線「無接觸服務」,疫情期間,無人零售、無人便利店刷了滿滿的存在感。從中國零售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這一被極速觸發的無接觸需求,傳統便利店的經營模式將會被打破,無人便利店將會重新進入大眾視野,推動傳統零售市場的變革。

(虹橋麗寶廣場雲拿無人便利店)

通過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無人便利店對傳統便利店進行升級改造,「無人化」運營讓消費者體驗「自助化」服務,感受了「無接觸」帶來的安全感。同時,對於消費者來說,行動支付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習慣,無人便利店中的無接觸付款或自助支付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還能減少排隊時間,讓購物更高效,特別是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更能帶來安全感。

雲拿「黑科技」助力智慧零售無人便利店落地

作為國內最早將「即拿即走」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並實現產業化落地的企業之一,雲拿科技自成之日立起,就致力於用AI技術為全球實體零售企業提供數字和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通過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IoT等前沿技術,能夠精準識別各種複雜的購物場景,為客戶提供「拿了就走,無感支付」的新型智慧商店購物體驗,顧客掃描二維碼進入雲拿智能商店,選購完所需商品後,無需排隊結帳就可直接離開,離店後的5-10秒鐘即可在手機上收到電子帳單,不僅解放了收銀員,革命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提升了便利店的運營效率,並進一步解決了便利店貨物盜損風險,更為消費者帶來極簡的購物體驗。

與此同時,雲拿科技對傳統便利店的人、貨、場進行全面的數位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讓傳統便利店擁有像線上電商一樣的的數位化能力。店鋪運營者無需人工巡店,可隨時隨地了解店鋪營業情況,及時進行訂貨、補貨,輕鬆調整價格、設置活動等;此外,通過數據中臺可以獲取購物過程數據並進行智能分析,不斷優化無人便利店的運營決策,有效幫助傳統便利店在轉型的道路上輕裝上陣。

疫情影響之下,「無人化」「自動化」成為了眾多傳統行業尋求「跳板」創新發展的一個突破點。自動化無收銀員商店的數量,也將繼續增長,並顛覆零售業。從未來市場的空間來看,無人化、數位化、智能化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根據P&S Intelligence公布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自助結帳系統市場預計2018-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0.7%,亞太地區的自助結帳系統市場在預測期內,預計CAGR將達到13.4%。支持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技術進步,人們對現代商店的需求不斷增長,傳統零售商越來越重視利用自助服務技術來滿足客戶需求,以及從傳統支付系統向無現金環境的轉變。零售行業的從業者只有不斷探索以科技賦能傳統便利店,使之效率更高,服務體驗更好,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而在這之中,以雲拿科技為代表的整體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提供商,不斷探索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應用,向線下實體零售店提供數位化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對於零售商而言,雲拿科技所輸出的不僅僅是單一的無人無感支付,更是通過科技賦能零售商,幫助他們更快更有效的完成數位化轉型擁抱市場。

無人零售,未來可期

2020年無人零售、無人便利店的情況在變好,疫情讓人們習慣了無接觸消費,慢慢認可了其安全性。縱觀全球市場,亞馬遜推出了規模更大的首個日雜無人零售店Go Grocery,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在日本開設首家無人商店等新一批零售巨頭的入場無人零售,也證明著無人零售領域新機遇的到來。

而文中提到的雲拿科技,在國內以自有無人便利店和為零售商提供整體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的形式,亦已落地近百家智慧型無人便利店;在海外,雲拿科技則攜手美國Ahold Delhaize,日本NTT數據集團、NEC集團,韓國新世界emart24,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等企業機構,在全球的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無人便利店項目。

(韓國新世界emart24)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不同業態的誕生和發展都始終圍繞著零售的本質即效率和體驗。無人便利店只有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發揮新零售的魅力、做到千店千面,為消費者提供更適合的服務,為零售商提供更好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做到行之有效的降本增效,方能真正的實現規模效應和範圍經濟的最大化。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無人便利店僅僅吹響了傳統便利店數位化轉型的號角。在人工智慧、創新科技的驅動下,我們期望有更多Amazon Go、雲拿科技等行業領先者為傳統便利店的變革創新指路,迎合消費升級,也滿足人們對生活服務便捷性、安全性的進一步訴求。

相關焦點

  • 對標亞馬遜無人便利店,雲拿科技要讓更多消費者體驗「拿了就走」
    這家便利店是智能零售解決方案提供商雲拿科技(以下簡稱「雲拿」)的自營店之一,於2018年10月31日正式落地。而在虹橋機場附近的麗寶廣場,還有一家模式相同的雲拿無人便利店。雲拿提供的數據顯示,在今年2月10日恢復營業後,這家店的訂單數相較於疫情之前提升32.21% ,銷售額增長了27.7%。
  • 深耕行業釋放技術優勢,雲拿開啟無人零售新紀元
    消費者表示:在不少便利店打烊的期間,它依然亮著一盞燈,在店裡,掃碼進店、選購、無接觸結帳,全程自助完成,保障購物安全的同時,滿足人們隨時所需。由此可見,我們身邊的無人便利店也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圈粉無數。那麼抓住了時代的又一次機遇的他們,只是因為運氣夠好嗎?以開在每年要承載4567萬客流的上海虹橋機場的雲拿無人便利店為例,我們來抽絲剝繭,看雲拿是如何做好「無人區」裡的加減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
  • 雲拿科技榮登2020CHINASHOP金翼榜,斬獲金、銀雙獎
    經過諸多知名零售企業代表、行業資深專家對入圍案例的現場評審、嚴格打分,最終在入圍的百餘項申報案例中有20個臻選案例脫穎而出,榮登本年度金翼榜榜單,同時還評選出了19個優選案例,共同成為下一年零售業具有影響力的風向標。
  • 2019年,日本便利店行業徹底解決24小時營業痛點?
    年2月份一次夜間營業時,村俊樹的妻子因長期睡眠不足、超負荷工作,突然臉色發青嘴唇發白,不省人事。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因不能「關店」而未能陪妻子一起去醫院。村俊樹自述,每想到此事就讓他痛心不已。便利店真實的生存環境一經曝光,瞬間引爆社會輿論,眾多便利店店主表示感同身受,甚至導致大批店鋪紛紛倒閉。隨後,在輿論的浪潮中,日本便利店行業出現了「廢除24小時營業」的呼聲。
  • 疫情捧紅無人便利店,這家技術服務商如何拿下零售巨頭訂單?|快公司
    這次鈦媒體了解到一家名為「雲拿科技」的無人便利店技術服務商,就在做這樣的事兒,其將近一半的客戶來自海外,日韓便利店頭部企業711、emart24等零售巨頭都是其服務對象,雲拿科技雲拿科技聯合創始人Rosie Zhang對鈦媒體表示,疫情期間,歐美實體零售業態深受影響,零售商對無接觸技術表現出強烈需求,海外訂單獲得大幅增長,「疫情讓他們把原本要做的事提前了。」
  • 2020中國便利店大會:超嗨攜手多點,開啟智能購物未來
    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於便利店來說,這是破局思變、砥礪前行的一年。作為線下零售中重要的業態,疫情之後便利店行業是否能穩健發展,關乎到整個零售市場的發展,而在線化、網絡化、智能化已然成為了便利店經營的大勢所趨。
  • 新零售無人便利店前景分析,雲值守賦能方案
    無人便利店、無人販賣機、無人貨架三大產品曾掀起了市場、資本的浪潮,很快就消退了,那麼曇花一現的原因何在? 監管不到位,部分用戶很難做到自覺買單,監管安全防盜是無人零售的大問題。同時缺少人工的服務,顧客出現諮詢問題、手機沒電等突發狀況,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有效解決方案—智能網監 過往的「敗局」向我們證明了純無人目前不適合落地。那麼問題如何解決?
  • 重塑智慧零售,雲拿科技榮登36氪2020新智慧城市新勢力榜單
    12月8日-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辦了主題為「崛起與回歸」的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雲拿科技受邀出席WISE2020新智慧城市峰會,並在同期開展的「創業星物種——新智慧城市大賽決賽」中榮登2020新智慧城市新勢力榜單。
  • 零售業「便利店」熱潮來襲,大力發展新零售怎能少了全家集?
    從2017年開始,新零售模式動作不斷,從亞馬遜的Amazon Go無人超市,到阿里的無人便利、淘咖啡,再到繽果盒子、風靡辦公室的迷你便利店,它們以網際網路為依託、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自助消費型的無人便利店迅速成為零售發展的新勢力。
  • 四大精彩看點,傑和科技蓄勢深圳ISVE
    深圳知名企業,深圳市商業顯示協會理事單位,深圳市傑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於此次商顯行業的盛會同樣寄予厚望,攜四大精彩看點,精裝出席。看點二:零售場景模擬精彩互動本屆ISVE博覽會,傑和科技從方方面面的細節都展示出了投身智能零售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在展會現場,傑和科技劃分出了模擬場景展區,模擬真實的零售快銷店鋪場景,並準備了貼心的零售實景贈品與所有現場來賓分享,為到訪的現場來賓帶來沉浸式的零售場景體驗。
  • 2020新零售創新案例TOP10
    通過線上小程序引流客戶到線下的方式,盤活私域流量,實現了用戶裂變,同時大幅提升了客戶轉化效率,為後期的經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識時務者為俊傑,把握時代大勢,積極參與、擁抱數位化浪潮,就是抓住機遇。故專家點評為:水到渠成。
  • 無人商店即拿即走 新零售玩轉人工智慧未來已可期
    唐山古冶區的市民在24小時智能無人便利店內選購商品後掃描二維碼付款。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新零售,就是以數據驅動的人、貨、場的重構,而數據又來源於消費者。天貓新零售平臺客戶轉型與市場戰略部負責人楊海認為,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零售革命」。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的消費行為令傳統的零售方式難以為繼。
  • 社區新零售:無人便利店正在重複社區O2O的錯誤
    無人便利店是對零售市場的一次全新嘗試,從情理上,業界應該給他們充分的犯錯空間,但現實中,創業公司一旦犯決策性的錯誤,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而無法自拔。無人便利店公司都盯上了社區市場,但想做社區市場可能沒那麼容易。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便利店大國搖搖欲墜
    根據畢馬威聯合CCFA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便利店年均費用中60%的支出為職工薪酬,34%為房租,兩項合計年均支出高達238萬元,「請不起員工」使得不少店長選擇親自出馬、參與日常經營。而作為服務類職業,便利店員工本身流動性就大,更是加劇了門店在招聘、培訓、管理多個維度的投入。
  • 新零售浪潮席捲家居領域 居然之家、曲美等入駐天貓、京東
    10月24日消息,繼商超、便利店紛紛「改頭換面」之後,新零售浪潮也席捲到了家居領域。天貓雙十一前夕,居然之家(需求面積:20000-80000平方米)聯合天貓在北京向數千家居建材經銷商和媒體公布了雙方共建的新零售成果。   與此同時,曲美京東之家北五環旗艦店開始營業,繼6月京東曲美時尚生活體驗館推出後,雙方合作的第二家店正式落地。
  • 看浪潮iGIX如何落地雲原生
    以「雲數智」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性發展,數位技術加快了產業互聯與格局重塑,企業邊界越來越模糊,企業面臨快速應變與持續創新的挑戰。後疫情時代,企業在面臨了生存危機後更加意識到IT架構轉型的重要性。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在企業真正落地這一問題,浪潮雲ERP舉辦「黑科技來了」線上直播活動。
  • 科技,讓便利店更便民(消費視窗·生活性服務業如何升級③)
    便利店一般位於社區一隅或路邊街角,因距離近、省時、省力而受到居民歡迎。除了日用消費品零售,很多店面因地制宜為周邊居民提供早餐、接收快遞等多種服務,這些新式便利店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自身也增加了盈利點,還有利於推動城市新零售業發展、助力經濟增長。
  • 便利店如何突破自身發展瓶頸?渠道分銷平臺成為新潮流!
    小陳加班完成策劃方案,拖著滿身疲憊的身軀,走進每天必來的便利店,一杯熱咖啡讓人滿血復活,便利店的明亮燈光,為苦逼的「打工人」照亮前行的道路。一直以來,便利店渠道管理是熱門的話題。受到疫情影響,零售實體便利店受到衝擊,依靠單一的線下獲客越來越難。同時便利店不僅是一個賣貨場所,也是年輕消費群體的「避風港」。
  • 全家集便利店越開越多,但TA的利潤就只有進貨差價嗎?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許多線下傳統實體店開始走向下坡路。但是,便利店卻依然在快速地增長,越開越多。根據CCFA發布的數據,我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從2015年的1181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2556億元,2019年同比增長12.9%。可見,便利店已然成為零售行業中的佼佼者。
  • 解讀《浪潮之巔》1、百年帝國的餘暉——AT&T
    ▌完整的全球信息科技產業地圖之前就有很多同學都留言讓我說說這本書,現在同學們如願了吧。它確實是我所知道的,記錄全球信息科技產業發展,最清晰,最完整,也是閱讀體驗最棒的一本書。豆瓣評分9.1分,非虛構類的圖書作品,在豆瓣上能拿到9分以上,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