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上網課成為當下學生最普遍的學習方式。但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難免會出現眼睛乾澀、疲勞。如何才能讓孩子在上好網課的同時保護視力呢?讓我們來聽聽眼科醫生怎麼說。
網課最不建議使用的設備?手機!
「醫生,最近娃兒上完網課總說眼睛幹,不舒服,怎麼辦?」「醫生,孩子最近電子產品用得多,眼睛老是有點紅,需不需要來醫院檢查一下?」重醫附一院眼科主任醫師張黎向記者列舉了近期最常收到的家長諮詢問題。
張黎介紹,往常每逢開學季,醫院門診扎堆出現「小眼鏡」的情況並不少見。在醫院和醫生的建議下,疫情期間,到院配鏡包括相關就診量雖比往日有所降低,但長時間通過電子屏幕學習,出現眼睛乾澀、近視或者近視加深的孩子卻不在少數。
如何才能科學用眼,在上網課的時候保護好眼睛呢?張黎給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是電子產品的選擇。張黎表示,若孩子需要長時間上網課,使用的屏幕宜大不宜小,解析度宜高不宜低,設備建議程度分別是投影>電視>電腦>平板>手機。「若是用電視上網課,儘量就在3米以外看;若是其他設備,建議最好保持在一個6倍屏幕對角線長度的距離使用。」
「據我所知,電腦是目前最為普遍的『網課工具』。我建議孩子在面對電腦屏幕時,保持1臂距離(50-70公分),並且屏幕中心要略微低於眼睛水平線10釐米左右,即視線和水平線保持15°夾角——使用電腦時,眼睛輕微向下。」張黎說,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同樣適用於長時間面對電腦的成年人。
其次,在電子產品使用時長上,張黎建議遵照「2020法則」。即每使用電子產品20分鐘,就看20英尺(6米)以外的地方,堅持20秒鐘。這種方法對於緩解眼疲勞較為有效。
是過度緊張還是及時送醫?三個衡量標準!
孩子眼睛不適,是用眼過度導致疲勞還是眼睛真的出現問題?家長在焦急的同時也在糾結:疫情期間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對此,張黎建議判斷是否需要來院就診,可參照以下幾個衡量標準。一是明顯不能緩解,或不能忍受的的眼睛紅腫、疼痛;二是突然發生的或短期加重的明顯視力下降;三是眼外傷:如因玩尖銳物體造成的眼球穿透傷,或某些化學製劑,如乾燥劑、洗衣粉進眼造成的化學性眼外傷。一旦出現以上情況,醫生建議立即到眼科就診。
如果只是單純眼睛乾澀、疲勞,張黎表示,可在醫囑提示下使用適量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製劑,或進行熱毛巾熱敷緩解眼部酸脹。
與此同時,張黎告訴記者,在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保護眼睛,還有一個最為簡單有效的小妙招——眨眼。
「電子產品都會有頻閃,即平時看到的屏幕閃爍。由於不同產品的頻閃不同,人眼必須要適應不同的頻閃才能夠看清楚屏幕,這樣一來長時間用眼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在正常狀態下,正常人一分鐘平均眨眼12-16次,但若是注視電子屏幕,一分鐘眨眼的次數將為將至4-5次。睜著的眼睛和空氣接觸,眼球表面的淚液就很容易蒸發,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乾眼的發生。
張黎說,有意識地多眨眼睛,對於眼睛來說,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醫生建議,學生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到陽臺上遠眺,接受戶外自然光線,適度活動。平時飲食上,要注意膳食營養攝入的多樣化,多吃胡蘿蔔、玉米等對眼睛有益的蔬菜。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