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紙皮上寫出大家都不敢說出口的大實話,每句都一針見血,在這些警世抗議的N個金句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這個:
Dude with Sign:「Stop Wearing T-Shirts of Bands You Don't Listen To.」(請不要穿你沒有聽過的樂隊的T恤。)
這讓我想到了更加深入想探討的話題:你聽過,但不了解的品牌,你還是會穿他們的單品嗎?
01
靠品牌來凸顯優越感,這和「有品味」並不對等
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穿別人叫不出名字來的品牌衣服,就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與眾不同。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及 Thrasher 這本雜誌旗下的街頭品牌。無論是包包、毛衫、T恤、鞋等單品,都只是副產品,但貌似這個品牌的雜誌沒能火起來,而單品就已經滿大街都有人穿。
Rihanna 穿ThrasherT恤 via. googleJustin Bieber 穿Thrasher帽衫 via.google
然而這本雜誌主編 Jake Phelps 更是點名 Justin Bieber 和 Rihanna 等帶貨明星,直接開罵:「我們不會把衣服送給Justin及rihanna,或他們這類*小丑明星的。」不出意外,接下來當然引發了網絡互懟大戰。
來自 Thrasher 的忠實粉絲的反應👆
雖然某些過於偏激的言論,我不太能認同。不過主編 Jake Phelps 的這一說法:「穿這件衣服就認為自己很酷,這是利用了滑板文化自帶的酷,而並非出於他們自身。」我還是覺得的確如此。
Thrasher 滑板video片段 via. ins@thrashermag👆
要是夠酷的人,其實他穿什麼都照樣很有個性,這裡我稍微拿我「日本小男友」 YOSHI 來舉個🌰。
via.ins@yoshi.226
「人仔細細」(小年輕)就有自己對 vintage 的理解,從他前期「電梯自拍」以及「YOSHI帶你逛古著」的節目中,都體現他對「單品+穿搭」都有自己的見解。
via.ins@yoshi.226
穿搭本來就是一件主觀的事,要穿得有個性,真的不是單單穿件名牌T恤就能體現。
via.ins@yoshi.226
說到穿搭,我又想拿今年備受關注的:Ivy 常青藤風格、CityBoy 風格來說說。
目前這兩種風格都開始在國內流行起來,我相信大部分喜歡這類穿搭的朋友,絕對都有細心研究過,且有一套自己的看法,畢竟風格不是一兩件單品就能體現精髓的。
左 via. ins@mr.slowboy 右via.《POPEYE》magazine
了解品牌是重要的,但也很需要「新朋友、新玩家」的血液注入,各種品牌發展都需要有人傳承他們的文化。
via. ins@mr.slowboy
品牌、設計師都希望自己的文化能夠找到會欣賞、會認同的受眾,這是一件需要時間的推進的事情。所謂「小眾」的品牌or文化,為何會終將被撕掉這個標籤,原因也就是這樣。
02
品牌利用支線來選擇買家
說得直白一些,就是用價格來分開,像玲姐的品牌 Comme des Garçons ,支線 CdG PLAY 比主線更高銷量,這個已經不是一時半刻的新聞了。
via.Comme des Garçons Fall 2020
說實話我也是從CdG PLAY 才開始去了解玲姐的 Comme des Garçons 時裝線,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也像我一樣吧?這個桃心眼醒目標誌,高辨識度的形象,而且英文不過四級的人都會讀的單詞「PLAY」,很容易被大家記住。
via.HYPEBEAST
易穿搭、明星帶貨還幾百塊就能收入囊中,確實門檻比較低。然而,玲姐就以支線賺錢,主線做自己喜歡的設計,不但如此,還可以引流一批批小年輕通過 CdG PLAY 了解到 Comme des Garçons。
via.HYPEBEAST
我還想說說一直🔥的 F.O.G,他們也有一條平價支線 ESSENTIALS,然而大部分行內玩家都評價,ESSENTIALS 只是 F.O.G 的「平價版」,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兩者都沒有風格上的區別。
via.HYPEBEAST
雖然如此,ESSENTIALS 會更貼近年輕受眾,易穿搭的基礎款特別受歡迎的,不過他和玲姐的兩個支線稍微不一樣,ESSENTIALS 保留了 F.O.G 的 DNA, 更有種錯覺像買 ESSENTIALS 就四捨五入買了 F.O.G。
via. SSENSE
從品牌支線看得出,除了分開人群圈錢之外,還是捉住了消費者為了醒目的 logo、明顯的品牌辨識元素而買單的心理,因此衝著 logo 而穿的人就越來越多。
03
會被一些不喜歡「社交」的品牌所吸引
有些品牌本來就不太喜歡明星帶貨或站在社交輿論中獲得關注,他們更加偏向用設計、品牌精神等吸粉,在他們眼中,真正通過接觸他們的產品、店鋪氛圍,再成為品牌的粉絲的這個過程,更能體現品牌價值。
via. ins@noahclothing
相信很多人都是欣賞 NOAH 這個品牌,才去入手他們的單品吧?今天 NOAH 就在官方 IG 上發布了「給大家的一封信」,內容可點擊大圖閱讀。👇
via. ins@noahclothing
而我大概概括一下主理人 Brendon 想說明的內容,在這段疫情緊張的背景下,他明白了:像 NOAH 一樣的小企業,是十分需要消費者去支持,才能活下去。
但 Brendon 並不會因此打「悲情牌」讓大家麻木消費,而是支持大家在能力範圍之內,支持一些和 NOAH 一樣是獨立原創的品牌,幫助這些設計師、藝術家能在創意道路上不斷輸出。
via. ins@noahclothing
一方面 Brendon 客觀地承認了現在的經營困難,一方面實現到品牌的社會責任感,指引消費者保持正確的消費觀念。我相信這樣的品牌,才能不斷地走下去,因為身後肯定有一群忠實的粉絲在認同他們做的事。
這樣的品牌,真的很 Real,值得消費者花時間去了解。(之前Kid就寫過一篇NOAH的文章,傳送門:大家都覺得NOAH涼了,而我卻覺得它是最棒的街頭品牌。)
另一個我覺得和 NOAH 三觀有點相似的品牌,就是頻頻與 New Balance 合作的紐約品牌 Aimé Leon Dore,這品牌我在其他文章中都提到過蠻多次,無論是設計還是品牌理念,都很合我的胃口。
via. ins@aimeleondore
主理人 Teddy 在各種採訪中提及:「我不需要只因一時興起而購買的客人,他們都是短期的,並且這樣的存在是在傷害這個品牌。」
via. ins@aimeleondore
他強調他不會走明星、SNS的帶貨渠道,這樣做不但會存在失真的風險,還不能傳達到自己崇尚的 Life & Fashion 結合的理念,這樣的品牌,真讓人有種自覺:先了解,再選擇購買。
在此可以總結一下,現在越來越多新的品牌,都意識到要能走得遠,就要走這種不斷沉澱的道路,他們甚至意識到,做一個好的品牌,有義務導向消費者,怎樣買得聰明,買得好。
然而,說了那麼多,
最後還是想問一句:
你認為,有必要先了解品牌,再入手單品?
圖片 google Instagram VO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