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買玩具別盯著「高大上」!芷江中路幼兒園近20年研究發現:「低結構」玩具更有助孩子成長
圖說:芷江中路幼兒園的孩子們用礦泉水瓶製造彩虹噴泉。肖鳴亮攝
「雙11」購物大戰明天就要打響,恐怕不少媽媽們的購物車裡已經被各種玩具塞滿了。然而,在幼教專家眼中,昂貴的聲光電玩具未必就是孩子最好的夥伴。
記者在上海市教育學會、上海市教委基教處昨日主辦的《讓孩子表現自己讓教師發現孩子》上海教育叢書首發儀式上看到,靜安區芷江中路幼兒園的老師們用礦泉水瓶、紙盒、晾衣夾乃至排風扇出氣管等日常用品,創造出了讓孩子迷戀的玩具世界,並在全國幼兒園優秀自製教玩具展評活動中獲得優秀作品一等獎。
日常用品玩出門道
如今,補課風朝低齡化蔓延,在芷江中路幼兒園園長鄭惠萍看來,孩子的數學知識、物理常識、表達能力甚至是規劃能力,為何一定要端坐在書桌前才能獲得?只要巧花心思,同樣可以在遊戲中獲得,「玩」和「學」並不割裂。鄭惠萍介紹,該園的「低結構」活動探索至今已經有了近20年歷史,起初,老師們發現,孩子們雖然在玩,但實際「被玩」,缺乏主動創作的過程,只是跟著指令操作。例如,有的玩具按一下,會有動作聲音,有的小廚房、小商店做得惟妙惟肖,但孩子的新鮮感很快就會過去。
圖說:孩子在牆面軌道盡情探索。陸梓華攝(下同)
「我們要讓孩子有高質量地探索過程。」鄭惠萍介紹,所謂「低結構」玩具,即它可由孩子自己動手,拆分成基礎部件。沙、水、管子,夾子積木、顏料、粘土、繩子……都可以成為讓孩子痴迷的低結構玩具。小班教室內,孩子們正用彩色小夾子給紙板獅子加一圈鬃毛,仔細一看,色彩排列竟然符合數列規律;中班教室內,有孩子沉迷用紙板將軌道從牆面一直鋪設到地面,在一次次試驗中總結出角度和長度的奧秘;有孩子興奮地發現,自己用彩色透明磁力片搭建的高樓,在地面上投射出美麗的影子;還有孩子用撲克牌搭起比自己還高的城堡,定睛一看,孩子巧妙地將每一樓層和撲克牌數字一一對應;在光影變化為主題的探索室內,中大班孩子用材料搭建出整個海底世界,並設計出大大小小的潛望鏡,而每周的任務執行情況,每個小組都會用畫筆認真記錄在進度表上,儼然小小工程師。
圖說:各種日常材料都可以成為孩子玩不厭的玩具。
會玩的孩子更有後勁
2016年,芷江中路幼兒園老師用幾十個紙箱和夾子設計的「鏡子迷宮」在全國奪冠。令人意外的是,「鏡子」的靈感,來自小男孩文文的偶然發現。孩子們告訴老師,萬花筒看來看去看膩了,文文更是提出,想把萬花筒背後拆開來研究研究。孩子們的小建議,給了老師以啟發。老師們真的做了個1米長的大萬花筒,如孩子們所說,後蓋可以打開,用來放進不同的物體,觀察畫面變化。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孩子們從一面鏡、雙面鏡、三稜鏡等開始,認識鏡子的神奇,光影的莫測。
圖說:孩子們自己搭的海底世界。
如今,「萬花筒」男孩文文在大寧國際小學讀3年級了,成績不錯,還是校樂高隊的主力,小學老師認為,文文的觀察力和記憶力都非常優秀。鄭惠萍相信,會玩的孩子,爆發出的後勁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