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文藝,談談學術,自然就少不了獨立書店。任何一個城市,獨立書店都代表了一種文化氣質與人文精神。看遍了今年的上海書展,你是否願意去繁華上海的角落尋覓這些獨立書店呢?來自華東師大教育學部的13位大學生走遍上海高校周邊的獨立書店,2011級教育學部教育信息與技術系的女生盛潔還用手繪的方式,定格下書店的模樣。看著這一張張手繪圖紙,仿佛就已經聞到濃鬱書香了呢。
聲名遠揚的鹿鳴書店2014年3月重回故園,安家在復旦南區。從街頭逼仄的店鋪到寬敞的復旦校園,它終於「舒展」了。
鹿鳴書店經營文史讀物,對一般讀者來說,或許有些「陽春白雪」。外側兩張長桌,平攤著學科前沿著作。書架上擺放經典、普及的人文讀物,比如社科類學生熟悉的「三聯」黃綠藍三色書脊的社科名著、中華書局版筆記小說叢刊。
上世紀末,復旦周邊書店甚是紅火,國年路上有「左岸」、步行街上有「學人」、復旦六教兩邊還有慶雲。當年的書市之熱鬧,到如今的稀少甚至顛沛流離,但無論怎樣,學術的氣氛不可被物質磨滅,書中依然可以找到失落的理想國。
當然,復旦大學周圍依然不缺有風格的書店,下面這幾家,你自然不會感到陌生。
書店就在張愛玲的寓所樓下,上海靜安寺常德路195號臨街1樓。
其實就是一家張愛玲主題的圖書咖啡館,有一面張愛玲牆,放滿張愛玲典藏作品。牆上還有生平介紹和一張小團圓的手寫稿。張愛玲牆旁邊陳列了王安憶、陳丹燕、淳子等當代女作家作品。他們也都是張迷,常常在當代上海街衢遍尋那時繁華的足跡。
書吧位於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城規學院C樓1樓,貝圖書店旁邊。作為一家書吧,這裡有完整的消費系統,愜意的閱讀空間,人性的服務和豐富的書目。
書吧內的座位都是依窗而建,以書為壁的。很多學生還願意自己帶書和電腦過來,點一些飲料和食品,好好享受一個輕鬆的下午。
只要入座的顧客就會得到免費的純淨水,哪怕只是點一點東西也可以坐很長時間,書吧裡所有的書都是可以隨意翻看的,靜享這一片輕柔而安靜的時光。
如果你試圖在地圖上尋找1984,它可能永遠也不會被找到。湖南路11號,一扇門在被通過時,你通常不會意識到它是敞開著的。1984,隱匿在繁華魔都的一隅,有著一扇深藍色的小鐵門,如果不是懷著目的,是很難找到這個心靈小站的。
街道兩旁泛著梧桐的味道,就在這條清新的小街上,1984安靜地停留在這裡獨享靜謐。這裡,書咖甜網皆有,通過閱讀和漫無邊際的胡扯閒談消磨時光,或者如博爾赫斯所說,我們通過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創造屬於我們的歷史。
上海主題書店位於林蔭密布文化氣息濃厚的紹興路,銀白色牆壁的書店在茂密的法國梧桐的掩映下散發出靜謐淡然的氣息。
「上海」便是這家小店的主題,書籍反映的都是上海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著服務於上海市民的宗旨一直堅持下去,希望能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好書。
走過長長的塗鴉牆,莫幹山路50號,罐子書屋位於一個極具藝術氛圍的M50創意園區內。紅色的磚牆,巨大的落地玻璃門窗,推門進入,撲面而來的是一種馨香。
書店很大,複式二層,打造成小格子形狀的書架上排了滿滿當當的一整牆的圖書,書牆上倚著一個梯子直通屋頂。
書店裡的書籍大多與藝術有關,有介紹拍賣的藝術收藏品的書籍,關注藝術拍賣的行家會經常來店裡購買此類書籍。也有關於攝影、藝術設計的書籍和人文類閱讀書刊,比較受年輕人的喜愛。還代銷一些新近藝術家的集子、藝術作品或是手工藝品等。
大學路70號,小小的店門上一般掛著古舊的黑板,上面用粉筆畫著貓空的logo。書店不太大,空氣中瀰漫著淡淡地咖啡香氣,淺黃色木地板延伸向一段盤旋的樓梯。小店的吧檯很有特色,由各種舊書緊緻地壘砌而成。
這裡有賣很小眾的雜誌,比如《氧氣生活》、《戀物志》,還有《明日風尚》。主要經營著四類書籍,旅行,藝術,文學,繪本,每一本都是店主或員工們看過,值得推薦給讀者的。
這裡還有個特色是明信片的販賣。貓空自已出版了近1000種明信片,是中國最大的明信片零售店。每一個貓空都有這樣一面申請了專利的牆,牆被分成了365個信箱,每一個信箱裡放著當天要寄出的明信片。除了明信片,貓空還經營著手繪地圖和一些小雜物。
轉載自:青春上海,發布已通過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