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浩渺如煙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君王無不對立儲一事費盡心思,畢竟能嚴格按照「立嫡立長」之制而選定儲君的,並不多見。大多數情況下,立儲都會引發各種狀況,這也是為何歷代君王為之愁思苦想的原因,漢景帝劉啟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他的立儲經歷更是紛繁複雜。
醉酒之下的承諾,兄弟卻當了真
關於為何發愁,這第一步便是「嫡後無所出」,其一生14子當中,沒有一個是出於元後(嫡後)薄氏之身,這便成為了後期立儲風波一事的導火索,各方勢力紛紛開始明裡暗裡爭鬥不休。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第一場較量卻並非來自景帝自身的後宮和子嗣,而是他的生身之母竇太后(竇漪房)以及同胞之弟梁王劉武。竇太后一生共育二子一女(館陶公主劉嫖、景帝劉啟、梁王劉武),而這位少子劉武尤得自己寵愛,而這種寵愛甚至可以到達溺愛的地步,眼看薄皇后一直無所出,竇太后索性想等景帝百年之後讓劉武承「兄終弟及」之制,但她似乎忘了一點,兄終弟及的前提得是先帝無所出,而景帝雖無嫡子,但子嗣在整個漢朝來說都算多的,無嫡不代表無嗣。
二十五年,復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如果光有竇太后的寵愛,還不足以讓梁王一事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新聞,歸根結底還在於景帝劉啟自己醉酒後的一次失言之舉。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時年35歲的漢景帝劉啟尚未立儲,劉武從封地來朝覲見,景帝十分熱情地設宴款待了這位幼弟,而正當酒酣之時,含著濃濃醉意的景帝卻說出了一句驚天之語:
「待朕千秋之後,當傳位於你」
雖是酒後之言,但我們這位梁王卻當了真,興高採烈地回了封地,加之其後平定七國之亂有功,更是在封地廣建樓宇,出行陣仗皆以帝王之制為標準,儼然一副已為儲君之姿。而酒醒之後的景帝越想越後悔,可「君無戲言」,這使他左右為難,幸好有外戚竇嬰(景帝生母竇太后之侄)提供了強有力的建議,其以漢高祖所定「傳子嫡孫」之祖制,明言景帝醉酒「有子卻傳位於弟」之謬誤,換做是其他人面對如此詰問肯定會生氣,而景帝卻很高興,最起碼心中多少已有應對之法。
然而此時竇太后卻再度添油加醋,明裡暗裡都提示景帝百年後應當履行諾言傳位給梁王。如果單單梁王自身景帝不論從皇帝還是兄長角度,都有力說辭,但面對母親,景帝只能將勸諫重任交給最擅此道的袁盎,而袁盎以「宋宣公有子而立弟」導致「五世之亂」為例,終於使竇太后暫時打消立幼子為儲君的念頭。
長幼子之爭,佔盡利好的慄姬敗給了嫉妒心
梁王之事告一段落之後,又出現長、幼子之爭。在當時的後宮當中,薄皇后除了有他人無法比擬的家世之外(漢景帝親祖母薄太后娘家孫女),終其一生並不受景帝寵愛,景帝最寵愛之人當屬慄姬與王美人。
慄姬相較王美人更早入宮,且景帝前三子皆出自慄姬之身,足以見得劉啟對這位美人的寵愛。所謂愛屋及烏,公元前171年長子劉榮的出生,使得當時尚為太子的景帝喜出望外並對此子寄予厚望。而王美人本名王娡,在入宮之前已嫁金姓人家為妻,其母臧兒因一位相士之言(王娡日後非富即貴)硬是與金家退婚並將女兒送入宮中,未曾想王娡憑藉自己的美貌還真被時為太子的劉啟所看中,接連為劉啟誕下三個女兒,二人可謂平分秋色。
公元前156年(漢景帝元年)六月初九,33歲的太子劉啟繼位為帝,28天後(七月初七),王娡一生中唯一的兒子劉徹出生,作為繼位之後的第一個皇子,在景帝心中也掀起不小的波瀾,而且關於劉徹出生還有「夢日入懷」的傳說,這更是令景帝對此子刮目相看。前153年(漢景帝四年),在慄姬軟磨硬泡之下,景帝終於將長子劉榮封為了皇太子,而年僅4歲的十子劉徹同時被封為膠東王。
長子被立為太子,身為生母的慄姬自然不甘落後,在她的計謀之下,薄氏最終還是被廢掉了皇后之位,看似慄姬即將入主中宮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但景帝卻遲遲未下決斷,這不僅來源於她的出身不好,而且還受到了她身上一處弱點的致命打擊。
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慄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慄姬,慄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
慄姬其人什麼都好,有才有貌唯獨嫉妒心過重,心中容不下任何不利於自己之事。前文說道景帝生母竇太后共育有二子一女,而這個女兒便是館陶長公主劉嫖,景帝對這位姐姐可謂是尊敬有加甚至達到言聽計從的地步。劉嫖憑藉自己的地位,使得眾多女子紛紛向其投來橄欖枝,希望其在皇帝弟弟面前幫自己美言幾句,進一步得到皇帝的青睞,館陶面對這樣一舉多得的美差自然是樂於奔波,然而慄姬卻不樂意了,她覺得館陶將景帝的恩寵瓜分給更多的人,不知明裡暗裡將這位皇帝親姐咒罵了多少回。
劉嫖起初並不知道這些,她還十分殷勤地借劉榮太子之事,想與這位慄姬親上加親,打算將自己的愛女陳阿嬌嫁於劉榮為妻,卻被早已對其厭惡不已的慄姬嚴詞回絕,而且更是多次以準皇后的姿態對這位外人巴結還來不及的長公主冷嘲熱諷,這自然使劉嫖憤懣不已。與太子求親不成,館陶退而且其次,在景帝其餘諸子之中為愛女尋覓佳偶,最終選定了皇十子劉徹。
而此時的劉徹,早已憑藉自幼聰穎伶俐過目不忘的本事令景帝與百官越發刮目相看,劉嫖正是看中這一點,向王娡提出欲結姻親之好的想法。這位王美人,擁有不輸於慄姬的才貌的同時,更有慄姬所沒有的審時度勢之能,她深知館陶長公主在景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與她結親那是再好不過,自然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而年紀輕輕的劉徹也曾言出「金屋藏嬌」之諾。
七年冬,廢慄太子為臨江王。十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隸作陽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
公元前151年(漢景帝六年),時年方6歲的劉徹與長自己4歲的陳阿嬌行訂婚之禮。為了自己女兒的未來,劉嫖自然是全心全意地向弟弟訴說慄姬如何小肚雞腸、劉徹如何機敏過人,久而久之,景帝對劉徹的喜愛更甚從前。一年後,時年僅7歲的劉徹和母親王娡終於迎來人生的逆襲高光時刻:太子劉榮被廢改封臨江王,劉徹被封為太子,王娡母憑子貴升為皇后。
本以為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劉武與劉榮雖然都與儲君之位擦肩而過,但如果二人就此安於本分尚且可以安享餘生,然而兩人接下來的舉動卻令各自人生跌至谷底。
隨著劉徹的太子之位立定,劉武再度心有不甘,雖然對皇帝哥哥不能有怨言,但這股氣全部撒在了立嗣動員大臣袁盎等人身上。劉武不惜明面上廣納豪傑而且私自製造兵器箭弩,更是派公孫詭、羊勝等人刺殺袁盎等人,只可惜這番精心謀劃早早便被識破,而越發惶恐不安的劉武只能通過姐姐館陶和母親竇太后,向景帝求情,方使劉啟心中怒氣漸消,但自此之後,二人再無攜手共乘一輦的時光。
前144年(漢景帝十三年)六月中,長期憂懼與抑鬱之下的劉武,因熱病而亡,而他的封國也被五個兒子所瓜分,一代名動天下的藩王就此隕落,無不令人唏噓。
與其類似遭遇的還有其侄子臨江王劉榮,前148年(漢景帝九年),劉榮因擅自在宗廟土地上為自己修建宮殿而遭到勒令回京受審的命令,在一向以「酷吏」而著稱的郅都嚴刑拷打下,劉榮最終忍受不住而寫下《謝罪書》,悲憫自刎而亡。
史海君說:
自此,關於漢景帝立儲風波一事終於塵埃落定,慄姬的心胸狹隘、竇太后的護犢心切、劉榮的居功自傲、王娡的靈活變通、館陶的翻雲覆雨,無不在其中活靈活現,一場看似無硝煙的戰爭最終以王娡母子和館陶勝出而告終。而作為失敗者,竇太后敗在對幼子太過寵溺甚至將祖宗規制拋之腦後,慄姬則敗在不懂變通和嫉妒心熾盛,最終造成各自的兒子餘生多舛。
參考資料: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史記.卷十一.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漢武故事》
版權註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