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被漢景帝器重,已經封侯拜相的周亞夫,為何含冤而死?

2020-12-14 烽火系古今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漢景帝在位時的丞相,他曾在七國叛亂發生的時候,受漢景帝之託,以太尉的身份帶領一眾將士,將這場戰亂平息了下來。在這次平息戰亂的過程中,周亞夫充分地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讓漢景帝對他刮目相看,從此走上了事業的高峰期。

後來,恰逢原丞相陶青辭職,申請告老還鄉,漢景帝十分爽快的就答應了。這就給了周亞夫晉升的機會,他一躍成為了西漢時期的丞相。

本以為周亞夫的事業,會一直這麼順利下去,但沒想到達到政治生涯高峰之後的他,很快就走向了衰落。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周亞夫與漢景帝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最終,漢景帝痛下決心,下令處死了周亞夫。

那麼到底他做了什麼,居然使得原本很受器重,已經封侯拜相的他,被漢景帝直接處死了呢?

更加讓人感覺惋惜的是,周亞夫當初也是含冤而死。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分析一下到底原本高居宰相之位的周亞夫,為何含冤而死呢?

01和梁王之間的矛盾,波及到了漢景帝

當初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時,面對英勇善戰的吳楚叛軍,他深知不能硬剛,於是便向漢景帝申請,讓梁國去牽制吳楚。

這樣一來,雖然說捨棄了梁國,但卻保住了西漢政權。不得已之下,漢景帝同意了這個方法。

後來,當梁軍被吳楚攻擊時,梁王向周亞夫求救,但沒想到周亞夫拒絕了。這也使得梁王與他之間產生了矛盾,而梁王是漢景帝的弟弟,後來梁王回宮之後,經常仗著太后的勢力,不斷向漢景帝施壓。

而這也使得漢景帝內心越來越煩躁,而他將這一責任都怪罪在了周亞夫的身上,心中對他的不滿也越來越深。

02反對漢景帝將匈奴前來歸順的人封侯

漢景帝統治時期,西漢與匈奴之間一直都戰亂不斷。後來,在西漢軍隊的打壓下,匈奴的將軍一行無人,前來投降,誓要歸順與西漢政權。這一舉動使得漢景帝心情大好,於是下令將這5個人封侯。

但是周亞夫卻極力反對。他認為,這5人對於匈奴來說是叛徒,如果就這麼貿貿然的將他們封侯的話,也就證明了,西漢是鼓勵人員叛國的,這在全國上下一定會引起民眾的不滿情緒的。

但是當時漢景帝心意已決,而且作為一國之主,周亞夫居然敢當面質疑他的決定,漢景帝覺得臉面上十分掛不住。

於是便說周亞夫的丞相之言十分迂腐,不值得借鑑。而周亞夫見此行動,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麼。

但是這二人之間的矛盾卻越來越深。周亞夫認為漢景帝所做的決定不夠明智,而漢景帝則認為周亞夫過於自負,越來越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心裡了。

03反對漢景帝改立太子,使得漢景帝越來越疏遠他

漢景帝在位時期,剛開始的太子是劉榮,但是後來因為劉榮的母親做了一些事,惹到了漢景帝。於是,漢景帝準備將劉榮的太子之位廢掉,轉而將劉徹立為太子。而這件事,又再次遭到了周亞夫的反對。

他認為廢除太子會影響西漢政權,很容易就造成局勢動蕩,但是漢景帝當時意志十分堅決,於是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硬是將劉徹立為了太子。

雖然說,周亞夫反對改立太子,毫無私心,完全為西漢考慮,但是這件事卻讓漢景帝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大。二人政治看法的不同,也讓漢景帝逐漸開始遠離周亞夫。

結語:隨著這些事件的發生,漢景帝與周亞夫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遠。後來,周亞夫兒子準備發喪用的五百甲盾,卻被人誣告他要謀反。

雖然漢景帝對於此事心知肚明,但出於對周亞夫的不滿,他還是聽信了他人的誣告。最後,周亞夫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牢中絕食五天,含冤而死。

其實,周亞夫之所以含冤而死,與他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漢景帝和他,一個是君,一個是臣,但他卻始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

相關焦點

  •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位列丞相職務,最終卻被漢景帝殺死!
    周亞夫是歷史當中一位有名的將領,就在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的皇位受到威脅,他的堂伯父聯合了諸侯王,發起了叛亂。就是在這場戰亂之中,周亞夫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幾十萬的大軍擊潰,保住了漢景帝的皇位,但是讓人覺得疑惑的是,沒想到在11年之後,漢景帝將周亞夫給害死了。
  • 漢景帝請吃飯,周亞夫回去讓兒子買陪葬品,漢景帝:他要謀反
    而在漢文帝即將去世的時候,周亞夫也被漢文帝鄭重的推薦給當時的太子,漢景帝劉啟,稱: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而在漢景帝當政的時候,周亞夫也展示了自己的領軍才能,他官拜太尉,領軍平叛。從漢景帝的角度來說,這樣顯然更能夠安撫人心,既能讓唯許盧等5人歸心,又能夠讓更多的匈奴將領看到漢朝的政策,促使更多的人前來歸附。但是周亞夫卻並不這麼看,他認為唯許盧等人是叛徒,將他們封侯將起到不好的示範作用。但是漢景帝主意已定,依然將唯許盧等人封侯,而失望的周亞夫既然在此時以生病為藉口請辭,漢景帝順水推舟,同意了周亞夫的請辭。
  • 歷史上真實的漢景帝,到底有多無情?
    因為「文景之治」的關係,漢景帝劉啟的歷史評價較高,在位期間繼續休養生息,平定七國之亂,承接「文景之治」,又奠定了「漢武盛世」的基礎。但事實上作為皇帝,劉啟也是一個性情中人!劉啟當太子的時候,他的堂兄弟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找劉啟喝酒下棋。
  • 這算命的也太準了吧——一代名將周亞夫,命運的確是在跟他開玩笑
    ——《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不過周亞夫覺得太扯了,就笑著說,你別逗我了,俺哥已經繼承了俺爹的侯爵了,如果他死了,自然是他兒子繼承侯爵,怎麼輪到我得到侯爵呢?而且如果我能像你說的那樣富貴,又怎麼會餓死呢?請指給我看。許負搖了搖頭,他早就知道就算自己洩露了天機,凡夫俗子又怎能明白呢?
  • 【名人歷史百科】盛世之主暴戾殘忍的另一面——漢景帝劉啟
    【歷史功過】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名言名文】農,天下之本也。周亞夫身為丞相,多次建議均得不到採用,加上他在宮廷樹敵較多,只好稱病辭職,這正中漢景帝下懷,立即宣布免去其丞相職務。周亞夫辭相後,漢景帝還不滿足,竟然專門設計了一場鬧劇來戲弄周亞夫。一次,漢景帝在宮中賜給周亞夫一大塊肉。周亞夫見肉沒有切割,也沒有筷子,知道是皇上故意戲弄自己,心中大為不平,令尚席官去取筷子。漢景帝竟笑著對他說:「這還未滿君意?」
  • 漢景帝在位時發生的七國之亂,是哪七個國家?最後結局如何?
    漢景帝在位時間是公元前157年到公元前141年,一共16年,算是比較短的在位時間,但是卻發生了中國歷史最大的皇族內亂之一,史稱「七國之亂」。如果對歷史不熟悉的人,可能會把七國之亂代入到戰國七雄,以為七國之亂指的是戰國末年的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個國家,事實上這是漢景帝在位期間,七個藩王製造的一場內亂。
  • 酷吏郅都,漢景帝身邊冷血無情的殺手,忠於皇上卻被無情拋棄
    說起漢景帝,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是一個對權術駕馭嫻熟的皇帝,性格偏於冷酷,歷史上記載他的長子劉榮的死和他有很大的干係,有歷史學家推斷就是他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劉榮,當時劉榮因為擴建宮苑,不小心侵佔祖廟而被抓入獄的時候,他曾向酷吏郅都要紙和筆,向父親表明罪責,但是當時的郅都已經深受漢景帝的器重
  • 皇帝請大臣吃肉,看到大臣自作主張要刀叉時,為何他說此人不能留
    但是,周亞夫在當宰相的時候,因為得罪了漢景帝,他被漢景帝趕回家了。周亞夫從一個宰相,變成了一個待業人員。一連數十年的時間,漢景帝都沒有想到啟用周亞夫。但是,到了他為太子選擇輔佐人的時候,他想到了周亞夫。周亞夫儘管說和自己的脾氣不對,但是,不可否認他是有才能的一個人。可是,漢景帝還有顧慮,這個周亞夫是不是可用之人了?
  • 釋讀中國歷史140:漢初「七國之亂」:因一盤棋引發的血案?
    漢景帝怎麼會不知道吳王劉濞本意不是要「清君側」,而是要奪王權,但是晁錯必須死,因為殺了他,才能讓漢景帝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所以,晁錯只能死隨著社會安定,經濟發展,這些封國的勢力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到漢景帝時期已經不太聽從中央的招呼了,終於釀成了「七國之亂」的大禍。七國之亂領頭的是實力最強的吳王劉濞(bì)。
  • 古代將士打完仗,為何汗流浹背也不能脫盔甲?專家:常遇春咋死的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周亞夫,在當時他兒子替他打造了一幅鎧甲,本來是想死後埋下去的,可是這個事兒被漢景帝知道了,當時漢景帝為了剷除對劉徹的威脅,擔心劉徹以後制服不了周亞夫,就拿這個事做文章,最終周亞夫死於牢獄之中。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三一: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
    於是皇帝便派使者手持符節給周亞夫下詔說,皇帝要進去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營門的守衛對皇帝的車馬隨從說,將軍有規定,軍營裡不準驅馬奔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進了軍營之後,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禮說:「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之動容,改容式車。派人向周亞夫致意說,皇帝特來慰勞將軍。完成勞軍的儀式後離去時,群臣都對周亞夫的行為感到驚怪。
  • 同樣是削藩,為何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朱允卻奈何不了朱棣?
    同樣是削藩,為何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朱允卻奈何不了朱棣?漢朝和明朝在建國之初,都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王,而分封的本意是要讓這些諸侯王幫助中央鎮守四方,可是隨著開國君主的逝世,後來繼位的皇帝沒有開國君主的威望,根本無法震懾住這些諸侯。
  • 《美人心計》:周亞夫害死了莫雪鳶,竇漪房為何不殺他?
    《美人心計》中,雪鳶死後周亞夫妄圖自盡去陪雪鳶,卻被竇漪房阻止。周亞夫苦苦的哀求道:「我求求你!你讓我死吧,讓我死吧!」竇漪房冷眼看著痛苦萬分的周亞夫,恨不能將他千刀萬剮,以祭雪鳶的在天之靈,可又不想以「死」這種方法,輕易的饒過周亞夫。
  • 漢景帝的3個錯誤貫穿七國之亂,一個賽一個荒謬,竟然收到反效果
    漢景帝是個承上啟下的君王。他與其父漢文帝合力開創了「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而他交給後代漢武帝的,是一個富足、蓬勃發展的大漢朝,為漢武大帝施展自己的文治武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漢景帝承上啟下漢景帝期間最大的事件莫過於七國之亂了。
  • 西漢戰爭:漢景帝削藩引爆七國之亂,陰差陽錯,大亂成就大治
    公元前157年,漢景帝劉啟即位。景帝雖然和他老爹共享文景之治的大名,但在治國上卻和文帝有著天壤之別,尤其是在處理諸侯國的問題上表現得太過急功近利,最終引發了七國之亂。晁錯獻計,景帝削藩晁錯是文帝時期精通法家儒家學說的學士派大佬,深得文帝器重,後被任命為太子家令,也就是太子劉啟的老師。因為這一段師生關係,景帝劉啟登基後非常信任晁錯,幾乎是言聽計從。
  • 晁錯:觸發七國之亂開關的人,也為漢景帝削藩留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到了漢景帝時期,他也認識到藩王的未來憂患問題,而此時晁錯非常合他心意,提出了削藩的措施,兩人一拍即合,可未料到,措施還未貫徹幾,晁錯就和漢景帝陰陽兩隔了。他確實是做出了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選擇,但是斬釘截鐵地說:"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毫無轉圜的餘地,這樣就等於將諸侯王推上了謀反的道路。反正反不反都得被削,還不如起來反了。
  • 漢景帝酒後錯誤「寵幸」一宮女,本不想承認的他,為何不得不承認
    長公主劉嫖就是他的姐姐,劉嫖為何能夠得到漢景帝的信任呀,說白了漢景帝喜歡的小美女,都是劉嫖給他介紹的。有了這樣的好姐姐,他當然要視為「珍寶」了。劉嫖的地位,當然是別人比不了的了。這就是所謂的投其所好吧!作為一個帝王,若是喜歡小美女,他對大漢的影響也是其他帝王相比不了的,女人多了兒子就會多。
  • 漢景帝一句醉酒之言,讓兄弟信以為真,各方勢力波詭雲湧又為何
    眾所周知,在浩渺如煙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君王無不對立儲一事費盡心思,畢竟能嚴格按照「立嫡立長」之制而選定儲君的,並不多見。大多數情況下,立儲都會引發各種狀況,這也是為何歷代君王為之愁思苦想的原因,漢景帝劉啟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他的立儲經歷更是紛繁複雜。
  • 漢景帝共有14個兒子,為何是漢武帝繼位?
    漢景帝便是其中之一,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偏愛小兒子劉武,甚至想讓漢景帝將皇位傳給弟弟,為了表示對母親的孝順,漢景帝愣是咬牙同意了這事,任由母親折騰,讓自己的14個兒子繼承權排在皇叔之後,不愧是以孝治天下的大漢朝。
  • 漢景帝妃子上廁所遇到野豬,侍衛推脫不去救,為何還受到獎賞
    這天,漢景帝興致很高,帶著新寵賈姬等人浩浩蕩蕩前往上林苑。郅都由於在朝堂上敢於直言進諫,因此頗得漢景帝的欣賞,所以他也作為漢景帝的隨身侍衛跟隨前往。一眾人到了上林苑,侍衛們一番忙碌,久居於林苑裡的動物們被驚擾得四下亂逃,大家趁機拉開捕獵的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