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是西漢時期,漢景帝在位時的丞相,他曾在七國叛亂發生的時候,受漢景帝之託,以太尉的身份帶領一眾將士,將這場戰亂平息了下來。在這次平息戰亂的過程中,周亞夫充分地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讓漢景帝對他刮目相看,從此走上了事業的高峰期。
後來,恰逢原丞相陶青辭職,申請告老還鄉,漢景帝十分爽快的就答應了。這就給了周亞夫晉升的機會,他一躍成為了西漢時期的丞相。
本以為周亞夫的事業,會一直這麼順利下去,但沒想到達到政治生涯高峰之後的他,很快就走向了衰落。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周亞夫與漢景帝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最終,漢景帝痛下決心,下令處死了周亞夫。
那麼到底他做了什麼,居然使得原本很受器重,已經封侯拜相的他,被漢景帝直接處死了呢?
更加讓人感覺惋惜的是,周亞夫當初也是含冤而死。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分析一下到底原本高居宰相之位的周亞夫,為何含冤而死呢?
01和梁王之間的矛盾,波及到了漢景帝
當初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時,面對英勇善戰的吳楚叛軍,他深知不能硬剛,於是便向漢景帝申請,讓梁國去牽制吳楚。
這樣一來,雖然說捨棄了梁國,但卻保住了西漢政權。不得已之下,漢景帝同意了這個方法。
後來,當梁軍被吳楚攻擊時,梁王向周亞夫求救,但沒想到周亞夫拒絕了。這也使得梁王與他之間產生了矛盾,而梁王是漢景帝的弟弟,後來梁王回宮之後,經常仗著太后的勢力,不斷向漢景帝施壓。
而這也使得漢景帝內心越來越煩躁,而他將這一責任都怪罪在了周亞夫的身上,心中對他的不滿也越來越深。
02反對漢景帝將匈奴前來歸順的人封侯
漢景帝統治時期,西漢與匈奴之間一直都戰亂不斷。後來,在西漢軍隊的打壓下,匈奴的將軍一行無人,前來投降,誓要歸順與西漢政權。這一舉動使得漢景帝心情大好,於是下令將這5個人封侯。
但是周亞夫卻極力反對。他認為,這5人對於匈奴來說是叛徒,如果就這麼貿貿然的將他們封侯的話,也就證明了,西漢是鼓勵人員叛國的,這在全國上下一定會引起民眾的不滿情緒的。
但是當時漢景帝心意已決,而且作為一國之主,周亞夫居然敢當面質疑他的決定,漢景帝覺得臉面上十分掛不住。
於是便說周亞夫的丞相之言十分迂腐,不值得借鑑。而周亞夫見此行動,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麼。
但是這二人之間的矛盾卻越來越深。周亞夫認為漢景帝所做的決定不夠明智,而漢景帝則認為周亞夫過於自負,越來越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心裡了。
03反對漢景帝改立太子,使得漢景帝越來越疏遠他
漢景帝在位時期,剛開始的太子是劉榮,但是後來因為劉榮的母親做了一些事,惹到了漢景帝。於是,漢景帝準備將劉榮的太子之位廢掉,轉而將劉徹立為太子。而這件事,又再次遭到了周亞夫的反對。
他認為廢除太子會影響西漢政權,很容易就造成局勢動蕩,但是漢景帝當時意志十分堅決,於是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硬是將劉徹立為了太子。
雖然說,周亞夫反對改立太子,毫無私心,完全為西漢考慮,但是這件事卻讓漢景帝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大。二人政治看法的不同,也讓漢景帝逐漸開始遠離周亞夫。
結語:隨著這些事件的發生,漢景帝與周亞夫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遠。後來,周亞夫兒子準備發喪用的五百甲盾,卻被人誣告他要謀反。
雖然漢景帝對於此事心知肚明,但出於對周亞夫的不滿,他還是聽信了他人的誣告。最後,周亞夫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牢中絕食五天,含冤而死。
其實,周亞夫之所以含冤而死,與他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漢景帝和他,一個是君,一個是臣,但他卻始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