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衝涼」,即用冷水洗澡,一方面冷水能幫助人體迅速降溫,比較涼快;另一方面,有些人覺得天熱洗冷水澡能提高身體的耐寒能力,增強免疫力,到冬天,生病就少。
當然,也有人是拒絕冷水的,不僅過於刺激,還易讓「寒氣入體」,落下病根,使人身體素質變差……
那麼,洗冷水澡究竟是強身還是傷身呢?
洗冷水澡,對身體有好處
對於習慣用涼水衝涼的人來說,冷水澡的確可以帶來一些好處:
剛洗的1-2分鐘,皮膚血管遇冷會收縮,血液會往深層的內臟部位流;2-3分鐘後,身體適應了,血液會重新分配,流回皮膚表面。這一過程能改善血液循環和血液質量。
血液回流向內臟或深部組織,內臟的新陳代謝能力增強,腹腔的血液循環加速,胃腸功能更活躍,有助於刺激消化系統,改善吸收能力。
冷水的刺激,會使得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其能夠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呼吸、心律增加,細胞代謝速度加快,產熱增加;
另外,冷水還會刺激體內β-內啡肽的產生,這是一種內源性的鎮痛劑,也可以讓人產生快樂和興奮的感覺。
這些好處都是建立在長期堅持的基礎之上。
如果只是為了降溫,突然某天洗個冷水澡,可能引發危機!
因為突然的冷刺激不僅僅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有時甚至會導致冠狀動脈的嚴重痙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洗冷水澡一定要循序漸進,給身體適應冷熱變化的時間,並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規避風險。
冷水澡也講究正確方式
每次洗冷水澡前,最好先用手搓揉皮膚數分鐘,感覺到發紅、發熱為止。
這樣做能活躍神經功能,增強人體的適應力。
夏季很多人偏愛冷水澡,是覺得能降溫、很爽快,但冷水澡的降溫效果只是暫時的——在迅速帶走身體表面的一些熱量時,卻會讓身體的產熱增加,而且皮膚接觸涼水後,身體的血管會收縮,身體散熱會減慢,因此反而身體覺得更熱。
不管是為了降溫而洗澡,還是為了身體健康考慮,一般洗澡水的溫度最好控制在35-37攝氏度,也就是接近我們體表的溫度。
若想進行冷水浴鍛鍊,可以在熱水衝洗後慢慢降低洗澡水溫度,以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為準,但也不要低於10攝氏度。
冷水浴的目的是鍛鍊自身,因此剛開始洗時,先用溫水、沐浴露、搓澡巾等洗淨,再快速冷水單純淋浴,持續時間2-3分鐘即可,待到身體有一定的耐受性,可稍微延長,但不宜超過15分鐘。
因四肢離心臟較遠,用水先衝洗,讓身體有一個適應過程,能減少對心臟的刺激作用;
再用水拍溼軀幹,讓前胸後背適應溫度;最後衝洗全身。
最開始洗冷水澡最好從夏天開始,天氣較熱,體表溫度較高,對冷水的適應力強;
一段時間後,雖天氣轉涼,但人體對低水溫的耐受能力已經鍛鍊出來了,因此更容易忍受。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洗冷水澡
每個人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有差別,並不是人人都適合洗冷水澡的。
冷水的刺激讓皮膚血管收縮,回心血量大量增加;同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全身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很容易導致猝死、腦溢血事件的發生。
此類患者長期使用冷水會加重病情。
不僅是冷水澡,還要儘量避免陰雨天氣的長時間戶外活動;避免空調冷風直接吹到身體。
女性不建議洗冷水澡,尤其在特殊時期,洗冷水澡會干擾正常的內分泌,誘發月經失調等婦科疾病;
對孕婦而言,還可能造成宮縮,增大流產危險。
另外,像嬰幼兒、老年人、大病初癒等身體虛弱人群也不宜用冷水洗澡。
像寒冷性蕁麻疹患者,在患病期間不要洗冷水澡,一旦接觸冷水,會出現皮膚瘙癢水腫、風團等症狀。
不僅是特殊人群,還有一些情況下也不宜洗冷水澡:
酒後血管擴張,洗冷水澡,人體熱量被帶走,可能會引起一些機體應激反應,導致抵抗力低下,引起感冒發熱;
而且酒精會抑制肝臟對葡萄糖的吸收,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會引起頭暈、無力。
勞動、運動過後,人體產熱增加,皮膚血管擴張,立即洗澡不僅會使散熱困難,還使回心血流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臟負擔。
吃飯時,血液會往胃部流幫助食物消化,若馬上洗冷水澡,會使血液從胃部流到身體其它內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化,要在飯後半小時才能洗冷水澡。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