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本文前,先做個調查
炎炎夏日,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降溫。
最常見的降溫方法,當數這三種:在空調房內、躲在冰箱裡、洗冷水澡。
但是經常待在空調房內容易得「空調病」空,躲在冰箱裡又不太實際,而洗冷水澡就不一樣了。
不過,坊間一直對洗冷水澡這件事有爭議。
那麼,洗冷水澡究竟是強身還是傷身呢?今天,小圈就和大家扒一扒洗冷水澡這件事。
相信很多人都覺得,用冷水洗澡一定比用熱水降溫更快,但其實,冷水澡帶來的降溫只是一時的。
洗冷水澡確實可以比較快速地帶走身體表面的一些熱量,所以一開始時會感覺涼爽,但冷水會刺激皮膚表面的血管收縮,過後反而不利於身體散熱。
另外,身體感受到冷水的刺激後,體內產熱會增加,以保持體表的溫度。
也就是說,「洗冷水澡降溫快」是一種假象,過後反而會讓身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
因此,如果你是為了降溫而洗澡,那小圈建議你的洗澡水溫度保持35~37℃,也就是人體正常溫度。
此外,喜歡洗熱水澡的圈粉儘量把水溫控制在42℃以下,水溫太高,會破壞皮膚表面的脂膜層,同時毛細血管受熱擴張,加劇皮膚乾燥,引起瘙癢。這就是為什麼冬天洗完熱水澡,皮膚容易發癢。
雖然洗冷水澡降溫效果沒溫水的好,但它會讓人感到快樂。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洗完冷水澡後心情會變好,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這是因為冷水澡可以激活身體裡的交感神經系統,釋放去甲腎上腺素。
此外,有一些研究還提供了冷水澡能夠顯著改善情緒,減輕抑鬱症狀的證據。
《神經科學》的一項報告顯示,冷水會刺激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和黑質紋狀體通路中的多巴胺傳遞,而這些多巴胺通路參與情緒管理,且與抑鬱有關。
所以,洗完冷水澡會感覺很「爽」。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洗冷水澡可以增加身體的免疫力,不容易得感冒。
但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一點。
相反地,已經患感冒、發燒、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適合洗冷水澡。
因為感冒、發燒後,身體比較虛弱,若洗冷水,有可能會破壞機體對熱量的調節,加重病情,嚴重時還有可能引起肺炎。
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洗冷水澡,會讓血壓升高,血管驟然收縮,同時還會導致心率加快,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所以,這3類人群切勿貪一時涼爽、快樂,冒險洗冷水澡。
至於普通人,洗冷水澡時要循序漸進,因為輕微的冷水刺激,身體通常還能調節,突如其來的冷水刺激超過了身體的承受範圍,就很危險了。
由此可見,冷水澡的好處並沒有那麼大~
參考資料:
[1]Nikolai A. Shevchuk. Adapted cold shower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Medical Hypotheses, Volume 70, Issue 5, 2008, Pages 995-1001.
[2]A. Iggo, B.J. Iggo. Impulse coding in primate cutaneous thermoreceptors in dynamic thermal conditions. J Physiol (Paris), 63 (1971), pp. 287-290
[3]M. Nakamoto. Responses of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to cold exposure in vibration syndrome subjects and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62 (1990), pp. 177-181
編輯:九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