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錢湧動?重新認識神秘的「北上資金」

2020-12-08 騰訊網

7月以來北上資金出現的「大開大合」行為很難用以往的基本面或者中美摩擦等因素解釋,背後可能隱藏的是國際「熱錢」的湧動。這股「神秘」力量對於市場波動和風格的影響大概率不是「曇花一現」,或將重構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理解。

報告導讀

7月以來北上資金出現的「大開大合」行為很難用以往的基本面或者中美摩擦的因素去解釋,背後可能隱藏的是國際「熱錢」的湧動。這股「神秘」力量對於市場波動和風格的影響大概率不是「曇花一現」,或將重構市場對於原先北上資金的風格、交易者結構的認知。我們認為,A股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應該從配置上為迎接「遠方來客」做好準備:衡量當下所有資產的風險與收益比。

觀點速遞

1、北上資金近期波動超出了市場的慣性認知

歷史上北上資金的大幅波動往往出現在風險事件發生或基本面明顯變化時,但7月以來北上資金的行為顯得「大開大合」,且大部分時間很難用基本面或中美貿易摩擦的因素去解釋。此外,我們發現2016年以來偏好成長風格的外資,7月以來風格大幅漂移,這預示著北上資金中可能出現了與以往風格不同的參與者。北上資金的流動近期已經開始與市場波動顯現出了越來越顯著的相關性,這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基於2016年以來對於北上資金的經驗認知是否需要修正。

2、「周期性流入中國」與「長期配置中國」之辨

美元指數指示的國際資本流動周期可以較好解釋我國跨境資本的流動,同時監管等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較大作用。2015年開始,中國經歷了大量的資本外流+資本外逃,其間北上資金更多來源於以主權基金為代表的配置型資金,陸股通投資標的放開也讓其買入風格更加「成長」,這也成為了市場「線性外推」北上資金行為的依據。我們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如果出現資本回流,宏觀環境的變化可能會讓上述認知失效。其實從歷史上看,「熱錢」周期性湧入中國不乏先例,雖然可能投資途徑更為間接,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公開數據中發現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全球進入增配中國的周期。我們需要理解「周期性流入中國」和「長期配置中國」才真正構成了「外資」的全貌,而「周期性力量」的回歸正在佔據主導。

3、熱錢回流將與資本帳戶開放形成共振

美股已經達到背離其基本面的臨界點,而A股大部分低位的周期性資產在經濟趨勢復甦的下仍有很大的吸引力。伴隨著「弱美元」周期的開啟,或將再次重現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資本「減持」美股而增配A股的情形,而這種趨勢將與中國資本帳戶的開放形成共振。另一方面,我們有大量相關數據指示中概股可能吸納了我國2015年開始外逃的大量資本。伴隨資本市場內循環的開啟以及美方對於中國背景的境外資金監管態度的變化,這可能會導致該部分資金回流。在北上通道下,本輪熱錢可能不需要像過往一樣以相對間接的方式參與市場定價,而這也將使得市場的波動放大。

4、重構的北上格局:有朋自遠方來

7月以來北上資金波動加劇和風格漂移,我們不建議投資者以「假外資」和「洋遊資」的理由進行選擇性忽視。這種力量在熱錢流入的背景下,大概率不是「曇花一現」,在未來我們認為這將重構市場對於原先北上資金的風格、交易者結構的認知。我們目前能夠觀察到的現象是:「熱錢」正在湧入A股的估值「窪地」,這與當前國內機構投資者抱團高估值成長板塊形成鮮明對比,這或將是後續市場風格與波動的重要預期差來源。我們認為,A股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應該從配置上為迎接「遠方來客」做好準備:衡量當下所有資產的風險與收益比。

風險提示:測算誤差;美元指數大幅走強;中美摩擦超預期惡化

引言

2016年開始借道北上的外資深刻影響了市場,甚至「教育」了大量投資者的投資理念。當下,大量投資者言及外資,必想到買入「消費和科技龍頭」與「核心資產」這樣的概念。如果北上資金行為不圍繞上述人設展開,必然被判定為「假外資」。

2020年開始,北上資金行為出現了較大變化,特別是7月以來,其行為模式已經突破了市場的歷史認知經驗。我們想,除了以「假外資」和「洋遊資」為藉口去避而不談外,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發現更多細節。

在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跨境資本流動(新增外匯儲備-貿易差額-外國直接投資)對於我國A股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主要體現為內資和外資在全球範圍內的權益資產配置上的選擇。時至今日,雖然在疫情期間我國跨境資本一直處於淨流出的狀態,然而我們認為,美元指數逐步走弱的背景下跨境資本開始可能會回流我國,目前資本流動已於5月淨流出出現向上拐點(流出減少);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以北上資金為代表的外資在加速配置A股,但有所不同的是北上資金中出現了一股「神秘的力量」,這部分資金的配置風格表現出了與2016年以來更偏好成長風格的外資不一樣的特徵,同時北上資金流入流出的波動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這種波動的力量也許是市場對於增量資金的認知存在預期差的地方,這種力量的來源和未來變化也是我們本文探尋的重點。

1、 北上資金的突變:波動加劇,風格漂移

1.1、 神秘的力量:北水中的暗流

7月以來北上資金的波動明顯加劇,出現了短時間大幅流入之後快速流出的現象。對比7月以來、1月21日國內疫情爆發之後和2月24日海外疫情爆發之後的18天內當日陸股通的流入流出情況,三者的均值(對應的標準差)分別是7.33(93.52)、11.82(65.14)、-50.42(55.40),我們發現7月以來北上資金的波動比國內外疫情爆發時大得多。同時,7月2日、3日以及6日的淨流入額均排名歷史前10,而7月14日和24日的淨流出額排名歷史前2,前後相差不到兩周時間,這種短時間的大幅流入之後快速流出的現象歷史上也是少有的。歷史上北上資金的大幅波動往往出現在風險事件發生或基本面出現明顯惡化時(比如2018年2月美國技術性股災、2018年9月中美摩擦加劇、2019年5月中美摩擦反覆、2020年疫情),但此次7月以來短時間的大幅度變化,在中美領事館衝突事件發生之前,很難用基本面或中美貿易摩擦的因素去解釋。

1.2、 探尋神秘的力量:風格的突變

2016年以來,外資整體更加偏好成長風格,其持倉組合的風格係數(風格係數=成長係數-價值係數)開始由負轉正。而2020年7月以來這種風格慣性被打破,我們此前在《神秘的力量:北水中的暗流》報告中提到:7月以來北上增量資金由交易型資金佔主導,主要託管在包括美林遠東、摩根大通、瑞銀證券及摩根斯坦利等在內的8家機構,而這些資金持倉組合的風格係數明顯偏向價值,這預示著北上資金中可能出現了與以往風格不同的參與者。

1.3、 探尋神秘的力量:A股波動的重要來源

從歷史上看,陸股通每日成交淨額的波動自2020年以來不斷加劇,並在近期達到歷史最高點,而這種波動也會加大A股的波動率,二者之間的正相關性越來越強。我們以20個交易日的陸股通當日買入成交淨額標準差來衡量北上資金流入流出的波動程度,我們發現2015-2017年除了因2015年牛市帶來的大幅波動以外,其他時間北上資金當日淨買入的波動均維持在低位,而2018年之後這種波動的中樞便開始不斷抬升,尤其是到了2020年7月,這種波動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同時我們發現北上資金的這種波動與A股波動率之間的正相關性越來越強,2014年11月至今二者的相關係數為0.20,但2020年以來二者的相關係數達到了0.79,說明北上資金的波動可能就是近期A股大幅波動的來源。

2、 歷史復盤:「熱錢」的大遷徙

北上資金的波動加劇讓我們有必要從跨境資本流動角度作更多理解。股票市場資本流動只是國際資本流動的冰山一角,我們決定儘量簡化問題,只從股票市場和與之相關的資本流動的命題出發,研究相關問題。

2.1、 跨境資本流動的指示器:美元指數

我國跨境資本流入與美元指數存在很強的負相關性,4月以來隨著美元指數有所走弱,跨境資本流出出現拐點。從歷史上看,美元指數走強時往往伴隨著我國資本大幅流出,反之則相反:2006-2008年一季度美元指數持續走弱,我國跨境資本持續淨流入;2014下半年-2016年美元指數持續走強,我國跨境資本大幅淨流出。我們認為,美元指數的強弱背後不僅體現美國經濟的強弱,還體現流動性,所以美國經濟的強勁或流動性危機都可能帶來美元指數的持續上揚;而站在當前,流動性危機已經過去,美國經濟復甦仍受疫情反覆掣肘,致使美元指數4月以來有所走弱,我國跨境資本的外流趨緩,甚至出現了向上拐點。美元指數也許不是我國資本流入的直接原因,但它確實是一個跨境資本流動的重要指示器。

2.2、 特殊性因素:監管與地緣政治風險

觸發跨境資本流入或流出的重要因素還有監管、地緣政治風險等。2014年下半年-2016年我國資本大幅流出不僅僅是因為美元指數持續走強,還有部分因反腐、資本管制等其他因素導致的資本外逃(這裡的「資本外逃」指的是非正常性的資本流出,用我國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額與貿易差額的缺口作為代理變量,與前文所述的跨境資本流出並非一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到2015-2016年我國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額與貿易差額的缺口達到歷史極值。根據我們估算,2015-2017年三年間這一規模累計達到了2.1萬億美元,當然這個數值只是根據上述代理變量進行的一個粗略測算。

同時我們發現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投資者在買入美股時,也會受到中美摩擦的影響,在2018年3月、10月以及2019年5月中國大陸及香港買入美股的金額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若從我國的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項下看股權的資產淨獲得,2018年相較於2017年也是大幅降低,說明在地緣政治風險下我國居民對外投資出現了明顯的撤資行為。

2.3、 反思:從熱錢流動角度反思對於北上資金的慣性認知

2016-2017年、2019年的北上資金給了我們對於外資的慣性認知:購買「中國核心資產」,偏愛「科技消費」。

2015-2016年我國出現了明顯的資本外流,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外資更多是在資本外流的背景下對於中國的配置型資金,不太具備「熱錢」的特徵,這可能是我們對其形成了偏長期投資認知的一個原因。這種配置我們從各主權基金的變化趨勢可以印證(2016-2019年整體海外主權基金逐步加倉中國)。

2017年之後,資本外流的趨勢開始變緩。2018年之後,一方面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北上資金開始出現明顯波動;另一方面,北上資金波動開始呈現與跨境資本流動的相關性。

由於2020年以前,資本流動整體只是相對前期流出收斂,北上資金交易行為的變化並不顯著。但如果後續出現真正意義的熱錢,那這種認知將會出現顛覆性的改變,我們就很難再用近期出現的交易型資金是「洋遊資」、「假外資」的理由去忽視這種大幅波動。

2.4、 熱錢湧入國內股票市場其實不乏先例

其實全球增加對中國的配置不乏先例,這種配置來源於:國內居民的回流和全球配置資金的湧入。典型的例證便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從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下證券投資的股權資產和負債淨獲得變化趨勢來看(當非居民向我國投資時,該項下負債增加,撤資時負債減少;當居民對外投資時,該項下資產增加,撤資時資產減少),2009-2014年資產淨獲得大幅減少,說明居民對外大幅撤資,而負債淨獲得持續為正,說明非居民向我國投資增加。與之相互印證的是海外投資者買入美股佔比在2008-2013年大幅下滑,我們認為可能的解釋是海外投資者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減持美股而開始增持A股。

海外配置A股,我們需要分清楚「長期配置中國」和「周期性進入中國」兩股不同力量。

3、 當下「熱錢」流動可能與資本帳戶開放的長期趨勢形成共振

「熱錢」中既包括對於權益資產的配置,也包括對於債券和其他資產的配置。我們認為,對於權益資產的配置而言,美股已經達到背離其基本面的臨界點,而A股即使在經歷了一輪流動性寬鬆的估值驅動行情之後,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大部分低位的周期性資產在經濟強勢復甦的趨勢下,仍有很大的吸引力。伴隨著「弱美元」周期的開啟,或將再次重現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資本「減持」美股而增配A股的情形,而這種趨勢將與中國資本帳戶的開放形成共振。

3.1、 A股的相對吸引力正在體現

美股已經達到背離其基本面的臨界點。從股票總市值佔GDP的比重來看,這個比值在2017年達到自1975年以來的歷史高點164.85%,預計2020年的比值在GDP低增長的情形下會變得更高;其次,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視角是,從海外投資者買入美股的歷史行為特徵判斷美股泡沫化:即歷次海外投資者買入美股同比增速達到極致後,均預示著美股的見頂回落,比如1999年和2007年,而當前這個指標已經觸及歷史極值。其實我們在年中策略《新復甦之路》中也提及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脆弱的經濟復甦:面對實體回報率的下降,企業槓桿率仍在不斷上升,債務風險擴大;而政府順周期加槓桿使得債務高企;個人消費支出又更多得依賴於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此次疫情的外生衝擊只是加快了基本面預期的崩塌,本質的問題在於十年復甦帶來的金融市場繁榮和實體經濟的脆弱性。

3.2、 中概股回歸的思考

中概股指數與境外機構/個人投資者配置A股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這是其實是由於中概股與A股均面臨相同的基本面因素,從而使得中概股成為部分投資者在海外投資中國的重要標的。不過同樣有意思的是,中概股甚至在資本流出中國後,與美股牛市一起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更值得思考的是,2017年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的投資者在美國買入外國股票的總額開始提升,同期伴隨著中概股換手率的提高。這至少說明,中概股的活躍度提升略滯後於了中國的資本外逃+資本外流。

中概股的回歸,意味著大量海外希望投資中國的資金+部分本來具有國內背景的資金失去了可投資資產。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美股處於相對不穩定狀態,進入中國也許會成為一個佔優的選項。

3.3、 資本帳戶開放的長期趨勢將與之形成共振

中國資本帳戶開放的進程也較大程度影響到中國資本流動特徵:從存量看,我國屬於資本淨輸出國,然而淨資產中官方儲備佔比較高;近年來,由於資本帳戶的逐步開放以及資本的流動需求,我們發現跨境流動開始明顯加快。從整體上看,我國資產帳戶開放的條件在不斷成熟,資本流入的條件更為具備。我們借鑑國內學者陳中飛等人(2014) 對我國資本帳戶開放概率的測算方法,發現從2004年開始,我國資本流入限制+完全禁止的概率就不斷降低,而2017年後,完全開放的概率就到達了50%以上,寬鬆限制+完全開放就到達了90%以上。從流出角度看,我國2004年完全禁止+限制的比例開始下降,不過近年來保持穩定,2017年開始略有下降。需要指出的是,我國資本帳戶開放已經完成了對直接投資的開放,現階段重點開放的領域正是集中在以二級市場為主的間接投資領域。

我國6月境外機構/個人投資者持有股票餘額達到歷史新高,但與美國相比仍具有較大的差距。從外匯管理局的統計口徑下境外機構/個人投資者持有我國股票市值絕對值以及佔全A市值的比重變化趨勢來看,自2016年以來整體均呈現迅速上升的趨勢,而且在2020年6月達到歷史最高值,持有市值接近2.6萬億元,佔全A總市值(6月30日)的比重逼近4%。而2020年一季度海外投資者買入美國股票總額也達到歷史最高值,佔比約為11%,因此相比於美國外資買入佔比而言,我國仍有較大差距。同時我們可以從韓國、中國臺灣資本帳戶開放之後發生的變化上看,海外投資者持股佔比大幅上升且均在20%以上,因此我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資本帳戶開放的趨勢不用懷疑,雖然這是一個長期邏輯,但是短期「熱錢」的流動在這個趨勢下會變得更加順暢,從而形成共振,這種合力在未來不容小覷。未來熱錢進入中國就將從以前的間接渠道逐步回歸到北上這樣的直接渠道,這樣的影響可能是我們認知範圍以外的。

4、 誰主沉浮:「善變」的交易型資金

如果我們認為7月以來的北上資金出現大幅波動和風格變化是「熱錢」流入的一個縮影,那這種影響值得我們持續去跟蹤。

從歷史上看,我們「熱錢」對於A股的波動以及風格的影響其實一直都在,而且隨著資本市場開放力度越來越大,這種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我們有必要去理解為何近期市場的波動和風格的反覆來得如此猛烈。

4.1、 「熱錢」對於市場風格的影響並非一成不變

「熱錢」的流入對於A股市場風格的影響不容忽視,但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把熱錢理解為某種風格的資金,從歷史上看它是多變的。我們發現資本流入(我們暫定義為熱錢,存在一定誤差)也是影響A股市場風格的一股主要力量,從整體上看「熱錢」的流入對於A股市場風格的影響在滯後三期時最為明顯;但這種影響並非一成不變,通過相關係數的計算我們發現:在2008年下半年之前「熱錢」流入與成長風格負相關(相關係數-0.51),而2008年下半年到2019年3月「熱錢」流入則與成長風格正相關(相關係數0.53),到了2019年3月之後這種關係又發生了改變(相關係數-0.70),我們認為這種相關性變化的背後其實反映了「熱錢」中不同類型資金的偏好變化。同時我們發現「熱錢」無論是大幅流入或者流出都會加大A股的波動率。

4.2、 交易型資金將成為市場波動的重要來源

從整體上看,隨著資本帳戶的不斷開放,外資對於A股市場的邊際定價權在不斷上升。但如果進一步對外資中的北上資金進行拆分,我們會發現交易型資金相比於配置型資金的邊際定價能力更強,將成為市場波動的重要來源。

4.2.1、 交易型資金的活躍度更高,邊際定價能力更強

根據已有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

(1)2019年4月中旬(我們目前能獲得最新的託管數據)以來,北上交易型資金出現周度淨流入和淨流出的比例相當,北上配置型資金出現淨流入的比例顯著高於淨流出的比例;

(2)當北上交易型資金淨流入或淨流出超過30億時,陸股通整體淨買入的波動會放大,而北上配置型資金淨流入/流出超30億時,陸股通整體淨買入的波動變化並不顯著。如果我們認為,考察的時間段內北上交易型資金和配置型資金的行為能夠代表陸股通開放以來北上交易/配置型的行為,那麼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推論:

當北上整體呈現周度淨流出時,我們認為,此時北上交易型資金可能佔主導地位;當陸股通淨買入的波動放大時,可能有交易型資金的大幅淨買入/賣出行為。這意味著:在歷史上,當我們同時看到陸股通淨買入的波動放大且北上整體出現較大幅度淨流出時,這背後大概率是交易型資金整體較為活躍。

4.2.2、 交易型資金往往打響風格切換第一槍

從北上資金的託管席位來看,主要託管於滙豐、渣打、摩根大通銀行、花旗銀行、摩根斯坦利、瑞銀證券以及美林遠東等7家機構。其中,前四家機構為外資銀行,在我們的劃分體系中為外資配置型資金的託管席位,而後三家被劃分為外資交易型資金,也是我們在報告《神秘的力量:北水中的暗流》中重點討論的7月以來的北上主要增量資金。通過對比這兩類資金的風格我們發現:

一方面,他們和外資配置/交易盤的整體風格較為相似;另一方面,交易型投資者整持倉風格相對於配置型投資者的持倉風格更加偏向於成長,而7月以來正是該類交易型投資者打響了風格切換的第一槍。我們認為,其背後的邏輯是:配置型投資者是A股整體風格的奠基石,而交易型投資者的行為更有邊際定價能力,他們會與配置型投資者形成合力,打響風格切換的第一槍。這一點也可以從歷史上得到印證:我們觀察到自2018年以來,除MSCI和富時指數權重調整外,交易型資金的大幅流入流出往往會開啟或者強化某一風格。

更進一步地思考,交易型資金主導波動和風格變化的現象背後我們認為主要是由於:(1)本輪交易型資金出現的風格漂移前所未有,甚至與傳統交易風格都不相同;(2)我們從換手率對比上可以發現:交易型資金本身就比配置型更為活躍;(3)交易型資金相比於配置型而言更注重短期獲利。我們通過(北上持倉市值/北上累積淨買入-1)計算北上累積收益率發現:2017年底以來,每當北上累積收益率的達階段高點後,往往伴隨著市場較大的波動和北上淨流出,如果2018年之後市場波動主要由北上交易型資金造成,那麼這種現象證明了交易型資金相比於配置型而言更注重短期獲利,因此其推升市場的作用要比配置型資金更為直接和迅速,而這種波動很有可能就會使得風格發生切換。

5、 後續的演繹:重構的北上格局

自2018年之後北上資金的淨買入波動就在不斷抬升,尤其是到2020年這種波動達到了歷史最高位。我們認為這種波動的抬升背後體現的是:一方面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外資進出更為方便;另一方面,自2018年以來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一直存在,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導致外資波動加劇;第三,我們發現儘管配置型資金是市場配置與風格的奠基石,主導市場波動和風格變化的是注重於短期獲利的交易型資金,這也在2018年之後更為明顯。

但這一次的波動達到歷史最高位卻不能以往常的基本面變化或者中美摩擦加劇來解釋,尤其是交易型資金的快速且大幅度的流入流出,同時風格也與以往的北上資金出現明顯分化,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次北上資金中可能出現了與往常均不相同的交易者,而這些交易者的「來去匆匆」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熱錢」的湧入和流出,從歷史上看2018年之後「熱錢」與陸股通資金的關係越來越具有同步關係,我們認為這一次北上資金與市場的大開大合背後很有可能就是由「熱錢」通過陸股通的渠道進場導致的。而根據我們前文的分析,這種「熱錢」的湧入將會在未來持續出現,與我國資本帳戶開放的長期趨勢形成共振,主要理由是:

第一, 由於美國經濟復甦仍受制於疫情的反覆,而流動性危機也已經過去,美元指數大概率步入走弱區間,而美元指數作為國際資本流動的指示器,說明資本流入我國將是未來大概率事件;

第二, 疫情之後,全球流動性「泛濫」使得跨境資本追逐相對安全、高回報的資產,相比之下,A股的基本面支撐明顯要比美股要強,同時以滬深300為代表的藍籌股尚處在估值低位;同時從外資買入佔比的特徵上看美股已經見頂回落,而A股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第三, 中美摩擦背景下,中概股回歸、去美元化等趨勢都將使得此前外流的內資回流。

因此在上述趨勢下,我們認為「熱錢」重新回流對於A股的影響不容忽視,而北上資金中不同風格的參與者也將重構市場對於原先北上資金的風格、交易者結構的認知,從而影響市場的波動與風格。

我們當前能夠觀察到的這類投資者的行為是:7月以來,託管於大摩等8家機構的北上增量資金在7月13日之前主要淨買入估值相對較低的順周期板塊,並在7月14日及之後主要淨賣出TMT、醫藥以及消費等估值較高的板塊,而國內主動偏股基金在2020Q2仍在繼續抱團醫藥生物、電子以及食品飲料等高估值成長板塊。這種明顯的分化說明相比於更為擁擠的高估值成長板塊,這類投資者更為偏好交易結構更為良好同時估值低的順周期板塊,同時從全球主要股指的估值分位數來看,截至2020年7月27日,滬深300指數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仍具有估值優勢,這也許預示著「熱錢」正在湧入全球權益資產的估值「窪地」。

我們認為,基本面將是影響市場全體參與者的長期穩態因素。因此,A股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應該從配置上為迎接「遠方來客」做好準備:衡量當下所有資產的風險與收益比。

6、 風險提示

測算誤差;美元指數大幅走強;中美摩擦超預期惡化

相關焦點

  • 北上資金最新調倉路線圖曝光!3隻消費電子概念股獲北上資金重金殺入
    北上資金連續四周加倉汽車行業數據寶統計顯示,本周北上資金持股數量環比增加行業有14個。國防軍工、採掘、傳媒等3行業北上資金持股數量增幅在4%以上,其中國防軍工行業本周熱度再起,北上資金持股數量環比增加最為顯著,北上資金本周末持有該行業8.82億股,環比增加6.24%。
  • 北上資金是什麼意思 和外資有什麼區別?
    隨著陸股通的逐步開放,不少朋友應該經常能接觸到北上資金這個概念,其被大家稱為聰明錢,因為這類資金相對更為敏感,擅長低買高賣。那麼,北上資金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7月北向資金波動加劇,單日流入創今年以來新高!成長與周期誰主沉浮?
    7月北向資金增持金額最多的個股多來自保險、家電、機械等順周期板塊。「熱錢」是否正在湧入A股的估值「窪地」?成長和周期到底應該如何選?7月北向資金增持居前的公司及行業一覽(7.1-7.31)數據來源:東方財富北上資金買入賣出切換加劇,操作熱點在轉移?
  • 北向資金/南向資金使用攻略
    來源:新浪財經什麼是北向資金和南向資金?自滬港通、深港通的股市互聯互通機制實施後,我國金融學界以香港為界,一般「北」指的是滬深兩市的股票,「南」指的是指香港股票。北向資金:是指通過滬股通、深股通從香港股市中流入大陸股市的資金。
  • 「圍剿」熱錢或仍是央行今年政策施力重點
    「圍剿」熱錢或仍是央行今年政策施力重點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認為,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一方面說明外貿形勢繼續好轉,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今年跨境資金流動管理的難度將增大。  1月16日,央行官方網站更新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2013年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為286303.83億元,較11月末283575.03億元增加了2728.8億元。這是2013年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連續第5個月正增長。
  • 熱錢借大宗商品入關 跨境貿易監管貓捉老鼠升級
    10月26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視察第108屆廣交會時表示:「美元發行不受控制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正在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的衝擊。」  大宗商品價格顛狂所「輸入」的,不僅是通脹,還有眾多套利熱錢。
  • 各路資金蜂擁入市 非法配資平臺遭嚴查
    當天北上資金呈現淨流出,但此前7個交易日大幅流入超600億元,個人投資者熱情高漲,兩融餘額連續數日上漲後創出近年來新高,券商掀起開戶熱潮。經濟向好、政策預期利好,市場對估值的再平衡等多因素攜手貢獻本輪行情。火熱的交投氛圍之下,市場資金暗流湧動,場外配資勢頭再起,證監會緊急出手嚴查非法場外配資平臺,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 北上資金連續5周淨流入A股,加碼41股勝率超七成,機構力...
    目前,A股的投資價值相對來說比較確定,因此吸引了海外投資基金的介入,所以,北上資金整體流入比較明顯。的確,從今年以來看,外資對A股的配置意願正在不斷增強。2020年以來截至12月4日,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金額達1712.94億元。
  • 科技一哥突發利好 北上資金9億猛烈加倉!
    科技一哥突發利好,北上資金9億猛烈加倉!8000億巨頭遭最強拋售 摘要 【外資掃貨股名單來了!科技一哥突發利好 北上資金9億猛烈加倉!】北上資金本周淨買入中國平安金額為最高,其次是立訊精密、伊利股份。周五,立訊精密公告收購緯創兩家子公司從而進入iPhone代工領域。
  • 上周北上資金加倉鋼鐵、有色金屬等16個行業 連續七周買入22股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上周北上資金持股數量環比增加行業16個。鋼鐵、電氣設備、有色金屬、輕工製造、電子等行業北上資金持股數量增幅靠前。12個申萬行業遭北上資金減倉,農林牧漁行業減倉最為明顯。上周北上資金加倉股共753隻,以增持股佔流通股比例來看,加倉幅度超0.5%的有68隻。上機數控加倉比例最大。北上資金連續4周買入129股。分行業來看,化工行業個股較多。將時間拉長,22股被北上資金連續7周加倉。從持股比例變動情況來看,方大特鋼獲加倉幅度最大。
  • 11點大盤跳水戛然而止,北上資金強勢流入81億,大盤翻紅收盤
    雖然股市步入調整,但是近幾天北上資金依舊呈現出淨流入的態勢,今日北上,資金淨流入81億,這種逆勢而動的操作耐人尋味。同樣耐人尋味的是,某些公募偏股基金這段時間對投資者淨買入進行了限制,有投資者表示買入的額度只有每天5000元。
  • 新風口來了,龍頭獲北上資金和遊資搶籌,這些股也被重金殺入(附名單)
    北上資金本周淨流入64.94億元,其中深股通合計淨買入52.64億元,滬股通合計淨買入12.3億元。國防軍工獲北上資金重點加倉證券時報·統計顯示,本周北上資金持股數量環比增加行業有21個,國防軍工、電子、計算機3個行業持股數量環比增加4%以上,通信行業持股數量環比增加2.94%排名第五。
  • 醫藥行業50強榜單出爐,成長性最好、研發投入最強、北上資金大手筆...
    證券時報·數據寶最新發布《A股醫藥行業50強》榜單,從上市公司未來成長性、研發投入、北上資金最新大手筆增持等細分角度,梳理醫藥行業潛力股名單,以饗讀者。  醫藥行業成長50強出爐  考慮到今年的特殊性,數據寶從機構一致預測明年及2022年的淨利增速製作醫藥行業成長榜。
  • 機構看好大宗商品後續行情 北上資金增持相關題材股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紫金礦業、江西銅業、洛陽鉬業、中國神華、北方稀土等主力資金昨日淨流出超2億元。作為大宗商品最熱的品種之一,鐵礦石價格持續飆升,最高價曾突破1100元/噸。11月以來,鐵礦石主力期貨價格累計上漲幅度超50%,表現強於其他品種,引發市場熱議。
  • 北上資金"買不停":八天搶籌逾300億元 加倉五大主線_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張 穎  12月份以來,在大盤震蕩回落,整個市場資金不斷流出之際,北上資金逆市加倉,持續湧入A股,彰顯出對A股的堅定信心。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梳理,12月以來的8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衝高回落,累計跌幅達0.54%,而北上資金逆市加倉搶籌,累計淨買入金額達305.28億元。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玄甲金融CEO林佳義表示,北上資金基本鎖定現金流豐富的大藍籌企業,在大盤調整階段,經濟復甦預期下,資金對安全邊際充分的公司堅決加倉,是典型的逆向操作。
  • 多隻科技龍頭股大幅回撤 26股獲北上資金加倉超百萬股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近20個交易日,電子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1979億元,淨流出規模位居所有行業第一位;計算機、通信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分別為887億元、506億元;三大科技行業合計淨流出逾3300億元。針對當前A股情況,國信證券認為,雖然短期海外市場的大幅波動對國內市場存在一定的幹擾,但中長期來看,A股更多的是彰顯出了在全球暴跌中的配置價值。
  • 券商股節後開門紅,為何遊資和北上資金都在關注這隻標的?
    方正證券大股東「重組」刺激短線資金大舉參與?據《紅周刊(博客,微博)》記者梳理,2021年首個交易日(1月4日)滬深兩市迎來「開門紅」,作為「牛市旗手」的券商股表現較為亮眼,在盤中創下近期新高。分析來看,這或與部分短期資金參與有關。圖1 1月5日跌幅前十的券商股
  • A股紅十字星縮量收盤,熱點單薄北上資金流入,A股在醞釀大行情
    北上資金北上資金今天在午盤時再次走回正軌,滬股通流入穩定指數,所以今日市場再次回到我們熟悉的控盤味道,那麼行情依舊沒有結束,等待北上資金的再次流入拉升市場。前面說多了,今天就不再重複,市場近期就是在這些概念上打轉,證明目前市場是缺資金的,也缺熱點。所以目前的策略是低吸前期的熱點概念股,守一個波段,不要追漲殺跌,等待市場新的趨勢走來,從北上資金不斷的流入來看,市場實在醞釀一波大機會。所以我們不要提前把賭注都壓上去,更大的機會出來我們再重倉壓上。
  • 話題:大亞聖象連續5日遭北上資金淨賣出,累計賣出9610.05萬元
    話題:大亞聖象連續5日遭北上資金淨賣出,累計賣出9610.05萬元 大亞聖象12月09日陸股通淨賣出1629.56萬元。大亞聖象近5日陸股通資金呈現持續賣出狀態,近5日北上資金累計淨賣出9610.05萬元,外資近期有持續流出的跡象。
  • ...復盤:北上資金買入滬股通是主力 老白乾酒等5股均獲超2億元大單...
    從資金層面看,市場大單資金延續淨流出態勢,周二,整個市場資金淨流出金額達288.54億元。僅食品飲料淨流入8.91億元,資金流出最高的電子流出額達34.54億元。北上資金則呈淨流入態勢,周二,北上資金淨買入金額達55.16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金額為48.89億元,深股通淨買入金額為6.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