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翻譯失誤,讓日本嘗到了原子彈的味道

2020-12-18 上遊新聞

1945年6,長達兩個多月的衝繩島戰役以美軍的勝利落下帷幕。這場堪稱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美國海、陸、空通力合作,幾乎全殲島內駐守的10萬日軍,徹底清除了日軍海上和空中的有生力量。不過,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也讓美軍傷亡超過8萬人,向來「惜命如金」的美國人意識到,即便是踏上了日本本土,想要強行佔領日本必然還要犧牲上百萬的美軍士兵,這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雖然當時美國原子彈研製已經成功,在武力美軍上完全具備促使日本投降的條件,但不到迫不得已,杜魯門還不想把這一秘密武器公諸於世。此外,杜魯門意圖獨佔日本以及考慮到日後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並不再希望蘇聯參與其中。

在此情況下,1945年7月26日,由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必須即刻投降。公告的發布讓日軍高層一時間感到十分恐慌,27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內閣會議商討對策。一些主戰派認為,此時的日軍依然還有繼續戰鬥的能力,即便是美軍攻入本土,日本國民也隨時準備「為天皇盡忠」。而另外一部分主降派認為,歐洲戰場德、意慘敗,日軍全線崩潰,國內軍需物資早已山窮水盡,頑抗已經毫無意義。會議從上午一直進行到下午,但依然沒有實質性的結果。由於蘇聯並沒有參與《波茨坦公告》的發布,心存僥倖的日本人希望通過蘇聯與盟軍展開和談。

29日,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表示了日方的態度,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日本官方通訊社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將鈴木貫太郎的講話內容翻譯成英文時卻變成了另一種口吻。

「對於日本政府來說,此次三國聯合公告無異於是在重複開羅會議聲明,意義不大,既然已經別無他選,那麼我們將為了戰爭的勝利而繼續獎次戰鬥。」想必誰看了這段話都要氣不打一處來,好言相勸讓你投降,你還不識趣,那只能採取非常手段了。1945年8月6日、9日,由美軍最新研製成功B-29轟炸機攜帶原子彈,對日本廣島、長崎進行轟炸。與此同時,蘇聯也宣布對日作戰,日本眼看最後的救命稻草也無指望,只得被迫投降。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回憶此事曾表示,如果當初日本沒有直接拒絕《波茨坦公告》,也許美軍不會投降原子彈。一時間日本國內一片譁然,有人曾翻看首相鈴木當日的日文發言稿,對比日本官方通訊社發出的英文譯文,發現兩者在一些關鍵字眼上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鈴木並未直接拒絕《波茨坦公告》,而是說「不回應」,可翻譯成英文就變成了「完全忽略」,等消息傳到美國,路透社等一些美國主流通訊社更是將鈴木的話說成「拒絕」。而當時杜魯門以及一些美軍高層也是在讀閱了路透社發出的版本從而做出的判斷。當然,鈴木在回應《波茨坦公告》時含糊的採用了「黙殺」一詞,在日文中可以理解為「拒絕」,而這個詞在英文中也沒有實際與之相對應的單詞。

就這樣,在政客、譯者的相互誤解中,日本成為了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嘗試過原子彈滋味的國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
    說起二戰時期,日本慘遭美國原子彈轟炸的事件,相信很多人的心中是五味雜全,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但專家通過查看當年的一些資料後得知,其實那場原子彈爆炸襲擊本是可以避免的。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美中英籤署了《波茨坦公告》。但日方後期召開記者會的時候,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並沒有將日方的態度很好的傳達給美方,引起了美方的不滿。
  • 日本遭2顆原子彈襲擊,本可以避免,因翻譯錯賠上十幾萬人的生命
    在二戰末期,日本人拒不投降,並且制定了一億玉碎的作戰計劃,也給同盟軍結束這場反法西斯戰爭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而當時,美國為了減少同盟軍的傷亡,便做出了向日本境內投放原子彈的決定。在這兩顆原子彈的轟炸下,也使日本出現了數10萬人的傷亡,而這也是日本民眾的不幸。當時世界各界,都對日本裕仁天皇,以及日本主戰派發出譴責。
  • 日本沒有拒不投降?一個詞翻譯錯了!致使日本挨了2顆原子彈
    二戰後期,日本首相曾經發表過一篇聲明,結果因為一個詞語的翻譯錯誤,導致各國誤會日本拒絕投降,這也致使他們經受了兩顆原子彈的轟炸。二戰期間的日本非常瘋狂,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的美國使用了最狠的招數,直接向其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導致的後果是日本大量人員傷亡,各國第1次直觀的認識到核武器的可怕,日本更是因此選擇投降。除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人去世之外,這件事情的結果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畢竟當年的日軍是出了名的頑固,如果不給他們一個大的教訓,擊垮他們的心理,日本很難選擇投降。事實上,這也是當時眾多國家的想法。
  •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又用氫彈傷害日本人,威力是原子彈1000倍
    二戰末期,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後來,又用氫彈傷害日本人,威力是原子彈的千倍。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發表了《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不識時務,置之不理。1945年8月6日,美軍出動B-29轟炸機,來到廣島市上空。
  • 日本投降前,因翻譯官一句烏龍,60萬百姓死於非命,日本差點亡國
    眾所周知,在外交場合上,翻譯乃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們翻譯的精準度,直接決定雙方國家的態度和立場。倘若翻譯失誤,直接影響是造成雙方曲解意思,發生誤會。往大了說,還能影響兩國關係,甚至說是改變國家命運。
  • 難忘的照片:原子彈爆炸後,一日本小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去火葬場
    日本嘗到惡果,原子彈讓無數人失去生命 照片中的內容是一名日本男孩,而在他的背上背著一個更小的孩子,站在火葬場等待火化時的畫面。為了記錄歷史的真相,讓後人們能夠知道歷史的發展,所以戰爭中常常會出現有記者的身影。
  • 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只有43秒,投彈美軍飛機如何逃生?
    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的敗局已定,但是日本仍然打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堅持不投降,美國甚至都將日本的本土納為轟炸範圍了,但是日本卻絲毫不為所動,如果不是最後原子彈讓日本放棄了,誰也不知道二戰最終會走向什麼結果。
  • 美國用原子彈炸日本是誤會?40萬人葬身火海,原來是翻譯的「鍋」
    二戰尾聲日本遭受美國兩枚原子彈的突然襲擊,讓廣島和長崎瞬間變成人間地獄,而多年之後謎底顯露,竟然只是個誤會?核武器是當今世界人們最害怕的一種戰略武器,其無與倫比的強大威力讓各個國家都聞風喪膽,而事實上,真正「有幸」體驗過核武器威力的國家,其實只有日本一個。但此前卻有消息稱,當年美國果斷用原子彈攻打日本,竟然只是源於一個誤會。
  •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當原子彈落下時,看日本學生在做什麼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丟下了兩顆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日本成為美國原子彈爆炸的「試驗品」了!當有人感嘆原子彈下全部是冤魂的時候,有人站出來表明原子彈下並無冤魂,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原子彈落下的時候,看日本學生在做什麼,就全部明了了!
  • 一個日本人的命很硬,經歷了兩次原子彈爆炸,還能活到93歲!
    1945年,由於日軍的頑強抵抗,美軍決定動用終極殺器原子彈來逼迫日本投降,在8月6日這一天,美軍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此時,日本三菱長崎造船公司的一個小職員山口疆來到廣島出差,剛好遇到核爆現場,他離核爆的中心位置只有3公裡,導致全身被嚴重燒傷,頭髮也被完全燒光,左耳從此失聰。隨後他在廣島進行了簡單的治療,休息了一天,第二返回長崎,向領導報告出差遇到的爆炸事件。
  • 科技論文英譯的常見功能性翻譯失誤
    要想把科技論文準確、得體、通順地翻譯成英文並能被譯文讀者所理解和接受並非易事,譯文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翻譯失誤,而這些失誤往往會嚴重地影響到譯文的交際效果。為了提高科技論文英譯的質量,醫刊彙編譯對科技論文英譯的常見功能性翻譯失誤進行總結歸納。
  • 異度侵入:小春對白翻譯失誤!洞哥遭無情對待?正確翻譯應是這樣
    一月新番《異度侵入》完結撒花,在大結局中被喻為此番最為討喜人物「開洞」去世了,其實很多小夥伴也預料到了這一結局,第12話男主「鳴瓢秋人」也埋下了洞哥會死的伏筆,男主說過想要活下去的人應該才會醒來,但是洞哥內心是想求死的這就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且洞哥是連環殺人魔,哪怕活著他也是牢底坐穿的結局
  • 投擲原子彈的飛行員被日本要求道歉,飛行員卻讓日本給中國道歉
    戰爭的結果以法西斯國家的失敗投降而告終,但戰爭結束以後,日本始終不曾因為戰爭給我國造成的損失而道歉,甚至對於很多證據確鑿的暴行還拒不承認,這也是中日兩國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亞洲的主要戰場是在我國,但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卻是德國和義大利,所以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把兵力都投放到了歐洲戰場上,可以說,亞洲戰場是靠著中國軍人的頑強毅力拖垮了日本帝國主義軍隊,因為當時中國比較落後,軍事力量比起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這場戰爭中我國犧牲了很多英勇的將士,更有很多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被日本鬼子殺害。
  • 二戰老照片:原子彈爆炸後,一個背著弟弟遺體去火葬場的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的這一天,當一架美軍的B-29重型轟炸機駛過日本廣島上空後不久,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開始升騰,其產生的巨大原子彈衝擊波一時間照亮了整座城市,隨之而來的則是一座座建築物被瞬間摧毀,除了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轟鳴聲,似乎周遭的一切都沒了生氣,那似乎是一種足以毀天滅地的駭人威力,
  • 計算機史——曼哈頓計劃、亞里斯多德和原子彈
    41年末,日本偷襲珍珠港,被惹毛了的美國人一想老子之前只能偷偷摸摸的,現在乾脆擼起袖子加油幹了,於是美國正式向納粹宣戰。愛因斯坦此前已經因為厭惡納粹德國而去了美國,他擔心納粹會先研製出原子彈,那樣的話世界會陷入一場難以估量的浩劫。因此他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一封信,描述了原子彈的巨大破壞力和可能極大影響戰爭走勢的能力,呼籲美國一定要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
  • 原子彈爆炸,跳入水裡能躲過一劫嗎?日本當年倖存者說出實情
    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雖然敗局已定,但是日本還妄圖做出最後的掙扎,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直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扔下了兩個原子彈,將日本從瘋狂中打醒,宣布無條件投降。
  • 廣島原子彈爆炸時日本人遭遇了什麼?為何這些影子被永遠留在原地
    廣島原子彈爆炸使這座城市滿目瘡痍,大量建築被夷為平地,而且還留下了一些恐怖的殘餘物,一些受害者的影子被永遠的留在了原地。當第509混合飛行大隊的埃諾拉·蓋伊號轟炸機在戰爭期間向廣島投下原子彈後,倖存下來的人們只有茫然和恐懼,不知道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 日本做了什麼?美國扔原子彈的地方,竟成為日本最宜居城市!
    人類對原子彈的第一印象,是從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個城市開始的。二戰後期,美軍直逼日本本土,但日本拒不投降。美軍當時估算了一下,如果強行登陸佔領日本,估計要傷亡100萬個美國大兵,於是美軍決定用他們新研究的原子彈讓日本「嘗嘗鮮」,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放了兩枚原子彈,幾天後日本就投降了。這次原子彈襲擊讓世界看到了核武器的可怕。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而且日本人根本不知道美國人手中到底還有沒有原子彈,包括東條英機以及天皇這個老鬼子,都對美國的原子彈心存忌憚,唯恐下一個原子彈就落在了自己的頭上,再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終究還是怕死的!當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日本人在於賭,博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如果美國人拿不出第2發原子彈,那麼日本人將維持本土決戰的原計劃,通過大量的炮灰,擴大美軍的傷亡,直到美軍無法忍受為止,迫使美軍做到談判桌前,這樣一來,日本的高層就會贏得一個體面的投降的機會。
  • 原子彈爆炸時,跳進水中可以逃過一劫嗎?聽聽日本倖存者怎麼說
    人類在戰爭中使用的武器一直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目前為止公認殺傷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核武器,即使到今天,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依舊寥寥無幾。核武器爆炸的瞬間會產生強烈的衝擊波,同時釋放強大的光能和熱能,身處核爆中心的人會瞬間灰飛煙滅,而核武器爆炸之後所遺留在土地上的核輻射對於人類來說更是具有十分致命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