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祖母如何喚醒了畢卡索體內的才華

2021-01-08 界面新聞

畢卡索《夢》中的瑪麗-泰瑞絲·沃爾特。圖片來源: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8

1927年1月8日,星期六。那天傍晚,我的祖父透過巴黎拉菲德百貨商店的街邊櫥窗看到一位正在購物的年輕女性。等她出來後,祖父笑容滿面地走上前說:「小姐,你的臉很有特點。我想給你畫一張肖像畫。我確信我們一定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我是畢卡索。」說著他指著一本介紹自己的書,算是做了自我介紹。「希望之後還能見到你。周一上午11點,我們在聖拉扎爾地鐵站見。」就這樣,我「未來」的祖母瑪麗-泰瑞絲·沃爾特(Marie-Thérèse Walter)遇到了自己摯愛一生的男人。同時,畢卡索也重獲新生。

也許她當時根本不知道畢卡索是誰,而且祖父介紹自己時指著的也是日語書籍。但她注意到眼前這個男人華美的紅黑色領帶。後來,瑪麗-泰瑞絲一生都將這條領帶帶在身邊。她說:「從前,年輕的女性並不讀報。我不知道畢卡索是誰。我對他的領帶很感興趣。另外,我覺得他也很迷人。」於是,她準時赴約。瑪麗-泰瑞絲回憶說:「我假裝碰巧出現,因為他的微笑很迷人。他帶我去了一家咖啡館,然後又去吃午餐。接著我們回到他的工作室。他看著我和我的資料,仔細觀察我的臉,然後就離開了。臨走前,他說讓我明天再來。」

自那以後,兩人每天都見面。他們言談甚歡,總能找到新話題。畢卡索告訴瑪麗-泰瑞絲說她「救了他的命」,而瑪麗-泰瑞絲完全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當時,畢卡索每天晚上都會回到位於巴黎Rue La Boétie街的家中。雖然丈夫外出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且經常半夜才回來,但妻子奧爾佳(Olga)卻從不多問。只要丈夫還願意回家,奧爾佳的尊嚴就還在。

與此同時,畢卡索瘋狂地在畫板上描繪著瑪麗-泰瑞絲。儘管畫風抽象,但質量卻非常高。他又找到了年輕戀人的感覺。我的祖母是一個運動員,這在那個年代非常罕見。她喜歡划船、騎自行車和體操。後來還定期騎馬,也去夏蒙尼(Chamonix)爬山。她活力滿滿且天真率直,不害羞,但性格有些緘默和冷淡。她的家教非常好,但卻不像同時代的其他年輕女性一樣接受過社會職責方面的「教育」。

畢卡索作品《戴著紅色貝雷帽的瑪麗-泰瑞絲》
圖片來源:Private collection/Duncan 288 / Succession Picasso, 2013

瑪麗-泰瑞絲說:「我們度過的都是隱秘時光,平靜而安寧。我們什麼也不說。我們很開心,別無他求。」在此期間,畢卡索將全部身心都投入藝術創作。這段「瑪麗-泰瑞絲時光」讓他變得高產,創作出大量畫作和雕塑:無論是創作主題還是作品情緒,畢卡索都深受啟發。1928年,畢卡索重拾在1914年放棄的雕塑事業。想要在堅硬物體上雕刻的衝動被再度喚醒,他也在塑造瑪麗-泰瑞絲強健曲線和圓潤面容的過程中找到很多靈感。

1930年5月,畢卡索在靠近巴黎的吉索爾(Gisors)買下Château de Boisgeloup。這棟別墅有很多馬廄和附屬建築,是作為工作室的理想場所。從那之後,他就在雕刻不朽的雕塑和繪製偉大的油畫之間來回徘徊,不斷探索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相互聯繫。畢卡索因此進入藝術爆發期,創作出大量雄偉的女性頭部雕像和一系列展現瑪麗-泰瑞絲優美金髮的肖像畫。這其中就包括目前正在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進行首次展出的《夢》(The Dream)。

1931年秋天,畢卡索興奮地開始準備即將在來年舉辦的大型展覽。他希望藉此機會收穫自己應得的讚譽和認可,從而實現與朋友馬蒂斯(Matisse)齊名的目標。當時,馬蒂斯正處於人生巔峰時期。實際上,1932年的展出是畢卡索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他拿出自己各個時間段的作品,包括從未示人的新作——瑪麗-泰瑞絲肖像畫。收藏大家們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作品借給他。雖然畢卡索沒有參加開幕式,但那場展出堪稱巴黎的季度文化盛宴。

1928年,瑪麗-泰瑞絲在法國布列塔尼地區的迪納爾市。圖片來源:Maya Picasso collection

1932年夏初,畢卡索主要在新買的別墅內陪伴妻子奧爾佳和兒子保羅(Paulo)。為了能繼續工作,他沒有像往年一樣攜家人去藍色海岸(Côte d'Azur)度假。1933年夏天,他們全家一起去坎城度假,然後又去了巴塞隆納。但是,一場衝突即將爆發。度假期間,畢卡索讓瑪麗-泰瑞絲偷偷跟在自己身邊,並將她安排在附近的旅館內。回到巴黎後,他第一次開始研究離婚的可能性。當時新建立不久的西班牙共和國剛剛允許公民離婚,為此畢卡索專門諮詢了巴黎的頂級律師。瑪麗-泰瑞絲回憶說:「一天,我發現自己懷孕了。他跪倒在我面前,哭著說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提起離婚訴訟時,畢卡索以為離婚和結婚一樣簡單。但奧爾佳不想頂著離婚女性的標籤在巴黎的上流社會活動。她搬進酒店,開始長達八年之久的頑強抵抗。最終,弗朗哥通過西班牙內戰執掌大權。他在1939年徹底廢除離婚制度,因此巴黎法院只能判決畢卡索夫婦合法分居。奧爾佳始終保留著自己「畢卡索夫人」的稱號,直到1955年撒手人寰。因此,畢卡索無法娶瑪麗-泰瑞絲為妻。

1935年9月5日,我的母親瑪雅(Maya)在法國布洛涅-比揚古市(Boulogne-Billancourt)出生。瑪麗-泰瑞絲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全麻分娩在當時是一種危險的時尚做法)生下母親,因此她一點也不記得整個過程。不過,全身麻醉也帶來了併發症——瑪雅出生時一動不動。嚇得半死的畢卡索為母親進行了緊急洗禮:他像神父一樣將聖水潑灑到瑪雅毫無生機的身體上,迅速完成了禱告過程。最終,瑪雅起死回生!

畢卡索作品《玩耍洋娃娃和木馬的瑪雅》
圖片來源:rivate collection, Duncan 405 / Succession Picasso, 2013

出生證明顯示,母親的全名叫做瑪利亞·康塞普西翁(María de la Concepción)。這是畢卡索為了紀念姐姐而為女兒起的名字。不過很快,他就把女兒的名字改成瑪雅。對於54歲的外祖父而言,和瑪麗-泰瑞絲以及瑪雅在一起的時光讓他重返青春。瑪雅還小時,他喜歡用素描隨筆的方式「寫日記」,記錄下女兒的成長曆程。在這些作品中,畢卡索試圖抓住生命的成長瞬間,將不斷變化且難以描述的點滴呈現出來。因此我們能在素描中看到熟睡中的瑪雅,吮吸拇指的瑪雅,做夢的瑪雅和大笑不止的瑪雅。

1939年9月,二戰突然爆發。當時,瑪麗-泰瑞絲和瑪雅正在波爾多北部的魯瓦楊(Royan)度假。因此她們在那裡住了很久,直到1941年春天才離開。畢卡索對瑪麗-泰瑞絲隱瞞了朵拉·瑪爾(Dora Maar)的存在。從1936年夏天開始,這位攝影師就成了他的情人。畢卡索將祖母和母親接回巴黎,安排她們住在一棟公寓內。那時,祖母和祖父已經認識十四年之久。雖然如此,瑪麗-泰瑞絲還是有所察覺。畢卡索未能掩蓋自己的新戀情,而她也知道了畢卡索感情生活的全部細節。瑪麗-泰瑞絲明白,她必須和其他女人分享畢卡索。成長過程中,外祖母一直騙母親說她「父親在很遠的地方工作」。此後,畢卡索又愛上了身為畫家和評論家的弗朗索瓦絲·吉洛特(Françoise Gilot)。

我和哥哥理察及姐姐黛安娜一起長大。家裡的牆上掛滿了畢卡索的作品,因此我們自然而然知道巴勃羅·畢卡索就是我們的外祖父。同學們都有家庭照片,而我有的是家庭肖像畫:描繪母親小時候樣子的素描和展現祖母沉思的油畫。但那時我們還太小,並沒有對外祖父從未出現這件事感到奇怪。對我來說,畢卡索是一個別人偶爾會和我提起的,但我卻從未見過的人。

畢卡索和女兒瑪雅以及他們的寵物狗瑞奇。1944年,瑪麗-泰瑞絲·沃爾特拍下這張照片。
圖片來源:Maya Picasso collection

1973年4月8日,畢卡索去世。自那時起,外祖父的形象才在我腦海中活躍起來。那是個周日下午,吃過午餐的我們正在電視上看電影。影片結尾時,電視上出現了一則特殊的新聞快訊。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災難、恐怖襲擊或者名人去世。電視上沒有畫面,只聽得到一個語氣平淡的聲音:「畫家巴勃羅·畢卡索今天早晨在他位於藍色海岸的家中去世,享年92歲。他被認為是發明了二十世紀藝術的偉大藝術家。」我在學校成了人們好奇的對象,人人都知道我是畢卡索的外孫。但生活還是要繼續,而畢卡索也不再是一個人,而是成了一個機構的名稱。

1977年10月20日,母親叫醒我,說外祖母瑪麗-泰瑞絲去世了。最開始我以為她說的是我父親的母親,但她說:「不,是我的母親芭芭(Baba,我給外祖母起的暱稱)。」此時她再也忍不住眼裡的淚水。沒過多久,母親就開車前去祖母居住的胡安萊潘市(Juan-les-Pins)。父親皮埃爾·維德邁爾(Pierre Widmaier)覺得我已經懂事,便告訴我外祖母其實是自殺身亡。

四年前,瑪麗-泰瑞絲在畢卡索去世前一周和他通過電話。她發現畢卡索身體情況不佳,便告訴母親要做好心理準備。通電話的那天早上,外祖母收到了畢卡索最後一次寫給她的信。虛弱的筆跡進一步證實了她的擔憂。畢卡索去世後,祖母和他的種種愛恨情仇也隨之消散。

(翻譯:Nashville Predators)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相關焦點

  • 她美貌驚人才華滿分,卻差點被渣男畢卡索毀掉一生…
    最近,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了一場朵拉的藝術回顧展,展期持續到2020年3月,通過這次大規模的朵拉回顧展,讓世人看到了這個女神在「畢卡索情人」身份之外,傑出的藝術才華。看看畢卡索是怎麼形容女人的:「在我心目中,誰也不會佔據真正重要的位置。對我而言,女人就是浮在陽光裡的塵粒,只需揮動一下手裡的掃帚,它們就得飛出門外。」
  • 畢卡索自畫像的抽象進化史
    來看看畢卡索的自畫像吧,看過他第一張自畫像後,直接去看最後一張,你會發現它們截然不同。
  • 打破畢卡索魔咒的女人
    畢卡索身邊從不缺少女人,她們崇拜他、痴迷他、屈從他,卻不得善終,不是精神崩潰,就是自殺身亡,唯獨弗朗索瓦絲·吉洛打破了這一魔咒。在和畢卡索共同生活10年並生育兩個孩子後,她主動選擇離開「這個強悍的怪物」。她欣賞畢卡索的才華,但從不屈服於他的強勢。如今,吉洛已年近九旬,依然精力充沛,思維敏捷。
  • 什麼是「外祖母悖論」?為何霍金認為它是錯的?
    在1943年,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René Barjavel,寫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科幻小說,名字叫做《不小心的旅行者》,在這本小說中,一個影響後世多年的理論由此誕生,並且還衍生出了多個版本,這便是著名的「外祖母悖論」。什麼是「外祖母悖論」?
  • 畢卡索 | 真的很牛
    位於歐洲大陸西南部的西班牙,牛,有著另一種不可取代的熱切與激情,對畢卡索來說,尤其如此。畢卡索的作品浩如煙海,研究其作品的著作汗牛充棟。即使「牛」這個小小的主題,在畢卡索的創作中也屬「龐然大物」:從父親的手中接過畫筆的兒時開始,與牛相關的藝術創作貫穿了他的一生。藝術史家常常給藝術家貼上某種標籤,但一個「立體主義」豈可限定畢卡索?!如果你有一顆足夠的好奇心,畢卡索將是一座不竭的藝術礦山。
  • 《有翡》趙麗穎:她不會又是個想當我外祖母的人吧
    圖片來自網絡當趙麗穎被體內段九娘輸入的枯榮真氣折磨的命懸一線的時候,另一個女人走進了我們的視線,這是一個無論是氣質還是美貌都十分耀眼的女子。於是難免會引得趙麗穎猜疑:她不會又是一個想當我外祖母的人吧!
  • 如何實現時間穿越?霍金的未來人實驗和外祖母悖論是怎麼回事?
    除了技術上的障礙和巨大的成本,回到過去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的悖論和矛盾,如著名的外祖母悖論。是說如果一個人真的「返回過去」並且在其外祖母懷他母親之前就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麼這個跨時間旅行者本人還會不會存在呢?如果沒有他的外祖母,就沒有他的母親,如果沒有他的母親也就沒有他如果沒有他,他怎麼「返回過去」並且在其外祖母懷他母親之前就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
  • 畢卡索的藝術謊言
    Gouache and Indian ink on paper2人們稱我為尋找者,我不尋找,我看見。前不久,斯坦因十分高興地告訴我,她終於理解我的一幅畫表現的是什麼:三個音樂家。其實那是一組靜物。如果每個人只想了解我們在幹什麼,一看我們的作品便一目了然的話,那還有什麼必要去談論它呢?
  • 原來你是這樣的畢卡索,原來你只是一個「容器」?
    畢卡索的孫女黛安娜·維德邁爾·畢卡索說,畢卡索的作品就如日記。,以及搏動不息的精湛才華。在馬拉加畢卡索博物館的庭院中,畢卡索之孫伯納德·魯伊斯·畢卡索回顧著那些早期影響對大師藝術的塑造。這裡的一切充滿歷史和感性,他說。
  • 畢卡索 | 藝術是謊言
    Gouache and Indian ink on paper2人們稱我為尋找者,我不尋找,我看見。前不久,斯坦因十分高興地告訴我,她終於理解我的一幅畫表現的是什麼:三個音樂家。其實那是一組靜物。如果每個人只想了解我們在幹什麼,一看我們的作品便一目了然的話,那還有什麼必要去談論它呢?
  • 把畢卡索博物館帶回家
    讓小朋友知道畢卡索是誰 除了了解畢卡索的藝術創作,書中的畢卡索傳記也能幫助孩子畢卡索到底是誰。傳記中按時間線講述了畢卡索的生平和重要藝術作品。答應我!這本傳記家長也一定要讀好嗎?作為成年人的我都覺得自己又一次了解了畢卡索!在親子共讀中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能增進感情;
  • 帕洛瑪·畢卡索(上)| 畢卡索的女兒不繪畫
    而吉洛當時還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年輕藝術家,看到自己的偶像就這樣站在自己的面前,我想無人可以拒絕這樣的真誠邀請。當時的吉洛並不知道畢卡索對她的心思,而這一切都被畢卡索當時的情人多拉·馬爾看在眼裡,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然岌岌可危。吉洛傾慕畢卡索的藝術才華,更欽佩他拒絕離開已被佔領的法國的勇氣。一開始的吉洛只是以學生對待老師的方式與畢卡索談論藝術,時間久了,這種崇拜便轉化為深深的依戀。
  • 畢卡索最後的女人
    這時,畢卡索正與情人吉洛的關係正陷入僵局,因為畢卡索實在太多情了,女人們總是拒絕不了才子的邀請,而最後受傷害的往住是女人。於是,吉洛這個倔強、不可一世的女人揚言要帶著她與畢卡索的孩子嫁給一個工程師。而正處在苦惱煩悶之際的畢卡索,就這般遇見了傑奎琳。  1953年底,吉洛真的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畢卡索,這讓畢卡索十分惱怒;另一方面,畢卡索卻向傑奎琳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 設計師帕洛瑪•畢卡索,珠寶界的金屬靈感
    設計師帕洛瑪•畢卡索,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是不是會覺得耳熟,如果對她不是很熟的話,那麼畫家畢卡索應該就熟了吧       而設計師帕洛瑪正是畢卡索的女兒哦
  • 畢卡索是怎樣把自己捧紅的?
    《亞威農的少女》如此「開掛」的一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繪畫功力沒得說之外,畢卡索的成就離不開他的超強自我營銷。據畢卡索自己說,是他當醫生的舅舅薩爾瓦多,往他的鼻孔裡猛灌了一口雪茄,這樣小嬰兒才被喚醒活了下來。就這樣,畢卡索出生的故事一直被廣泛流傳著,以至於後來人們每次提起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都會提到他那傳奇的出生。
  • 為什麼畢卡索是個壞人,而莫奈是個好人?
    其中畢卡索應該是第一個。他想成為自己的第二,沒有人敢成為第一。沒有人能擺脫「爐渣技能」。高更、達利等人只怕只能把自己當成小弟弟。「對我來說,女人是漂浮在陽光下的塵埃。只要揮動掃帚,它們就會飛出門外。」畢卡索的一生,可謂經歷過無數的女人,雖然只有兩次婚姻,戀人卻比比皆是。
  • 畢卡索與他的天才人生
    現在讀篇reading半小時就頭皮發麻…… 最近下午突然就接到一個任務說要介紹一下畢卡索和立體主義(emmmm…mmmmmmm???)「這個我還是認識的,但這個主義是個啥?」我覺得多數人看了標題也是這樣的想法
  • 丈量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千人千面畢卡索
    畢卡索,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他是現代藝術的泰坦(Titan),大師中的大師,在二十世紀沒有一個名字比他的影響力更大。與很多藝術界的大師不同,畢卡索是少數在生前就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和讚譽的藝術家,甚至法國的藝術評論界認為1973年畢卡索的逝世提前結束了二十世紀。
  • 丈量巴黎 | 畢卡索博物館:千人千面畢卡索
    畢卡索,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他是現代藝術的泰坦(Titan),大師中的大師,在二十世紀沒有一個名字比他的影響力更大。與很多藝術界的大師不同,畢卡索是少數在生前就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和讚譽的藝術家,甚至法國的藝術評論界認為1973年畢卡索的逝世提前結束了二十世紀。是他,讓白鴿成為和平的象徵;是 他,讓海魂衫風靡世界;是他,讓「畢卡索」成為「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代名詞。
  • 如何看懂畢卡索?——正確打開現代藝術的方式
    要構圖圖沒構圖,要造型沒造型,還沒我兒子畫的好看,到底憑啥叫大師?難道畫的看不懂就可以稱為大師了嗎?那你了解過少年時期的畢卡索嗎?可能答案就在這裡。畢卡索曾經說過:「我在小時候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你以為他這樣說是自戀?那我們就走進他的小時候,來看看他四歲時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