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農村人蓋房子還有這種講究嗎?

2020-12-14 鄉土鄉人

以前的農村人蓋房子,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從選址到動工,從房子蓋成到搬進去,就連房子裡的木頭也是有講究的,並且有很多農村俗語都與蓋房子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目不曬根,口不吞陽」,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

在北方農村,最常見的房子就是那種中間高兩邊低的瓦房,由於北方雨水較多,這種房子的房頂不容易積水,可以增加房子的使用年限。這種房子的主要結構就是木頭,房頂一般是用三角形的大梁和檁條撐起來的,只要大梁和檁條不斷,房子一般是不會塌掉的。

這句農村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中的「目」和「口」說的並不是人的眼睛和嘴巴,其中「目」說的就是房頂上的檁條,而「口」說的就是房頂上的大梁。而這句俗語說的就是蓋房子的時候,大梁和檁條的一些使用方法。

目不曬根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農村蓋房子的時候,檁條一定不能用反了。以前農村人蓋房子的時候,通常會選擇一根完整的木頭作為檁條,肯定不能用兩根斷木接起來。而檁條粗壯的一頭就是樹木的根部,較細的一頭就是樹梢部。

在上檁條的時候,粗壯的一頭一定要放在室內,也就是根部一定要在室內,不能曬到太陽,這樣較細的一頭就在房外。人們認為室內常年不見陽光,肯定會潮溼,因此讓粗的一頭放在室內,有利於抗腐蝕,而樹梢雖然細一點,但可以曬到太陽,很快就幹了。

大家都知道,檁條就是架在大梁上向兩邊延伸的許多根木頭,房子蓋成之後就像是房子的眼睛一樣,並且檁條的位置不同,叫法也不一樣,比如在房簷柱子上的就叫簷檁,在中間柱子上的檁條就叫做脊檁。而「目不曬根」的意思就是檁條的根部不能曬太陽,根部一定要在室內。

其實農村人主要是出於迷信的考慮,如果蓋房子的時候,請來的匠人使壞,就會把其中一根檁條根部朝外,農村人叫做使反了,這樣對會家裡人不好。因此在放檁條的時候,主人一般都會在工地照看著。

口不吞陽

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指大梁粗壯的部位要留在室內,大家都知道,在農村蓋房子的時候,大梁可是最主要的,當然大梁可不是只有一根,根據位置不同有好多種叫法,比如地梁、暗梁、拉梁、懸臂梁等,這裡所說的大梁指的是房頂上三角形下面那根橫梁,大梁的長度就是房子的寬度。

因此在農村蓋房子的時候,大梁也是最關鍵的,一般都是選擇比較粗大的樹木,而且根部要放在室內,與檁條一樣,不能放反了。主要原因就是可以耐腐蝕,其實農村人主要是出於迷信的考慮。而且大梁上面還要放一些椿樹,農村人認為椿樹是樹王,有些還有刻上「太公在此,諸神繞行」的字樣,意思是姜子牙在此,可以鎮宅。

在農村蓋房子的時候,大梁和檁條都是最關鍵的部位,特別是大梁,更是對房子的牢固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人們還常常把家裡的男人稱為「頂梁柱」,如果男人不在了,家裡就沒有了頂梁柱,這樣房子就會塌掉,也形容男人在家裡的重要性。

不過現在的農村蓋房子已經很少用木頭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剛進水泥,因此這些農村俗語也就慢慢被人們淡忘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對此你怎麼理解?
    對農村人而言,人生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婚姻,二是建房。兩件事都馬虎不得,建房和娶媳婦一樣,事前要經過嚴密的規劃,房子一旦建好,那就是百年大計,不能輕動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忌諱,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寧趕一山不曬根,不挪一寸莫吞陽」啥意思?有道理嗎?
    再比如說,看不慣某人整天在無所事事,不務正業時就會說「吃人販溜狗腿」。等等,總之,在農村每天都能聽到簡單通俗,卻蘊含著人生的哲理的俗語,讓你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這不,前段時間和村裡幾位八旬老人閒聊時,就聽到了兩則特別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寧趕一山不曬根,不挪一寸莫吞陽」何意?有道理嗎?
  • 俗話說:「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會傷人」,「門咬門」指的是什麼
    在農村蓋房子的時候有很多講究,也有很多農村俗語都與蓋房子有關,其中就有這麼一句叫:「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會傷人」,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門咬門走口人什麼才是「門咬門」呢?因此院門和正堂的門相對的話,就在中間蓋一道屏風遮擋一下。第二種就是房內的門和門沒有錯開,意思是相對的門雖然不是正對著,但是卻沒有完全錯開,還有一半相對,這樣的門就像「犬牙交錯」一樣,互相衝害,這種情況還不如門對門好,這才是真正的「門咬門」。俗話說:「寧願門對門,莫要門咬門」,農村人認為「門咬門」的格局最容易發生口角,家裡人也容易經常爭吵,脾氣暴躁。
  • 農村蓋房子,為什麼忌諱「白虎蓋青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從過去一些農村破舊不堪,到如今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子,甚至蓋起了小洋樓。不過在農村蓋房子還是很有講究的,畢竟農村蓋房子不管怎麼說都是一件大事。一些地方的農村蓋房子還有「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說法。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今天就這個話題,我們來聊一聊。
  • 農村蓋房子為什麼一般都是兩層半到三層半?原來是這三個原因
    農村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很多農村出來的有錢人會選擇回農村建一棟房子,甚至是別墅。但不知你發現了沒有,農村的房子一般都是建的兩層半到三層半,最多的也不會超過五層的。就是很有錢的土豪也不會蓋十幾層的高樓。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 農村蓋房講究「建房勿落斷,落斷了三代」有道理嗎?要怎麼建房
    導讀:農村蓋房講究「建房勿落斷,落斷了三代」有道理嗎?要怎麼建房?農村蓋房是有很多講究的,農村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農村蓋房的講究就是人們世代流傳下來的規矩,農民蓋房都是遵循著老一輩蓋房人的「方圓」,就是為了蓋房子不出現對後代有影響的問題。
  • 俗話說:「有錢不置東南廈,無錢不求娘家人」,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有錢不置東南廈這句話裡所說的「東南廈」,指的就是坐東朝西的房子和坐南朝北的房子,這個「置」字可以理解為置辦,添置的意思,就是說有錢的話就不要蓋東房或者南房了,有句農村俗語叫:「有錢不蓋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一句話就把東房和南房的缺點說出來了。
  • 俗話說「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其中到底有何講究?
    搬家在我們現在的人看來,應該還是很正常的,畢竟這種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房屋同樣也是有著保質期的。不過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蓋房子的次數還好,搬家的次數相對來說會少很多,因為在舊房子裡住的時間長了,他們通常都會對房子產生了感情。特別對於那些住在家鄉的人來說,更是不會隨便就去搬家的。
  • 為什麼農村人明明不在家住,也要把老家房子蓋得漂漂亮亮?
    現在農村有個現象,家裡的樓房蓋的寬敞又漂亮,但是一年到頭沒有人住,家裡人不是出去打工了,就是在城裡買房定居了。這種現象在福建,江蘇,安徽的農村非常普遍,有專家曾經提出這種現象是對農村資源的極大浪費,對此說法我明確表示反對,甚至鄙視,城市的鬼屋、爛尾樓就少了嗎?就不浪費資源嗎?
  • 農村俗語「蓋西不蓋東,家中無老翁」,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對於農村人來說,蓋房子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之一,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所蓋房子的位置、開工時間以及房屋布局等等,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西不蓋東,家中無老翁」就是關於蓋房的俗語中的其中一個,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有「蓋西不蓋東」的說法呢?在農村生活或去過農村的朋友都知道,農村的房屋大多都是坐北朝南,房子的大門照正衝著南面。
  • 農村蓋房子要多少錢?現在蓋房子是不是虧本,10年後房子還值錢嗎
    我不知道在農村裡建房子是不是會虧本,但是現在想要在農村蓋一棟像樣的房子,確實花費不少。像我們家在前幾年蓋的房子,當時就花了15萬塊錢左右,再加上裝修以及其他的七七八八的加起來,至少要20多萬。我們家蓋房子的時候,其實家裡也沒有什麼錢,而且也沒有計劃要蓋。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啥意思?大口是什麼?
    小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聽爺爺奶奶們坐在熱炕頭討論農村的古往今來,每當聽到一些比較有哲理的故事的時候,老人們總是用一種比較簡單的話語來進行總結,小的時候對這種話語不了解,長大以後才知道這簡短的話語就是咱們的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折射出的道理也是先人們經過千百年的實踐總結出的經驗
  • 房子空著,汽車閒著,土地荒著!新一代的農村人這是怎麼了?
    說起村民的房子,這些年來一直在變化,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漂亮。一家四五口人,兩層樓房足夠住了,甚至已經住不完了,可偏偏還有人往高處蓋,三層不過癮,還有人蓋四層,而且還是模仿城裡的樓房,一層分個幾室幾廳的,那麼多房子空空蕩蕩的,一天到晚連個人影都沒有,要這麼多房子幹嘛?說起來,三農大喇叭認為,都是死要面子給害的。
  • 農村自建房時拆舊房子的老磚怎麼辦?不可以亂用!用的地方有講究
    農村自建房很多人都選擇在老宅基地上蓋新的,也就是拆了舊房子,在原址上再建新房。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現在的宅基地都是論戶的,一戶不可能擁有幾份宅基地。那麼,既然要拆舊房,這個拆舊房子出來的磚怎麼處理就成了一個難題。
  • 老人們常說:「口不對眼,背不對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是有很多講究的,就連庭院的設計也是有不少說法,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口不對眼,背不對嘴」,到底什麼才是「口不對眼」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口不對眼這裡所說的「口」指的就是門,但並不包括院子的大門,一般說的是房子的門,包括廚房的門,像坐北朝南的房子,門也是朝著南邊的,由於人每天在門裡進出,門就像是房子的口一樣,所以「口」就是房子的門。
  • 俗話說:「陽照鞍陰照尖,房對埡口墳對尖」,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一個是讓人生前住的,一個是讓人身後住的,因此人們對兩者都很在乎,有句農村俗語叫做:「陽照陰照尖,房對埡口墳對尖」,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陽照鞍,陰照尖所謂的「鞍」並不是說馬鞍,而是指大山的山勢就像馬鞍一樣,兩邊有兩座高大的山尖,中間就凹下去了。
  • 俗語「路剪房,見傷亡」怎麼解釋,農村房屋選址的講究有道理嗎?
    有房有車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尤其是對很多農村人而言,蓋房子稱得上是全家人都要出力的大事,畢竟農村家庭的實際收入還是比較有限, 有的農民辛苦了大半輩子攢下來的錢,也只夠在農村蓋一棟新房,再加上房子在農民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大部分農村人在蓋房子這件事情上的態度都很慎重,方方面面的規矩也不少
  • 現在農村蓋房子要花多少錢?有必要花大錢在農村建房嗎?你怎麼看
    房子對於農村人來講非常重要,很多人在外面打工以後回到農村老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翻蓋房屋。而各地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各種物資以及人員工資的差異,會導致農村蓋房子的花銷並不一樣。有些地區蓋一棟襄陽的二層小樓也只有二三十萬,而另一些地區可能花同樣的錢,只能蓋一層。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農村院中栽樹有什麼講究
    在我的膠東農村老家,幾乎家家都住著坐北朝南的四間瓦房,然後再加一個八九十平方的院落。這些年農民的經濟生活提高了,為了環境衛生,大部分人家把院子罩了起來,院子裡自然是不能栽樹了。記得我小時候,幾乎家家院子裡都或多或少地種著樹,當然這樹不是隨便種的,農村人在院子裡種樹是有很多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