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節時。無論習俗和傳統怎樣變遷,年,依然是中國人最眷戀的味道。那麼,「年味」究竟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灑掃除塵,是貼春聯、放鞭炮,是收壓歲錢,當然,更是那頓年夜飯——從遠方風塵僕僕趕回來的一家人,圍坐一起,觥籌交錯,應該是每個中國人心中對「年」最深的印象。
但不同地區、不同的人對吃也有千百種看法,「千滋百味」更是中國菜的特色。那麼,年夜飯的「年味」到底是怎樣的呢?有人對幾個常用的美食網站的年夜飯菜譜進行了數據分析,並給出了一份數位化的「年味」解答。
中國人吃飯,講究葷素搭配,年夜飯自然也不例外。不過,葷菜絕對是除夕餐桌上當之無愧的主角。而在中國人的印象中,豬肉應該是當之無愧的「肉中霸主」。
可大數據顯示,就算加上「其他類」中的排骨,五花肉等等,豬肉也「打不贏」雞肉。當然,第二名的豬肉「份額」也不錯,達到了18%,其次是魚肉和蝦。
說完葷菜,再說素菜。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可在除夕夜裡,這句話也許要改成「蘿蔔香菜,各有所愛」。
從數據上來看,排名第一的蘿蔔同樣是「一騎絕塵」——白蘿蔔、紅蘿蔔,好存放又百搭,必須是冬天中國人餐桌上的常見菜式。
蘿蔔「奪魁」不奇怪,但奇怪的是,讓很多人又愛又恨的香菜也名列前茅。不知道這會不會掀起新一輪的「香菜之爭」。
再來看看調味料。雖然對於豆腐腦的南北鹹甜之爭一直沒有答案,可到了大菜上,中國人顯然還是好鹹口。
從數據上可以看到,最受歡迎調味品還是鹽。其次是蔥,姜,糖。
最後一個數據是年夜飯最常用的烹飪技法。眾所周知,中國菜的技藝複雜,煎炒炸蒸燜煮燒,「千奇百怪」。但年夜飯菜譜裡近20%的菜都是用「炒」的。這也許是因為相對於「燉」和「煮」,「炒」更省時。或許,這也是人們快節奏生活的另一種映射。
好了,分析完食材調料烹飪技法,你就發現,原來最有「年味」的菜是一道「蘿蔔炒雞」。
「年味」是什麼?作家馮驥才曾有一段這樣的論述:「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年味,說白了就是人(情)味。很多人說「年味」變了,其實不一定是變淡了,有可能是變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