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平法院審結首例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安平法院審結首例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2020-12-22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丹鳳檢察:四項措施加強刑事附帶 民事公益訴訟工作
今年以來,丹鳳縣人民檢察院嚴格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開,切實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共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5起,5件案件均為非法狩獵案件,起訴後法院均已判決並執行到位。
-
林口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件並當庭宣判
林口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件並當庭宣判 2020-12-15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法院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典型案例
我們從近兩年來重慶法院審理的案件中選取了這十起典型案例。這十起典型案例囊括了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檢察機關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機關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行政機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司法確認案件。從涉及的領域看,既包括汙染防治方面的案例,也包括自然保護區以及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案例。
-
都蘭法院:持槍獵捕觸刑律 身陷囹圄悔亦遲
都蘭法院:持槍獵捕觸刑律 身陷囹圄悔亦遲 2020-11-04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益檢察丨閩侯檢察發出公益保護令,被非法佔用10年的這16.7畝耕地...
公益檢察丨閩侯檢察發出公益保護令,被非法佔用10年的這16.7畝耕地終於復綠了!鑑於犯罪嫌疑人林某自首、自願繳納「生態修復金」並進行生態修復,且系初犯、偶犯,情節輕微,本著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及對涉及民營企業案件慎捕慎訴的原則,對林某做相對不起訴處理。
-
非法捕獵野生黑熊,湖南男子被判刑,植1800多棵樹
據桑植縣人民法院消息,4月2日,桑植縣人民法院會同當地政府到桑植縣官員坪地鎮,對被執行人對某一方履行生態環境恢復義務的情況進行現場檢查驗收,如期完成了一起備受關注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執行案件。2019年12月16日,桑植縣人民法院舉行公開審理,判處一起非法捕殺野生黑熊案件。被告在官地鎮山區架設高壓電網,殺死一隻黑熊,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桑植縣人民法院判處他兩年監禁,緩刑三年,並對他非法狩獵、和殺害、瀕危野生動物處以罰款。同時,人民法院裁定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以種植10畝樹木來修復生態環境。
-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以下是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的一個案例,希望此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能幫助到你。
-
非法捕撈水產品被舉報 刑事處罰+生態修復賠償!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4日訊(通訊員 何莉 姚璐)12月1日,永定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判決被告人張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交納因非法捕撈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780元,天然漁業資源恢復補償款3869.6元,並責令被告人張某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
獵捕馬麝 出售麝香 檢方依法對5人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正義網訊(記者張超)近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檢察院對其某等5人以涉嫌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2019年1月中旬,其某、索某為謀取利益,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境內布置鐵製獵具獵捕野生動物,並約定兩人每隔幾天分別去查看捕獲情況。
-
安徽一年辦理涉長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案件424件
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60件、行政公益訴訟6件,專項檢察監督取得階段性成效。一年時間裡,檢察機關在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還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水源地290畝,清理汙染和非法佔用河道39350公裡,清理被汙染水域面積1439畝;保護被汙染土壤2800畝,清除各類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63906噸,追繳環境損害賠償金3130餘萬元,督促收回國有土地出讓金近13億元,收回國有財產1381萬元,挽回被非法開採的礦產資源案值91萬元,關停和整治各類違法排汙企業128家。
-
森林城市不褪色 為了邊關綠更濃
崇左中院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首先將著眼點放在案件集中管轄和團隊專業化構建上,除了專門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巡迴法庭,其他法院還結合實際設立環境審判專業合議庭、組建環資審判專業團隊,主要審理涉生態環境資源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和涉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壞社會公共利益等公益訴訟案件。
-
未辦理採礦許可證非法採砂售砂 南和法院發出禁止令和修復令
積極探索「誰破壞,誰修復,重在保護與修復」的恢復性司法審理機制,近日,在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導下,南和區人民法院針對一起生態環境破壞案件,發出環境保護禁止令和環境保護修復令。 南和區人民法院在審理河北省小東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依法查明這家企業在沙河林場土方回填項目施工過程中,未辦理採礦許可證非法採砂售砂。 南和區人民法院發出環境保護禁止令、環境保護修復令,責令被告單位及被告人不得在項目施工中繼續從事採砂活動。在命令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已挖出、尚未出賣的砂土進行回填、平整。
-
安化集中起訴9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
12月18日,由安化縣人民檢察院提起的9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安化縣法院集中公開審理並當庭宣判。涉案10人一審分別被判處2至6個月拘役、8個月有期徒刑不等刑罰,同時判決被告人於判決生效後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並要求10名被告人共向捕撈水域投放3萬尾成魚,修復因其非法捕撈破壞的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
-
【典型案例】2019年度安徽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公布,蕪湖法院榜上...
、新舉措,三山區法院的「被告單位嘉興市綠一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沃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被告人曹冠等11人汙染環境案」入選其典型案例。蕪湖市三山區人民檢察院於2019年1月2日向蕪湖市三山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裁判結果蕪湖市三山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曹冠等11人違反國家法律規定,跨省運輸、轉移有害固體廢物,並非法傾倒,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其行為已構成汙染環境罪。
-
非法盜採江砂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犯罪嫌疑人被追索修復金400餘萬元
非法盜採江砂破壞生態,在提起刑事訴訟時,附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江蘇檢察機關對一樁惡劣的破壞生態環境中,向犯罪嫌疑人追償生態損害賠償金400多萬元,要求修復犯罪行為對長江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損害。 鎮江市金山地區人民檢察院於2018年6月5日以被告人齊某某等14人涉嫌非法採礦罪、其他12人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向法院提起公訴。同時,決定對齊某某等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向犯罪嫌疑人追償生態損害賠償金,修復犯罪行為對長江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損害。
-
南和法院發出禁止令和修復令
本報記者張銘賢 通訊員邢雲邢臺報導 積極探索「誰破壞,誰修復,重在保護與修復」的恢復性司法審理機制,近日,在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導下,南和區人民法院針對一起生態環境破壞案件,發出環境保護禁止令和環境保護修復令。
-
林地能否作為設施農用地
經鑑定,查某某修路、建養殖場違法佔用林地面積共計353平方米,地類為喬木林地。2019年3月,武穴市林業局(機構改革後為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責令查某某在2019年12月前把擅自改變用途的林地恢復原狀,並處非法改變林地用途每平方米10元罰款,共計3530元。該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後,查某某於當日繳納了3530元罰款,但截至2020年4月,其仍在該處進行養殖活動,未將擅自改變用途的林地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