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1年2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之戰,這一次諸葛亮走的祁山,首先包圍了曹魏設在祁山道的堡壘,然後主力繼續北進到上邽,而這個時候,曹魏關中軍事主帥曹真病逝,於是魏明帝派出司馬懿作為關中軍事主帥領導張郃、郭淮等人抵抗諸葛亮的入侵。
這一戰是諸葛亮第一次與司馬懿對戰,諸葛亮前三次北伐,曹魏方面都是曹真負責,司馬懿原本是都督荊州諸軍事,這一次算是空降關中對陣諸葛亮,而張郃、郭淮等人則一直在關中及隴右與諸葛亮打交道,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張郃在街亭打敗了馬謖,張郃對諸葛亮的用兵多少是熟悉的。
在整個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張郃一共給司馬懿提供了三個建議:
1、諸葛亮進軍上邽時,張郃建議司馬懿分兵駐守郿縣和雍地,其中郿縣是褒斜道關中這邊的隘口,而雍地則是陳倉道後方的重要城池,張郃的這個建議無非就是防止諸葛亮再次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但是司馬懿不同意,認為分兵沒有用,沒有採納張郃的建議。
2、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滷城對峙時,張郃建議司馬懿派兵切斷諸葛亮的退路和補給,因為蜀軍遠道而來,在曹魏的控制區作戰,是一支孤軍,只要切斷諸葛亮的退路和補給,諸葛亮北伐大軍就會失敗,這也是張郃在第一次北伐時擊敗諸葛亮的原因,但是司馬懿不採用,而是繼續與諸葛亮在滷城對峙。
3、當諸葛亮主動撤退時,張郃建議不要追擊蜀軍,但是司馬懿不聽張郃建議,反而派出張郃追擊蜀軍,結果張郃中了諸葛亮軍的埋伏,右膝蓋中箭身亡。
張郃三次建議,司馬懿三次拒絕,尤其是最後一次,明明知道諸葛亮撤退是絕對有後手,卻還命令張郃追擊,導致張郃被射殺,因此司馬懿有害死張郃的嫌疑,那麼問題來了,張郃之死,是不是司馬懿的陰謀?
這裡討論的基礎是正史,而不是三國演義,首先得看張郃提給司馬懿的建議是不是正確的,從後來的情況,張郃的建議是正確的,第一個建議蜀軍雖然沒有分兵偷襲郿縣和雍地,但是對曹魏來說,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並且諸葛亮真的交代過李嚴上、中、下三計以對付司馬懿,可惜李嚴不給力,要不然司馬懿要吃虧的。
張郃的第二個建議同樣是正確的,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滷城之戰是第四次北伐的關鍵之戰,雖然諸葛亮破壞了並搶割了魏軍在上邽的麥子,導致魏軍和蜀軍面臨同樣的糧食問題,但是蜀軍的糧食可是從關中遠道運來的,雖然有木牛流馬,但是比起司馬懿來說,還是困難些。
司馬懿與諸葛亮就這樣的滷城對峙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張郃繞到蜀軍身後,與之前被圍的祁山堡魏軍取得聯繫,司馬懿才敢進攻滷城的蜀軍,而在此之前,司馬懿還被魏軍將領罵作畏蜀如畏虎,注意了,司馬懿被魏軍將領罵可是清楚明白記載在史書中的。
身為主帥,卻被部將罵,你是司馬懿作何感想?司馬懿這個人本來就是一個厚黑低調、城府極深、心狠手辣的人,司馬懿這人報仇向來是」小人報仇,十年不晚「,而且是善於運用各種環境來報復,而且你還抓不住把柄的那一種,看看司馬懿對付曹爽的手段就會明白,司馬懿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時,魏將王雙也是追擊撤退的諸葛亮大軍,被諸葛亮安排伏兵殺死,這就是諸葛亮的治軍,在每一次撤退時,都不會留機會給敵人,這個情況張郃肯定知道,司馬懿當然也會知道,王雙被殺那會,已經是兩年的事了,司馬懿既然被調來對付諸葛亮,當然要了解諸葛亮的風格和用兵情況。
況且司馬懿本人也是善於用兵之人,一生中經歷過多次大戰,除了對戰諸葛亮失敗之外,對戰其他人從來沒有輸過,也沒有沒有遲疑過,比如司馬懿平定孟達叛亂,根本不走尋常路,不向皇帝通報,直接自作主張,八天急行軍1200裡,突然趕到孟達所的新城,出其不意的擊敗並殺死孟達,再比如司馬懿平遼東,包括所有在路上的時間,一年不到就平定了遼東,而且是計謀百出,毫不遲疑,並且還屠城和築京觀,以彰顯功績。
所以對於軍事問題,張郃和司馬懿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明白得很,但是司馬懿就是不採用張郃的建議,哪怕是輸了戰爭,而是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決定,司馬懿難道不明白張郃所說的嗎?很顯然,司馬懿是明白的,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不亞於張郃,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司馬懿派出張郃強行追擊諸葛亮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打擊張郃。
所以,張郃之死與司馬懿脫不了干係,很有可能這就是司馬懿的陰謀,害死了張郃。司馬懿有害死張郃的動機嗎?當然有。第一是上面說過的魏軍將領罵司馬懿是畏蜀如畏虎,司馬懿想要在軍有威望,就得立威,立威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人,級別越高越好,張郃的級別和資歷是魏軍中最高的,是個合適的對象。
第二,張郃是曹魏時代碩果僅存的軍事將領,在軍中威望極高,而且在關中及雍涼地區多年,熟悉當地情況,而司馬懿作為空降而來的主帥,不熟悉情況,這種情況就像功高蓋主的地方版本,司馬懿這個人從來就不是什麼好人,他打擊對手一向就是不擇手段,用陰謀害張郃並不意外。
要知道第四次北伐司馬懿是戰敗方,都說乘勝追擊,從來也沒有聽過自己一方戰敗,還要追擊戰勝一方的,這都不合情理,況且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撤退是有所準備的,這明明就是司馬懿要害張郃,王雙被殺才不過兩年,魏軍難道不知道嗎?
況且張郃已經是一員身經百戰的老將了,從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開始,到諸葛亮北伐的公元231年,張郃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已經31年以上,什麼樣的仗張郃沒打過,什麼樣的陣勢張郃沒見過?張郃雖然無法抗命不遵,但是追擊諸葛亮時,就不能小心謹慎?
或者張郃就不能做做樣子就行,做出一幅追擊的樣子就行了,何必真的拼命呢?唯一的可能就是司馬懿逼得緊,讓張郃沒有糊弄過去的可能,所以就導致張郃中了埋伏而被射殺。
那麼諸葛亮是否知道司馬懿與張郃之間的這種複雜關係和其中的陰謀呢?
以正史來看的話,諸葛亮當然不知道,我們開了上帝視角知道司馬懿後來會篡位,但是諸葛亮不知道啊,也不可能知道魏軍中這麼複雜的鬥爭和情況,對於諸葛亮來說,不管是張郃還是司馬懿,殺一個算一個,如果說司馬懿是想借諸葛亮之手殺張郃的話,那麼諸葛亮根本就不知道司馬懿有這種陰謀,也不可能知道自己中了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