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波瀾壯闊的三國史,寫滿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哀歌,魏蜀吳三足鼎立,最終卻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三國當中有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不過令後世感到奇怪的是,劉皇叔既有臥龍亦有鳳雛,最終還是丟了天下,相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決,這兩個人的對決決定了蜀國最終走向,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輸給司馬懿?
諸葛亮號稱臥龍,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這樣洞察局勢的眼光,在三國當中無人能夠出其左右。司馬懿號稱冢虎,絕對是三國當中第一政治陰謀家,隱忍狠毒,最終生生拖死了諸葛亮。最終諸葛亮輸給司馬懿,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原因,第1個是性格方面的缺陷,有人說諸葛亮匡扶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醫生為了蜀國殫精竭慮,但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諸葛亮的性格缺陷當中未嘗沒有好大喜功的因素。
諸葛亮在性格方面更加謹慎,魏延曾經提出子午谷奇謀,按照當時的戰略局勢,這是一次非常不錯的戰略計劃,可惜諸葛亮卻認為這太過於冒險。相對來說司馬懿的性格更加狠毒,在三國當中曾經這樣描述司馬懿的長相,鷹視狼顧,所謂鷹視,指看人的時候就像老鷹一樣犀利,而所謂的狼顧,就是形容司馬懿在走路的時候,可以保證在回頭與人說話的情況下,前進的腳步不會停止,這樣的人一般性格比較陰沉,果斷,高平陵兵變,就是最直接的證據。從性格上來看,司馬懿這種很多的性格更加適合亂世。
第2個方面就是在雙方國力方面的差距,在赤壁之戰結束之後,魏蜀吳三方事例基本上已經確定,劉備集團在其中是最弱小的,後來關羽丟失荊州之後,劉備又因為自己的戰略失誤葬送了蜀國大部分兵力,原本就脆弱不堪的蜀國,這一下變得更加弱勢,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閉關鎖國讓蜀國休養生息,然而諸葛亮的做法耐人尋味,仍然是窮兵黷武,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這些可以說是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但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看,這些行為將蜀國僅有的國力損耗殆盡,曹操集團赤壁之戰後,休養生息,後期給司馬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