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病逝後,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總打敗仗?姜維一語中的!

2020-12-26 蜜罐先生

水鏡先生說得好:「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三國裡劉備可是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收入麾下了,一龍一鳳,不亦樂乎。劉備死前諸葛亮輔佐得盡心竭力,勝仗可是一個接一個,大有奪取天下之意。但劉備死後,蜀國打仗卻不盡人意。莫非水鏡先生說錯了?還是像坊間傳言那樣諸葛亮的魂跟著劉備的死走了?

水鏡先生沒說錯,諸葛亮確實有輔佐君主收取天下的才幹。坊間說的諸葛亮魂兒沒了也是被神化虛化了許多,臥龍後面的節節敗退其實是另有原因的。諸葛亮的才幹是一直都在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採用聲東擊西戰術,讓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紛紛背魏歸漢,關中大為震動。

第二次北伐在不利條件下又打了一個漂亮的後衛戰,斬殺了追擊蜀軍的魏國將軍王雙。之後戰爭中,諸葛亮又頻出奇招,司馬懿見他都嚇得不出城門。百姓中都流傳著:「死諸葛嚇走了生仲達。」此外,運輸糧食的木牛流馬等也聞名於世。蜀軍的陣容整肅號令嚴明也是出了名的。

連後來司馬懿巡查諸葛亮的行軍營壘,還嘆服地說:「這人真是天下的奇才!」。可見,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得並沒有錯。諸葛亮並沒有江郎才盡,反而在北伐中才華凸顯。那麼,這樣的諸葛亮在劉備病逝後為何總打敗仗呢?

除了公元228年春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不聽劉備言重用馬稷導致失利外,史書記載接下來的第二次到第五次北伐失敗皆是因為糧盡撤軍。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可以不計,誰還沒有一次看錯人的時候。但是接下來幾次戰爭撤軍都是因為沒有糧食。沒了糧食供應,再好的軍隊也支撐不住。將領小兵們吃不飽自然沒力氣揮槍弄棒,即使他諸葛亮有再大的能力有再多的計策也是無能為力。

這不是諸葛亮本人的問題,敗仗間接反映了蜀國君主有多麼不重視北伐的戰爭。劉禪這位扶不起的主兒不僅無心於國事,更把諸葛亮的興復漢室盡心輔佐當成兒戲甚至認為其有謀反之意。可憐了諸葛亮還痛哭流涕寫出《出師表》對劉禪抱有一絲改過的期待。即使諸葛亮有著通天本領,但面對不思進取不幹正事的上級也表示帶不動啊。

對於多次以失敗告終的北伐戰爭,姜維在最後的節節失利中一句話點明了。在司馬懿的猛烈進攻和劉禪的樂不思蜀的情況下,即使是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姜維也無奈嘆道:「天意如此!」天意降了個不理朝事的劉禪,在蜀漢經濟人口並不富裕充足的條件下還不思進取。諸葛亮和姜維就只好盡人意,聽天命吧!

相關焦點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由此可見臥龍鳳雛的能力。 而劉備得以建立蜀漢,並能與吳、魏鼎足於三國,臥龍鳳雛是居功至偉的。雖然鳳雛早早地便在落鳳坡隕落,但諸葛亮還是一個人扛起了整個蜀漢。
  • 姜維一心想要北伐,為何諸葛亮死了二十年,他都沒有出兵?
    在諸多三國歷史人物中,姜維的名氣應該是比較大的。在《三國演義》中,姜維更是被諸葛亮視為衣缽傳人,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頂著諸葛亮傳人這麼一個名頭,想不出名都不行。而在正史之中,姜維依然是非常出彩。一方面他文武雙全,能力超群,在蜀漢後期官員中,乃是一等一的存在。連諸葛亮都對其稱讚有加。
  • 劉備死後30年不滅國,因為有此三人,一名相,一奇才,一名將!
    兩年後(221年),劉備建立蜀漢,緊接著對吳宣戰,發起大規模進攻(222年),於夷陵慘遭大敗,「僅身以免」的慘痛最終讓劉備氣不過,積怨成疾,於223年病逝白帝城。劉備的死去,導致國內叛亂四起,後主劉禪無力駕馭「病入膏忙」的蜀漢,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變得搖搖欲墜。
  • 為何劉備沒能奪得天下?龐統臨終前一句話,諸葛亮聽懂了
    為何劉備沒能奪得天下?龐統臨終一句話,諸葛亮聽懂了!引言: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勱,不亦可乎——龐統眾所周知,在東漢三國時代,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方能得天下」,而值得一說的是,作為漢式皇家血統的劉皇叔劉備, 不僅有諸葛亮輔佐,甚至龐統也對其言聽計從,然而可笑的是,劉邦卻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諸葛亮為什麼取名—臥龍?背後含義,今天的我們完全可以借鑑
    劉關張這三兄弟在三國亂世中一開始是以公孫瓚的小跟班身份出現的,不管你劉備漢帝玄孫的身份是多么正宗,也不管你張飛鞭打都有多麼兇悍,也不提你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那破千的功勞,那是後來的故事。最開始沒財力,沒兵將。更沒地盤。他們始終在呂布、袁紹、劉表和曹操等大軍閥的陰影中無光的生存,在勢力的重壓下艱難成長。劉備覺得自己真的就不能活成這樣。
  • 劉備為何屢次能從敗仗中全身而退?原來背後有這麼一個金牌保鏢
    之後更是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可是蜀中還有一員與它媲美的武將卻鮮少被記載,以至於三國之中很多人對他的評價都是與趙雲並列,卻沒有他的記載,只能從別人的評價中找到他的身影,他就是陳到。作為三國的一位豪強,劉備是從一位賣草鞋的普通人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成為了蜀漢的開國皇帝,一個皇帝的身邊,總會有一位最親近的保鏢人物。正如曹魏的典韋和許褚,孫吳的周泰,而蜀漢扮演這一角色的人就是陳到。
  • 劉備一生看錯了三個人,害死關羽和張飛,諸葛亮也被拖垮了
    劉備選用的人才比曹操更好,他擁有臥龍雛鳳。三國時期有一句話叫做臥龍鳳雛,兩者都得,就可以把天下得到。但是如果缺少一人,天下就得不到。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劉備後來沒有拿下天下的原因。常山趙子龍,以及其餘四位五虎上將,再到後來的幼麟姜維。哪一個不都是別的軍閥想得得不到的人才?不過就算是劉備看人看得非常好,也會有失誤的時候。他一生中,看錯了三個人。
  • 北方曹魏、荊州劉表、江東孫氏,都是一方豪傑,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
    (散仙君說三國第十二期) (一)孤兒軍師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光從他的稱號就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什麼叫年少輕狂?諸葛亮就是。
  • 臥龍冢虎之戰,諸葛亮輸給司馬懿,原因究竟是什麼?
    一部波瀾壯闊的三國史,寫滿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哀歌,魏蜀吳三足鼎立,最終卻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三國當中有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不過令後世感到奇怪的是,劉皇叔既有臥龍亦有鳳雛,最終還是丟了天下,相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決,這兩個人的對決決定了蜀國最終走向,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輸給司馬懿?諸葛亮號稱臥龍,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這樣洞察局勢的眼光,在三國當中無人能夠出其左右。司馬懿號稱冢虎,絕對是三國當中第一政治陰謀家,隱忍狠毒,最終生生拖死了諸葛亮。
  •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為何率先滅亡的是劉備的蜀漢
    劉備在東漢末年時期不斷招兵買馬,廣納賢士,請出了臥龍鳳雛等能人的相助,手底下還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於是不斷的擴充領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蜀國。最後和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三分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了,千年後一人獲得成功,續命長達12年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終年54歲。諸葛亮是帶著無盡遺憾離開的,他未能完成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時提出的目標。諸葛亮肯定不甘心,當病重時他渴望續命,使用的方式就是「七星燈續命」,可惜以失敗告終。
  • 姜維是魏國降將,為何最終他願意為光復漢室獻出生命?
    雖然皇帝已經 放棄了抵抗,但朝中依舊有忠義之士圖謀恢復,代表人物便是大將軍姜維。當時他正吞兵沓中,防備鍾會大軍,在悉知後方有變,國已不存後,姜維選擇「投降」鍾會,攛掇鍾會在蜀中自立為王。鍾會果然聽從了姜維的建議,先誣陷鄧艾謀反,將其押往許昌,之後派人追上囚車殺掉了鄧艾。但這一天大的陰謀最終敗露,鍾會被亂兵所殺,姜維也在動亂中身死。
  • 龍作為皇帝的專屬物 為何諸葛亮還敢稱臥龍
    不過,既然龍是皇權的象徵,為何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敢自號為「臥龍」;另一名蜀漢名將趙雲,敢叫「趙子龍」?他們就算不怕漢獻帝找麻煩,也不怕劉備穿小鞋?其實,將龍視為皇權象徵的歷史,雖然很久遠——早在商周時期,天子就將龍紋刻畫在青銅器、旗幟和衣服上,但是龍並沒有被皇室壟斷。直到元朝時期,朝廷才禁止非皇室成員使用龍的形象。
  •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曲解了一個字的含義,註定劉備必亡
    在荊州地界上的謀士中,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統可謂極具盛名。名士司馬徽讚譽道:"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頗為出名。但打臉的事情很快便發生了:劉備儘管得到了臥龍、鳳雛兩位大才,但他依舊沒辦法安定天下。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呢?
  • 三國:臥龍先生出山,三顧茅廬難辨真偽,竟是諸葛亮上門自薦?
    諸葛亮問劉備甘願一輩子就這樣種地嗎?劉備便開始重新審視諸葛亮,諸葛亮問劉備,劉表比得上曹操嗎?劉備搖搖頭,諸葛亮再問劉備比得上曹操嗎?劉備還是搖搖頭。諸葛亮說,曹操就要打過來了,你們都比不上曹操,荊州就要完了,現在自己倒有個辦法。
  • 周瑜之才比起姜維如何?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②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周瑜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發布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
  • 諸葛亮為什麼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我們知道,在整個三國時期,能夠笑傲天下的人物沒幾個,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諸葛亮有大才這是眾所周知的,諸葛亮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隆中茅廬中對於時局的分析和未來規劃的展望,還包括對蜀國的治理,以及南徵北伐的將帥才能。
  •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司馬徽說了10個字,後來字字靈驗
    另外,水鏡先生的古琴,也是一絕,其曲風隨心境而變,玲瓏巧妙讓人驚訝。聽起演奏猶如飲到山間泉水,甘冽而使人心情通暢。二、司馬徽素有大儒雅士之風。史書記載,他身形瘦長如仙鶴,面相超群,器宇不凡,神似傳說中玉京仙境才有的隱居謫仙人,當真是無與倫比。三、水鏡先生有仁慈通達之心。作為大學問家,他一生門下弟子無數,「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均拜服於他的門下。
  • 一石二鳥之計:諸葛亮死後魏延被誅,楊儀自裁,蜀國失去兩個能人
    在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中,名將魏延和名臣楊儀的命運息息相關。魏延被楊儀下令誅殺,落得個身首異處,死無全屍的下場。可是,魏延剛死不久,楊儀就被朝廷罷黜為平民流放,又被治罪下獄,最終落得個自盡的下場。這兩個生前就橫豎不對眼,時常爆發激烈爭執的人,都在諸葛亮病逝後相繼離世。
  •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不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誇讚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學堪稱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的最牛的二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