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為何率先滅亡的是劉備的蜀漢

2020-12-18 穿著旗袍品歷史

劉備在東漢末年時期不斷招兵買馬,廣納賢士,請出了臥龍鳳雛等能人的相助,手底下還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於是不斷的擴充領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蜀國。最後和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三分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但是令劉備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蜀國不僅沒有興復漢室,而且還是第一個被滅掉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蜀國的國力資源本來就比不過魏國和吳國,魏國佔據「黃金地帶」的中原之地,吳國佔據著「有著魚米之鄉」美稱的江南。蜀國佔據著相對比較閉塞的川中與漢中,從地理優勢而言蜀國明顯不如魏國和吳國。蜀國在盆地和山嶺之間,蜀國的國土面積與魏國吳國相比是最小的。蜀國的路是比較崎嶇的,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是因為,道路難走糧草供應不足而被迫中斷。

此外蜀國的經濟也是比不過魏國和吳國的,益州雖然有「天府之國」的美稱,相比之下經濟上還是有差距的。蜀國在人口、文化、軍事方面也是不如魏國和吳國的,蜀國丟失了荊州,再加上經過「夷陵之戰」之後蜀國國力被大幅度的消減。後期蜀國人才的斷層,隨著劉備的駕崩之前的文臣和武將老的老死的死,這個時候的蜀漢朝堂出現了後繼無人的情況。

雖然當時的姜維也在力挽狂瀾,可是姜維畢竟不是諸葛亮,也沒有諸葛亮在朝堂和軍中的威望,所以咋屢次出兵北伐的時候被人掣肘。在加上當時的劉禪為王,會用無能,寵愛環襯黃皓,無法令真正的賢士入住,黃皓當時有了一些權力便幹涉朝政,一心只想著往上爬。此時的劉禪已經比較昏庸,整日吃喝玩樂不問政事。

數次的北伐拖垮了蜀國的國力,蜀國和魏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那一次次北伐希望很渺茫。兩國交戰不僅僅是將士在前線的廝殺還是兩國國力的比拼。連年的戰爭使得蜀國疲憊不堪,讓本來就相對弱小的蜀國國力更加匱乏。

還有一種說法是蜀國和魏國地理位置比較近,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且蜀國的魏國的戰爭意圖比較明顯,而吳國和魏國隔著長江,吳國陸地作戰不突出,而且距離魏國軍事中心較遠,構不成太大威脅。相比之下應該先打掉這個對自己虎視眈眈的蜀國,而後期吳國已經不具備影響天下大勢的能力了。

歸根結底蜀國末期軍事力量不足,國力匱乏加上在政治上已經趨近於腐敗,蜀國內部人員的矛盾也很大。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戰」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蜀國由盛轉衰。可憐諸葛亮和姜維兩代師生費盡心力只換來這樣的結局,讓人感到惋惜。

相關焦點

  • 魏蜀吳三國從地圖上看是差不多大的,為何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魏,第一個稱帝,存在近四百年的漢朝政權滅亡,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由於開始三國正式鼎立。
  • 賣草鞋的劉備三分天下,靠的是什麼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擁兵自重,群雄並起,莫說山高皇帝遠,就算近,朝廷也已經失去控制他們的能力。但是很奇怪的是天下軍閥都擁有自己的資本,劉備是個賣草鞋的窮光蛋,卻能從無到有,組建了蜀漢帝國,真可謂是個奇蹟。那麼劉備創業的本錢是什麼呢?1劉備年輕時,喜歡結交豪爽之士。
  •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為何羅貫中卻只寫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國?
    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有一路諸侯叫做公孫瓚,也就是蜀漢五虎大將之一趙雲最先侍奉的主公,其實公孫瓚跟公孫度沒有直接關係,可能500年前是一家。公孫度屬於董卓的人。 公元190年,當時董卓已經控制了朝廷,18路諸侯正在起義攻打董卓的時候,董卓經過下屬徐榮的舉薦,將公孫度派往遼東鎮守,任命為遼東太守。說個實在話,公孫度還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人。
  • 為何劉備沒能奪得天下?龐統臨終前一句話,諸葛亮聽懂了
    為何劉備沒能奪得天下?龐統臨終一句話,諸葛亮聽懂了!引言: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勱,不亦可乎——龐統眾所周知,在東漢三國時代,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方能得天下」,而值得一說的是,作為漢式皇家血統的劉皇叔劉備, 不僅有諸葛亮輔佐,甚至龐統也對其言聽計從,然而可笑的是,劉邦卻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東漢末年實際上是四國鼎立,並非三國爭霸
    《三國演義》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且經典的小說,它將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崢嶸歲月,表現地淋漓盡致。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本小說才了解東漢歷史的,它的出現使原本遠離我們的那一段歷史,變得更加耳熟能詳起來,可小說只是小說,終究不是真實歷史。
  • 劉備英明神武,諸葛亮聰明絕頂,可蜀漢為何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呢?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要說哪位歷史人物最可惜,相信大家不約而同的反應,應該都是同一個人,那就是我們的大漢皇叔——劉備。歷史上給劉備的眾多評價中,有這樣一句筆者覺得非常客觀公正,那就是陳壽所寫的「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 漢末最神奇的預言家:算出東漢滅亡時間,卻被劉備處死
    比如在東漢時期,讖緯之術就非常流行,劉秀就是靠著這種預言做的皇帝。到了東漢末年,依然有不少非常神奇的預言家,比如劉備麾下就有一位,此人算無遺策,甚至推測出了東漢的滅亡時間,然而他的下場卻很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此人名叫張裕,字南和,是蜀郡人。張裕早年間為劉焉、劉璋效力,被任命為從事。劉備佔領益州後,加封張裕為益州後部司馬。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為何沒來救援?
    孟獲被諸葛亮的仁義所感動,誓言效忠蜀漢,不再犯上作亂。隨後,孟獲帶軍隊至滇池。可是,當公元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蜀漢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去哪裡了,為何不來救援?難道是他言而無信?答案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 東漢末年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另一個國家是哪?
    秦一統天下,魏蜀吳三分。許多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出現了三個國家,即鼎立的魏蜀吳。但三國爭雄天下時,仍有一國,即東漢末,四國鼎立。遼東的第四個國家是燕國,這個被忽視的政權。漢末四國鼎立,為什麼羅貫中只寫魏蜀吳,燕國就不值得稱道了?
  • 諸葛亮做的這三件事,其實是在加速蜀漢的滅亡,你看懂了嗎?
    諸葛亮的一生,無論是對劉備還是對劉禪,甚至是對整個蜀漢政權都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一生幾乎被歷代封建王朝視為君臣相處的典範,他的忠心,日月可鑑。可諸葛亮一生做的這三件事,看似為了匡扶漢室,實則是在加速蜀漢的滅亡。或許他自己並不知道,就如同我們也曾做過一些自己認為對的事,其實是非常錯的。
  • 他才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蜀國滅亡後,司馬昭對他施以了剮刑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便是蜀漢前期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便是蜀漢後期傾頹的原因。諸葛亮曾語重心長地叮囑劉禪:不要寵溺小人,遺忘先帝的志向。可令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最終卻還是因為劉禪親近小人,才斷送了蜀國的江山。仔細翻閱東漢歷史人們便可知,漢平帝就曾利用宦官勢力,鬥垮了竇氏家族。此後宦官勢力便開始直接幹預朝政。寵信宦官也可以說是,漢王朝的一大弊病。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可以說是英雄輩出的時代,能和三國相似的時代,就是那秦末漢初的那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武將謀士上榜最多的時代,其中這麼多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關於英雄的評論
  • 劉備有臥龍鳳雛相助,為何還是一敗塗地?時也,命也
    在三國時代,蜀漢最終滅亡相信讓大家唏噓不已。因為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一直被視為正面角色,而曹操則是負面角色。無數人希望劉關張三兄弟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而且劉備雖然前期屢戰屢敗,但是在得到諸葛亮和龐統的相助後,劉備的確發展非常快,佔據了荊州和益州的土地,實現了三分天下。
  • 曹魏兩將投蜀漢,一人成漢中守護神一人成蜀漢頂梁柱,他們是誰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是一個亂世,亂世之中從一個陣營投靠到另一個陣營是很普遍的,比如說曹操手下五大謀士,有一人是從敵營投靠過來的,這就是是賈詡,再比如曹操手下五子良將,有三人是從敵營投降過來的,分別是徐晃、張遼和張郃。
  • 為何蜀漢人才凋零的這麼厲害?
    廖化是蜀漢很出名的人物,廖化最開始為關羽主簿因為荊州失陷被迫投降東吳,後來為了回到蜀漢詐死而回。在蜀漢後期是獨當一面的將軍,廖化絕非小人物,但是此時廖化已經年過七旬,所以也顯示出了蜀漢人才凋零的狀態,而蜀漢人才凋零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 他是蜀漢一流謀士,劉備伐吳連諸葛亮都勸不了,只有此人能勸
    同樣的道理,到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之際,人才也是決定成就事業的關鍵因素之一,曹操以擁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這樣的五大謀士,以及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這樣的五子良將,才能成就曹魏政權雄踞北方九州的事業。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劉備有倆兒子比較有名。一個是乾兒子劉封。一個是親兒子劉禪。一個封,一個禪,連起來就是「封禪」,確實圖了個好彩頭。看得出劉備是個很迷信的人。劉封與諸葛亮無冤無仇,為何諸葛亮一定要劉備賜死劉封,把忠勇有加的小劉置於死地呢?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個。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劉備為何能成為大漢皇叔,建立蜀漢?
    和與敵人硬拼相比,能毫髮無損的撤退,才是真豪傑,只要沒有被敵人消滅、收服,就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比如外號」劉跑跑「,的劉備,顛沛流離一生,最終仍然佔據蜀中,三分天下。通過劉備建立蜀漢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劉備的出身在三國中算是最低的,曹操和孫策孫權都是官宦之後,自帶家族勢力,唯有劉備處在社會最底層,織席販履為業。雖然有兩個萬人敵的兄弟,但因為沒有起家的班底,和家族支持,一直難有一塊可以修養發展的地盤。
  • 劉邦佔有巴蜀之地統一天下,劉備不可以,二者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劉邦但是也有一些政權佔據了巴蜀這塊土地,卻沒有實現統一天下的理想。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劉邦的後代劉備,為何無法像自己的祖先那樣統一天下呢?虎狼之師二、經濟因素我們都知道先秦時期,就算是東漢末年,南方與北方的經濟實力就不對等,天下諸侯都逐鹿中原,連年戰爭讓北方人民流離失所,使得大批的北方人口湧入南方
  • 草根劉備,他如何從一個賣草鞋的,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梟雄?
    草根劉備,他如何從一個賣草鞋的,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梟雄?文|少年說歷史在悠久的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事跡以及人物。而在這裡邊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個人物,那就是三國時期的草根劉備。他是如何從一個賣草鞋的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