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兩將投蜀漢,一人成漢中守護神一人成蜀漢頂梁柱,他們是誰

2020-12-15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是一個亂世,亂世之中從一個陣營投靠到另一個陣營是很普遍的,比如說曹操手下五大謀士,有一人是從敵營投靠過來的,這就是是賈詡,再比如曹操手下五子良將,有三人是從敵營投降過來的,分別是徐晃、張遼和張郃。

一般來說,投靠都是從實力小的一方向實力強的一方來投靠,上面說的四個人都是如此,原因很簡單,人往高處走,誰更厲害,誰更強大,一般就投靠誰,但是,強大的曹魏先後有兩員將領分別投靠了蜀漢,這兩員將領都成為蜀漢的社稷之臣,更為奇怪的是,這兩人對蜀漢都是忠心耿耿,這是非常罕見和極為難得的。

第一個由曹魏投靠蜀漢的將領是王平。

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人,王平祖上是南方的板楯蠻族人,這一民族是土家族的前身之一,後來王平跟隨當地的部落首領賨邑侯杜濩與七姓夷王樸胡一起投靠曹操,成為曹操手下一名代理校尉,這一年是公元215年,曹操剛平定漢中拿下張魯後不久的事。

王平

四年後的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在漢中發生戰爭,劉備利用斬殺夏侯淵的優勢,同時依靠險要地形對曹操避而不戰,曹操因為補給困難,選擇將漢中百姓遷往關中,隨後就結束漢中之戰退兵了,而在戰中,身為代理校尉的王平卻趁機投靠了劉備。

雖然曹操在漢中之戰失利,但是,曹操的勢力明顯強於劉備好多倍,劉備的地盤就一個益州,曹操佔據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個州,誰都知道曹操實力強,還控制了皇帝代表了朝廷,留在曹操那不是更有前途嗎?在當時看來,王平背叛曹操投靠劉備的行為,不是棄明投暗嗎?那麼問題來了,王平為什麼要投靠劉備?

第一個原因是:王平顯然是板楯蠻族人,但他顯然很懷念家鄉,王平的家鄉在益州巴西郡宕渠,這裡現在是劉備的地盤,如果一直在曹操那裡,就得背井離鄉,也許宕渠還有王平的親人和族人,也許王平過於思念家鄉,所以王平要離開曹操投靠劉備。

王平與馬謖

再說了,之前王平離開家鄉投靠曹操,是因為部落首領的主意,王平是身不由己,在曹操那裡待了一段時間後,感覺還是思念家鄉,古人的鄉土觀念很重的,尤其是外族人,所以王平趁曹操與劉備發生漢中之戰時,離開曹操主動投靠了劉備。

第二個原因就是:王平在曹魏感覺沒有前途。王平是蠻族人,雖然當了個代理校尉,可這不過是曹操臨時安置蠻族人的臨時職位,可能永遠也不能轉正,再加上王平沒有文化,不識字,在人才濟濟的曹魏政權,得到重用的機會不多。

另外,王平雖然跟隨部落首領一起投靠曹操,但實際上這批人曹操是防備的,一是非我族類,二是賨邑侯杜濩與七姓夷王樸胡是地方實力派,處理得好會忠心,處理不好就有反叛的可能,是被曹操防備的部落,也不太可能受重用,所以王平離開。

王平成為漢中守護神

王平投靠劉備後,很快得到升遷,投靠劉備的當年就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從代理校尉到將軍,王平連升三級,跳過了校尉、中郎將,直接升牙門將和裨將軍,後來王平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街亭之戰中立功,他勸諫馬謖不要上山紮營,同時率領少數軍隊牽制了張郃,保證了蜀漢沒有被打得大潰敗,成為第一次北伐中唯一一個受到升遷的將軍,被任命為討寇將軍,封亭侯,統帥蜀漢的特種部隊無當飛軍。

諸葛亮及魏延都去世後,王平又接手吳懿的漢中太守之職,成為鎮守漢中的守護神,要知道漢中是蜀漢北大門,是曹魏唯一能攻擊蜀漢的必經之地,是蜀漢國防的重中之重,王平鎮守漢中長達14年 ,沒有出過一次差錯,沒有犯過一次錯誤,還因為英明的指揮,挫敗了曹魏大將軍曹爽的侵犯漢中之戰,也叫興勢之戰,更為重要的是王平對蜀漢忠心耿耿。

王平以一個降將身份,為何對蜀漢忠心耿耿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忠於蜀漢,就是忠於家鄉,王平是為家鄉而戰。前面已經講過王平投靠蜀漢是因為思念家鄉的原因,所以家鄉對王平來說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就不難理解王平為何忠於蜀漢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王平在蜀漢得到了重用。王平在曹魏只是個代理校尉,一投靠蜀漢就是牙門將和裨將軍,不久又升為討寇將軍,還被封了侯,諸葛亮去世後,王平成為安漢將軍兼職漢中太守。

公元243年,王平又被封為鎮北大將軍,仍然鎮守漢中,這是典型的軍政大權一把手的職務,成為蜀漢政權三大邊境軍政大臣之一,地位非常高了,相當於蜀漢三大軍區司令之一,除了蜀漢朝廷之外,就數王平的漢中太守、鎮北大將軍最為重要了,比永安和南中都要重要,蜀漢對王平重用,王平對蜀漢忠心,這是典型的相互成就。

姜維

第二個由曹魏投靠蜀漢的將領是姜維。

姜維是魏國涼州天水郡冀縣人,也就是今天甘肅省甘谷縣人,他的父親是魏國小官吏,因為戰死沙場,姜維就接了父親的班和職務,成為魏國天水郡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和天水郡主簿尹賞、功曹梁緒、主記梁虔一起受到太守馬遵的猜忌,馬遵不願意讓姜維等人進城,前面進不了城,後面又是蜀漢大軍到來,無路可走,於是姜維四人一起投靠了蜀漢。

所以姜維投靠蜀漢的原因很簡單,受到太守的猜忌,無路可走之下投靠了蜀漢。

姜維投靠了諸葛亮之後,很快因為才能而得到了火箭般的升遷,投靠的當年,姜維就被封當陽亭侯,兼奉義將軍,沒過多久,又升為徵西將軍,同時還有兵權,統領蜀漢精銳五六千虎步軍,諸葛亮去世之後 ,姜維又被任命為輔漢將軍,蜀漢第一任輔漢將軍是李嚴,第二任是張裔,這個職務並不低,李嚴當年可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

姜維忠心耿耿

隨後,姜維是一路升遷,從輔漢將軍到鎮西大將軍,再到衛將軍,最後到大將軍,姜維以一個降將身份,成為曾經母國的敵國蜀漢政權的大將軍,大將軍可是最高軍職,相當於三軍總司令,這簡單是一個傳奇,也是三國所有降將中身份最高的人。

在蜀漢晚期人才凋零的時候,基本上是姜維一個人在力挽狂瀾,苦苦支撐,姜維前後11次北伐,勝多負少,以蜀漢的弱勢實力,不斷地發動對曹魏政權的進攻,以進攻為防守,成為蜀漢後期唯一頂梁柱,在面對曹魏大軍逼近之際,同樣是姜維一人在苦苦支撐,率領數萬軍隊死死地擋住了魏將鍾軍的15萬大軍,如果不是鄧艾偷渡陰平,蜀漢政權根本不會滅亡,當時鐘會已經有了退兵之意。

即使是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之際,姜維都沒有放棄為蜀漢復國,連皇帝劉禪都放棄了,而作為曾經的降將,現在的蜀漢頂梁柱大將軍姜維居然沒有放棄,還有苦苦支撐,以自己最後的能力與忠心,為蜀漢復國大計獻出了最後的力量,姜維的忠心天地可證、日月可鑑。

姜維成為蜀漢的頂梁柱

那麼姜維為什麼這麼忠心呢?

因為姜維和諸葛亮是同樣性格的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姜維也是如此;諸葛亮兩袖清風、大公無私,姜維同樣不置產業,身無長物;諸葛亮忠心耿耿,姜維同樣忠心;諸葛亮一生為了理想北伐,姜維前後11次北伐,比諸葛亮還要多,因為姜維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北伐中原,建立功勳。

一個有理想的人是有信仰的,是正直忠義的,為了實現理想,姜維只有忠心耿耿,一心為蜀,同時,姜維忠心報國也要報答諸葛亮的重用之恩和蜀漢的提拔之義。

相關焦點

  • 三國最大的冤案,毀了蜀漢大業
    魏延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了一番豪言壯語:「如果曹操舉天下之兵而來,我願為大王抵擋;如果他派一個偏將率十萬人馬來攻漢中,我就為大王吞了他們。」此話一出,劉備連連點頭,群臣也給魏延瘋狂點讚。魏延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此後,他鎮守蜀漢的北大門,多次參與北伐,大破曹魏軍隊。
  • 劉備與劉邦都佔據了巴蜀與漢中,那蜀漢到底弱在哪?
    劉備稱帝之時,蜀漢的地盤(漢中、巴、蜀)。基本上與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時,佔據的地盤差不多。那為何劉邦能得天下,而同樣人才濟濟的蜀漢,卻始終沒有在疆域上有突破呢?劉備集團與劉邦集團相比,到底弱在哪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外部的政治形勢不同。
  • 淺談蜀漢的四大都督——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
    蜀漢、曹魏、東吳都設置了都督,主管某個防區的軍務。下面小編要說的是蜀漢的四個最為重要的都督,分別是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這四個都督,幾乎撐起蜀漢的整個國防。漢中都督漢中這個位置對蜀漢來說非常重要。蜀漢歷任漢中都督中也不乏名將。
  • 三國時期,蜀漢的一位無名小將,卻至少三次改變了歷史進程
    第一次,街亭戰敗護全軍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渠縣,本來是曹操麾下的人物,在漢中之戰時投靠了劉備,自此成為了蜀漢的一員良將。後果不其然,街亭大敗,最有希望的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後面若無趙雲斷後,蜀漢全軍危矣。在此次戰鬥中,王平表現非常亮眼,馬謖的對手是誰?張郃,這個時候的張郃堪稱曹魏第一猛將,同時也是天下第二猛將。
  • 為何蜀漢人才凋零的這麼厲害?
    廖化是蜀漢很出名的人物,廖化最開始為關羽主簿因為荊州失陷被迫投降東吳,後來為了回到蜀漢詐死而回。在蜀漢後期是獨當一面的將軍,廖化絕非小人物,但是此時廖化已經年過七旬,所以也顯示出了蜀漢人才凋零的狀態,而蜀漢人才凋零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 蜀漢第一武將是關羽,曹魏第一武將是夏侯惇,東吳第一武將是誰?
    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 曹魏有五位左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比如在蜀漢陣營中,劉備,馬超,吳懿等人,就曾擔任左將軍一職。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曹魏來說,歷史上同樣出現了多位左將軍。就曹魏的五位左將軍來說,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一、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 曹魏有六位「右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歸降蜀漢!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歷史上共有六位右將軍,在這六人之中,三位來自於五子良將,一位最終歸降了蜀漢。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分別是誰呢?一、樂進首先,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國縣(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樂進因為勇猛善戰,受到了曹操的賞識和器重,並跟隨曹操南徵北討。攻獲嘉,斬俘數千。
  • 湖南省永州籍三國四大名人:永州市一人,零陵區三人
    三國時期的湖南省永州市籍名人共有四位,曹魏與蜀漢各一人,東吳集團有一對父子。其中,三人來自於永州市的零陵區,一人具體地點不詳。第一位:黃蓋。黃蓋是東吳集團中的永州市零陵區籍名將。提及黃蓋,他可謂是一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三國名人。
  • 「費禕不死,蜀漢不滅」,「蜀漢四相」之一的費禕到底有多強大?
    費禕主政蜀漢期間,對內,蜀漢內部事務是被他處理得井井有條,朝中一應慶賞刑威,都能處理的得心應手,且他常於早上聽知政事,其間還能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可是每每都能夠盡賓客之歡,而不廢自身大事。後來董允代費禕為尚書令,也意欲效仿費禕之行,但朝中大事卻多所愆滯,引得董允不得不嘆道:「人的才力竟可相去若此之遠,非我之所能及啊!」。對外,數次率軍抵擋住曹魏的進攻。
  • 解析三國戰爭:姜維11次北伐,蜀漢重生之後的終極噩夢
    諸葛亮病逝之後,蜀漢先後經歷蔣琬、董允、費禕三大臣執政,共計十九年。三大臣相繼病逝後,姜維成為蜀漢主導軍政的一把手,而王平則成為蜀漢重要前沿重地漢中的一把手。掌握蜀漢軍政大權的姜維開始了更加激進的北伐戰役。
  • 五虎上將之後,蜀漢還有這七大良將,可惜劉禪沒有珍惜
    蜀漢後期,沒有武將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並不代表當時沒有名將,其實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能夠拿的出手的名將,足足有七位,他們雖名聲不顯,但是能力與戰績,絕對不容小覷。這七個人分別是誰呢?
  • 蜀漢四相中除了諸葛亮,另外三個都是誰,他們有什麼貢獻?
    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四大都督,蜀漢除了我們熟知的五虎上將之外,其實還有蜀漢四相的說法。所謂蜀漢四相是指蜀國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
  • 三國演義中期大「BOSS」——蜀漢的恐怖實力
    奪得漢中後的劉備遂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驃騎將軍馬超並弟馬岱,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中,以當魏兵;虎威將軍趙云為後應,兼督糧草;黃權、程畿為參謀;馬良、陳震掌理文書;黃忠為前部先鋒川將數百員,並五溪番將等,共兵七十五萬,擇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師。上庸劉封孟達送掉的10萬(下面是曹魏上庸兵力,歸蜀漢時估計差不多)。又可差使至降將孟達處,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中:此四路也。諸葛亮南徵帶的50萬。
  • 蜀漢在魏延死後,並非沒有大將,可惜都生不逢時不得施展才華
    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也沒有將姜維立為繼承人。在魏延死後,接管魏延軍權的還有幾位老將。在這些老將相繼去世後,一直壓制姜維的費禕也被刺殺後,姜維才接任大將軍的職務,開始了北伐。那麼,魏延死後,那幾位受諸葛亮信任,接管軍權的老將是誰呢?首先是吳懿。吳懿直接接管了漢中的防務,成為魏延的繼任者。吳懿這位將領原是劉璋的手下,在劉備入川之後,他投降了劉備,成為劉備的部下。
  • 如果張遼加入蜀漢,那麼五虎上將應該踢出誰?
    首先,蜀漢沒有五虎將這個說法,即使是按照民間傳說中的關,張,馬,黃,趙這五個人來說,張遼可以頂下趙雲,而且排名應該還在黃忠之上,五虎將中關羽張飛的地位是鐵打的,誰都動不了,馬超是一方諸侯,世代簪纓,身份貴重,黃忠是荊州籍武將的代表,隨劉備入川「數有戰功」,在漢中陣斬曹魏主將夏侯淵,居功至偉,而趙雲的條件就遜色多了,在正史中,趙雲從來沒有過陣前斬將的經歷,也沒有獨立帶兵負方面之責
  • 蜀漢巔峰時期實力有多強?真的有望恢復漢室天下嗎?
    如果在劉備佔據漢中之後,關羽沒有悍然發動「襄樊之戰,而是與劉備集團一同進行休養生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如此,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劉備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所以我們就以劉備佔據漢中之後的劉備佔據漢中之後及關羽攻打襄樊之前這段時間,作為劉備的巔峰期作為其資本來評判其是否有實力取得天下恢復漢室。
  • 戰報184,東吳請求蜀漢出兵攻打曹魏在徐州的下邳城,蜀帝拒絕了
    玩《三國志11》戰報184,東吳請求蜀漢出兵攻打曹魏在徐州的下邳城,蜀帝拒絕了。公元275年12月11日,東吳使者吳綱向蜀漢皇帝陛下劉諶進行了跪拜禮儀後,蜀帝劉諶示意吳使吳綱起身說話。東吳使者吳綱便開門見山地說:尊敬的陛下,外臣此次前來出使貴國,是為了傳達敝國皇帝陛下孫皓對貴國出兵北上討伐曹魏提前表示衷心的祝賀,堅信蜀軍必能凱旋而歸,成功滅魏。還有一點就是我軍主公孫皓的傳言,是想請求貴軍能夠從濮陽城派出一支精銳的蜀軍部隊來配合敝軍一起協力攻打曹魏的下邳,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公元275年12月11日,蜀帝劉諶說:嗯……派出援軍是嗎?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史上,蜀漢確有一人參加了周瑜的葬禮,絕非臥龍,而是鳳雛。不過,此時龐統為東吳效力,並未投奔劉皇叔帳下。赤壁之戰後,周瑜忽悠劉備西川,不料突然暴病死於巴丘。其實,諸葛亮沒有親臨漢中之戰前線。史上,實為法正輔佐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
  • 蜀漢滅亡後的慘狀:劉禪妃嬪盡數賞賜給曹魏大臣,關羽被滅三族
    讓劉備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在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鍾會,鄧艾兵分數路伐蜀,此時的川蜀雖然有名將姜維坐鎮,但是實力遠不如劉備坐鎮之時了。後來,鄧艾偷渡陰平,當時雖然在綿竹打敗了諸葛瞻,但是鄧艾手上勇用的兵馬已然不多,然而當鄧艾一行人來到成都城牆之下時,劉禪竟然直接宣布投降,試想,如果此時劉禪據城而戰,鄧艾他們一時想要攻進來那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