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五位左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2020-12-15 情懷與歷史

左將軍,古代官職,始於戰國時期。對於左將軍來說,地位僅次於上卿,職務上包含了護衛京師,駐守邊境等範圍。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左將軍在武將中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武將甚至諸侯就曾被封為左將軍。比如在蜀漢陣營中,劉備,馬超,吳懿等人,就曾擔任左將軍一職。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曹魏來說,歷史上同樣出現了多位左將軍。就曹魏的五位左將軍來說,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一、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根據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對部下的任免更加隆重。同年八月,曹操以鍾繇為相國,始置奉常宗正官。于禁也在後來遷為左將軍,假節鉞。雖然很早就晉升左將軍一職,但是,在襄樊之戰中,于禁敗給了關羽,無疑遭到了後人的貶低。

關羽敗亡之後,于禁一度流落到吳國。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遣于禁回魏國。于禁回到魏國後,卻遭受其他人的嘲笑。當時于禁的鬍鬚和頭髮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以春秋時期荀林父、孟明視的舊事來對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但是,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諡為厲侯。

二、張郃

張郃(?-231年),字俊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文帝即王位,以郃為左將軍,進爵都鄉侯。及踐阼,進封鄚侯。詔郃部與曹真討安定盧水胡及東羌。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後,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後,又進封他為鄚侯,命令張郃與曹真率領兵馬徵伐盤踞在安定一代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左將軍于禁歸降了關羽,這讓曹丕非常生氣,從而將左將軍冊封給了張郃。太和二年(228年),張郃轉為右將軍,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戰,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遷徵西車騎將軍。太和五年(231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時,張郃受司馬懿所迫而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

三、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值得注意的是,徐晃生前一直以右將軍聞名於世。可他死後,卻以左將軍身份配享曹操廟宇。正始四年(243年)七月,魏帝曹芳下詔:「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由此,對於曹魏來說,于禁、張郃、徐晃這三位五子良將,都是左將軍。

四、郭淮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雁門太守郭縕之子。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郭淮隨曹操徵討漢中。曹操回軍後,留徵西將軍夏侯淵守漢中,以拒劉備,並留郭淮為夏侯淵的司馬。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賜郭淮關內侯,轉為鎮西長史。

太和二年(228年),蜀丞相諸葛亮首次攻魏,派馬謖守街亭,高詳駐軍柳城。張郃率軍攻打街亭,而郭淮則率軍佯攻柳城,牽制蜀軍。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郭淮這位將領就開始抵擋蜀漢大軍了。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第三次攻魏。遣陳式進攻祁山以南前已歸蜀、街亭戰後又被魏軍收復的武都(今甘肅成縣西)、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二郡。郭淮率兵救援,在建威(今甘肅成縣西)遭到諸葛亮主力的阻擊,被迫退走。

正始元年(240年),蜀將姜維出兵隴西,郭淮進軍。姜維撤退後,郭淮又安撫氐族人,遷移三千多戶百姓到關中地區。並轉任左將軍。因此,對於郭淮來說,不僅和蜀漢丞相諸葛亮較量過,還在諸葛亮去世後繼續應對姜維的進攻。從這一角度來看,郭淮可以說是蜀漢大敵了。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正元二年(255年)正月癸未(2月23日),郭淮去世。被追贈為大將軍,獲諡貞侯,由兒子郭統襲封爵位。郭統死後,其子郭正繼嗣。

五、毌丘儉

毌丘儉(?~255年),複姓毌(guàn)丘,字仲恭,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大將、文學家,將作大匠毌丘興的兒子。毌丘儉文武雙全,才識拔幹,襲封高陽鄉侯。魏文帝時期,擔任平原侯(曹叡)文學掾,結下深厚情誼。魏明帝登基,歷任尚書郎、羽林監、洛陽典農中郎將等要職,這促使毌丘儉對曹魏忠心耿耿。在平定遼東公孫淵後,毌丘儉被冊封為左將軍,並在之後出任鎮南將軍、豫州刺史。

東興之戰後,毌丘儉遷鎮東將軍、揚州都督,擊退了吳國太傅諸葛恪,加位鎮東大將軍。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不滿權臣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以及殺害好友夏侯玄、李豐,帶兵西進討伐。參加項城樂嘉戰役,潰敗於司馬師、鄧艾、王基、胡遵、諸葛誕、樂綝等人的聯軍,不久,在逃亡途中被殺害。值得注意的是,毌丘儉博聞多才,精於詩文,亦是魏晉之際的著名詩人,代表作有《承露盤賦》、《承露盤銘》、《答杜摯》、《罪狀司馬師表》,合集有《文集》二卷,《紀》三卷等。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曹魏有六位「右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歸降蜀漢!
    右將軍,古代官職,始於戰國時期。對於左將軍來說,地位僅次於上卿,職務上包含了護衛京師,駐守邊境等範圍。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左將軍在武將中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
  • 盤點三國時期曹魏後期的五子良將
    比如: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的十二虎臣,尤其是曹魏擁有曹氏八虎騎,更具有外姓重臣五子良將,有人就說了,自五子良將亡故以後,曹魏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人對外作戰,外姓的將軍好像就沒有了,這可是不對的,實際上曹魏後期也有五個個人可以成為五子良將,他們是誰呢?第五:郝昭。
  • 曹魏五子良將,四位都是降將,只有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再比如東吳將領中,太史慈和甘寧這兩位猛將,就是降將出身。至於傅士仁、麋芳這兩位關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戰後歸降了東吳。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五子良將,其中四位都是降將。
  • 曹魏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曹魏的五子良將排名是怎樣的?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虎上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作為曹魏代表的「五子良將」在歷史上的地位要遠遠超過五虎上將,那麼讀者們知道「五子良將」中都有誰嗎?誰的地位和官職最高呢?「古之召虎」張文遠如果說按個人能力來看「五子良將」最強的應該就是張遼了。
  • 魏國五子良將,四人得以配享曹操宗廟,唯有此人無資格
    魏國的五子良將,具體指的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和左將軍徐晃。而之所以把這五位稱作魏國五子良將,主要是因為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五人列為一傳即《卷十六張樂于張徐傳》,並在後面評論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 曹操的五子良將中誰最厲害?並非于禁,是這位打敗了諸葛亮的名將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後來董卓、袁紹、呂布等諸侯相繼失敗,最終只剩下蜀漢、東吳、曹魏三國鼎立。在這三個政權之中,劉備、孫權、曹操作為雄主,各自有其特點,而他們麾下也是聚集了不同的人才,劉備有「蜀漢五虎上將」,孫權有「江表十二虎臣」,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人數最多,而最為著名的顯然莫過於「五子良將」。
  • 曹魏名將夏侯惇戰績並不突出,為什麼聲望遠在五子良將之上?
    根據歷史記載可知,夏侯惇的戰績根本無法與排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相比,但是夏侯惇的聲望卻為什麼遠在五子良將之上呢?有這樣的將軍,士兵一定會拼命的打仗從而增加了將軍的地位。我們知道曹操是個唯才是舉的一代梟雄,夏侯惇追隨自己多年,賞賜一定很多。但是夏侯惇居然將曹操的豐厚的賞賜全部分發給了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至死都沒有多餘的錢財。我認為這是夏侯惇的聲望遠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上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夏侯惇有著古之良將的風範。
  • 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叩頭和攀巖能理解,醬油和大膽兒又是誰?
    昨天剛寫了一篇關於蜀漢五虎上將武功技能特點的稿子,就被讀者的評論笑翻了。這些高手中的高手,迅速給五虎上將取了令人捧腹的綽號:關三刀、張一吼、馬坑爹、黃老卒、趙跑跑。在另外的稿子裡,網友還根據三國正史,給曹魏五子良將也都取了綽號。其中的叩頭和攀巖,大家都能理解,而其中的醬油和大膽兒是誰,就需要琢磨一下了。
  • 三國志幻想大陸香香頭像攤 曹魏猛男五子良將
    感謝小將軍們一路以來的喜愛和支持,今天還是繼續為大家帶來四位猛男羈絆頭像喲~ 典韋,魏國第一虎臣!勇猛善戰,與人搏命,猶如惡虎下山,所到之處披靡無敵。即便是戰敗之後,周身百丈之內,無一人敢靠近典韋半步。
  • 曹魏宗族中,唯一可以比肩「五子良將」的人只有他
    ——曹植 三國亂世,群星璀璨,說起曹魏宗族武將,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恐怕便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其次才是曹仁,曹洪等,但若是對三國歷史有一定研究,或者最簡單的,熟悉《三國演義》故事的人,仔細想想,就會知道,曹魏宗親武將中,真正算得上中流砥柱的,除了後期的大將軍曹真外,亂世中,排得上號的,便只有曹仁了,而且在我看來,曹仁的能力,只怕不在所謂的「五子良將」之下。
  • 曹魏五子良將實力排名,張遼僅排第二
    眾所周知,蜀國的五虎上將每一位都是武力超群的一流武將,而在三國時代實力最為雄厚的曹魏陣營更是猛將如雲,其中以五子良將為代表的頂尖戰力,他們的個人武力絲毫不在五虎上將之下,甚至於更勝一籌。 下面我們依據各自的戰績來評定一下五子良將的武力排名:
  • 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四易其主,最後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張遼,曾經四易其主,最後是如何一戰成名的?在三國時期,曹魏有著名的「五子良將」,其中的張遼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張遼出鏡率非常的高。按實力和貢獻,張遼應該是曹魏的頭牌將軍,但是曹操看人用人,優先考慮曹氏和夏侯氏宗親,這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所以張遼就被夏侯惇搶了風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讓張遼的名望不如夏侯惇,就是張遼最早不是跟著曹操起家的,屬於半途加入曹營的夥計。
  • 曹魏兩將投蜀漢,一人成漢中守護神一人成蜀漢頂梁柱,他們是誰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是一個亂世,亂世之中從一個陣營投靠到另一個陣營是很普遍的,比如說曹操手下五大謀士,有一人是從敵營投靠過來的,這就是是賈詡,再比如曹操手下五子良將,有三人是從敵營投降過來的,分別是徐晃、張遼和張郃。
  • 正史記載江表十二虎臣武功遠超五子良將,孫權為何要向曹魏稱臣?
    ,東漢魏王、丞相曹操曹孟德帳下有五子良將,一直有謀逆之心的東吳孫權孫仲謀跟前,也有江表十二虎臣。魯肅攛掇孫權叛逆,在《三國志·卷五十四》中有記載,魯肅一投靠孫權,就給他制定了篡漢的長遠規劃:「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孫權是大漢朝廷冊封的討虜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蜀漢四相中除了諸葛亮,另外三個都是誰,他們有什麼貢獻?
    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四大都督,蜀漢除了我們熟知的五虎上將之外,其實還有蜀漢四相的說法。所謂蜀漢四相是指蜀國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
  • 趙雲如果在長坂坡歸降曹操,能否被列為「五子良將」?
    曹操一生唯才是舉,任人唯才,三次下達「招賢令」,從不計較門第高低與遠近親疏。所以帳下才擁有了當時最龐大的人才庫,如文有五大謀士,武有五子良將。曹操憑藉這些人才,方能一統中國北方,滅呂布,平袁紹,建立霸業。但在曹公徵戰天下的時候,仍然或多或少地流失了一些人才。蜀漢的關羽咱們就不提了,今天說下血戰長坂坡的趙雲。
  •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
    五子良將在三國時期,虎父虎子的代表有不少,比如說,孫堅和孫策父子,孫策在十五歲就跟隨老爸討伐荊南、董卓……但是卻也有許多虎父犬子的案例,下面列舉一下三國時期五子良將,虎父犬子的例子,來說一說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呢?
  • 曹魏五大隱藏猛將,一人打傷馬超,一人智鬥諸葛亮,一人斬蜀大將
    亦有無數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在同一個歷史舞臺上演繹著經典。然而!能夠被後世記住的,僅僅那一小部分的領軍人物,比如蜀漢五虎、曹魏五子、東吳四英將等。而大部分的猛將,都因為各種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湮沒在了史冊中。——本文主要講述曹魏集團五員鮮為人知的猛將,他們雖然沒有五子良將、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甚至李典、文聘、臧霸等人的名氣。
  • 五子良將張遼,把孫權打出心理陰影,張遼止啼嚇到小朋友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營有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關羽素來是敬文士不敬武臣。但是關羽也並非目中無人,他曾說張飛與趙雲二人能力不弱於自己。 除此之外,關羽也曾對曹魏一位猛將不吝誇讚,稱其武藝不在張飛之下,而此人,便是五子良將之首——張遼。
  • 此人被曹操稱讚為周亞夫在世,被關羽稱為大哥,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在三國之中,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很多人都是求賢若渴,當年劉備曾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手下也是武將文臣輩出,但是能夠得到主公稱讚的人卻不多,在曹魏,有一位武將,位列五子良將之一,而且還被主公曹操稱之為周亞夫在世,還打敗過關羽,可見此人的能力不俗了,這位武將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