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曹魏的五子良將排名是怎樣的?

2020-12-15 黃仲彥

漢末三國在我國的歷史上是非常精彩的一段亂世,在這期間更是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武將組合。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虎上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作為曹魏代表的「五子良將」在歷史上的地位要遠遠超過五虎上將,那麼讀者們知道「五子良將」中都有誰嗎?誰的地位和官職最高呢?

「古之召虎」張文遠

如果說按個人能力來看「五子良將」最強的應該就是張遼了。張遼,字文遠,先後跟隨丁原、董卓,董卓被誅之後又跟隨呂布徵戰四方。呂布死後得到關羽搭救和曹操的賞識,成為曹操手下的大將。在赤壁之戰後負責鎮守合肥,用八百士卒打敗孫權十萬大軍,威震逍遙津,更在東吳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威名。

無論是白狼山斬蹋頓,還是八百破十萬都是足以證明張遼出色的軍事才能。而張遼在死前的最高官職是前將軍,這也是「五子良將」都在世時五個人中的最高官職。

「兵無常勢」張儁乂

其次就是從袁紹方歸降的張郃,張郃字儁乂,本來是韓馥和袁紹的將領,官渡之戰中轉投了曹操。張郃用兵巧妙多變,擅長戰術的變化,同時好儒風,為人儒雅注重禮儀。在曹魏後期各個大將都陸續凋零的時候,只有張郃可堪重用。更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時候攻破街亭,迫使諸葛亮的北伐無功而返。卻被司馬懿下令追擊諸葛亮,木門中埋伏,當場中箭身亡。

張郃作為降將卻當上了「五子良將」中的最高官職車騎將軍,這很大情況是因為當時的曹魏已經到了第三代,朝中沒有大將可用。作為第一代跟隨曹操的張郃,自然就身據高位。但是張郃的個人能力卻是不容置疑的。

「周亞夫之風」徐公明

徐晃字公明,是關羽的同鄉河東人。在黃巾起義期間就跟隨楊奉討伐賊寇。後來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下,接納了漢獻帝的時候,同時收編了楊奉,徐晃自然也成為了曹操的手下。在攻略河北的時候,徐晃屢立戰功,參加過延津白馬之戰,之後又跟隨夏侯淵平定關右,一直擔當副將。直到關羽自荊州起兵,包圍樊城,曹操令徐晃為主將帶兵解樊城之圍。徐晃成功的打退了關羽的進攻,鞏固了樊城的防禦,同時也保護了都城許昌不受威脅。

徐晃治軍嚴謹,整齊從容,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細柳營的風採,在有生之年當過的最高官職是右將軍。他的作戰風格和張郃有著鮮明的對比,但是在「五子良將」中也屬於一流武將。

「勇猛驍果」樂文謙

樂進,字文謙,作為「五子良將」中最擅長充當先鋒的樂進,是曹操手中的一把利刃。每次打仗都充當破敵猛進的角色。作為「五子良將」中最早跟隨曹操的武將,樂進也是經歷戰場最多的一個,他同樣也跟隨張遼一起鎮守合肥,還曾正面擊敗過關羽。

想對比張郃和徐晃,樂進更像是一個武將而不是一個統帥,最高官職也是右將軍,不過他去世太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就去世了,所以在人們眼中他沒有什麼存在感。

「威嚴毅重」於文則

于禁字文則,作為「五子良將」中最受人詬病的一位,于禁卻是得曹操器重的。在曹操經歷宛城之敗時,恰逢于禁整頓作亂的青州軍,從而被曹操讚賞。為了維護軍紀法度殺了自己的好友昌豨被曹操成為「威嚴毅重」。

可惜晚年援助樊城不成,反被關羽水淹七軍,被擒之後投降了關羽,和英勇就義的龐德成了鮮明的對比。回國之後更是被曹丕在牆壁上畫「于禁受降圖」而羞辱,沒過多久就羞愧病死。

雖然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于禁在「五子良將」中是最無能的一個,但是他確實這五個人中唯一被曹操授權「假節鉞」的將軍。「假節鉞」代表著可以不用向皇帝報告,直接斬殺將領士卒,就代表著擁有了生殺大權。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曹操對于禁的信任是其他四個人都比不上的。

所以綜合來說,如果按個人能力張遼該排第一,如果按生前的官職則是張郃,要是按照權力的大小和被君主信任的程度那麼無疑于禁才是第一。

參考文獻

《三國志》

相關焦點

  • 盤點三國時期曹魏後期的五子良將
    比如: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的十二虎臣,尤其是曹魏擁有曹氏八虎騎,更具有外姓重臣五子良將,有人就說了,自五子良將亡故以後,曹魏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人對外作戰,外姓的將軍好像就沒有了,這可是不對的,實際上曹魏後期也有五個個人可以成為五子良將,他們是誰呢?第五:郝昭。
  • 曹魏五子良將實力排名,張遼僅排第二
    眾所周知,蜀國的五虎上將每一位都是武力超群的一流武將,而在三國時代實力最為雄厚的曹魏陣營更是猛將如雲,其中以五子良將為代表的頂尖戰力,他們的個人武力絲毫不在五虎上將之下,甚至於更勝一籌。 下面我們依據各自的戰績來評定一下五子良將的武力排名:
  • 曹魏五子良將,四位都是降將,只有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再比如東吳將領中,太史慈和甘寧這兩位猛將,就是降將出身。至於傅士仁、麋芳這兩位關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戰後歸降了東吳。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五子良將,其中四位都是降將。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安遠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 曹魏名將夏侯惇戰績並不突出,為什麼聲望遠在五子良將之上?
    根據歷史記載可知,夏侯惇的戰績根本無法與排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相比,但是夏侯惇的聲望卻為什麼遠在五子良將之上呢?我認為這是夏侯惇的聲望遠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上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夏侯惇有著古之良將的風範。
  • 曹魏宗族中,唯一可以比肩「五子良將」的人只有他
    ——曹植 三國亂世,群星璀璨,說起曹魏宗族武將,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恐怕便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其次才是曹仁,曹洪等,但若是對三國歷史有一定研究,或者最簡單的,熟悉《三國演義》故事的人,仔細想想,就會知道,曹魏宗親武將中,真正算得上中流砥柱的,除了後期的大將軍曹真外,亂世中,排得上號的,便只有曹仁了,而且在我看來,曹仁的能力,只怕不在所謂的「五子良將」之下。
  • 曹操的五子良將中誰最厲害?並非于禁,是這位打敗了諸葛亮的名將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後來董卓、袁紹、呂布等諸侯相繼失敗,最終只剩下蜀漢、東吳、曹魏三國鼎立。在這三個政權之中,劉備、孫權、曹操作為雄主,各自有其特點,而他們麾下也是聚集了不同的人才,劉備有「蜀漢五虎上將」,孫權有「江表十二虎臣」,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人數最多,而最為著名的顯然莫過於「五子良將」。
  • 三國志幻想大陸香香頭像攤 曹魏猛男五子良將
    徐晃,同樣是曹魏大將。一生馳騁疆場,徵戰四方,屢立功勳。三國天下中,當之無愧的治軍第一人,有西漢大將周亞夫之風! 兩人在一起就是智勇雙全,五子良將在此,還怕沒有勝仗嗎?
  • 曹魏有六位「右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歸降蜀漢!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歷史上共有六位右將軍,在這六人之中,三位來自於五子良將,一位最終歸降了蜀漢。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分別是誰呢?一、樂進首先,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國縣(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樂進因為勇猛善戰,受到了曹操的賞識和器重,並跟隨曹操南徵北討。攻獲嘉,斬俘數千。
  • 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四易其主,最後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張遼,曾經四易其主,最後是如何一戰成名的?在三國時期,曹魏有著名的「五子良將」,其中的張遼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張遼出鏡率非常的高。按實力和貢獻,張遼應該是曹魏的頭牌將軍,但是曹操看人用人,優先考慮曹氏和夏侯氏宗親,這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所以張遼就被夏侯惇搶了風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讓張遼的名望不如夏侯惇,就是張遼最早不是跟著曹操起家的,屬於半途加入曹營的夥計。
  • 正史記載江表十二虎臣武功遠超五子良將,孫權為何要向曹魏稱臣?
    且不說劉備會不會讓自己的舅哥坐擁天下,就是曹操麾下的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也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就是讓江表十二虎臣一擁齊上,也未必能打得過人家。曹操財大氣粗人多勢眾,如果使出全力,是可以碾壓孫權和劉備中的任意一方,為了公平起見,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讓劉備牽制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真,讓江表十二虎臣放手跟五子良將對決,甚至可以倆打一個,最後誰能打贏?
  • 曹魏有五位左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曹魏來說,歷史上同樣出現了多位左將軍。就曹魏的五位左將軍來說,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一、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 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叩頭和攀巖能理解,醬油和大膽兒又是誰?
    在另外的稿子裡,網友還根據三國正史,給曹魏五子良將也都取了綽號。其中的叩頭和攀巖,大家都能理解,而其中的醬油和大膽兒是誰,就需要琢磨一下了。兩人捧腹的蜀漢五虎上將綽號簡要說完,咱們進入今天的正題:網友給曹魏五子良將取的綽號是否貼切?咱們前面說過了,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根據基本是《三國志》及裴松之做注時引用的史料。
  • 趙雲如果在長坂坡歸降曹操,能否被列為「五子良將」?
    在三國中,如果要說誰最愛惜人才,一定非曹操莫屬。曹操一生唯才是舉,任人唯才,三次下達「招賢令」,從不計較門第高低與遠近親疏。所以帳下才擁有了當時最龐大的人才庫,如文有五大謀士,武有五子良將。曹操憑藉這些人才,方能一統中國北方,滅呂布,平袁紹,建立霸業。
  • 魏國五子良將,四人得以配享曹操宗廟,唯有此人無資格
    在魏國的諸多名將中,又以五子良將最為出眾。 而之所以把這五位稱作魏國五子良將,主要是因為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五人列為一傳即《卷十六張樂于張徐傳》,並在後面評論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
    五子良將在三國時期,虎父虎子的代表有不少,比如說,孫堅和孫策父子,孫策在十五歲就跟隨老爸討伐荊南、董卓……但是卻也有許多虎父犬子的案例,下面列舉一下三國時期五子良將,虎父犬子的例子,來說一說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呢?
  •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並非張遼,另有其人
    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其實主要是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 ,那句「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記載,後來就直接演變出了五子良將。這五人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從排名上來看,似乎張遼是這五人中的老大,不過事實上,五子良將中掌握兵權最大的人並非張遼,而是另有其人!張遼我們先從張遼開始分析。張遼是五子良將中最出名的武將,合肥之戰中,他以八百騎兵衝擊孫權大營,最終得勝而還,令眾人稱羨。僅憑這一戰,他就已經是名揚天下了。
  •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今天小編就要來說說魏國五子良將和蜀國的五虎上將。如果是單純的比較武藝,肯定五虎上將比魏國五子良將要強一些,在演義當中五虎上將都是坐鎮一方的猛將,隨便一個拉出來單打獨鬥,五子良將的武藝比起五虎略為差了點!拿五子良將的徐晃和五虎上將的關羽來說,綜合來比較,這樣比較公平!先談計謀,因為相對於較抽象的軍隊統率力,參戰雙方在計謀成功與否、中計方面,較容易看出及分析。
  • 五子良將張遼,把孫權打出心理陰影,張遼止啼嚇到小朋友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營有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關羽素來是敬文士不敬武臣。但是關羽也並非目中無人,他曾說張飛與趙雲二人能力不弱於自己。 除此之外,關羽也曾對曹魏一位猛將不吝誇讚,稱其武藝不在張飛之下,而此人,便是五子良將之首——張遼。
  • 劉備「五虎上將」和曹操「五子良將」相比,誰更厲害?差距懸殊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五子良將功不可沒。作為曹操的左膀右臂,他們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締造了很多的傳奇佳話。蜀漢和東吳軍營也有這樣的英雄人物,五虎上將和十二虎臣割據一方,銳氣凌人。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曹劉兩大陣營,同樣是五大武將,曹操的「五子良將」和劉備的「五虎上將」究竟哪個會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進一步分析看看。
  • 此人被曹操稱讚為周亞夫在世,被關羽稱為大哥,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在三國之中,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很多人都是求賢若渴,當年劉備曾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手下也是武將文臣輩出,但是能夠得到主公稱讚的人卻不多,在曹魏,有一位武將,位列五子良將之一,而且還被主公曹操稱之為周亞夫在世,還打敗過關羽,可見此人的能力不俗了,這位武將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