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五子良將,四人得以配享曹操宗廟,唯有此人無資格

2020-12-15 騰訊網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名將輩出。而縱觀魏、蜀、吳三國武將群體,無疑是魏國的名將最多。在魏國的諸多名將中,又以五子良將最為出眾。

魏國的五子良將,具體指的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和左將軍徐晃。而之所以把這五位稱作魏國五子良將,主要是因為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五人列為一傳即《卷十六張樂于張徐傳》,並在後面評論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然而,雖然這五位同為魏國良將,但死後受到的待遇卻大不相同。具體而言,五子良將中有四位得以配享曹操的宗廟,而僅有一位卻無這般待遇。須知,在中國古代社會,對人臣而言,能夠在死後配享帝王的宗廟是一個巨大的榮譽。

那麼,這位沒有資格配享曹操宗廟的良將又是誰呢?他又為何沒有資格配享曹操的宗廟呢?

根據《三國志·三少帝紀》所載:「(正始四年)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

由此可見,在齊王曹芳所頒布的此詔中,魏國五子良將中,唯有于禁不在其內。也正因如此,于禁便沒有了配享曹操宗廟的資格。

而同為五子良將,之所以唯獨于禁沒有資格配享曹操宗廟,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襄樊之戰,于禁屈膝投敵,晚節不保

建安二十四年,蜀國大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鎮守樊城的曹仁向曹操求救。曹操便派遣時任左將軍的于禁統帥七軍前往救援。但因漢水暴漲,于禁統率的七軍被關羽所淹。無奈之下,于禁便向關羽投降。

也正因如此,于禁成為了魏國五子良將中唯一一位屈膝投降敵軍的將領。得知于禁投降關羽後,曹操發出了這番感慨:」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可以說,于禁投降一事,成為他畢生的一個汙點,晚節不保已是必然。

其二:于禁之死,非死於戰場,而是死於羞愧

與其他四位魏國良將相比,于禁並非是死於疆場,也非死於疾病,而是死於自己的羞愧。如上所說,于禁投降關羽後不久,關羽也被東吳所敗,故而于禁就被押送到了東吳。

孫權向曹魏稱臣後,便把于禁給送了回來。當時曹操已經去世,曹丕剛剛登上皇位。面對鬚髮盡白的于禁,心胸狹隘的曹丕表面上對他百般安慰,但暗地裡卻讓人把于禁投降一事匯成了一幅畫,並刻意讓于禁看見。

于禁見此情形,頓時羞愧無比,不久便去世。而曹丕給于禁追封的諡號,則是厲侯,顯然有暗諷于禁之意。

綜上,正是因為這兩點因素,同為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便沒有了配享曹操宗廟的資格。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悲哀!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今天小編就要來說說魏國五子良將和蜀國的五虎上將。如果是單純的比較武藝,肯定五虎上將比魏國五子良將要強一些,在演義當中五虎上將都是坐鎮一方的猛將,隨便一個拉出來單打獨鬥,五子良將的武藝比起五虎略為差了點!拿五子良將的徐晃和五虎上將的關羽來說,綜合來比較,這樣比較公平!先談計謀,因為相對於較抽象的軍隊統率力,參戰雙方在計謀成功與否、中計方面,較容易看出及分析。
  • 此人被曹操稱讚為周亞夫在世,被關羽稱為大哥,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在三國之中,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很多人都是求賢若渴,當年劉備曾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手下也是武將文臣輩出,但是能夠得到主公稱讚的人卻不多,在曹魏,有一位武將,位列五子良將之一,而且還被主公曹操稱之為周亞夫在世,還打敗過關羽,可見此人的能力不俗了,這位武將是誰?
  • 劉備「五虎上將」和曹操「五子良將」相比,誰更厲害?差距懸殊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五子良將功不可沒。作為曹操的左膀右臂,他們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締造了很多的傳奇佳話。蜀漢和東吳軍營也有這樣的英雄人物,五虎上將和十二虎臣割據一方,銳氣凌人。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曹劉兩大陣營,同樣是五大武將,曹操的「五子良將」和劉備的「五虎上將」究竟哪個會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進一步分析看看。
  • 曹魏五子良將,四位都是降將,只有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五子良將,其中四位都是降將。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安遠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徐晃、張遼、于禁、張郃都是降將,也即只有樂進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 趙雲如果在長坂坡歸降曹操,能否被列為「五子良將」?
    在三國中,如果要說誰最愛惜人才,一定非曹操莫屬。曹操一生唯才是舉,任人唯才,三次下達「招賢令」,從不計較門第高低與遠近親疏。所以帳下才擁有了當時最龐大的人才庫,如文有五大謀士,武有五子良將。曹操憑藉這些人才,方能一統中國北方,滅呂布,平袁紹,建立霸業。
  • 曹魏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曹魏的五子良將排名是怎樣的?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虎上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作為曹魏代表的「五子良將」在歷史上的地位要遠遠超過五虎上將,那麼讀者們知道「五子良將」中都有誰嗎?誰的地位和官職最高呢?「古之召虎」張文遠如果說按個人能力來看「五子良將」最強的應該就是張遼了。
  • 曹魏有五位左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就曹魏的五位左將軍來說,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一、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根據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 誰是五子良將之首?從地位、戰功、影響來看毫無疑問是張遼
    五子良將,其實是現代網民取的一個稱呼,在任何古籍都未出現過該名稱,更不是一些網民認為的官職,其實咬文嚼字的話,五子良將本身就是個病語,翻譯過來就是五個人良將,用魏五子或者魏五良將似乎更合適。言歸正傳,關於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長期以來都是張遼,而這些年來,又有不少人覺得于禁才是五子之首。本文就來辨析一下,誰才是五子的第一人。
  • 三國志幻想大陸香香頭像攤 曹魏猛男五子良將
    感謝小將軍們一路以來的喜愛和支持,今天還是繼續為大家帶來四位猛男羈絆頭像喲~ 典韋,魏國第一虎臣!勇猛善戰,與人搏命,猶如惡虎下山,所到之處披靡無敵。即便是戰敗之後,周身百丈之內,無一人敢靠近典韋半步。
  • 東吳有儒將,魏國有良將,為何蜀國盡出猛將?
    「東吳有儒將,魏國有良將,蜀國有猛將」,這一說法雖然並不全面,但的確有些道理。一國將士的氣質,和本國人的身體條件、性格特點、文化氛圍乃至作戰方略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有人常說足球是最接近於戰爭的遊戲,那麼在現代足球裡,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足球風格。
  • 曹魏有六位「右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歸降蜀漢!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歷史上共有六位右將軍,在這六人之中,三位來自於五子良將,一位最終歸降了蜀漢。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分別是誰呢?一、樂進首先,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國縣(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樂進因為勇猛善戰,受到了曹操的賞識和器重,並跟隨曹操南徵北討。攻獲嘉,斬俘數千。
  • 曹操的五子良將中誰最厲害?並非于禁,是這位打敗了諸葛亮的名將
    在這三個政權之中,劉備、孫權、曹操作為雄主,各自有其特點,而他們麾下也是聚集了不同的人才,劉備有「蜀漢五虎上將」,孫權有「江表十二虎臣」,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人數最多,而最為著名的顯然莫過於「五子良將」。
  •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並非張遼,另有其人
    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其實主要是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 ,那句「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記載,後來就直接演變出了五子良將。這五人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從排名上來看,似乎張遼是這五人中的老大,不過事實上,五子良將中掌握兵權最大的人並非張遼,而是另有其人!張遼我們先從張遼開始分析。張遼是五子良將中最出名的武將,合肥之戰中,他以八百騎兵衝擊孫權大營,最終得勝而還,令眾人稱羨。僅憑這一戰,他就已經是名揚天下了。
  •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
    五子良將在三國時期,虎父虎子的代表有不少,比如說,孫堅和孫策父子,孫策在十五歲就跟隨老爸討伐荊南、董卓……但是卻也有許多虎父犬子的案例,下面列舉一下三國時期五子良將,虎父犬子的例子,來說一說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呢?
  • 《三國》都知蜀國五虎上將,魏國五子良將,吳國猛將是什麼水準?
    《三國》都知蜀國五虎上將,魏國五子良將,吳國猛將是什麼水準?看過三國的朋友們,關注點基本都是在蜀國或者是魏國身上,很少注意吳國,畢竟吳國在演義當中出場率沒有魏國和蜀國高,甚至很多人對於江東的猛將不太熟悉,那麼小編說說這些猛將是什麼水準!準一流:太史慈,戰績:在生擒前提的要求下大戰孫伯符百餘合不分勝負,7.80合平一流張遼。
  • 正史記載江表十二虎臣武功遠超五子良將,孫權為何要向曹魏稱臣?
    魯肅攛掇孫權叛逆,在《三國志·卷五十四》中有記載,魯肅一投靠孫權,就給他制定了篡漢的長遠規劃:「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孫權是大漢朝廷冊封的討虜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曹魏名將夏侯惇戰績並不突出,為什麼聲望遠在五子良將之上?
    根據歷史記載可知,夏侯惇的戰績根本無法與排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相比,但是夏侯惇的聲望卻為什麼遠在五子良將之上呢?我們知道曹操是個唯才是舉的一代梟雄,夏侯惇追隨自己多年,賞賜一定很多。但是夏侯惇居然將曹操的豐厚的賞賜全部分發給了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至死都沒有多餘的錢財。我認為這是夏侯惇的聲望遠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上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夏侯惇有著古之良將的風範。
  • 五子良將張遼,把孫權打出心理陰影,張遼止啼嚇到小朋友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營有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關羽素來是敬文士不敬武臣。但是關羽也並非目中無人,他曾說張飛與趙雲二人能力不弱於自己。 除此之外,關羽也曾對曹魏一位猛將不吝誇讚,稱其武藝不在張飛之下,而此人,便是五子良將之首——張遼。
  • 魏國五子良將,張郃第一!
    192年,王朗向曹操舉薦于禁。 193年,于禁為陷陣都尉。 197年,徐晃跟隨曹操。 199年,張遼跟隨曹操。 200年,張郃跟隨曹操。
  •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這十人的統兵能力該如何排名?
    曹操則有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些將領,都是那個時期優秀的將領,各自為自己的陣營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排除掉武藝的因素,僅僅從統兵指揮能力這個方面評定,這些將領的排名應該是怎樣的呢?如果要從帶兵指揮這個方面來評定,曹操的五子良將明顯吃虧。這是因為曹操對於手下的將領,只信任他的親族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