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曹操稱讚為周亞夫在世,被關羽稱為大哥,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2020-12-26 知史

在三國之中,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很多人都是求賢若渴,當年劉備曾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手下也是武將文臣輩出,但是能夠得到主公稱讚的人卻不多,在曹魏,有一位武將,位列五子良將之一,而且還被主公曹操稱之為周亞夫在世,還打敗過關羽,可見此人的能力不俗了,這位武將是誰?

這個武將就是徐晃,提起徐晃來,可能他的存在感並不算高,但是,卻是實打實的功勞,要知道,能位列五子良將,沒有點能力可是不行的,徐晃出生於河東,跟關羽是同鄉,沒有投靠曹操之前,投靠楊奉,還一起護送漢獻帝到洛陽,為此還被封為了都亭侯。

可見徐晃還是忠心於漢室的,徐晃這個人的眼光也是不錯的,曾經勸說楊奉投靠曹操,但是後來楊奉又改變了主意,在楊奉被擊敗後,趁機投靠了曹操,從此忠心耿耿,跟隨曹操南徵北戰,當然了,也是功勳不斷。

徐晃的功勞主要在官渡之戰顯現出來了,官渡之戰,曹操以張遼,關羽為先鋒,徐晃跟隨,攻克了白馬,而且徐晃還跟著擊敗了文丑,因功被拜為了偏將軍,後來還單獨跟史渙一起帶兵,攻打韓猛,大獲全勝,因為這個功勞,再次被封為都亭侯。

徐晃不僅領兵能力超強,謀略也是很不錯的,在攻打冀州的時候,勸說了鄴城守將韓範投降,徐晃還建議曹操給韓範以高官厚祿,這樣,攻克冀州就不會太難了,曹操之所以能夠快速平定冀州,跟徐晃的這一建議是分不開的。

在向西徵討的過程中,徐晃也是建功無數,跟隨曹操徵討張魯,因功勞大被封為平寇將軍,不僅如此,徐晃還曾經突破了關羽十重包圍,都知道,關羽在三國裡,不僅是武力值還是謀略都是數一數二的,如果不是因為性子高冷的話,也不可能敗亡荊州。

關羽守衛荊州的時候,對陣于禁和龐德,施展謀略,水淹七軍,于禁被迫投降,名將光環從此失去,龐德寧死不降,當時曹軍的主將是曹仁,情況可以說十分危急,這個時候,徐晃臨危受命,奉命去支援曹仁,對陣關羽。

徐晃自知自己這邊都是新兵,跟關羽無法抗衡,所以就避其鋒芒,直到曹操援兵到了之後才改變這個局面,關羽在陣前還問徐晃叫做大哥,兩人是同鄉,又關係不錯,戰前徐晃說能夠取關羽首級,賞金千金,讓關羽很吃驚,說:「大哥,說的是什麼話」,徐晃說:「這是國家大事」,可見徐晃在大事上從來不含糊的,加上治軍嚴厲,被曹操稱讚為周亞夫在世。

樊城之戰,徐晃擊破關羽,而且還追殺關羽,連續擊破關羽十道包圍,勝利歸來的時候,曹操出營七公裡迎接徐晃,曹丕繼位後,徐晃升為右將軍,還曾攻破襄陽,可以說,徐晃是功成名就了,死了之後,還從祀於曹操的廟庭。

相關焦點

  • 曹魏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曹魏的五子良將排名是怎樣的?
    呂布死後得到關羽搭救和曹操的賞識,成為曹操手下的大將。在赤壁之戰後負責鎮守合肥,用八百士卒打敗孫權十萬大軍,威震逍遙津,更在東吳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威名。無論是白狼山斬蹋頓,還是八百破十萬都是足以證明張遼出色的軍事才能。而張遼在死前的最高官職是前將軍,這也是「五子良將」都在世時五個人中的最高官職。
  • 魏國五子良將,四人得以配享曹操宗廟,唯有此人無資格
    而之所以把這五位稱作魏國五子良將,主要是因為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五人列為一傳即《卷十六張樂于張徐傳》,並在後面評論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然而,雖然這五位同為魏國良將,但死後受到的待遇卻大不相同。具體而言,五子良將中有四位得以配享曹操的宗廟,而僅有一位卻無這般待遇。
  • 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叩頭和攀巖能理解,醬油和大膽兒又是誰?
    兩人捧腹的蜀漢五虎上將綽號簡要說完,咱們進入今天的正題:網友給曹魏五子良將取的綽號是否貼切?咱們前面說過了,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根據基本是《三國志》及裴松之做注時引用的史料。徐晃擊潰老朋友關羽,得到了曹操的表揚,「徐亞夫」的綽號也由此而來:「太祖(曹操)迎晃七裡,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 誰是五子良將之首?從地位、戰功、影響來看毫無疑問是張遼
    五子良將,其實是現代網民取的一個稱呼,在任何古籍都未出現過該名稱,更不是一些網民認為的官職,其實咬文嚼字的話,五子良將本身就是個病語,翻譯過來就是五個人良將,用魏五子或者魏五良將似乎更合適。言歸正傳,關於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長期以來都是張遼,而這些年來,又有不少人覺得于禁才是五子之首。本文就來辨析一下,誰才是五子的第一人。
  •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
    ,來說一說五子良將的後代,為何都沒出息呢?張遼二、張遼父子五良將之首張遼以少克多,張遼早年並未投靠曹操,而是輾轉於群雄勢力之間,後在曹操俘虜呂布後歸順曹操,據《三國志》記載: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可見張遼此人的軍事指揮能力之強,以及個人的武力之勇武。公元215年,張遼真正開始了他的崛起時刻。時曹操取下漢中後,欲南下掃蕩西川。而孫權則趁曹魏大軍多轉至西線漢中戰場,率十萬大軍進攻合肥,妄圖藉機吞併合肥。
  • 曹魏五子良將,四位都是降將,只有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至於傅士仁、麋芳這兩位關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戰後歸降了東吳。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五子良將,其中四位都是降將。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安遠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徐晃、張遼、于禁、張郃都是降將,也即只有樂進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 趙雲如果在長坂坡歸降曹操,能否被列為「五子良將」?
    蜀漢的關羽咱們就不提了,今天說下血戰長坂坡的趙雲。如果趙雲在長坂坡沒有突出重圍,而是被曹操生擒且歸順了曹操,那趙雲能否被列為「五子良將」?「五子良將」是曹魏戰將的金字招牌,是曹操最為器重的五大外姓名將,其中包括:張遼、樂進、于禁、張郃與徐晃等將,都是一些出類拔萃,攻守兼備的名將,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都稱讚他們「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 劉備「五虎上將」和曹操「五子良將」相比,誰更厲害?差距懸殊
    正是因為身處亂世之中,才為英雄人物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舞臺。等到東漢末期的時候,這種現象早已數見不鮮。武將群體更是成為了各個王朝軍事力量的評判標準,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初,曹軍勢頭正猛,佔領了整個北方地區。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五子良將功不可沒。作為曹操的左膀右臂,他們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締造了很多的傳奇佳話。蜀漢和東吳軍營也有這樣的英雄人物,五虎上將和十二虎臣割據一方,銳氣凌人。
  •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這十人的統兵能力該如何排名?
    曹操則有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些將領,都是那個時期優秀的將領,各自為自己的陣營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排除掉武藝的因素,僅僅從統兵指揮能力這個方面評定,這些將領的排名應該是怎樣的呢?如果要從帶兵指揮這個方面來評定,曹操的五子良將明顯吃虧。這是因為曹操對於手下的將領,只信任他的親族將領。
  • 五子良將張遼,把孫權打出心理陰影,張遼止啼嚇到小朋友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營有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關羽素來是敬文士不敬武臣。但是關羽也並非目中無人,他曾說張飛與趙雲二人能力不弱於自己。 除此之外,關羽也曾對曹魏一位猛將不吝誇讚,稱其武藝不在張飛之下,而此人,便是五子良將之首——張遼。
  •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並非張遼,另有其人
    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其實主要是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 ,那句「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記載,後來就直接演變出了五子良將。這五人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從排名上來看,似乎張遼是這五人中的老大,不過事實上,五子良將中掌握兵權最大的人並非張遼,而是另有其人!張遼我們先從張遼開始分析。張遼是五子良將中最出名的武將,合肥之戰中,他以八百騎兵衝擊孫權大營,最終得勝而還,令眾人稱羨。僅憑這一戰,他就已經是名揚天下了。
  • 《歪讀三國》之全能良將
    今天咱們的題目叫做《全能良將》,當「良將」這個詞出現在這裡,大家就知道咱們是要講五子良將了
  • 曹魏有六位「右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歸降蜀漢!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武將甚至諸侯就曾被封為右將軍,比如張飛、高翔、步騭、潘璋、呂據等將領,就擔任過這一官職。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歷史上共有六位右將軍,在這六人之中,三位來自於五子良將,一位最終歸降了蜀漢。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分別是誰呢?一、樂進首先,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國縣(今河南清豐)人。
  • 曹操的五子良將中誰最厲害?並非于禁,是這位打敗了諸葛亮的名將
    在這三個政權之中,劉備、孫權、曹操作為雄主,各自有其特點,而他們麾下也是聚集了不同的人才,劉備有「蜀漢五虎上將」,孫權有「江表十二虎臣」,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人數最多,而最為著名的顯然莫過於「五子良將」。
  •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今天小編就要來說說魏國五子良將和蜀國的五虎上將。如果是單純的比較武藝,肯定五虎上將比魏國五子良將要強一些,在演義當中五虎上將都是坐鎮一方的猛將,隨便一個拉出來單打獨鬥,五子良將的武藝比起五虎略為差了點!拿五子良將的徐晃和五虎上將的關羽來說,綜合來比較,這樣比較公平!先談計謀,因為相對於較抽象的軍隊統率力,參戰雙方在計謀成功與否、中計方面,較容易看出及分析。
  • 官渡之戰時,若關羽不肯出手,曹操還能派誰和顏良交戰
    官渡之戰是曹操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他擊敗強敵袁紹,並且在袁紹病逝後又奪取了袁紹之子袁尚、袁譚的地盤,讓他成為了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但這場戰爭是曹操以少勝多的一場戰爭,所以曹操面臨的困難很多,其中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就給曹操製造了不少麻煩。
  • 光榮《三國志》系列頭像演變之五子良將篇
    五子良將張遼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雖然喊完了這句話遼哥+徐晃倆人也沒打過文丑……十三代文:土山之上,張遼面對著兵敗被圍的關羽,說道:「兄此言豈不為天下笑乎?」九代:看起來更陰了……不過這張臉確實看起來就很嚴厲,不然曹老闆怎麼說「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十代:看起來憨了許多,但是猛將勁兒出來了。上文中也說了演義裡張遼徐晃倆人也沒打過文丑,但是歷史中的徐晃是一員虎將,文丑就是徐晃的部隊打敗的。
  • 曹魏五子良將實力排名,張遼僅排第二
    眾所周知,蜀國的五虎上將每一位都是武力超群的一流武將,而在三國時代實力最為雄厚的曹魏陣營更是猛將如雲,其中以五子良將為代表的頂尖戰力,他們的個人武力絲毫不在五虎上將之下,甚至於更勝一籌。 下面我們依據各自的戰績來評定一下五子良將的武力排名:
  • 三國志幻想大陸香香頭像攤 曹魏猛男五子良將
    感謝小將軍們一路以來的喜愛和支持,今天還是繼續為大家帶來四位猛男羈絆頭像喲~ 典韋,魏國第一虎臣!勇猛善戰,與人搏命,猶如惡虎下山,所到之處披靡無敵。即便是戰敗之後,周身百丈之內,無一人敢靠近典韋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