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蜀漢沒有五虎將這個說法,即使是按照民間傳說中的關,張,馬,黃,趙這五個人來說,張遼可以頂下趙雲,而且排名應該還在黃忠之上,五虎將中關羽張飛的地位是鐵打的,誰都動不了,馬超是一方諸侯,世代簪纓,身份貴重,黃忠是荊州籍武將的代表,隨劉備入川「數有戰功」,在漢中陣斬曹魏主將夏侯淵,居功至偉,而趙雲的條件就遜色多了,在正史中,趙雲從來沒有過陣前斬將的經歷,也沒有獨立帶兵負方面之責,就是一個保鏢頭。
而張遼即使是在曹魏的五子良將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他從徵烏桓,陣斬匈奴塌頓單于,在合肥以800勇士力克孫權十萬大軍,差一點生擒孫權,算得上是威震天下,江東溫張遼之名,小兒都不敢夜啼,即使是張遼已經病入膏肓,只能坐著轎子上前線,孫權都聞聲而退,這樣的武功,聲威,戰功,蜀漢諸將僅有關羽可以比肩,連張飛都要遜色很多,更不用說寂寂無名的趙雲了。
張遼在劉備手下一定得不到重用,蜀吳兩國用人都是要看出身看親疏的,魏國在曹操時期用人比較開放,降將草莽,只要有才能的都得到重用。所以大魏前期優質將領比其餘兩國多得多。踢出馬超,馬超的功績都是建立在未投靠劉備之前。唯一的功績勸降劉璋也是大勢所趨,不是他的功勞,所以馬超在蜀漢陣營裡並沒有突出的貢獻。而其他四人跟隨劉備已久,勞苦功高,符合上將之名。
文遠如果加入蜀漢甚至不會有現在的聲望,孟德是他最好的主公,請想文遠跟丁原,董卓,呂布的時候哪裡有他發揮的空間,甚至還不如高順,魏續之流受到重用,文遠的性格就是這樣不漏鋒芒,也就給曹仁打打下手。張遼入蜀的話,張遼與關羽關係本就不錯,應該回去跟隨守荊州。張遼再會影響關羽。馬良至少會讓張遼當說客,勸說關羽,而且張遼本就是獨擋一面的人物,關羽至少不會大意失荊州。
史實戰績,趙雲可以出局了。北徵胡地,張遼以少擊多,白狼山烏恆滅國,嚇破北胡膽,白狼山一戰到五胡亂華一百年不敢南下。南徵合肥,逍遙津800死士破十萬,江東十二虎臣喪魂,孫權得了個孫十萬的外號。論騎兵,張遼三國戰績第一。張遼和關羽的關係極好。要是徐州時張遼投靠了劉備。荊州張遼和關羽一起守,兩個智勇雙全的神將,一個完克曹操,一個完克孫權,還有親密加成,簡直天下無敵了。若張遼加入劉備陣營,只會屈居於張飛之下。
既然是五虎上將,那就是說三國演義了,因為三國志根本沒有五虎上將這個說法,從三國演義看張遼哪個也擠不掉,關張趙是劉備嫡系,哪個也不會出局,馬超是西北人眼中的戰神,人家又有一隻軍隊,黃忠也是荊州一撥人代表,這兩人對劉備穩定江山意義重大,張遼來了只能排第六。
三國我最喜歡的就是張文遠。為將者為將者所必需具備的七項特質:志、變、識、勇、性、廉、信!為將而不通天文,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你不能單純比單挑。張遼歸屬曹操,逐漸立下顯赫功勳。曾洞察人心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力排眾議並率領先鋒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待譁平定新軍叛亂,勇登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
此後,在江淮地區抵禦孫權。 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全都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其後,率領追兵,再次擊破孫權、凌統、甘寧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曹丕登基後,張遼受封晉陽侯。張遼染病後,孫權依舊對他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說蜀漢五虎將,很多人又是被易中天一句話忽悠的,從此蜀漢五虎將就不存在了。人家陳壽都明明白白把關張馬黃趙五人列一傳,歷朝歷代都有蜀國五虎大將的說法,到了今天,自從易中天百家講壇上說了那麼一家之言,你們還就當真了,奉為圭臬了。
一、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本質不同,五子良將主要評選標準是領兵能力(所以許諸落選),五虎上將主要標準是個人武力。所以張遼若來,沒戲。 二、你們單住要評定職稱了,名額有限,選誰?怎麼選?先看關係,再者需要特殊照顧的,剩下來的人看業績,算積分。 1.關張,結義兄弟,鐵; 2.趙,雖未結拜,心中早已認了「四弟」,也鐵; 3.馬,威震西北,利用價值極高,照顧; 4.黃,荊州名宿,利用價值不低,也照顧。 張遼若來。來來來,我給你介紹下,魏延,領兵能力相當了得,是你的競爭對手啊!未來我們評職稱,要改革,要講科學性,要比拼業績,計算積分。漢中太守一職,張遼、魏延,你們誰積分高誰上。
趙雲算是到今天倒大黴了,幾千年都是中國古代武將和百姓心目中的忠臣良將,到現在,就幾年前,出了一些所謂的歷史學家,開始各種摸黑、翻案,反正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炒作自己出名,結果一幫毫無主見的人也開始跟著胡說八道了,明明自己連本書都沒看過,也整的自己好像是三國通似的,真是貽笑大方!真要是對三國這段歷史有興趣,麻煩買本三國志,好好看完,哪怕你能簡單看一遍再來說話也好。
如果張遼加入蜀漢,根本進不了五虎,原因在於劉備自己的用人方面而並非張遼的軍事能力。劉備的五虎大將,更多的是看中武力而並非謀略。張遼的武力和魏延一個水準,所以也就進不了五虎。但是如果魏延能加入曹魏,那五子就能變成六子。
如果做全面比較,最應該被開除出去的應該是關羽和馬超,關羽是被《三國演義》神話了的,其實《三國志》中關羽並不是那麼的完美,當初校場圍獵關羽要殺曹操並不是因為曹操僭越皇權,而是因為當初破呂布以後答應給關羽的女人(秦宜祿的老婆,秦朗之母)被曹操自己收了。所以懷恨在心。斬顏良存在的,溫酒斬華雄,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純屬子虛烏有。都是羅貫中崇劉抑曹思想美化的結果。
按演義來說,關羽單獨駐守荊州,雖然最終兵敗,但屬於個性和大局感差,統兵能力是沒問題的,張飛入蜀時單獨領兵收嚴顏,此後戰張頜守閬中,統軍能力也沒問題,唯一有遺憾的是子龍將軍,武藝不用說,但單獨領兵作戰明顯是不如其餘四人的,和張遼更沒法比,很多人把劉備無論走哪裡都帶著趙雲算做趙雲的能力,但那只是護衛能力,劉備領兵能力也是很強的,曹操還喜歡帶典韋許褚,但這兩位無論死活都進不了五子良將裡面,五虎上將不僅僅是武力值,更多的是統兵能力與功勞,古時講論功行賞,就算是看重你的能力也要給你機會立功方好名正言順封賞,不然難堵悠悠眾口。
我選擇趙雲,應為劉備也會這樣選擇,趙雲和他們沒法比,就有一項七進七出,其他還有副本給他刷嗎,關羽張飛是親信,馬超是洗涼的騎兵統領,劉備還想奪回洗涼大勢發展洗涼騎兵來為他效力,他爹也是朝廷親封的西涼太守好吧,黃忠長沙二把手,成名之戰斬殺夏侯淵,威震三軍,也就諸葛亮看中他,沒有身世和背景,就別在三國混了,三國是一個看背景的社會,趙雲沒有背景誰都看不起他,說以趙雲被踢出局了。
馬超換不了。馬超不僅是個人能力脫出。錦馬超不是說說而已。並且馬超代表的可是派系。黃忠代表的也屬於派系但是比馬超弱不少。只有趙雲的地位可以換。因為趙雲只屬於保鏢並不屬於領兵打仗的將軍。趙雲被刻畫的太過完美但是完美就說明沒有什麼突出優點。
三國最為遺憾的幾個人,馬超首當其衝,虎頭蛇尾,隨了劉備就開始打醬油,可惜!徐庶,本人三國裡最喜歡的一個謀士,可惜一個孝字,不然這諸葛亮還不一定好出山!龐統,不說了,自己作死,能力必定有,可就是心氣太大,如果隨了孫權,可能會有點意思!魏延,絕對的被坑死的,被逼反還要迎合諸葛村夫說的反骨,可惜可惜!
即使按演義來說,張遼真要來蜀漢,也是穩坐五虎第三把交椅,資歷,戰績,能力都擺在臺面(戰績能力都可排第一,但總不能壓過關張兄弟),馬超是絕不可能剔除的,他封的官爵名義上比張飛都高,畢竟出身擺在那裡,只有他一個「累世王侯」。剩下倆「爪牙」(三國志語),按歷史的話當然是黃忠勝於趙雲,不過按小說的話當然是留趙雲了,按關羽的話說:翼德吾弟,子龍亦吾弟也,文遠還是吾弟,孟起累世公卿,於我同列可也,丫黃漢升這老卒啥玩意兒?
馬超是漢朝正統的侯爵,是獻帝封的都亭侯,勸進表裡排名第一的人,關羽是壽亭侯,雖然是曹操封的,但也是名義上的漢朝侯爵。張飛雖然沒有爵位,但是說不好聽的,劉備起家張飛屬於原始股東,在張世平,蘇雙之前都是張飛的股本。黃忠是劉備收攬天下人的一個標杆,只要有功,不管出身年齡和爵位,劉備就賞。所以也不能動。答案就是趙雲肯定被踢出局。
趙雲屬於劉備集團的頭號打手,軍師自然是阿亮,而關羽,張飛,這是說白了,二哥三哥,而黃忠,馬超,前者降將,後者,屬走投無路也降了劉氏集團,如果張遼加入,那麼說實在話,趙雲就不是五虎將,但他依舊是劉的頭號打手,趙雲這一輩始終是頭號先鋒官,劉備和諸葛亮對趙雲那是一百個放心。趙雲打心裡跟劉備。
客觀的講,論統帥作戰能力對比的話,張遼是這裡面最全面的,跟關羽並列是沒問題的。但是關羽張飛是劉備的嫡系,跟曹操的宗族類似,不好取代,馬超可是一代諸侯,在劉備手下為將已經是降檔了,無論功勞如何,劉備都得把他供著,踢不出去。黃忠跟張遼比就差點事了,三國志更多提現的是他的勇,也沒張遼得大勇牛叉,張遼登天山,單身上三公山勸降,白狼山深入斬塌頓,在孫權陣中所向披靡,這勇力沒幾個比得了,統帥能力就更比不上張遼了。趙雲直接沒得比。所以在這兩人中選一個,自然趙雲出局,因為他還不如黃忠。
關張,關係,自身武藝,帶兵經驗。所以不會換掉。黃忠,武藝不凡,和關羽不相上下。帶兵經驗也不少。是鎮守一方的將軍。所以不會換掉。馬超,和張飛武藝不相上下,帶兵也有兩手。不會換掉。那麼就剩下了趙雲。武藝有了,很厲害。這也是做貼身護衛隊長的基礎。最大弊端就是帶兵。演義裡很少吧。張遼就不一樣了。武藝,張遼也不差啊,關羽誇過他的。所以我覺得是換掉趙雲。
既然說按演義來評。那張遼替不下任何一個。關張趙肯定穩的。黃忠定軍山一戰的勝利意義重大,並且斬殺曹操手底下為數不多能坐鎮一方的帥才夏侯淵。而馬超,出身高,世代公侯,羌軍眼裡的神,哪怕不算益州的大功勞,他存在的意義遠大於戰功。
馬超不可能,關羽都不服馬超可見馬超的實力,張遼和徐晃一個級別,但是徐晃和馬超不是一個級別。馬超家族根正,劉關張最服呂布,馬超號稱小呂布,可見馬超的高度,因為不是嫡系才排第四,但是也排在了早加入的黃忠之前,知道黃忠斬了誰麼?夏侯淵,這是正史,張遼沒有什麼斬上將的功績,也不可能替代黃忠的。
以馬超的身份地位是絕不可能被替換的。張遼在的話,有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關羽另授一個類似大將軍的職位,然後是張馬趙黃張五虎;二是根據張遼入職的時間來判斷,如果呂布一死就跟隨劉備的話,會替掉趙雲。因為趙雲屬於近衛統領,劉備的親隨,封不封五虎都無所謂,就像許褚也不是五子良將一樣。如果張遼入職比較晚,很可能作為關羽的副將一同鎮守荊州。
應該是趙雲,畢竟身份和關張不能比,那是拜過把子的。地位和黃忠馬超更是不能比,之前是從公孫瓚那裡跳槽的,劉備似乎一直心存芥蒂。一直都是被劉備放在身邊,不曾作為統帥獨當一面。要是張遼當時投的是劉備,很可能作為副手與關羽一同駐守荊州,或許就丟不了荊州,歷史有可能會是另一個走向。
關羽張飛是元老,而且能力不俗。馬超是貴族,而且能震懾西邊少數民族。黃忠在漢中之戰堪稱頭號功臣,如果不給個名額不足以服眾。所以只能撤掉趙雲,論資歷不如關張,論出身不如馬超,論戰功不如黃忠,所以正史上冊封四方將軍並沒有趙雲什麼事。
說正史就沒五虎上將,就算張遼給劉備,也動不了馬超,馬超的作用,自己都沒了解,沒馬超,河西走廊羌人等那些胡人到處入侵,馬超在那些人眼中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稱馬超為神勇無敵大將軍,自己去研究正史吧,沒馬超,少數民族都把蜀地給慢慢吃了,曹操也有很多軍隊在西北和北部,也是防止其他外族入侵。
關張兩人不會出局的,馬超以前是一方諸侯名氣太大應該也不會動,黃忠因為是降將年紀也大,五虎將裡魏延最不服氣的也是他,但真的要踢黃忠出去會引起軍心不穩,以後也沒人敢投劉備了,真的要踢一個出去可能就是趙雲了,因為踢了趙雲他也會委曲求全不會有任何異心,趙雲對劉備太忠心了,思想工作好做啊。
五虎上將也就馬超作為最小了,他是好打但是立功太少了,他被代替再正常不過。蜀國最可惜的是法正和龐統,本來諸葛亮可以安穩的在大後方做他最擅長的後勤和行政工作的,結果軍事最強的兩個謀士掛得那麼早,這兩大神我覺得是蜀國最強的軍事戰術謀士了,可惜了。註定劉備一輩子只能憋屈在西南角。
沒有馬超,北方就得派重兵防羌族的侵擾,少誰都不能少馬超。張遼在曹操那裡幹的就是黃忠趙雲在劉備這裡幹的活,偏黃忠一些,但不如黃忠好用,黃忠的威望能帶動其他人拼命,張遼跟別人關係都很差,只有自己一支部隊拼命,趙雲衛戍的活張遼恐怕也幹不來,排來排去,還是把張遼踢出去吧,可能可以類似王平的作用。
張遼如果歸劉,最大可能和關羽搭夥守荊州,做關的副將,第一他和關私人感情好,二他在曹也大多做曹仁的副將,不是軍區主帥,三魏延也是深受劉備喜愛的大將做漢中太守,軍區大將,張有能力和他爭,但實力應該相當,進五虎有點難,說馬超不行,但馬家軍能控制川北羌族,獨擋一方,老黃漢中之戰功勞最大,關張趙是起家兄弟,所以說張歸劉要看是那個時候,如果是過五關時候那就絕對是,如果是平漢中時就啥都不是了。
馬超比關羽地位還穩固,知道為啥不,馬超乃漢朝大將軍馬媛之後,更是代表西涼漢中財閥勢力的代表,所以劉備想要自認為漢室正統和統治穩定就一定要重用馬超,哪怕馬超啥也不幹也得高官厚祿伺候著,如果張遼來投大概率就是六虎上將了,不可能拿掉任何一個,一定要拿最大可能就是趙雲,畢竟趙雲屬於宿衛軍統領,說白了就是劉備的保鏢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