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流傳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蜀漢後期真的無將可用了嗎?

2020-12-17 娛樂豬豬君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一直有一個思想,就是擁劉棄曹,也就是一直在幫助劉備,一直在說劉備的好。

當然羅貫中大體寫的還是比較真實,不少人物還是比較符合史實的,劉備那個時代,也是人才濟濟,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上將,還有魏延這樣率出奇謀的大將,還有馬岱、關平、周倉、廖化這些人。文有龐統、諸葛亮、法正這樣的謀士,臥龍鳳雛二人名號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吧!可以說人才濟濟。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前,劉備勢力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國力鼎盛,有益州漢中兩塊地盤,還有荊州,雖然說是孫權借給劉備的,但是跟是劉備自己的也沒什麼區別。

然而在我們看的三國演義後面,鍾會、鄧艾二人爭功,鄧艾偷渡陰平,直取蜀漢,劉禪怕死,命令姜維投降,做了蜀國的亡國皇帝。

我們在這裡,不禁感到惋惜,劉備手下都是當時武力智力頂尖的存在,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曹操孫權基本上都沒有跟他們想抗衡的人才。

如果他們都在,鄧艾、鍾會怎麼可能突破蜀漢防線,蜀漢也不可能經歷了二代就滅亡了。

但是真的蜀漢在諸葛亮死後就沒有人才了嗎?我覺得是有的。

比如姜維,姜維雖然在三國武力排行榜上面排最後,但是他也是深得諸葛亮真傳,諸葛亮畢勝智慧,姜維可以說學了八九成也不為過。

雖然打末鄧艾與姜維,但是姜維也是實力派,也是數次北伐曹魏,效仿諸葛亮,雖然都被司馬昭司馬師打回來了,但是情況跟諸葛亮司馬懿對峙的時期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還有向寵,看過《出師表》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諸葛亮還是很欣賞向寵的。

還有蔣琬費禕二人組,可以說深得諸葛亮處理政務的真傳,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可以說也算是合格的人才,但是蜀漢在諸葛亮死後發生了一次內鬥,也就是楊儀跟魏延奪權,諸葛亮早就預料到了此事,暗中命馬岱監視魏延。

魏延也沒有想到諸葛亮會有這麼一手,這次內亂又損失了蜀漢後期一員的猛將。

劉禪時代的蜀漢集團雖然人才奇缺,但也未完全到達一窮二白的地步,比如說霍峻、霍弋、王平、張嶷、廖化、魏延、傅僉、馬忠、張翼、羅憲、姜維等等。

這些人才還是能徵善戰之人,雖然沒有五虎上將那麼出名,但是肯定也是蜀漢有好處的。

蜀漢肯定不可能靠一個諸葛亮治理政務,一個國家的大事,不可能靠一個人,肯定還有別的人才,對於蜀漢幫助很大。

但是無奈劉禪昏庸,聽信黃皓讒言,整天吃喝玩樂,拖累了蜀漢。尤其是在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本來可以守的,姜維都發兵了,可惜劉禪投降了。

所以說蜀漢後期並非真的無將可用,更多是劉禪這位後主本身不具備帝王的根骨氣質。

相關焦點

  • 蜀漢後期,為何會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都了解,劉備在創業階段,先鋒都是趙雲這樣的猛將,可是到了蜀漢後期,姜維北伐時,能力不強的廖化居然成為先鋒。所以人們常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這句話反映了歷史上蜀漢後期的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就是人才凋敝,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 被低估的老將廖化:不僅僅是先鋒,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論名氣廖化不如丁奉和黃忠,加上流傳甚廣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所以廖化給人的感覺就是有能力但並不突出,只是因為蜀漢後期人才凋零才給了廖化脫穎而出的機會,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就來說一說被低估的老將廖化:不僅僅是先鋒,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為何蜀漢人才凋零的這麼厲害?
    廖化是蜀漢很出名的人物,廖化最開始為關羽主簿因為荊州失陷被迫投降東吳,後來為了回到蜀漢詐死而回。在蜀漢後期是獨當一面的將軍,廖化絕非小人物,但是此時廖化已經年過七旬,所以也顯示出了蜀漢人才凋零的狀態,而蜀漢人才凋零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 蜀漢在魏延死後,並非沒有大將,可惜都生不逢時不得施展才華
    魏延之死,是蜀漢政權的重大損失,這是因為魏延的軍事能力是蜀漢首屈一指的。他如果能夠生存下來,他的軍事才能、作戰經驗都可以流傳下來,能夠讓蜀漢能夠培養出更多的有能力的將領。尤其是魏延和楊儀內訌的時候,費禕前往魏延那裡探聽口風。魏延向費禕闡述了自己的軍隊改革計劃,他提出了更換將領的建議。
  • 蜀漢因為內鬥,折損了多少人才?難怪諸葛亮北伐無人可用
    蜀漢雖然是三國後期才發力崛起的諸侯,但是因為劉備手裡有衣帶詔的關係,總體來說還是人才濟濟的,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臥龍鳳雛兩大軍師,但是蜀漢最終也只佔據了一州之地,沒能完成光復漢室的大業。尤其是到了後期,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實在無人可用,鬧出了「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笑話,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蜀國人才凋零而造成的,那麼蜀漢因為內鬥到底損失了多少人才呢,實在是多到讓人觸目驚心。
  • 蜀漢真是一個窩裡鬥政權嗎?
    並拜劉巴為左將軍,後來官至尚書令黃權,劉璋帳下蜀中大將,也曾竭力勸阻劉璋邀請劉備入蜀,但劉備入主成都後不僅沒怪罪他,反倒被拜為偏將軍,後來官至鎮北將軍,成了劉備軍事上的一大幫手。其他人,諸如犍為人楊洪為蜀郡太守,犍為人張翼為車騎將軍,犍為人費詩為牂牁郡太守,梓潼人李福為巴西太守、尚書僕射,廣漢人秦宓為大司農,成都人張裔為巴郡太守,巴郡人張嶷為蕩寇將軍,巴西人王平為鎮北大將軍、都督漢中、統領蜀漢最精銳部隊無當飛軍,巴西人馬忠為鎮南大將軍、庲降都督,一度「平尚書事」……這些都是處於蜀漢權力中樞的益州人士,其比例和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大家眼中的特權集團
  • 蜀漢有一大將,曾以三萬兵擊退十幾萬曹軍,不死的話蜀國還有希望
    東漢末年三國爭霸,當時蜀漢在打完夷陵之戰後,五虎將基本上死傷殆盡,後來又遇上魏延謀反,看似已經無大將可用了。但實際上,在後蜀漢時期,蜀國還是有一位十分勇猛的大將,曾以不足三萬兵擊退魏國十餘萬兵馬,可謂威震漢中,此人便是王平。
  • 關羽死前留下兩個救國大將,一個被誤會千年,一個因劉備而死!
    對關羽而言,大意失荊州無疑是蜀漢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然而,關羽臨終前,卻為蜀漢留下了兩個救世主。但其中的一人卻因為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而死於戰場。二人雖是蜀漢後期的大將,卻被後世誤讀兩千年。所以問題來了,這兩個人分別是誰呢?這兩個人分別是馬良和廖化。一、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馬謖之兄,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
  • 原以為死的都是蝦米,不料被滅的全是蜀漢精銳
    我們討論三國的時候經常喜歡說一句話,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句話的本意,當然不是指廖化本事低微,雖然廖化出生年月不詳,然而從黃巾起義中,就已經能夠看到他的聲音,而到了蜀國後期北伐,至少六七十歲的廖化,這也足以說明蜀國用人的捉襟見肘。
  • 諸葛亮要殺魏延真是因為他腦後生反骨嗎?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諸葛亮要殺魏延真是因為他腦後生反骨嗎?原因沒有那麼簡單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雖然呈現出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但國家與國家之間,始終存在著力量上的差距,而蜀漢,就其綜合實力而言,在三個國家當中,明顯不佔優勢,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 蜀漢是三個國家當中力量最為薄弱的國家。
  • 諸葛亮唯一一次犯錯:殺了一個不該殺的大將,饒了一個該殺的小人
    不過,儘管諸葛亮智慧超群、算無遺策,但他仍在臨死前犯下了一個大錯,正是因為他的錯誤決策,最終導致殺了一個不該殺的大將,饒了一個該殺的小人。自關羽、張飛等人死後,蜀漢陷入了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到了姜維北伐時,甚至傳出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千古名句。
  • 他真的想和姜維光復蜀漢嗎?
    「鍾會之叛」是司馬昭執政期內遭遇的一次政治挑戰,也是三國後期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鍾會,字士季,魏國太傅鍾繇之子,「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他為司馬氏政權數立大功,特別是在伐蜀之戰中,滅亡了蜀漢,功勞很大。但是蜀國剛滅,他又轉而反對司馬氏,隨即很快敗亡。
  • 夷陵之戰劉備最多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什麼卻因此一蹶不振呢?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真的全軍覆沒,按照蜀中的人口,根本不可能恢復的這樣快速,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至少也要15年到20年呢。 那麼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究竟主要損失的是什麼呢?主要是兩點:一是錢糧,二是軍官。
  • 三國最大的冤案,毀了蜀漢大業
    這位蜀漢大將,究竟是含冤莫白,還是死有餘辜?1魏延是劉備一手提拔的猛人。史書記載,魏延本是河南義陽人,以部曲追隨劉備作戰,從基層幹部開始幹起。所謂「部曲」,是當時地方豪強編入軍隊的流民、壯丁,與主人有人身依附的關係。魏延出身平平,本領過硬,憑藉「數有戰功」,當上了牙門將軍。
  • 趙雲之子捐軀疆場,張飛之子背叛蜀漢
    關興是關羽的第二個兒子,他弱冠時就位居侍中、中監軍之職,在三國演義當中他最後奪回來被吳國大將潘璋拿走的青龍偃月刀,武藝高強。同時他與張飛的兒子張苞結為兄弟,是後面諸葛亮北伐中原重要的將領。關索在諸葛亮南徵孟獲時歸軍任先鋒。後面蜀國滅亡,被關羽殺死的龐德之子龐會殺死了關羽的所有直系後代,可謂舉族殉國。
  • 五虎上將之後,蜀漢還有這七大良將,可惜劉禪沒有珍惜
    蜀漢後期,沒有武將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並不代表當時沒有名將,其實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能夠拿的出手的名將,足足有七位,他們雖名聲不顯,但是能力與戰績,絕對不容小覷。這七個人分別是誰呢?
  • 劉備伐吳到底損失多少文臣猛將,若他們不死諸葛亮北伐會成功嗎?
    這裡面可能會有些誇張,但當時劉備大軍被陸遜火燒四十餘營,僅帶著少數人逃亡魚腹縣的白帝城,後來幸虧駐守江州的趙雲和駐守巴西郡的馬忠各帶了5000千人馬前來救援,保障了劉備在白帝城的安全,由此也可見劉備在這一戰的損失,真的是無法估量的。我們知道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一個企業也好,一個國家也好,人才是最重要的一項儲備。我們來看看劉備在伐吳一戰中到底損失了哪些文臣猛將?
  • 曹魏兩將投蜀漢,一人成漢中守護神一人成蜀漢頂梁柱,他們是誰
    雖然曹操在漢中之戰失利,但是,曹操的勢力明顯強於劉備好多倍,劉備的地盤就一個益州,曹操佔據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個州,誰都知道曹操實力強,還控制了皇帝代表了朝廷,留在曹操那不是更有前途嗎?在當時看來,王平背叛曹操投靠劉備的行為,不是棄明投暗嗎?那麼問題來了,王平為什麼要投靠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