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一直有一個思想,就是擁劉棄曹,也就是一直在幫助劉備,一直在說劉備的好。
當然羅貫中大體寫的還是比較真實,不少人物還是比較符合史實的,劉備那個時代,也是人才濟濟,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上將,還有魏延這樣率出奇謀的大將,還有馬岱、關平、周倉、廖化這些人。文有龐統、諸葛亮、法正這樣的謀士,臥龍鳳雛二人名號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吧!可以說人才濟濟。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前,劉備勢力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國力鼎盛,有益州漢中兩塊地盤,還有荊州,雖然說是孫權借給劉備的,但是跟是劉備自己的也沒什麼區別。
然而在我們看的三國演義後面,鍾會、鄧艾二人爭功,鄧艾偷渡陰平,直取蜀漢,劉禪怕死,命令姜維投降,做了蜀國的亡國皇帝。
我們在這裡,不禁感到惋惜,劉備手下都是當時武力智力頂尖的存在,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曹操孫權基本上都沒有跟他們想抗衡的人才。
如果他們都在,鄧艾、鍾會怎麼可能突破蜀漢防線,蜀漢也不可能經歷了二代就滅亡了。
但是真的蜀漢在諸葛亮死後就沒有人才了嗎?我覺得是有的。
比如姜維,姜維雖然在三國武力排行榜上面排最後,但是他也是深得諸葛亮真傳,諸葛亮畢勝智慧,姜維可以說學了八九成也不為過。
雖然打末鄧艾與姜維,但是姜維也是實力派,也是數次北伐曹魏,效仿諸葛亮,雖然都被司馬昭司馬師打回來了,但是情況跟諸葛亮司馬懿對峙的時期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還有向寵,看過《出師表》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諸葛亮還是很欣賞向寵的。
還有蔣琬費禕二人組,可以說深得諸葛亮處理政務的真傳,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可以說也算是合格的人才,但是蜀漢在諸葛亮死後發生了一次內鬥,也就是楊儀跟魏延奪權,諸葛亮早就預料到了此事,暗中命馬岱監視魏延。
魏延也沒有想到諸葛亮會有這麼一手,這次內亂又損失了蜀漢後期一員的猛將。
劉禪時代的蜀漢集團雖然人才奇缺,但也未完全到達一窮二白的地步,比如說霍峻、霍弋、王平、張嶷、廖化、魏延、傅僉、馬忠、張翼、羅憲、姜維等等。
這些人才還是能徵善戰之人,雖然沒有五虎上將那麼出名,但是肯定也是蜀漢有好處的。
蜀漢肯定不可能靠一個諸葛亮治理政務,一個國家的大事,不可能靠一個人,肯定還有別的人才,對於蜀漢幫助很大。
但是無奈劉禪昏庸,聽信黃皓讒言,整天吃喝玩樂,拖累了蜀漢。尤其是在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本來可以守的,姜維都發兵了,可惜劉禪投降了。
所以說蜀漢後期並非真的無將可用,更多是劉禪這位後主本身不具備帝王的根骨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