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爭霸,當時蜀漢在打完夷陵之戰後,五虎將基本上死傷殆盡,後來又遇上魏延謀反,看似已經無大將可用了。
但實際上,在後蜀漢時期,蜀國還是有一位十分勇猛的大將,曾以不足三萬兵擊退魏國十餘萬兵馬,可謂威震漢中,此人便是王平。
王平本來是曹操座下一名不大不小的官員,在黃忠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後,曹操不滿失利,便率兵捲土重來,意圖跟劉備爭搶漢中,而王平也隨軍出徵。
結果令曹操沒想到的是他再次打了個大敗仗,兵敗如山倒下王平無奈下也只能選擇投降劉備。由於是降將,所以劉備一開始也沒怎麼重用他,只是封了他一個小小的牙門將。
王平在這個小小的職位上待了數年,迎來了他人生的轉折期,也就是跟隨諸葛亮一起北伐。結果這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馬謖丟失了街亭,諸葛亮忍痛將其斬殺。而那時王平便是馬謖軍中的先鋒,他一早就看出來馬謖的做法不妥當,接連進言勸說馬謖,但馬謖卻固持己見,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而這也讓諸葛亮對王平刮目相看,於是王平被順理成章的升了官,成為了參軍,統領一方軍隊。建安九安時,司馬懿率軍攻打諸葛亮,同時派出大將張郃前來討伐王平,但王平卻一直固守城門,導致張郃無功而返。
隨後諸葛亮身死,魏延又謀反,前來攻打王平,而其手下士兵卻被王平遣散,魏延也被馬岱所斬殺。由於蜀國大將死傷慘重,此時的王平儼然已成為蜀漢後期難得的大將,而真正令他揚名立萬的還是在延熙七年的漢中爭奪戰。
當時魏帝下令讓曹爽率領十餘萬大軍前來攻打漢中,由於此戰猝不及防,所以當時漢中守軍加起來還不到三萬,所有人都覺得十分害怕,擔心會城破人亡。
唯獨王平坐亂不驚,冷靜分析當時的局勢,在幾乎所有人都選擇先行撤離的情況下他力排眾議,選擇固守城池,最終成功擊敗魏軍。此戰雖然沒有取得大勝的優勢,但以不足三萬人能打敗十餘萬,放眼整個中國古代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宋末著名大儒郝經曾如此評價過王平:「王平樸魯,有大將之略。」
但很可惜,王平活得卻並不太久,在漢中爭奪戰過後第四年,也就是公元248年,王平就撒手人寰,其子王訓繼承爵位。但這個王訓史書記載卻非常的少,多半是一個碌碌無能之輩。
若是王平能多活些年頭,以他對魏國的了解,蜀漢自然也就能堅持更久,說不定還有翻盤的希望,但很可惜,歷史就是歷史,王平死的的確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