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先回到劉備遇見司馬徽的時間節點。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討伐劉備,劉備往投劉表。劉表待以上賓之禮,劉備屯於新野。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建安七年(202年),劉備帶軍北上,與夏侯惇、于禁等相拒於博望坡。劉備以偽遁之計,設伏打敗曹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提出趁曹操進攻烏桓時偷襲許都的建議,劉表沒有採納。在荊州數年,自覺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劉備遂有「髀肉之嘆」。
同年,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也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司馬徽家在襄陽。面晤司馬徽,是劉備客居荊州期間(201年-207年)的事情。劉備「三顧茅廬」是207年的事情,司馬徽向劉備當面推薦諸葛亮至多前推1-2年,很可能是在206年。此時,司馬懿什麼情況?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高門士族的司馬懿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症,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就是這樣,曹操也不相信,派人不斷去刺探消息。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
魏武帝為司空,聞而闢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晉書·帝紀》簡單地說,這個時點的司馬懿已經「名花有主」,被曹操死死盯上了。司馬徽即使想推薦他,那也是白搭。原因如下:(1)已經和曹操撕破臉的劉備根本不可能跑到曹操轄區,「三顧茅廬」去請司馬懿。(2)司馬懿也不可能拋棄河內司馬這一大家子人,拄著「拐杖」,去投奔曹丞相的「死敵」——劉備。這一點,看看司馬懿是如何出仕的就知道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丞相強徵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
司馬懿聽說後非常畏懼,只得就職。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晉書·帝紀》(3)更何況,司馬徽和司馬懿混得就不是同一個圈子。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石韜、孟建、崔州平、徐庶等過從甚密。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諸葛亮、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不輕易投靠他人。
「好好先生」司馬徽不會建議劉備去曹操那裡「虎口搶食」,只能向劉備推薦那些本地尚未出世的高人——諸葛亮、龐統。(4)順帶再多提一句,若司馬懿歸順劉備,您認為個性隱忍的司馬懿是會幫著劉備得天下,還是最後奪了劉家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