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2020-12-13 笑哈哈家常事

我們還是先回到劉備遇見司馬徽的時間節點。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討伐劉備,劉備往投劉表。劉表待以上賓之禮,劉備屯於新野。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建安七年(202年),劉備帶軍北上,與夏侯惇、于禁等相拒於博望坡。劉備以偽遁之計,設伏打敗曹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提出趁曹操進攻烏桓時偷襲許都的建議,劉表沒有採納。在荊州數年,自覺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劉備遂有「髀肉之嘆」。

同年,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也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司馬徽家在襄陽。面晤司馬徽,是劉備客居荊州期間(201年-207年)的事情。劉備「三顧茅廬」是207年的事情,司馬徽向劉備當面推薦諸葛亮至多前推1-2年,很可能是在206年。此時,司馬懿什麼情況?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高門士族的司馬懿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症,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就是這樣,曹操也不相信,派人不斷去刺探消息。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

魏武帝為司空,聞而闢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晉書·帝紀》簡單地說,這個時點的司馬懿已經「名花有主」,被曹操死死盯上了。司馬徽即使想推薦他,那也是白搭。原因如下:(1)已經和曹操撕破臉的劉備根本不可能跑到曹操轄區,「三顧茅廬」去請司馬懿。(2)司馬懿也不可能拋棄河內司馬這一大家子人,拄著「拐杖」,去投奔曹丞相的「死敵」——劉備。這一點,看看司馬懿是如何出仕的就知道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丞相強徵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

司馬懿聽說後非常畏懼,只得就職。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晉書·帝紀》(3)更何況,司馬徽和司馬懿混得就不是同一個圈子。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石韜、孟建、崔州平、徐庶等過從甚密。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諸葛亮、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不輕易投靠他人。

「好好先生」司馬徽不會建議劉備去曹操那裡「虎口搶食」,只能向劉備推薦那些本地尚未出世的高人——諸葛亮、龐統。(4)順帶再多提一句,若司馬懿歸順劉備,您認為個性隱忍的司馬懿是會幫著劉備得天下,還是最後奪了劉家天下呢?

相關焦點

  •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不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誇讚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學堪稱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的最牛的二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兒司馬懿給劉備呢
    劉備是幹什麼的,聰明絕頂一點就透的人精,跑路是他的強項,趁人不備騎馬奔西面逃去。蔡冒喝酒之間發現劉備沒了,派人一找不見影蹤,知道不好,於是在後面就追。劉備慌不擇路,馬也飛快,一不小心在懸崖峭壁上沒勒住馬,一下子跳入檀溪,人和馬順江而下去了。
  •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曲解了一個字的含義,註定劉備必亡
    在荊州地界上的謀士中,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統可謂極具盛名。名士司馬徽讚譽道:"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頗為出名。但打臉的事情很快便發生了:劉備儘管得到了臥龍、鳳雛兩位大才,但他依舊沒辦法安定天下。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呢?
  • 劉備病逝後,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總打敗仗?姜維一語中的!
    水鏡先生說得好:「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三國裡劉備可是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收入麾下了,一龍一鳳,不亦樂乎。劉備死前諸葛亮輔佐得盡心竭力,勝仗可是一個接一個,大有奪取天下之意。但劉備死後,蜀國打仗卻不盡人意。莫非水鏡先生說錯了?還是像坊間傳言那樣諸葛亮的魂跟著劉備的死走了?
  • 劉備落魄的時候,水鏡先生給他推薦諸葛亮,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三國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也是頂級武將、謀士進行對抗的平臺,當時被稱為水鏡先生的司馬徽,他就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然後把司馬懿推薦給了曹操。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當代名士大儒,神州大地很多名家子弟都在他這裡求學,但司馬徽收徒不講究出身,更講究天賦。
  • 《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推薦孔明其實在坑他?看看他的姓就知道了!
    最近又把《三國演義》刷了一遍,在刷到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這一段時,就感覺很奇怪按道理說,水鏡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應該向劉備多舉薦自己家族的子弟。讓自己家族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他反而是報出了臥龍鳳雛的名號給劉備,對自己家的子弟一個都沒提。
  • 諸葛亮為什麼取名—臥龍?背後含義,今天的我們完全可以借鑑
    劉關張這三兄弟在三國亂世中一開始是以公孫瓚的小跟班身份出現的,不管你劉備漢帝玄孫的身份是多么正宗,也不管你張飛鞭打都有多麼兇悍,也不提你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那破千的功勞,那是後來的故事。最開始沒財力,沒兵將。更沒地盤。他們始終在呂布、袁紹、劉表和曹操等大軍閥的陰影中無光的生存,在勢力的重壓下艱難成長。劉備覺得自己真的就不能活成這樣。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為何自己侄兒司馬懿,卻始終不願提起
    自從劉備騎著的盧躲過蔡瑁的追殺後,就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你的大名我就已經有所耳聞了,為何到現在還是一無所成呢?劉備說本身有不少有能力的文武百官來輔佐自己。司馬徽就說了,這些人都是一些白面書生罷了,沒有拯救世界的能力。
  • 水鏡先生明知劉備必敗,為何還推薦諸葛亮?看懂了南華老仙便知
    只從《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這裡說起。 首先要更正一條,水鏡先生跟司馬懿,完全不搭界!有些文章說,司馬懿是水鏡先生的侄子,這純屬張冠李戴。司馬徽是河南潁川人,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雖都是河南人,但任何一本史書,哪怕是《三國演義》,也沒說過兩人是親戚。
  • 臥龍冢虎之戰,諸葛亮輸給司馬懿,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三國當中有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不過令後世感到奇怪的是,劉皇叔既有臥龍亦有鳳雛,最終還是丟了天下,相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決,這兩個人的對決決定了蜀國最終走向,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輸給司馬懿?諸葛亮號稱臥龍,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這樣洞察局勢的眼光,在三國當中無人能夠出其左右。
  • 性格清雅的水鏡先生和司馬懿有著什麼神秘關係
    性格清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說的就是水鏡先生,水鏡先生是別人對他的尊稱,他本名司馬徽。那麼水鏡先生與司馬懿是什麼關係呢?
  • 「水鏡先生」走紅清華、北大、武大......
    如果說紛繁更迭的歷史是散落在浩繁古卷中光華難掩的遺珠那麼這位神秘大隱便是串綴起這些散珠的線TA,會是誰呢?一場「打卡國內高校」快閃正在國內燃起……視頻先睹為快↓↓↓沒錯,這就是「水鏡先生」是大名鼎鼎諸葛亮先生的老師曾向劉備舉賢諸葛亮這才有了後來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隆中對策」等經典故事適逢新中國70華誕,這個暑假註定不一樣。
  • 三國演義中,寬厚仁德的劉備,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能奪得天下?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曹劉中的劉,他就是劉備。最後遊歷四方、廣交豪傑,這其中就包括後來輔助他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關羽張飛,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高光時刻:桃園三結義。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入軍鎮壓了黃巾起義,因戰功當上了縣尉,後朝廷取消軍功授銜制,督郵前去收回他的官爵,他找督郵說理卻遭拒見,此時也迎來了他的第二個高光時刻,鞭打督郵後逃走。
  • 為何劉備沒能奪得天下?龐統臨終前一句話,諸葛亮聽懂了
    為何劉備沒能奪得天下?龐統臨終一句話,諸葛亮聽懂了!引言: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勱,不亦可乎——龐統眾所周知,在東漢三國時代,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方能得天下」,而值得一說的是,作為漢式皇家血統的劉皇叔劉備, 不僅有諸葛亮輔佐,甚至龐統也對其言聽計從,然而可笑的是,劉邦卻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三國只有臥龍鳳雛?殊不知他的稱號更厲害,隱忍多年最後一統天下
    然而熟讀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最出名的軍師莫過於「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了。都說「臥龍」、「鳳雛」只要擁有一個就可以掌握整個天下的命脈,但是劉備三請諸葛亮,後又招攬龐統,「臥龍」、「鳳雛」兩個人都入到了他的麾下,但他始終都只是一個蜀漢的國主,天下依舊三分,也沒有任何統一的趨勢。
  • 劉備有臥龍鳳雛相助,為何還是一敗塗地?時也,命也
    因為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一直被視為正面角色,而曹操則是負面角色。無數人希望劉關張三兄弟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而且劉備雖然前期屢戰屢敗,但是在得到諸葛亮和龐統的相助後,劉備的確發展非常快,佔據了荊州和益州的土地,實現了三分天下。 既然如此,為什麼劉備最終沒能實現夢想呢?
  •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司馬徽說了10個字,後來字字靈驗
    今日我們介紹的人,是諸葛亮的老師,才華與氣魄不輸孔明的一位大才,他就是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司馬徽,也是東漢末年名人爭相拜見的人物,在當時可謂炙手可熱。之所以受到許多勢力的追捧,是因為這位水鏡先生有一項一眼識人的才能,其人正如平滑如鏡的水面,倒映出的都是些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天才明珠。司馬徽此人,極有特點,在那個時代可謂舉世矚目。一、司馬徽的廣泛涉獵和遠大見識。
  • 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是什麼意思 臥龍鳳雛梗的來源
    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梗呢?下面就來告訴大家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梗的來源,不懂得一起來看看吧。 一、原本意思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說的一句話:「得臥龍鳳雛其一,可得天下。」,最開始指的是諸葛亮和龐統,是褒義。王者榮耀中剛好有這兩個人物,所以臥龍是諸葛亮,而鳳雛則是龐統(王者榮耀中的元歌)。
  • 《易經》:知時、知人、知進退,水鏡先生令人嘆為觀止的行止智慧
    網圖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是一點都不錯的,在網友們的回答中,認為那位將臥龍、鳳雛推薦給劉備的水鏡先生,才是書中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其原因就在於諸葛亮出山之時,他所說的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就是說在水鏡先生的心中,臥龍諸葛亮雖然遇到了欣賞他的伯樂劉備,但是卻因為時機不對而最終必定會飲恨終身,因為天下大勢,必須要人、地、位、時互為表裡,才能獲得長久的成功,諸葛亮的出山,雖然可以盡人事,但卻終究抵不過時勢的浪潮,從後面所發生的事實來看,也證明了水鏡先生所說的一點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