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一生的作品都在這裡了!

2021-02-08 全球藝術精選


總第1364期  編輯 / 依依 上方廣告位招租,微信聯絡:ARTFIRE888

總第1364期  編輯 / 依依 上方廣告位招租,微信聯絡:ARTFIRE888


總第1364期  編輯 / 依依 上方廣告位招租,微信聯絡:ARTFIRE888

總第1364期  編輯 / 依依 上方廣告位招租,微信聯絡:ARTFIRE888

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射手座),挪威畫家,蒙克被稱為「現代表現主義之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

蒙克的苦難童年和家庭悲劇,使他的心靈深受傷害,在他5歲那年,母親因患肺結核而去世,姐弟五人由姨母代養,母親去世後,父親難過得好幾天沒有走出家門,他抑鬱的神經強烈地感染了失去母親的蒙克,這是他一生中首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怖。

蒙克13歲那年,年長兩歲的姐姐也因肺病去世。蒙克與姐姐關係十分相好,感情極深,她的死再次刺激了蒙克的神經。接下來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裂症。這一系列的打擊所引發的傷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內心裡,決定了蒙克的性格和他前半生創作的基調。從他的《病中的孩子》、《母親之死》和《在靈床旁》等作品中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這樣的經歷對他後來的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在隨後創作出其極具特色的代表作《吶喊》。

22歲時,蒙克來到巴黎,並參加「新藝術運動」的設計和討論活動,開始轉向表現主義。此後,他長期居住在德國柏林,45歲時由於患上精神分裂症,回到挪威定居。

(病中的孩子)

蒙克的《吶喊》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樣,都是通過自身體驗才畫出的,他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他所表達的只是有關他自己的憂鬱和不安。這就是他的創作的原動力所在,蒙克正是通過創作才打開了自己幽閉著的情感通道,在不自覺中洩露了自己無意識的情感,使內心產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渲洩。正如弗洛依德相信夢能使緊張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一樣,通過藝術來表達情感可以使他自己達到一種較為平和的狀態。倘若不是通過大量的創作來表達自己,那他也許早就像其妹妹一樣過早地精神崩潰了。

(焦躁)

(灰燼)

(覺醒)

(沐浴)

(臨終)

(窗口)

生命的舞蹈是根據畫家在巴黎的一個舞場觀察所得的感受創作而成。畫家以舞蹈的瞬息來描繪生活本身的哲理。畫中人物和環境都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畫面左邊的身著白色衣裙的姑娘和草地上生長的一枝小花,象徵青春、純潔和美麗;中間一對擁抱起舞的男女象徵燃燒著的愛情;右邊一位孤獨的中年婦女,陷入悲哀與失落、絕望與憂傷;背景上還有不同的舞者都被欲望所驅使,陷入瘋狂和激動。

仲夏夜蒙克旅德期間(1892―1908)繪製的作品中,集中了畫家兩個最具代表性的主題:夜晚和親吻。他執拗地多次在作品中以它們為題進行創作。通過基本色調的搭配,他把天空的夜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像其它人物畫一樣,這幅作品又刻畫了人生的周期性。他把四對看不見面孔和相擁著幾乎溶為一體的戀人,放在路上供人欣賞。他們看上去,與其像沉溺於愛情的戀人,更像是夜色下的幽靈。

(街上的孩子們)

(絕望)

(晚上在卡爾約翰街)

(對眼相望)

(森林)

(豐收)

(病室裡的死亡)

(生命中的四個階段)

(阿爾斯加德街上的四個女孩)

(圖林根瓦爾德)

(駿馬奔騰)

(橋上的女孩)

(打呵欠女孩)

(受難之地)

(盛夏)

(歷史)

(馬隊)

(嫉妒)

(吻)

(荷爾斯登的呂貝克港)

(男人和女人)

(相聚)

(憂鬱)

(月光)

(岸邊月光)

(早晨)

(母親和女兒)

(傍晚)

(裸女)

(老樹)

(青春期)

(紅和白)

(紅房子和雲杉)

(紅色維吉尼亞爬山虎)

(玫瑰與阿美莉)

(分離)

(飄雪巷)

(春耕)

(星夜)

(拉法耶特大街)

(夏夜)


(死去的母親)

(疼痛之花)

(手)

(女殺手)

(神秘的仲夏夜)

(風暴)

(晨曦)

(吸血鬼)

蒙克對表現主義影響最深的是居住在柏林18年中的創作活動,他堪稱是表現主義的創始性藝術家,為德國表現主義的發展開闢了新路。

— END —


# 平臺轉載文章,請回復「轉載」獲取授權 #

# 個人轉發朋友圈,請隨意哦 #


(點擊上方圖片,參與短視頻大賽)

相關焦點

  • 「現代表現主義之父」,《吶喊》的作者愛德華·蒙克一生的作品全在這裡
    1892年至1908年間,蒙克多數時間都在巴黎和柏林度過,他因銅版畫、石版畫和木版畫的表現成名。在柏林,蒙克開始用新的素材(照相、石版印刷和木版畫),憑著記憶來複製他過去的作品。1908年秋,他的焦慮變得更為深刻,開始在丹尼爾·賈可布遜博士的診所開始住院接受治療。醫院裡施行的休克療法改變了他的個性。
  • 人物肖像畫:克裡斯蒂安·蒙克-蒙克|美術作品
    :克裡斯蒂安·蒙克_Christian Munch-愛德華·蒙克美術作品作者: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美術作品:克裡斯蒂安·蒙克坐在沙發上(一)_Christian Munch on the Couch-愛德華·蒙克
  • 愛德華·蒙克經典作品高清全集(186張)
    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蒙克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獨特風格的畫家。他從十七歲立志從事藝術創作,到1944年1月以八十歲高齡去世的六十三年間,創作了一千七百多件油畫作品、大量的素描和速寫習作,以及八百件不同主題的版畫,多彩的技法,洋溢強韌精力。
  • 世界名畫家——表現主義大師蒙克《吶喊》賞析
    畢卡索、馬諦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他常描繪悲慘、疾病、死亡的題材,年少時其父母兄姊就相繼亡故,可能解釋他的作品為陰鬱悲觀的因由。
  • 雙十一優惠|蒙克展特惠票限時開售!
    這些天大家是不是都「琦困無比」呀? 是蒙克用一生追尋的關於「生命輪迴,我自永恆」的藝術表達,策展人用三個關鍵元素來串聯並凸顯這些主題。 關鍵詞一 作品 每一個板塊有與其主題對應的作品展出,圖像永遠都是最能直接表達蒙克感情的元素。
  • 愛德華·蒙克 在時鐘與床之間
    展覽展出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創作於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之間的作品大約45件,藝術家最後一個重要的自畫像《站在鍾與床之間的自畫像》是展覽最重要的作品,與其他作品共同探討了藝術生涯中不斷重現的特定主題—愛情、死亡、疾病、情緒波動和死亡命運,展示了一個像他所處的時代一樣充滿變革的蒙克。
  • 蒙克的吶喊!
    接踵而至的悲傷是靈魂最深的折磨也是畫作背後壓抑悲觀的深層原因「病魔、瘋狂和死亡如圍繞搖籃的天使且持續伴隨我一生Spring ,1889終於有機會在藝術之都自由呼吸蒙克一面潛心學習繪畫技法一面暢遊世博會和獨立沙龍
  • 樺樹風景畫:樺樹的樹幹、雪中的白樺樹-蒙克|美術作品
    :秋天的樺樹_Birch Trees in the Autumn-愛德華·蒙克美術作品作者: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樺樹的樹幹_Birch Trunks-愛德華·蒙克美術作品:白樺樹和扛著樹枝的人_Birch Tress and Man Carrying Twigs-愛德華·蒙克
  • 蒙克除了《吶喊》還畫過哪些名畫?
    而慢性哮喘性支氣管炎,以及多次的重症高燒讓年幼的蒙克也飽受著疾病的困擾。在他後來的創作中,如《母親之死》、《病室裡的死亡》、《病中的孩子》等作品都直接表現了他記憶中親人的疾病和死亡。  1880年,在克裡斯蒂安尼亞工學院學習了一年之後,蒙克毅然放棄了工程師專業,決心將繪畫作為他畢生的事業。年底,他被克裡斯蒂安尼亞的皇家藝術與設計學院錄取。
  • 鑑賞|上海「蒙克展」中的版畫,也是畫家的心靈日記
    一生創作了大約 60 幅以油畫為主的自畫像,以及少量版畫及素描。在高產時期,蒙克大約每年創作一幅大尺寸的油畫自畫像。這還不包括其它類型或類似他本人形象出現的作品。蒙克的很多自畫像作品都堪稱其傑作;他並沒有興趣把自己安排到「忙碌工作」的場景中,在他整個創作生涯中,只有四次把自己畫成拿著畫筆創作中的樣子。
  • 蒙克極度天才,來自極度天真!附:蒙克經典畫作高清全集(186張)
    他心理外化的表現手法被延續至今,而他卻一生都活在死亡的恐懼當中,無法自拔。他五歲並失去了母親,十三歲失去了他心愛的姐姐;他和精神分裂症的妹妹相依為命,絲毫感受不到愛與溫暖。因此,我們在他畫作中看到了絕望和傷痛以及對愛的極度渴望,但同時也能看到他畫作中對大自然的觀察。他把大自然的色彩轉化為筆下豐富的情緒表現,他真是個徹頭徹尾的純真天才。
  • 愛與焦慮 | 愛德華·蒙克
    許多最好的作品都帶有海岸線,這些海岸線靜靜地向外望著,遠遠地。有些戀人的身體融合在一起,情侶在分離中分裂,孤獨的人物在難以忍受的痛苦中守候,美麗的無法企及的女人迷失了。除了自身的人生經歷,蒙克的藝術也受到波希米亞式的藝術家、作家和詩人的影響。這些使得他的繪畫作品成為當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社會,甚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社會的群像。時至今日,他這些引人注目的作品依然有著震人心魄的力量,強烈地喚起人類共性的情緒和回憶。
  • 愛德華·蒙克
    畢卡索、馬蒂斯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蒙克的藝術作品,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是他透過風景、肖像和自畫像,深刻地表現了從生的不安到愛的焦慮,以及死的恐懼到生的受容。繪畫具有劇作家易卜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響力;而他執意刻畫生命的愛欲痛苦與死亡恐懼,反映北歐人對生命的焦慮感。
  • 翠西·艾敏/愛德華·蒙克:探索「靈魂的孤獨」的異同
    艾敏長期以來一直對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以及其作品《尖叫》著迷,用她的話說:「自18歲起,我就愛上了這個男人」。1998年,她拍攝了一部令人難忘的影像作品,拍攝地點在奧斯陸碼頭,是蒙克筆下許多作品的所在地。
  • 春雨樹帶你看名畫|愛德華·蒙克的《吶喊》
    ▲ 愛德華·蒙克,挪威國寶級畫家一個肖像和畫作被印在挪威紙幣上的人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一個變了形的、骷髏般的人像,捂著耳朵,作出驚聲尖叫的表情,讓人隔著畫布都能感受到他內心掙扎的恐懼▲ 生命的《吶喊》蒙克完成於1893年的代表作《吶喊》舉世聞名,關於這幅作品,蒙克自己有一段記述:「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落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的紅, 一陣憂傷湧上心頭,我呆呆地佇立在欄杆旁。
  • 世界名畫價值之最:蒙克代表作《吶喊》
    蒙克的《吶喊》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價格最昂貴的藝術畫作。世界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吶喊》(又譯《尖叫》Scream)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1.2億美元(7400萬英鎊)的價格被匿名買家奪得。5月2日的紐約拍賣會前,這幅作品在倫敦蘇富比展出一周,原來預計成交價為8000萬美元。這幅拍賣作品是蒙克創作的4幅《吶喊》之一,使用的是彩色粉筆和蠟筆,也是4幅《吶喊》中唯一由私人收藏的作品。另外3幅《吶喊》目前都由挪威的博物館收藏。不過,蘇富比說拍賣的這幅作品是這個系列裡色彩最鮮豔的。而且,這也是唯一一幅畫框上有蒙克自創詩歌的畫作。
  • 蒙克、畢卡索、康定斯基丨表現主義大師的情感釋放
    表現主義是藝術家通過作品著重表現內心的情感,而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往往表現為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的這個做法尤其用來表達恐懼的情感,主題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很少見。從這個定義上來說馬蒂斯·格呂內瓦爾德與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但是一般來說表現主義僅限於20世紀的作品。國外的表現主義藝術大師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蒙克、畢卡索和康定斯基。愛德華·蒙克
  • 《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來中國展出,去外灘的這個美術館來一場...
    這是繼201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創版畫作品為主的展覽,也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愛德華·蒙克作品展。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 《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來訪。
  • 他的畫充滿惡魔色彩,一生流連於娛樂場所和精神病院,極度渴望愛
    《吶喊》在蒙克的其他作品中,有街上的行人、路邊的房屋、咖啡館中的顧客,還有床上裸體的女人,但他的焦慮與憂鬱似乎如一團迷霧般在每一個作品中消散不盡,以至剛剛歡愛過後的床鋪也像是經歷過一種生死場面加上父母雙亡、兄弟姐妹相繼離世,生活在生與死之間的交錯間,便定型了悲觀生活態度對死亡的惶恐、無助,無法逃避便成了蒙克一生刻寫的主題。
  • 那色彩仿佛在吶喊:愛德華·蒙克作品賞析
    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著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被簡化,而情緒則被誇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蒙克的藝術作品,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特徵,是他透過風景、勞動者、肖像和自畫像,深刻地表現了從生的不安到愛的焦慮,以及死的恐懼到生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