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鮮,又被稱為朝鮮王朝,簡稱李朝,共歷519年、27代君王,可其中有近半君王是在王大妃(先王妃或君主的母親)或大王大妃(前任先王妃或君主的祖母)的「垂簾聽政」下度過的。
中後期更是在無休止的混亂黨爭中度過,而被朝鮮王朝稱為「四大妖女」的張禧嬪、張綠水、金尚宮和鄭蘭貞,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
張禧嬪:宛若「鉤弋夫人與衛子夫」的故事
張禧嬪,原名張玉貞,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宮女,因為氣質脫俗,被肅宗臨幸。
這讓肅宗的母王大妃十分不滿,不久就將其逐出王宮。
後來母王大妃去世,仁顯王后卻一直無子女,這才想起受肅宗喜愛的張玉貞,於是張玉貞重回王宮。
張玉貞也比較爭氣,很快升為昭儀,還為肅宗生下一子。
但此時的她容貌不再,為了母憑子貴,她努力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世子。
於是,在肅宗面前說起仁顯王后和金貴人(寧嬪金氏)的壞話,還誣陷他們想要毒殺自己的兒子。
肅宗一氣之下將她們的封號廢除,並趕出王宮,張玉貞很快升為正一品「禧嬪」。
這讓張玉貞更加飛揚跋扈,暗裡教唆肅宗將朝中的西人官員逐出朝廷,從而導致金壽恆、宋時烈等西人重臣被肅宗賜死,史稱「己巳換局」。
自此,張玉貞權傾朝野,而肅宗也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極大威脅。
於是,肅宗又趁機起用金春澤等西人派,用以牽制張玉貞及南人派,但也使黨派之爭愈演愈烈。
最終,肅宗支持的西人派勝出:
「上(肅宗)毫無惻隱之心,將三碗毒酒灌入張氏口中,只聽張氏大聲慘叫,滾落石階,血如泉湧。」 (《仁顯王后傳》)。
因此,史官稱張玉貞為「妖女」或「妖婦」,說她「以卑微的宮人之身,謀殺國母,陷害忠良,而落此下場,豈非天降之殃禍乎?」 (《仁顯王后傳》)。
但是,20年後,她的兒子李昀繼位是為景宗,又追封母親張玉貞為「玉山府大嬪」。
張綠水:以妓生賤民出身
古代朝鮮對地位等級把控嚴格,即無論父親地位如何,若母親是賤民,則子女也是賤民。
張綠水便是妓女賤民所生。後來因為容貌被燕山君寵愛,為了迎合燕山君,她還發明了很多荒淫的遊戲,因此世人稱之為「朝鮮版妲己」。
燕山君本人十分不喜歡儒家文化,所以經常與儒家百官發生衝突,並由此引發兩次士禍,即:1498年的「戊午士禍」和1504年的「甲子士禍」。
在這兩次的士禍中,他為了鎮壓朝臣,制定了「寸斬」、「炮烙」、「拆胸」、「碎骨飄風」等酷刑。
同時,因他寵愛張綠水,又將成均館和佛寺改建成妓院,因此被指「淫亂宮廷」。
後來,燕山君的政權被推翻,懷有身孕的張綠水則被斬首示眾。
金介屎:與多人私通,名副其實的妖女
介屎,即狗屎的意思,是後人給這位妖女的蔑稱。曾全力支持光海君,卻只安於尚宮之位,所以又被稱為金尚宮。
初期時,因為備受光海君寵愛,獲得無數人支持:
「內外大小除拜,皆圖於金,然後受點,權傾一國,士大夫之無恥者,無不攀附」。
但一朝得勢,她便忘乎所以,與多位男子私通,如:侄女婿鄭夢弼、朝臣李爾瞻等。
雖然,金尚宮頗有醜聞傳出,但光海君卻是聽之任之。
最終,當光海君的政權因「昏亂日甚,幽廢母后,屠兄殺弟」的惡名被推翻後,金尚宮在逃跑途中也被軍士逮捕並斬首。
因此,金尚宮完全稱得上是禍亂宮廷的「妖女」。
鄭蘭貞:為身份而戰
鄭蘭貞和張綠水一樣,出身低賤,所以她努力想擺脫這一身份。
於是,她有意接近文定皇后的二兄尹元衡,並被納為小妾。
1545年,年幼的明宗繼位後,便由明宗的母親文定王后「垂簾聽政」。
期間,尹元衡藉助文定王后的權勢,為剷除尹任、吏曹判書柳仁淑以及領議政柳灌等敵對勢力,引發了「乙巳士禍」。
不久,尹元衡的原配金氏因受尹任波及而被驅逐。於是,鄭蘭貞被文定王后扶為正室。
但是,當文定王后死後,尹元衡遭到了士林派的彈劾,而他的原配金氏的繼母姜氏則告發鄭蘭貞毒殺了金氏。
因此,鄭蘭貞被判賜死。
可以說,鄭蘭貞一直都在為「擺脫卑賤身份」的夢想而努力,雖說也實現了,最終的結果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是令人有點感嘆世事的無奈罷了。至於是否稱得上「妖女」兩字,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