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住在古樸的故鄉。每天生活的地方,走過的場景,都能見到很多中國風的圖案:老家屋頂上的木雕、奶奶納鞋墊的繡樣、隔壁老先生家的花瓶……那時只覺得這些東西都不是什麼稀罕物。而當我從故鄉走進城市,身處現代的那些簡單便捷的事物之中,卻又開始時常想念那些木雕和繡樣。偶然在街頭遇見久違的中國紋,心中便像風吹過開滿蓮花的池塘,泛起陣陣驚喜的漣漪。
有些事物仿佛帶著情感而生,
讓人只看一眼,就能認出它的根。
具有鮮明個性的中國紋,
就是中國文化的象徵。
1867年,一位英國著名設計師
出版了《中國紋樣》,
在當時的歐洲引起了極大反響,
人們驚訝於中國如此瑰麗的文化。
近年,《中國紋樣》在國內出版時,
其內容著實讓國人感到驚嘆
——對於這些美輪美奐的中國紋樣,
而我們卻感到如此陌生。
中國傳統紋樣,
指的是由歷代沿傳下來的,
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
主源於原始社會的彩陶圖案,
已有6000~7000年的歷史。
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
民間和民俗圖案和少數民族圖案。
雲雷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從漩渦紋發展而來。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經比較少見,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紋硬陶、原始青瓷上,雲雷紋仍是主要紋飾。▲
纏枝紋:盛行於元代以後。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
祥雲紋:最早出現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從周代中晚期開始,逐漸在楚地形成了以雲紋,特別是動物和雲紋結合的變體雲紋為主的裝飾風格。寓意祥瑞之雲氣,表達了對生命的美好嚮往。▲
天上漂浮的祥雲,
空中飛翔的群鳥,
地上錦簇的花叢,
讓無數能工巧匠信手拈來,
再一一凝聚在纖細又迂迴的紋路裡,
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因此中國紋,
既是文化情感之紋,
也是審美和藝術之紋。
自古,人們就將中國紋
作為重要的衣服裝飾:
龍鳳呈祥,寓意美好的愛情;
鳳冠霞帔,是高貴的象徵;
祥雲瑞獸,吉祥如意;
流水飛花,詩意和美……
懷著對中國文化的執著守護,
和對中國服飾藝術的美學探索,
木棉道將中國紋加以傳承,
融入到改良中國風服飾之中。
雙層設計的國風連衣裙,
飄逸輕盈,舒適修身。
胸前一抹圓形的龍紋,
設計精美,配色高貴,
與流蘇裝飾形成一幅動靜相宜的風景。
兩款配色,時尚百搭。
紅色大氣典雅,
映襯出國色天香的好氣色。
藍色內斂沉靜,
展現淡然雅致的文藝氣息。
花姿曼妙的中國紋以細膩的筆觸,
為改良國風上衣增添了一縷幽香。
粉色系的裙裾宛若芙蓉花般柔美浪漫,
修身的剪裁,勾勒出婀娜的身材。
行走時,香風陣陣,顏如渥丹。
淡藍色的中國紋在胸前盎然縈繞,
描摹出一個詩意的古典花園。
繡有鶴鳥的裙子與之互相呼應,
在藍色的歲月裡,靜享美好。
簡約的改良國風連衣裙,
自然的面料、舒適的設計,
不松不緊,不徐不疾地
包容著每一個文雅女子的身心。
精緻的中國紋花邊稍作點綴,
便勾勒出立體而曼妙的輪廓。
中國紅與靛藍兩種配色經典端莊。
時尚與古典設計的融合,
讓你無論在什麼場合,
都能流露出一份從容的優雅。
翩翩白裙,宛若仙子降臨。
腰間的中國紋刺繡,
讓服裝變得精美,且蘊含文化內涵。
恰好的紋樣與留白。
仿佛一幅典雅的國風畫卷。
黑色的無袖國風連衣裙,
因不規則的雙層設計,
凸顯出豐富婉約的層次感。
醒目的中國紋樣點綴於領口和腰間,
行走時,祥雲縈繞,綽約生姿。
中國紋,是中國服飾區別於西方時尚的美。
儘管如今傳統的服飾已經被簡化,
可是紋樣藝術卻依然根植於我們內心,
展現著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魅力。